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的思想感情是什麼

時間 2021-10-27 19:52:26

1樓:柯玉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二句寄景抒情,出句寫景,對句由景入情。詩人用樸實而自然的語言描繪出一幅畫面:一輪皎月從東海那邊冉冉升起,展現出一派無限廣闊壯麗的動人景象。

正因明月深奧莫窺,遙遠難測,就自然而然地勾起了詩中人的不盡思念。他設想,遙隔天涯的遠人.此時可能也在對月相思吧。

詩中人不說自己望月思念對方,而是設想對方在望月思念自己。構思奇巧,含蘊有致,生動地反襯出詩寄託的深遠。

出自唐代詩人張九齡的作品《望月懷遠》。

首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頷聯: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頸聯: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尾聯: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譯文: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輪明月,此時你我都在天涯共相望。

有情之人都怨恨月夜漫長,整夜裡不眠而把親人懷想。

熄滅蠟燭憐愛這滿屋月光,我披衣徘徊深感夜露寒涼。

不能把美好的月色捧給你,只望能夠與你相見在夢鄉。

2樓:陶然

張九齡《望月懷遠》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賞析〕

這首詩的首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前句寫景:遼闊無邊的大海上升起一輪明月;後句即景生情:詩人想起了遠在天涯海角的友人,此時此刻他也和我望著同一輪明月。

這與謝莊《月賦》「美人邁兮音塵絕,隔千里兮共明月」意思相近,但卻脫口而出、自然渾成,意境也更加雄渾壯闊。前句寫「望月」,後句寫「懷遠」,緊扣詩題,但卻絲毫不露痕跡。

頷聯「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直抒對遠方友人的思念之情。「情人」,多情的人,有懷遠之情的人。這裡指詩人自己。

「遙夜」,長夜。「竟夕」,通宵。詩人思念遠方的友人,以至於徹夜難眠,埋怨長夜漫漫。

這首詩是五言律詩,按照律詩的格律,頷聯和頸聯必須對仗。這一聯是流水對,一氣呵成、自然流暢。

頸聯「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承接頷聯,具體描繪了徹夜難眠的情境。「憐」,愛憐。「滋」,沾溼。

上句寫詩人徘徊於室內。吹滅蠟燭,更加愛憐灑滿一地的銀色月光。下句寫流連於庭院中。

夜色已深,更感到露水沾溼了披在身上的衣服。這就把徹夜難眠的情境形象傳神地描繪出來。這一聯對仗工整,描繪細緻。

尾聯「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進一步抒寫了對友人的一片深情。「不堪」,不能。「盈手」,滿手、一滿把。

「佳期」,重逢之期、歡會之期。我不能捧一把月光贈給遠方的友人,只希望能在夢中與你重相聚。這裡暗用陸機《擬明月何皎皎》「照之有餘輝,攬之不盈手」詩意,並且進一步升發,表現出綿綿不盡的情思。

這首詩抒寫了對遠方友人的深摯的思念之情,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3樓:喵嗚的小可愛哇

《望月懷遠》(唐·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點評:張九齡是唐代的一代名相,遭受奸臣排斥,貶謫荊州,中秋之夜懷念遠方,寫了這首詩。詩歌意境雄渾闊大,骨力剛健,但又情感真摯,特別是前兩句早已成為千古名句。

4樓:白雲e博

到時候 你一個人有思念的時候 才會明白真正的含義

5樓:匿名使用者

對遠方親人的思念之情,以樂襯哀的手法,表達遊子孤身在外的淒涼,鄉愁

6樓:煙瀅逮冰香

24年前,武林盟主楊常風神祕被殺,成為武林一大懸案。24年後,號稱楊常風惟一遺孤的傅紅雪突然崛起江湖復仇。楊常風庶出之子、從小與傅紅雪換了身份的葉開,使計讓周婷去贏得傅紅雪的感情,卻不料周婷真的愛上了傅紅雪。

為助心上人燕南飛奪取武林盟主大位,「雲天之巔」四使之一的明月心設法除去傅紅雪卻也對他漸生感情。傅紅雪在復仇之路上遭遇種種危機和磨難,經受了善與惡、愛與恨、忠誠與背叛的重重考驗,在葉開、周婷和明月心等人的幫助下,揭露並粉碎了燕南飛、嚮應天、公子羽、楊夫人等人的重重陰謀,揭開了楊常風被害和自己的身世之迷,喚醒了潛藏在心中的愛,刀光劍影的武林復歸平靜。

7樓:

這首詩的首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前句寫景:遼闊無邊的大海上升起一輪明月;後句即景生情:詩人想起了遠在天涯海角的友人,此時此刻他也和我望著同一輪明月。

這與謝莊《月賦》「美人邁兮音塵絕,隔千里兮共明月」意思相近,但卻脫口而出、自然渾成,意境也更加雄渾壯闊。前句寫「望月」,後句寫「懷遠」,緊扣詩題,但卻絲毫不露痕跡。

頷聯「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直抒對遠方友人的思念之情。「情人」,多情的人,有懷遠之情的人。這裡指詩人自己。

「遙夜」,長夜。「竟夕」,通宵。詩人思念遠方的友人,以至於徹夜難眠,埋怨長夜漫漫。

這首詩是五言律詩,按照律詩的格律,頷聯和頸聯必須對仗。這一聯是流水對,一氣呵成、自然流暢。

頸聯「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承接頷聯,具體描繪了徹夜難眠的情境。「憐」,愛憐。「滋」,沾溼。

上句寫詩人徘徊於室內。吹滅蠟燭,更加愛憐灑滿一地的銀色月光。下句寫流連於庭院中。

夜色已深,更感到露水沾溼了披在身上的衣服。這就把徹夜難眠的情境形象傳神地描繪出來。這一聯對仗工整,描繪細緻。

尾聯「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進一步抒寫了對友人的一片深情。「不堪」,不能。「盈手」,滿手、一滿把。

「佳期」,重逢之期、歡會之期。我不能捧一把月光贈給遠方的友人,只希望能在夢中與你重相聚。這裡暗用陸機《擬明月何皎皎》「照之有餘輝,攬之不盈手」詩意,並且進一步升發,表現出綿綿不盡的情思。

這首詩抒寫了對遠方友人的深摯的思念之情,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感情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這句詩表達了什麼意思?

8樓:匿名使用者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二句寄景抒情,出句寫景,對句由景入情。

詩人用樸實而自然的語言描繪出一幅畫面:一輪皎月從東海那邊冉冉升起,展現出一派無限廣闊壯麗的動人景象。正因明月深奧莫窺,遙遠難測,就自然而然地勾起了詩中人的不盡思念。

他設想,遙隔天涯的遠人.此時可能也在對月相思吧。

詩中人不說自己望月思念對方,而是設想對方在望月思念自己。構思奇巧,含蘊有致,生動地反襯出詩寄託的深遠。詩著一「生」字,極為生動,這同張若虛「海上明月同潮生」詩句中的「生」字,有著同工異曲之妙。

「天涯共此時」句,是從謝莊《月賦》中「隔千里兮共明月」化出的。這兩句,由海上、明月、天涯構成雄渾闊大的意境。望月是實景,懷遠是設想,詩人巧妙地把寫景和抒情融合起來。

寫出彼此共對皓月之境,又蘊含懷遠之情,也留下聯想和想象的空間。首聯擒題,以下諸句便由此生髮開去。

9樓:匿名使用者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表達的意思是:

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輪明月,此時你我都在天涯共相望。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這句詩出自唐代詩人張九齡的《望月懷遠 / 望月懷古》;

詩句原文和譯文: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譯文: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輪明月,此時你我都在天涯共相望。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譯文:有情之人都怨恨月夜漫長,整夜裡不眠而把親人懷想。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譯文:熄滅蠟燭憐愛這滿屋月光,我披衣徘徊深感夜露寒涼。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譯文:不能把美好的月色捧給你,只望能夠與你相見在夢鄉。

《望月懷遠 / 望月懷古》鑑賞:

《望月懷遠》是一首月夜懷念遠人的詩,是作者在離鄉時,望月而思念遠方親人而寫的。起句「海上生明月」意境雄渾闊大,是千古佳句。它和謝靈運的「池塘生春草」,鮑照的「明月照積雪」,謝朓的「大江流日夜」以及作者自己的「孤鴻海上來」等名句一樣,看起來平淡無奇,沒有一個奇特的字眼,沒有一分點染的色彩,脫口而出,卻自然具有一種高華渾融的氣象。

這一句完全是景,點明題中的「望月」。第二句「天涯共此時」,即由景入情,轉入「懷遠」。前乎此的有謝莊《月賦》中的「隔千里兮共明月」,後乎此的有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詞中的「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都是寫月的名句,其旨意也大抵相同,但由於各人以不同的表現方法,表現在不同的體裁中,謝莊是賦,蘇軾是詞,張九齡是詩,相體裁衣,各極其妙。

這兩句把詩題的情景,一起就全部收攝,卻又毫不費力,仍是張九齡作古詩時渾成自然的風格。

從月出東鬥直到月落鳥啼,是一段很長的時間,詩中說是「竟夕」,亦即通宵。這通宵的月色對一般人來說,可以說是漠不相關的,而遠隔天涯的一對情人,因為對月相思而久不能寐,只覺得長夜漫漫,故而落出一個「怨」字。三四兩句,就以怨字為中心,以「情人」與「相思」呼應,以「遙夜」與「竟夕」呼應,上承起首兩句,一氣呵成。

這兩句採用流水對,自然流暢,具有古詩氣韻。

竟夕相思不能入睡,或許是怪屋裡燭光太耀眼,於是滅燭,披衣步出門庭,光線還是那麼明亮。這天涯共對的一輪明月竟是這樣撩人心緒,使人見到它那姣好圓滿的光華,更難以入睡。夜已深了,氣候更涼一些了,露水也沾溼了身上的衣裳。

這裡的「滋」字不僅是潤溼,而且含滋生不已的意思。「露滋」二字寫盡了「遙夜」、「竟夕」的精神。「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兩句細巧地寫出了深夜對月不眠的實情實景。

相思不眠之際,沒有什麼可以相贈,只有滿手的月光。詩人說:「這月光飽含我滿腔的心意,可是又怎麼贈送給你呢?

還是睡罷!睡了也許能在夢中與你歡聚。」「不堪」兩句,構思奇妙,意境幽清,沒有深摯情感和切身體會,恐怕是寫不出來的。

這裡詩人暗用晉陸機「照之有餘輝,攬之不盈手」兩句詩意,翻古為新,悠悠托出不盡情思。詩至此戛然而止,只覺餘韻嫋嫋,令人回味不已。

參考資料

於海娣.唐詩鑑賞大全集.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10

蘅塘退士.唐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元曲三百首 .北京:華文出版社,2009

沈熙乾.唐詩鑑賞辭典 .上海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

10樓:匿名使用者

是表達中秋節的,吃月餅,賞月,團圓的意思。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的含義

11樓:也也也是你

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輪明月,你我相隔天涯卻共賞月亮。

原詩:出自唐代張九齡的《望月懷遠 / 望月懷古》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譯文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輪明月,你我相隔天涯卻共賞月亮。

多情的人都怨恨月夜漫長,整夜裡不眠而把親人懷想。

熄滅蠟燭憐愛這滿屋月光,我披衣徘徊深感夜露寒涼。

不能把美好的月色捧給你,只望能夠與你相見在夢鄉。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的意思,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是什麼意思

要你美麗 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輪明月,此時你我都在天涯共相望。從月亮在海上升起,勾起兩地相思之苦,竟夕難眠,又覺得還是只有在睡夢中才能相見,描繪出了深深的懷遠之情。這是一首月夜懷念遠人的詩。起句 海上生明月 意境雄渾闊大,是千古佳句。它和謝靈運的 池塘生春草 鮑照的 明月照積雪 謝朓的 大江流日夜 以及...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張九齡 望月懷遠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賞析 這首詩的首聯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前句寫景 遼闊無邊的大海上升起一輪明月 後句即景生情 詩人想起了遠在天涯海角的友人,此時此刻他也和我望著同一輪明月。這與謝莊 月賦 美人邁兮音...

天涯共此時形容什麼,「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這句詩表達了什麼意思?

天涯共此時 是 望月懷遠 這首詩裡面的,這首詩是表達懷念家鄉家人的情懷。形容夜晚熄滅了蠟燭,更覺得月色皎潔可愛,披衣走到屋外長久地望月,感到了深夜露水浸潤的涼意。月光雖然可愛,卻不能滿滿地捧在手裡把它送給遠方的親人,倒不如回去睡覺,在夢中與親人好好地相會。古人對月,有著深厚的感情,聯想非常豐富。望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