韓愈《晚春》的賞析,《晚春》(唐 韓愈)的賞析

時間 2021-10-19 09:57:19

1樓:金牛咲

賞析:詩人全用擬人手法,糅人與花於一體,不說人之惜春,而說草樹亦知春將不久,因而百花爭豔,各呈芳菲。湊熱鬧的還有樸素無華的楊花榆莢,像飛雪一般漫天遍野地飄舞。

人言草木無情,詩偏說它們有知,能「知」能「解」還能「鬥」,而且還有「才思」高下有無之分。想象之奇,實為詩中所罕見。這是此詩明白有趣之處,堪稱平中翻新,頗富奇趣。

然而「無才思」三字頗怪異,遂引起後人諸多猜測。或謂勸人勤學,不要像楊花那樣白首無成;或謂隱喻人之無才,作不出好文章;或言有所諷喻;或言讚賞楊花雖無芳華,卻有情趣和勇氣。

從韓愈生平為人來看,他既是文章宗師,又是力矯元和輕熟詩風的奇險詩派的開山人物,頗具膽力。他能欣賞「楊花榆莢」的勇氣。此處或並非存心託諷,而是觀楊花飛舞而忽有所感觸,隨寄一點幽默的情趣。

詩的妙處也在這裡。

擴充套件資料

唐代韓愈《晚春》,原文為:

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鬥芳菲。

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

譯文:春天不久就將歸去,花草樹木想方設法挽留春天,一是爭奇鬥豔,人間萬紫千紅。

可憐楊花榆錢,沒有豔麗姿色,只知漫天飛舞,好似片片雪花。

創作背景:

此詩為《遊城南十六首》中的一首。錢仲聯《集釋》系此詩於唐憲宗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此時韓愈已年近半百。

2樓:百度文庫精選

內容來自使用者:reed0608

《晚春》賞析晚春

唐韓愈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鬥芳菲。

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

「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韓愈不唯在散文創作上頗有建樹,其詩歌創作亦有斐然成就。究其原因,在於韓愈自強不息,勤學上進,勇於探索。韓愈自幼勤學,「讀書為文,日記數千萬言」,後遂通「諸史百子」,學問精進。

其詩歌創作追求新奇,甚至不避險怪。他大力扶持後學,曾極力褒揚當時不為人重視的孟郊、賈島,鼓勵其探索詩歌創作藝術。此二人奇僻、瘦硬的詩風成為當時詩壇的別調,自有韓愈怕提攜、勉勵之功。

本詩一作《遊城南晚春》。「城南」指長安城南韋曲、杜曲一帶。由詩題可知詩中所寫乃郊遊即目所見。

作者作此詩時,已年近半百,見晚春景物而別有會心,寄慨遙深,自在情理之中。

本詩以兩幅形象化的畫面描繪「晚春」景物,極有藝術感染力。草樹「百般紅紫鬥芳菲」乃是百花千紅萬紫,爭奇鬥妍。「鬥」即競勝、比賽。

「鬥」的內容是指各種草樹鬥豔(紅紫)爭芳(芳菲)。楊花榆莢「漫天作雪飛」乃是柳絮隨風飄蕩,漫天飛舞,與白雪競勝比美。詩人在形象化地描繪草樹各自使出渾身招數、吐豔爭芳,柳絮榆莢不甘寂寞,化作潔白的雪片隨風飄飛的靈動奔放畫面的同時,精細準確地揣摩出「草樹」與「楊花榆莢」的敏感鮮活的心靈。

「草樹」是因為「知春不久歸」,想要留住這即將逝去的春天,才如此多情,爭奇鬥妍,盡現嬌容麗姿,嫵媚迷人。「楊花榆莢」自知「無才思」,缺少色澤

3樓:南北浮生

《晚春》是韓愈詩作中頗富奇趣的小品,題一作《遊城南晚春》,可知詩中所描寫的是郊遊即目所見。全詩: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鬥芳菲。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

這首小詩的前兩句是說,花草樹木知道春天即將歸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腳步,競相爭妍鬥豔。春天即將歸去,似乎所有的草本和木本植物(「草樹」)都探得了這個訊息而想要留住她,各自使出渾身招數,吐豔爭芳,一剎時萬紫千紅,繁花似錦。

詩的後兩句是說,就連那沒有美麗顏色的楊花和榆錢也不甘寂寞,隨風起舞,化作漫天飛雪。此詩寥寥數筆,就給人以滿眼風光的印象,詩的文筆很淺顯,「草樹」本屬無情之物,竟然能「知」能「解」還能「鬥」,尤其是彼此竟有「才思」高下之分,著想之奇是此前詩中所罕見的。

最奇的還是「無才思」三字造成末二句費人咀嚼,若可解若不可解,引起見仁見智之說。有人認為那是勸人珍惜光陰,抓緊勤學,以免如「楊花榆莢」白首無成;有的從中看到諧趣,以為是故意嘲弄「楊花榆莢」沒有紅紫美豔的花,就像人之沒有才華,寫不出有文采的篇章。;還有人乾脆存疑:

「玩三、四句,詩人似有所諷,但不知究何所指。」(劉永濟《唐代絕句精華》)

4樓:小木頭

這是一首寫晚春景物的詩。這時,百花盛開,萬紫千紅,它們像是知道春天不久就要歸去,所以特別珍惜這美好的時光,各逞姿色,爭芳鬥豔,盡情舒展生命的機能。而那些全無才思的楊花榆莢,在春風中紛紛飄落,只曉得如雪花那樣,毫無目的地漫天飛舞。

這裡,似乎只是用擬人化的手法描繪了晚春的繁麗景色,其實,它還寄寓著人們應該乘時而進,抓緊時機去創造有價值的東西這一層意思。但這裡值得一提的是,榆莢楊花雖缺乏草木的「才思」,但不因此藏拙,而為晚春增添一景,雖然不美,但盡了努力,這種精神是值得讚揚了。

這是一首描繪暮春景色的七絕。乍看來,只是寫百卉千花爭奇鬥豔的常景,但進一步品味便不難發現,詩寫得工巧奇特,別開生面。詩人不寫百花稀落、暮春凋零,卻寫草木留春而呈萬紫千紅的動人情景:

花草樹木探得春將歸去的訊息,便各自施展出渾身解數,吐豔爭芳,色彩繽紛,繁花似錦,就連那本來乏色少香的楊花、榆莢也不甘示弱,而化作雪花隨風飛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詩人體物入微,發前人未得之祕,反一般詩人晚春遲暮之感,摹花草燦爛之情狀,展晚春滿目之風采。寥寥幾筆,便給人以滿眼風光、耳目一新的印象。

說這首詩平中翻新,頗富奇趣,還在於詩中擬人化手法的奇妙運用,糅人與花於一體。「草樹」本屬無情物,竟然不僅能「知」能「解」還能「鬥」,而且還有「才思」高下有無之分。想象之奇,實為詩中所罕見。

末二句尤其耐人咀嚼,讀者大可根據自己的生活體驗進行毫無羈絆的大膽想象,使人思之無窮,味之不盡。

再細加揣摩,此詩熔景與理於一爐。我們可以透過景物描寫領悟出其中的人生哲理:詩人通過「草樹」有「知」、惜春爭豔的場景描寫,反映的其實是自己對春天大好風光的珍惜之情。

面對晚春景象,詩人一反常見的惜春傷感之情,變被動感受為主觀參與,情緒樂觀向上,很有新意。你看,「楊花榆莢」不因「無才思」而藏拙,不畏「班門弄斧」之譏,為「晚春」添色。這就給人以啟示:

一個人「無才思」並不可怕,要緊的是珍惜光陰,不失時機,「春光」是不負「楊花榆莢」這樣的有心人的。

5樓:

這首詩的前兩句,我不想多說,和大家的觀點類同。對於後兩句,我覺得還有不同的解讀。眾人都認為楊花榆莢也向草樹一樣為了留住春天,也化作雪花為春天添彩,我不這麼認為。

試想一下,當你懷著大好的心情去郊外賞春,可漫天的柳絮楊絮隨處亂飛,是不是大煞風景,誰還有好心情。我理解作者描寫的楊柳,即無爭奇鬥豔的本領,也沒有迎合春天的意願,只能遵循自然規律,該飄的時候飄,該停的時候停,才不管你春天樂不樂意。

6樓:匿名使用者

我要參加數競,就不回答了

《晚春》(唐 韓愈)的賞析

7樓:

賞析:這是一首描寫暮春的詩。這個時節百花盛開,萬紫千紅,花木像是知道春將歸去,所以特別珍惜這最後的美好時光,爭芳鬥豔,盡情舒展生命的本色。

連那些「無才思」的楊花榆莢,也都在紛紛飄落,如雪花般盡情飛舞。

在詩人筆下,花草樹木彷彿都有情思,有個性,成了精靈。面對即將離去的春天,無論是華麗的歌唱,還是樸實的表演,都會令人感動。誦讀時想一想,詩人對「楊花榆莢」的揶揄,是不是更深層次的讚許呢?

這首詩以擬人化的手法,輕靈的語言,從花草樹木的角度寫對春天的留戀,讀起來饒有趣味。

作者介紹:

【韓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學家、思想家、詩人。祖籍河北昌黎,世稱韓昌黎。又稱韓文公。

他與柳宗元同為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主張學習先秦兩漢的散文語言,破駢為散,擴大文言文的表達功能。

8樓:匿名使用者

晚春》是韓詩頗富奇趣的小品,歷來選本少有漏選它的。然而,對詩意的理解卻是諸說不一。

題一作「遊城南晚春」,可知詩中所描寫的乃郊遊即目所見。乍看來,只是一幅百卉千花爭奇鬥妍的「群芳譜」:春將歸去,似乎所有草本與木本植物(「草樹」)都探得了這個訊息而想要留住她,各自使出渾身招數,吐豔爭芳,一剎時萬紫千紅,繁花似錦。

可笑那本來乏色少香的柳絮、榆莢也不甘寂寞,來湊熱鬧,因風起舞,化作雪飛(言「楊花榆莢」偏義於「楊花」)。僅此寥寥數筆,就給讀者以滿眼風光的印象。

再進一步不難發現,此詩生動的效果與擬人化的手法大有關係。「草樹」本屬無情物,竟然能「知」能「解」還能「鬥」,尤其是彼此竟有「才思」高下之分,著想之奇是前此詩中罕見的。最奇的還在於「無才思」三字造成末二句費人咀嚼,若可解若不可解,引起見仁見智之說。

有人認為那是勸人珍惜光陰,抓緊勤學,以免如「楊花榆莢」白首無成;有的從中看到諧趣,以為是故意嘲弄「楊花榆莢」沒有紅紫美豔的花,一如人之無才華,寫不出有文采的篇章;還有人乾脆存疑:「玩三四兩句,詩人似有所諷,但不知究何所指。」(劉永濟《唐代絕句精華》)姑不論諸說各得詩意幾分,僅就其解會之歧異,就可看出此詩確乎奇之又奇。

清人朱彝尊說:「此意作何解?然情景只是如此。

」此言雖未破的,卻不乏見地。作者寫詩的靈感是由晚春風光直接觸發的,因而「情景只是如此」。不過,他不僅看到這「情景」之美,而且若有所悟,方才做入「無才思」的奇語,當有所寄寓。

「楊花榆莢」,固少色澤香味,比「百般紅紫」大為遜色。笑它「惟解漫天作雪飛」,確帶幾分揶揄的意味。然而,若就此從這幅晚春圖中抹去這星星點點的白色,你不覺得小有缺憾麼?

即使作為「紅紫」的陪襯,那「雪」點也似是不可少的。再說,謝道韞詠雪以「柳絮因風」,自古稱美;作者亦有句雲:「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春雪》)雪如楊花很美,楊花如雪又何嘗不美?更何況這如雪的楊花,乃是晚春具有特徵性景物之一,沒有它,也就失卻晚春之所以為晚春了。可見詩人拈出「楊花榆莢」未必只是揶揄,其中應有憐惜之意的。

尤當看到,「楊花榆莢」不因「無才思」而藏拙,不畏「班門弄斧」之譏,避短用長,爭鳴爭放,為「晚春」添色。正是「柳絲榆莢自芳菲,不管桃飄與李飛」(《紅樓夢》黛玉葬花詞),這勇氣豈不可愛?

如果說詩有寓意,就應當是其中所含的一種生活哲理。從韓愈生平為人來說,他既是「文起八代之衰」的宗師,又是力矯元和輕熟詩風的奇險詩派的開派人物,頗具膽力。他能欣賞「楊花榆莢」的勇氣不為無因。

他除了自己在群芳鬥豔的元和詩壇獨樹一幟外,還極力稱揚當時不為人重視的孟郊、賈島,這二人的奇僻瘦硬的詩風也是當時詩壇的別調,不也屬於「楊花榆莢」之列?由此可見,韓愈對他所創造的「楊花榆莢」形象,未必不帶同情,未必是一味挖苦。甚而可以說,詩人是以此鼓勵「無才思」者敢於創造。

前文所引述的兩種對此詩寄意的解會,雖各有見地,於此點卻均有忽略。殊不知詩人對「楊花榆莢」是愛而知其醜,所以嘲戲半假半真、亦莊亦諧。他並非存心託諷,而是觀楊花飛舞而忽有所觸,隨寄一點幽默的情趣。

詩的妙處也在這裡。

韓愈的(晚春)是一幅怎樣的畫面,韓愈的(晚春)是一幅怎樣的畫面?

亦夢之城 1 這是一首寫晚春景物的詩。這時,百花盛開,萬紫千紅,它們像是知道春天不久就要歸去,所以特別珍惜這美好的時光,各逞姿色,爭芳鬥豔,盡情舒展生命的機能。而那些全無才思的楊花榆莢,在春風中紛紛飄落,只曉得如雪花那樣,毫無目的地漫天飛舞。2 全詩 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鬥芳菲。楊花榆莢無才思,...

唐代詩人韓愈的《晚春》描繪了一幅怎樣的情景

獨自倚花紅 唐代詩人韓愈的 晚春 描繪了一副暮春百卉千花爭奇鬥豔的情景。晚春唐代 韓愈 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鬥芳菲。草樹 一作 草木 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1 譯文及註釋 1 譯文 花草樹木知道春天即將歸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腳步,紛紛爭奇鬥豔。就連那沒有美麗顏色的楊花和榆錢也不甘寂寞,隨...

有沒有晚春的古詩,有關晚春的詩句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鬥芳菲。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有關晚春的詩句 晚春 唐 薛能。惡憐風景極交親,每恨年年作瘦人。臥晚不曾拋好夜,情多唯欲哭殘春。陰成杏葉才通日,雨著楊花已汙塵。無限後期知有在,只愁煩作總戎身。晚春 唐 韋莊。花開疑乍富,花落似初貧。萬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