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方送親的人有什麼講究,去送親的人都有什麼講究?

時間 2021-10-27 02:50:25

1樓:大成唯愛婚禮

1.送親人數忌單數。

「迎親」的人數是有講究的,忌諱雙數。反而女方送嫁的人數必須是雙數。這樣就可以表示,男方是單身過去,成雙的回來,寓意「添丁添口、雙雙對對」。

2.送親人員的忌諱。

很多地方講究接、送親的人應以未婚為主,如果是已婚長輩,也最好別是離婚、再婚或喪偶人士。「姨」諧音「疑」,是婚姻中不太吉利的詞,所以女方的姨最好不要參與送親。

3.送親車隊忌空車。

伴郎需坐副駕駛,方便排程、指揮、聯絡溝通。新郎新娘應一左一右坐在頭車後排,不能顛倒。其他車輛其他車輛坐雙方接送親的人,怎麼坐都可以,但不能走空車,每輛車必須要有人坐。

4.新娘出門的講究

新娘衣服上非常忌諱有口袋,因為會帶走孃家的財運。婚禮的當天,新娘千萬不能穿舊鞋,所有的鞋子必須是新的。而且要注意的是,新娘會因婚紗過長走路不穩,注意千萬不要踩到新郎,因為一旦踩到新郎就會有「羞夫的意思」。

所以新娘在走路時小心為好。婚禮的當天,新娘出門時,孃家的姑姑和嫂子都需迴避,因為姑字同孤,嫂子同掃,都是不吉利的。

2樓:禁偌寒蟬

1、送親一般是未婚的,不過結婚的也是可以的,很多人家裡有長輩去送親,這裡需要注意一下,長輩中離婚、再婚、喪偶的人是不能去的,傳統習俗認為,一段不好的姻緣會影響新人婚姻生活。

2、很多地方婚嫁習俗有規矩姑不娶姨不送,因為姑諧音孤,姨諧音疑,都屬於婚姻中不吉利的詞語。因此,女方的姨媽是不允許送親的。

3、另外一些地方有姐送妹子,窮一輩子的說法,就是妹妹出嫁,姐姐不能相送。

4、送親的人員一般是伴娘團加上親友團,父母是不能參與其中的,就是指父母不能直接送親送女兒出嫁。

5、送親的車一定要在新人婚車後面,現在社會進步了,男方根據女方娶親人數預備好幾輛婚車。所以新人在婚禮前應商量好具體送親人數。

6、等到到了男方家附近,送親的就止步了,因為要等男方派人來接,等貴人,自然是不能自己走到男方家裡。

3樓:錦玥小朋友

1、送親的人

送親的人大多都是未婚的,但也並不全是未婚的,因為一般還會請家中的幾位長輩幫忙「壓陣」,因為送親的長輩代表的是女方家的體面,所以一般請的是和女方家關係比較好的,而且是家中有權威的長輩一同前去。

送親的人,言行舉止要大方,態度謙和,端得住架子,撐得起場面。

2、新娘父母不送親

送親的人一般是關係比較好的親戚、朋友,新娘的父母一般不送親,送也只能送到家門口。

3、姨媽姐姐不送親

很多地區有「姑不娶姨不送」的婚俗,因為姑諧音「孤」,姨諧音「疑」,這兩個諧音都有著不太好的寓意,所以接親和送親的時候,一般姑媽、姑父、姨媽、姨夫不會參與。在一些地區,新娘的姐妹也不可以送親。所以關於送親習俗,也要看當地的婚俗習慣。

4、孕婦不送親

孕婦是不可以送親的,一是不安全,二是在一些地區又孕婦會衝撞新人喜氣的說法,所以孕婦如果是參加婚禮的話,就安安靜靜的坐在一旁,等著開席就好。不要太折騰了。

5、生肖相沖不送親

有些地區認為送親的人如果和新人的生肖不合或者相沖,會給新人帶去不好的運氣。

二、女方送親的人禁忌是什麼

1、屬相禁忌

(1)屬鼠、猴、龍的新娘結婚,不能請屬蛇、雞、牛的人為自己送親或當伴娘、伴郎。

(2)屬雞、蛇、牛的新娘結婚,不能請屬馬、虎、狗的人為自己送親或當伴娘、伴郎。

(3)屬馬、虎、狗的新娘結婚,不能請屬兔、羊、豬的人為自己送親或當伴娘、伴郎。

(4)屬兔、羊、豬的新娘結婚,不能請屬鼠、猴、龍的人為自己送親或當伴娘、伴郎。

2、送親人禁忌

在很多地區,寡婦、孕婦是不能送親的;還有一些地區有「爹送媽不送」、「姑不娶,姨不送,舅媽送一場病」的禁忌習俗。在接親和送親的時候,很多都禁忌女人出面,認為女人感情脆弱、很感性,看見親人出嫁會很不捨,可能會忍不住大聲哭泣,與婚娶不吉,因而有些禁忌。

4樓:匿名使用者

送親是一種婚嫁習俗。女兒出嫁時,孃家邀請兩位男性護送女兒到婆家,俗稱送親。一般是出嫁者的舅父,叔伯或表兄弟、堂兄弟。

送親者到男方後,要等男方派人來接才能進屋,吃飯時兩人一般分座兩張桌子,男方派人陪宴。送親者一般少喝酒,少吃飯,吃後囑咐嫁女幾句就走。送親走後,男方客人繼續婚宴。

送親的長輩是個重要角色,他代表著新娘家的權威和體面。女方選擇誰送親是有講究的,一般情況下由女方直系叔伯擔當。實在沒有直系叔伯,就找最親的、最近門的長者。

但也不是誰都能送親,這個人要長相端莊,舉止大方,有權威地位,能端得住架子。不過,如果女方確有至親叔伯,不管此人相貌如何粗俗,舉止如何猥瑣,這時也得出面送親,否則會被人恥笑,一生抬不起頭來。而這種人就要進行短期培訓,教他各種規矩,直至爛熟於心。

真到出場那天,也能撐得住檯面。

送親時,離娘肉是一定要帶的。通常在迎娶前一天,男方要給女方送去一袋面和一塊帶有七根肋條的豬肉,把肉用紅色紙包好,再拿上兩瓶紅葡萄酒和一根芹菜。面叫離娘面,肉叫離娘肉,表示新娘子要離開孃親,另立門戶了。

送親時,女方要將肉砍開,將帶有三根肋條的豬肉給男方帶回。同時,找一個空瓶子裝上綠豆和一根並蒂的大蔥。帶回離娘肉,寓意女兒儘管出嫁了,但一半還在孃家,不能分離,名曰「肋骨不離」。

綠豆可生豆芽兒,意思是告訴親家,俺家女兒能生養,名曰「生根立後」。

5樓:

個地方一個風俗,你說女方送親的人有什麼講究,一般黑龍江地區有離娘肉,男方拿的肉到女方家還有大蔥等,那女方家留一半兒再給拿回去一半,就是有這種講究方式。

6樓:訾鳳憶槿

女方送親的人一般也沒有什麼特別的講究呀,主要是將女方送到男方家,過程當中車子不能回頭,而且要選吉時

7樓:縹緲錄

我覺得這都是以前老祖宗的歷史遺留下來的規定 其實也沒有什麼講究的 這些都是人為的規定 你做不做都無所謂

8樓:刷鮮花

女方送親的人,有什麼講究?要送親的,都是成雙成對兒女雙全的才能去送親。送親的時候是單數回來的時候是雙數。現在也不講究。送親有什麼講究了都什麼年代了。跨世紀了。

9樓:出自明

我們這邊要求送親的人一般都是兒女雙全,這樣的話才是比較好的。

10樓:情感老師

女方送親人的講究還是非常的多的,主要看男方和女方的屬相是否相剋,如果相剋的情況下,這個人是不能夠送親的

11樓:淨淨心靈

女方送親的人應該是那種兒女雙全的人,祝願才是最好的,每個地方的風俗習慣可能不同。

12樓:龍城快樂迪

你好,過得好比講究的多更好。講究超越出範疇就是矛盾了。建議別太累,尤其是別讓心太累了。

13樓:尹樹香

1.新婚當天男方來接親一般來的車的數量為單數,孃家湊成雙數,而且不能走回頭路。也就是說接親的人要...

2.在古代,女子出嫁都是用轎子抬去夫家,這一路上轎子的四角都會有孃家的人來送新娘子,這四個人均為...

3.很多地方送親還有個特別好玩習俗——在新郎來接親把新娘的鞋穿好後,新娘不能自己走上前來迎親的花車...

14樓:

送親人數講究:通常為雙數,有成雙成對,比翼雙飛的美好寓意。

2.送親人選的講究:通常為女方的長輩,不可為寡婦、離異的人;父母、姑姨都不可以作為送親人。

3.送親過程的講究:新娘要由家中弟弟或兄長抱上車;到了男方家,送親人要少飲酒。

15樓:聆聽_聽雪老師

每個地方的講究是不一樣的,你尊重你們當地的風俗就好了。

16樓:

女子送親的人應該是有屬相的要求吧,我覺得。

去送親的人都有什麼講究?

17樓:釋妙偉

漢族--婚俗

過去漢族青年的婚姻多由父母包辦,大都是父母從小就給訂了婚,有的還指腹為婚,即孩子還未出生,雙方父母就為他們確立婚姻關係。

同姓不婚:即同一姓之男女不相嫁娶,始於西周初期,是周民族實行族外婚時遺留下的規定。春秋時,人們同姓婚會造成後代畸型及不育已有進一步認識,但同姓婚配仍在貴族中時有發生。

戰國後,以氏為姓,漢代以後,姓氏不分,因而同姓不婚多有不禁。至唐代,對同姓婚又循古制,予以禁止。宋、元一宗唐律,同姓為婚乾杖而離之。

明、清時地域更大,人口眾多,早成為以地域為基礎的社會,取代了原先以血緣為基礎的氏族。故《明律例》與《清律例》均分同姓、同宗為二,中表面規定兩者皆禁止通婚,實際同姓而不同宗也可以結婚。清末冊律,將同姓不婚與親屬不婚合併,只禁止同宗結婚。

訂婚前要請媒人到女家去求婚。訂婚時,由男方給女方一些財物作「訂禮」,結婚時女方也要帶給男家很多財物,叫「陪嫁」。

舉行婚禮那天,新郎要坐上禮車或花轎,到女家去"迎親",禮車或花轎前邊有樂隊。新娘被迎進男家後,要參拜天地和父母。禮畢,新婚夫妻入洞房。

這時男家設宴款待前來賀喜的親朋。有的地方還有鬧洞房、聽壁腳的習慣。

查日子:漢族婚姻風俗。又稱報日子。流行於廣西多數縣鄉。農村議婚訂婚的一個步驟。男女青年相識瞭解後,稟告父母,託媒溝通,男方給女方送彩禮,然後定婚期。

舊時多先請算命先生排「八字」,如命相相合才進行。有些地方雙方家長相會為子女訂婚。如全州縣一帶,雙方意見一致後,媒人代男方送酒肉衣料給女方,約定日期陪同女方家長和舅舅到男家相會,男方設宴款待。

小夥子執壺斟酒,先敬女方舅舅後敬自家舅舅,然後先客後主依序敬酒。雙方商定婚期,訂婚告成。爾後男女送女方重禮、聘金,女方準備嫁妝,男方準備傢俱,依期舉行婚禮。

如女方催婚,便做一對糯米粑(俗稱「團圓粑」)送到男家,男方心領神會,盛情款待並請左鄰右舍陪客。一般均尊重女方倡議將婚期提前。

賀郎歌:漢族婚姻風俗,流行於桂東北興安縣一帶。拜堂、晚宴後,親友簇擁新郎於正廳,唱賀郎歌。

即興現編賀詞,也有戲謔、詼諧之詞。親友唱一首,新郎飲一杯酒。唱到半夜,送新郎入洞房。

女歌手閉門以待,男女對唱《開門歌》,盡興方開門。進門後唱歌鬧房,由「恭賀新郎酒一杯」唱到「十杯」,新郎依次由1飲到10杯(酒力不勝者可由男歌手代飲)。然後唱《**酒》,新人雙雙同飲一杯。

最後歌手扣門唱《扣門歌》以結束婚禮。

坐紅堂:漢族婚姻風俗,流行於桂東北全州縣一帶,男女青年結婚前夕分別在自家祭祖並接受尊長訓誡。新娘穿紅掛飾,由同班姐妹相伴,端坐堂屋細聲委婉唱《哭嫁歌》,念父母恩,敘姐妹情。

姐妹們叮囑新娘過門後孝敬老人、和睦兄弟姐妹,贊新郎俊秀勤勞。當新娘訴說不如意的心事時,姐妹們多方勸慰。唱到深夜衣依依告別並贈禮品。

新郎亦由同班兄弟相伴坐在自家正廳,接受長輩勤儉理家,為人處世之教。教導結束老人退堂,小夥子們說笑打諢追新郎,歡樂深夜方散。

討鑰匙:漢族婚姻風俗,流行於桂東北全州縣一帶。新娘之嫁鑰匙,由其年幼弟妹或侄男女中任「送親郎」掌管。

拜堂前,新郎向送親郎送封包討鑰匙,以便拜堂後開啟箱子,展示其中谷米錢物,象徵婚後五穀豐登、家庭富裕。送親郎嫌少不接,新郎多次新增。送親郎收下封包,新郎討得鑰匙後,歡歡喜喜與新娘拜堂。

看屋:漢族婚俗之一,農村議婚中的一個重要程式。又名看家門、查家。

流行於廣西多數縣鄉。屆時女方和兩位稱為「陪姑」的姑娘在10多位親友的陪同下,到男女查訪家況(也有女方本人不去的)。男方設宴款待。

媒人介紹議婚雙方相識。女方親友代提財禮要求,男方當時通常一概應承,並贈諸賓客「行腳錢」。次日,雙方通過媒人細議。

有些地方還允許進入議婚男子內室翻箱倒櫃察真情實況,之後再通過媒人議婚。

黑房搶親:漢族婚姻風俗,流行於桂東賀縣一帶。在下程山區,新娘哭嫁兩天兩夜後,過門之日清早與女伴們同藏黑房。

男女迎親隊伍到達後,新娘的兄長(或堂兄表哥)和親威中的男青年破門而入。女伴擲沙子揮竹枝抵抗。搶者力圖將女伴們拖出門外以排除干擾。

如兩個搶者敗陣,則增到4人乃至10多人,直到把新娘強背出門。再由男方迎親隊中的兩個(或4個)女子輪流背新娘到郎家。搶親角逐中,男給女抹鍋煙墨,女撕男衣衫,使古搶婚遺風演變為男女青年的打鬧嬉戲。

拜堂彩語:漢族婚姻風俗,流行於廣西多數縣鄉。婚禮中的一個重要程式。

常由新郎的舅舅點燃供桌上的一對喜燭,並說彩話賀喜祈福。如桂東賀縣一帶常用彩語:「龍獨光光,高照華堂,夫妻並壽,福祿成雙」、「手拿花紅丈二長,恭喜外甥娶新娘,鸞鳳和鳴添福壽,夫妻和睦百年長。

」祝詞說完後,新郎新娘拜天地、祖宗,並對拜成親。

回門:舊時漢族婚姻風俗。即成婚後

三、六、

七、九、十日或滿月,女婿攜禮品,隨新娘返回孃家,拜蠍妻子子的父母及親屬。自親迎始的成婿之禮,至此完成。此俗起於上古,泛稱「歸寧」,為婚後回家探視父母之意。

後世各地名稱不一,宋代稱「拜門」,清代北方稱「雙回門」南方稱「會親」,河北某些地區稱「喚姑爺」,杭州稱「回郎」。近代通鮑在婚後第三天,又稱「三朝回門」。此為婚事的最後一項儀式,有女兒不忘父母養育之恩賜,女婿感謝岳父母及新婚夫婦恩愛和美等意義,一般,女家皆設宴款待,新女婿入席上座,由女族尊長陪飲。

新婚夫婦或當日返回,或留住數日,若留住時,則不同宿一室。

懷孕結婚對送親的有什麼講究

敏敏情感答疑 婚時毎個人一生中的大事,現在很多年輕人因為思想比較西化,在結婚時也都選擇了西方的婚禮模式,但是肯定大部分人還是會選擇中國傳統的結婚模式,因為結婚時的傳統習俗更讓我們覺得特別和親切,相信大家從結婚送親有啥講究這些小的風俗習慣上就能看出來,新婚當天男方來接親一般來的車的數量為單數,孃家湊成...

女方送親一般要哪些人,結婚送親的人都包括什麼

女方送親當然會選擇自己的孃家至親,比如哥哥嫂子,叔叔嬸嬸,姨媽,姨夫。一般都是像哥哥嫂子之類的嗯,我們這邊是這樣的,你得幹到當地的習俗到底是什麼人應該送親?您好,您的問題已經收到,正在為您整理答案,請稍等兩分鐘。您好,一般是出嫁者的舅父,叔伯或表兄弟 堂兄弟。送親者到男方後,要等男方派人來接才能進屋...

背新娘15歲男孩能嗎 送親背新娘有什麼講究

檸檬心理 送親是一種婚嫁習俗。女兒出嫁時,孃家邀請兩位男性護送女兒到婆家,俗稱送親。一般是出嫁者的舅父,叔伯或表兄弟 堂兄弟。送親者到男方後,要等男方派人來接才能進屋,吃飯時兩人一般分座兩張桌子,男方派人陪宴。送親者一般少喝酒,少吃飯,吃後囑咐嫁女幾句就走。送親走後,男方客人繼續婚宴。送親的長輩是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