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絕句(江碧鳥逾白)的解釋,杜甫絕句江碧鳥逾白詩的意思

時間 2021-10-27 21:27:34

1樓:璩月靈森虹

逾的解釋:白翎

欲的解釋:想要

絕句杜甫

江碧鳥逾白,

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過,

何日是歸年。

〖譯文〗

江水碧綠水鳥的白翎顯得更加潔白,

山峰青翠映襯得花兒象燃燒的火一樣紅。

今年的春天眼看又過去了,

不知什麼時候才是我回家的日子。

〖點評〗

這首詩以色彩鮮明,清新怡人的美好風光反襯詩人強烈盼望歸家的心情,抒發了作者長久旅居他鄉的感慨。

【國畫欣賞】

此幀以精簡的筆意、巧妙的構思栩栩如生地刻畫了白鷺在大江邊生活的情景,具有強烈的藝術感召力

2樓:詩慧雅郜衍

想要明白詩的意思,必須先了解此詩的創作背景和詩人的個人風格

3樓:方元亮詹君

江水碧綠水鳥的白翎顯得更加潔白,

山峰青翠映襯得花兒象燃燒的火一樣紅。

今年的春天眼看又過去了,

不知什麼時候才是我回家的日子。

〖點評〗

這首詩以色彩鮮明,清新怡人的美好風光反襯詩人強烈盼望歸家的心情,抒發了作者長久旅居他鄉的感慨。

4樓:揭泰平襲禮

江水碧綠更襯托出鳥的白,

青翠的山峰映襯得花兒像火焰一樣紅。

今年的春天眼看又過去了,

不知什麼時候才是我回家的日子。

5樓:墨琅莘旎

杜甫《絕句二首(其二)》

江碧鳥逾白,

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過,

何日是歸年?

看詩裡面的第三句,今春看又過:這個春天眼看又要過去了春天將要過去了當然就是暮春啦

絕句杜甫

江碧鳥逾白,

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過,

何日是歸年。

〖譯文〗

江水碧綠水鳥的白翎顯得更加潔白,

山峰青翠映襯得花兒象燃燒的火一樣紅。

今年的春天眼看又過去了,

不知什麼時候才是我回家的日子。

〖點評〗

這首詩以色彩鮮明,清新怡人的美好風光反襯詩人強烈盼望歸家的心情,抒發了作者長久旅居他鄉的感慨。

【國畫欣賞】

此幀以精簡的筆意、巧妙的構思栩栩如生地刻畫了白鷺在大江邊生活的情景,具有強烈的藝術感召力。

杜甫絕句江碧鳥逾白詩的意思

6樓:du知道君

逾 更加的意思

絕句 杜甫

江碧鳥逾白,

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過,

何日是歸年。

〖譯文〗

江水碧綠水鳥的白翎顯得更加潔白,

山峰青翠映襯得花兒象燃燒的火一樣紅。

今年的春天眼看又過去了,

不知什麼時候才是我回家的日子。

〖點評〗

這首詩以色彩鮮明,清新怡人的美好風光反襯詩人強烈盼望歸家的心情,抒發了作者長久旅居他鄉的感慨。

【國畫欣賞】

此幀以精簡的筆意、巧妙的構思栩栩如生地刻畫了白鷺在大江邊生活的情景,具有強烈的藝術感召力。

杜甫《絕句》(江碧鳥逾白)的賞析

7樓:春駐我心間

杜甫《絕句二首(其二)》

江碧鳥逾白,

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過,

何日是歸年?

翻譯:漫江碧波盪漾,顯露出白翎的水鳥,掠翅江面.滿山青翠欲滴,遍佈的朵朵鮮花紅豔無比,簡直就象燃燒著一團旺火。

今年的春天又過去了,哪天才是我回家的日子呢?

此詩為杜甫入蜀後所作,抒發了羈旅異鄉的感慨。「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這是一幅鑲嵌在鏡框裡的風景畫,濡飽墨於紙面,施濃彩於圖中,有令人目迷神 奪的魅力。你看,漫江碧波盪漾,顯露出白翎的水鳥,掠翅江面,好一派怡人的風光!

滿山青翠欲滴,遍佈的朵朵鮮花紅豔無比,簡直就象燃燒著一團旺火,多麼綺 靡,多麼燦爛!以江碧襯鳥翎的白,碧白相映生輝;以山青襯花葩的紅,青紅互為競麗。一個「逾」字,將水鳥借江水的碧色襯底而愈顯其翎毛之白,寫得深中畫 理;而一個「欲」字,則在擬人化中賦花朵以動態,搖曳多姿。

兩句詩狀江、山、花、鳥四景,並分別敷碧綠、青蔥、火紅、潔白四色,景象清新,令人賞心悅目。 可是,詩人的旨意卻不在此,緊接下去,筆路陡轉,慨而嘆之

「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句中「看又過」三字直點寫詩時節。春末夏初景色不可謂不美,然而可惜歲月荏苒,歸期遙遙,非但引不起遊玩的興致,卻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傷。

此詩的藝術特點是以樂景寫哀情,唯其極言春光融洽,才能對照出詩人歸心殷切。它並沒有讓思歸的感傷從景象中直接透露出來,而是以客觀景物與主觀感受的不同來反襯詩人鄉思之深厚,別具韻致。

8樓:匿名使用者

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

〖譯文〗

江水碧綠水鳥的白翎顯得更加潔白,

山峰青翠映襯得花兒象燃燒的火一樣紅。

今年的春天眼看又過去了,

不知什麼時候才是我回家的日子。

〖點評〗

這首詩以色彩鮮明,清新怡人的美好風光反襯詩人強烈盼望歸家的心情,抒發了作者長久旅居他鄉的感慨。

【國畫欣賞】

此幀以精簡的筆意、巧妙的構思栩栩如生地刻畫了白鷺在大江邊生活的情景,具有強烈的藝術感召力。

杜甫 絕句中的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的全文及意思。

9樓:中國消防救援

出自:絕句兩首

作者:杜甫

朝代:唐

全文是: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

意思是:

沐浴在春光下的江山顯得格外秀麗,春風送來花草的芳香。

泥土隨著春天的來臨而融化變得鬆軟,燕子銜泥築巢,暖和的沙子上睡著成雙成對的鴛鴦。

碧綠的江水把鳥兒的羽毛映襯得更加潔白,山色青翠欲滴,紅豔的野花似乎將要燃燒起來。

今年春天眼看就要過去,何年何月才是我歸鄉的日期?

10樓:匿名使用者

全詩是「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詩句的意思是說微風徐來,碧波盪漾,在碧波的映襯下,水鳥顯得更加潔白,它們正在歡快地徜佯;青山上的草木繁茂、青翠欲滴,山花怒放,在陽光映照下火紅一片。

寥寥十個字,就勾畫出一幅色彩絢麗、意境優美的圖畫.

11樓:孟婆的葬花吟

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此詩為杜甫入蜀後所作,抒發了羈旅異鄉的感慨。

「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這是一幅鑲嵌在鏡框裡的風景畫,濡飽墨於紙面,施濃彩於圖中,有令人目迷神 奪的魅力。你看,漫江碧波盪漾,顯露出白翎的水鳥,掠翅江面,好一派怡人的風光!滿山青翠欲滴,遍佈的朵朵鮮花紅豔無比,簡直就象燃燒著一團旺火,多麼綺 靡,多麼燦爛!

以江碧襯鳥翎的白,碧白相映生輝;以山青襯花葩的紅,青紅互為競麗。一個「逾」字,將水鳥借江水的碧色襯底而愈顯其翎毛之白,寫得深中畫 理;而一個「欲」字,則在擬人化中賦花朵以動態,搖曳多姿。兩句詩狀江、山、花、鳥四景,並分別敷碧綠、青蔥、火紅、潔白四色,景象清新,令人賞心悅目。

可是,詩人的旨意卻不在此,緊接下去,筆路陡轉,慨而嘆之

「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句中「看又過」三字直點寫詩時節。春末夏初景色不可謂不美,然而可惜歲月荏苒,歸期遙遙,非但引不起遊玩的興致,卻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傷。

此詩的藝術特點是以樂景寫哀情,唯其極言春光融洽,才能對照出詩人歸心殷切。它並沒有讓思歸的感傷從景象中直接透露出來,而是以客觀景物與主觀感受的不同來反襯詩人鄉思之深厚,別具韻致

杜甫的絕句 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然 意思

12樓:曉龍修理

江水碧波浩蕩,襯托水鳥雪白羽毛,山巒鬱郁蒼蒼,紅花相映,便要燃燒。

出處:《絕句》

【作者】杜甫 【朝代】唐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

白話釋義:

江山沐浴著春光,多麼秀麗,春風送來花草的芳香。燕子銜著溼泥忙築巢,暖和的沙子上睡著成雙成對的鴛鴦。

江水碧波浩蕩,襯托水鳥雪白羽毛,山巒鬱郁蒼蒼,紅花相映,便要燃燒。今年春天眼看就要過去,何年何月才是我歸鄉的日期?

寫作背景:

杜甫少年時代曾先後遊歷吳越和齊趙,其間曾赴洛陽應舉不第。三十五歲以後,先在長安應試,落第;後來向皇帝獻賦,向貴人投贈。官場不得志,親眼目睹了唐朝上層社會的奢靡與社會危機。

天寶十四載(755年),安史之亂爆發,潼關失守,杜甫先後輾轉多地。乾元二年(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繫蒼生,胸懷國事。

創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名作。

雖然杜甫是個現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干雲。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巨集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並不顯赫,但後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於《杜工部集》。

杜甫遠祖為漢武帝時期有名的酷吏杜周,祖父杜審言。杜甫與唐代另一大詩人即「小李杜」的杜牧同為晉代大學者、名將杜預之後,不過兩支派甚遠。祖籍襄陽(今屬湖北),曾祖父杜藝為鞏縣令,遂居鞏縣(今屬河南)。

杜甫出自杜預次子杜耽,而杜牧出自杜預少子杜尹。杜甫於唐玄宗先天元年(712年)生於鞏縣。母親崔氏,在杜甫年幼時就故去。

崔家也是有名望的世家大族,他一生中曾多次和親疏不等的舅父、表弟相遇。

杜甫青少年時因家庭環境優越,因此過著較為安定富足的生活。他自小好學,七歲能作詩,「七齡思即壯,開口詠鳳凰」,有志於「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他少年時也很頑皮,「憶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黃犢走復來。

庭前八月梨棗熟,一日上樹能千回」。

杜甫少年時期有機會受到各種文化藝術的薰陶,這對他日後的詩歌創作有很大的影響。例如他五六歲時在河南郾城看過舞蹈家公孫大娘的劍器渾脫舞。

後在洛陽尚善坊的岐王李範宅裡,遵化裡玄宗寵臣崔滌堂前,聽過李龜年的歌聲;在洛陽北邙山頂玄元皇帝廟裡欣賞過畫聖吳道子畫的五聖尊容、千官行列,這在他以後的詩歌創作中都有所反映。

當時社會名流崔尚、魏啟心看到他習作的詞賦,誇獎他有班固、揚雄之風。還有李邕、王翰這樣的長輩也屈尊來訪問他。

大曆五年(770年)冬,杜甫病逝,時年五十九歲。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人稱為「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

後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是詩人漂泊西南的早期作品,作於廣德二年(764)暮春,時杜甫在四川草堂。

內容簡介:

唐代詩人杜甫創作的組詩作品。這是一組詠物詩,第一首用自然流暢的語言寫出了一派生意盎然的春色,格調清新,意境明麗,表達了詩人熱愛大自然的愉快心情。

第二首則在春色秀麗的美景上塗了一層羈旅異鄉的愁思和傷感,春色和鄉思交相輝映,增添了詩的韻味。

這兩首詩極生動地、自然地描繪出充滿生機的春色之美,反映了杜甫經過漂泊的磨難後,在草堂暫得生活安寧而產生的閒適情懷。

抒發了羈旅異鄉的感慨。「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這是一幅鑲嵌在鏡框裡的風景畫,濡飽墨於紙面,施濃彩於圖中,有令人目迷神奪的魅力。

漫江碧波盪漾,顯露出白翎的水鳥,掠翅江面,一派怡人的風光。滿山青翠欲滴,遍佈的朵朵鮮花紅豔無比,簡直就像燃燒著一團旺火,十分旖旎,十分燦爛。

以江碧襯鳥翎的白,碧白相映生輝;以山青襯花葩的紅,青紅互為競麗。一個「逾」字,將水鳥借江水的碧色襯底而愈顯其翎毛之白,寫得深中畫理;而一個「欲」字,則在擬人化中賦花朵以動態,搖曳多姿。

兩句詩狀江、山、花、鳥四景,並分別敷碧綠、青蔥、火紅、潔白四色,景象清新,令人賞心悅目。

可是,詩人的旨意卻不在此,緊接下去,筆路陡轉,慨而嘆之。「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句中「看又過」三字直點寫詩時節。

春末夏初景色不可謂不美,然而可惜歲月荏苒,歸期遙遙,非但引不起遊玩的興致,卻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傷。

此詩的藝術特點是以樂景寫哀情,唯其極言春光融洽,才能對照出詩人歸心殷切。它並沒有讓思歸的感傷從景象中直接透露出來,而是以客觀景物與主觀感受的不同來反襯詩人鄉思之深厚,別具韻致。

絕句杜甫江碧鳥逾白

龍航一 杜甫 絕句二首 其二 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看詩裡面的第三句,今春看又過 這個春天眼看又要過去了 春天將要過去了 當然就是暮春啦 絕句 杜甫 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譯文 江水碧綠水鳥的白翎顯得更加潔白,山峰青翠映襯得花兒象燃燒的火一樣紅。今...

《絕句》江碧鳥逾白註釋詩意,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的詩意

絕句 杜甫 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譯文 江水碧綠水鳥的白翎顯得更加潔白,山峰青翠映襯得花兒象燃燒的火一樣紅。今年的春天眼看又過去了,不知什麼時候才是我回家的日子。此詩為杜甫入蜀後所作,抒發了羈旅異鄉的感慨。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 這是一幅鑲嵌在鏡框裡的風景畫,濡飽墨於紙面,...

杜甫的詩絕句,絕句杜甫的詩

杜甫絕句集。復愁十二首。病減詩仍拙,吟多意有餘。莫看江總老,猶被賞時魚。復愁十二首。釣艇收緡盡,昏鴉接翅歸。月生初學扇,雲細不成衣。復愁十二首。胡虜何曾盛,干戈不肯休。閭閻聽小子,談話覓封侯。復愁十二首。江上亦秋色,火雲終不移。巫山猶錦樹,南國且黃鸝。復愁十二首。今日翔麟馬,先宜駕鼓車。無勞問河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