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王安石晚雲含雨卻低徊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寫出了江上的什麼特點

時間 2021-10-25 07:08:37

1樓:腐姐控妹紙

王安石:江上 江北秋陰一半開,晚雲含雨卻低徊。 青山繚繞疑無路,忽見千帆隱映來。

王安石晚年辭官閒居於江寧府(南京)城東門與鐘山之間的「半 山園」,飽覽山光水色,寫了不少精緻淡雅的山水絕句。連黃庭堅也 稱讚:「荊公暮年作小詩,雅麗精絕,脫去流俗。

」此詩就是他在秋 江帆影中獲得精神啟悟而作。頭兩句寫天,後兩句寫地,可見詩人眼 界開闊而幽深。寫天就順手把地點(江北)、季節(秋)和時辰(晚) 都交待了,卻交待在陰晴莫定的天氣變化中。

「江北秋陰一半開」, 似乎有了由陰轉晴的趨勢,誰料想都秋天了,氣候還如此變化無常, 逆轉為「晚雲含雨卻低徊」。陰——半晴——濃陰,不僅是天氣變化, 而且是人的心理情調的變化,因而在低首徘徊的雨雲之下,有一個低 首徘徊的詩人在。但是此詩的深層意義不是屈從陰暗,而是反抗陰暗。

詩人放眼遠望,視野雖然遇到「青山繚繞疑無路」的阻塞,卻又在 「忽見千帆隱映來」中,視野變得豁然暢通了。詩人對光色體察甚細, 遠處的千帆時顯時隱,是對應著天氣的半晴又陰對江面能見度的影響 的。反抗陰暗,便能開通千帆競渡的視境,這就是詩人借山光水色的 變化所體驗到的某種人生哲學、或政治哲學。

因此,此詩是以富有辨 證法的思理取勝。這種思理是積極的,人們讀到南宋詩人陸游的《遊 山西村》中「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名句,可能也會 聯想到它。

2樓:匿名使用者

擬人,只有動物才會含,才會徘徊,把雲擬人化了, 使之非常形象生動,含雨,說明還未下雨,低徊,說明即將下大雨,有黑雲壓城城欲摧,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感覺,寫出了江上風雲變幻,氣候多端難測的特點

閱讀下面古詩,回答兩題。(5分)江 上(宋?王安石)江北秋陰一半開,晚雲含雨卻低徊。青山繚繞疑無路,

3樓:福龍

小題1:擬人。含雨的暮雲低垂並緩慢移動。

小題1:寓理於景(或借景抒情)(1分),詩人借山光水色的變化寄寓人生感悟:不甘屈從陰暗,不怕青山阻隔,便能得到千帆競渡的開闊心境,就能戰勝眼前的迷茫與困難。

(答「困難與黑暗中往往蘊含著希望和光明」也可,2分)

小題1:瞭解古詩中常用的修辭及藝術手法,並瞭解使用手法的藝術效果。(修辭1分,特點1分)

小題1:瞭解詩歌創作手法如:寓理於景、借景抒情、動靜結合、以動寫靜等手法並分析其表達效果。

改寫秋晚的江上作文,改寫 秋晚的江上 作文400字

買維運 發發化學復古骨玉豐富的 秋晚的江上描繪了什麼樣的景色什麼樣的事情小學200字作文? 秋晚的江上描繪了 倦遊的鳥兒想回巢去。這時候,天色已晚。斜陽的餘暉照在飛鳥的脊背和雙翼上,好像是把斜陽馱回巢去一樣。隨著飛鳥雙翅的一翻。這夕陽的倒影好像是從鳥翅上掉下來的一樣。夕陽的餘暉點染了江面,也點染了蘆...

秋晚的江上會描繪了哪些景物,《秋晚的江上》描繪了哪些景物?這些景物構成了怎樣的畫面?

姬覓晴 秋晚的江上 這首詩描寫了鳥兒 斜陽 蘆葦等景象,描繪出了一個江邊秋天黃昏時的景象。詩中寫詩人在一個秋天的黃昏時所看到的情景。這情景好比一幅畫,但在畫面上的事物是動的,而不是靜的。歸巢的鳥兒,儘管是倦了,還馱著斜陽回去。倦遊的鳥兒想回巢去。這時候,天色已晚。斜陽的餘暉照在飛鳥的脊背和雙翼上,好...

王安石的江上寄寓了怎樣的人生哲理

簡love櫻 困難與黑暗中往往蘊含著希望與光明!老師說的 在人生的低谷也會看到光明,要積極面對人生,對人生充滿希望。 江上百科名片 草書七絕 江上 頭兩句寫天,後兩句寫地,可見詩人眼界開闊而幽深。寫天就順手把地點 江北 季節 秋 和時辰 晚 都交待了,卻交待在陰晴莫定的天氣變化中。江北秋陰一半開 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