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詩》裡的可汗是誰,木蘭詩中的「可汗」和「天子」均指誰?

時間 2021-10-28 00:17:01

1樓:匿名使用者

我知道。在詩中有一個關鍵是「壯士10年歸」,說明這場戰爭至少打了10年。又因為詩作於北朝。

經我查詢,天賜六年(409年)拓跋珪死,子拓跋嗣(明元帝)繼位。泰常八年(423),明元帝死,其子拓跋燾(即魏太武帝拓跋燾)繼位,他先後滅夏、北燕,於延和元年(439)滅北涼,完成黃河流域的統一,結束了一百多年北方十六國**割據的局面,北朝從此開始。

魏的祖先又是遊牧的鮮卑族人,所以叫可汗因該可以的!天子和可汗應該是同一人。

2樓:夢幻藍冰雪夢

可汗和天子當然是一個人,並且這首詩是南北朝時期的北方民歌,所以可汗和天子是那時的某一個皇帝,不可能是唐太宗李世民。

3樓:匿名使用者

暈。沒那麼多事最弄證明的就是「蒙語」~真是不會問人可汗-來子蒙語-han-意思就是一國之主,跟皇帝的控權一樣其實就是皇帝,沒那麼多意思

蒙古才不想中原那麼麻煩

4樓:文武曲

白痴啊!!樓上的,《木蘭詩》是南北朝時期北魏的,唐太宗李世民那時還沒有出世呢!! 至於當中的「可汗」是誰,那還是一個歷史遺留下來的迷,如果你能夠解出,那就去發表演說了~

5樓:

根據史書記載,可汗是指古時少數民族最高統治者的稱號,文中的天子跟可汗為一個人。

6樓:

照吳田田的分析」可汗」和」天子」應是一人,應是突谷渾.

7樓:匿名使用者

「可汗」即是「大王、皇帝」等的意思吧。

8樓:匿名使用者

「可汗」與「天子」當為一人

9樓:匿名使用者

我也認為不能認定那是唐太宗,其實1樓的解釋得已經很清楚了,是某些人沒有細心看。「可汗」這個問題是個不能確定的有爭議性的問題。最早的可汗可能是指某少數民族的首領,但是隨著時間遷移,這首民歌也傳播更廣泛,所以逐漸融合了各個時代和民族的特色,於是又出現了漢族人口中的「天子」,而某些詩句反映出來的也是民族大融合的特點。

因而一口咬定誰是誰的說法,絕對是不科學的,也不符合文學閱讀的原則。大家不要忘記,這是詩歌,但是也經過藝術加工,因而閱讀時不能硬生生和現實相套。

10樓:雲天罡

《木蘭詩》明明是北朝民歌

不明白樓上諸位為什麼偏偏都說說是唐朝的皇帝呢?

我認為好萊塢拍攝的木蘭可以參考

敵人是大名鼎鼎的匈奴

那麼當時的皇帝是秦漢時期的秦皇漢武之流吧

11樓:

吳田田答的也太多了吧!講了半天還是不知道。

k618t的就很直觀了,我同意他的答案。

可汗應該是唐太宗

12樓:油菜喬兒

為什麼分兩種稱呼來講

木蘭詩中的「可汗」和「天子」均指誰?

13樓:

木蘭詩中的「可汗」和「天子」均指當時的皇帝.因為花木蘭是北魏的,北魏是北方遊牧民族柔然建立的政權,所以他們的「天子」,也叫「可汗」。

《木蘭詩》是以391年北魏徵調大軍出征柔然的史實為背景而作的。 當時北魏的拓跋珪,是皇帝也稱可汗。拓跋珪,為要表示不是隸屬於西晉的,便在公元386年改國號叫「大魏」,史稱「北魏」,不再稱王而稱皇帝,不再稱單于而稱「可汗」了。

391年大魏的皇帝拓跋珪不得不徵調大批軍隊出征柔然。《木蘭詩》中「可汗大點兵」,正是說的這一件事。

木蘭詩中的可汗指誰

14樓:武漢精神病院主任

是我國北魏時期的皇帝拓跋濬

拓跋濬(440—465年),即北魏文成帝(452年―465年在位),代郡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人。南北朝時期北魏第五位皇帝,太武帝拓跋燾長孫,景穆帝拓跋晃長子,母為恭皇后閭氏。[1]

太平真君元年(440年)六月二十一日,拓跋濬出生於東宮,正平二年(452年)三月,中常侍宗愛弒殺太武帝拓跋燾,擁立南安王拓跋餘為帝。同年十月,宗愛弒殺拓跋餘,尚書陸麗等擁立拓跋濬即位,是為文成帝。

拓跋濬即位之後,便誅殺宗愛。在位期間,恢復佛教,始建雲岡石窟。和平六年(465年),拓跋濬病逝,時年二十六歲,諡號文成皇帝,廟號高宗,葬於金陵。

15樓:匿名使用者

都指當時的皇帝.不是唐朝時,各國使節都稱太宗為"天可汗"嗎!

16樓:匿名使用者

可汗是蒙古人對皇帝的稱呼

17樓:匿名使用者

)《木蘭詩》是以391年北魏徵調大軍出征柔然的史實為背景而作的。

(二)當時北魏的拓跋珪,是皇帝也稱可汗。

(三)當時北魏的都城是盛樂(和林格爾),離黃河很近。當時調來的軍隊就集結在黃河邊上。

(四)黑山是現在內蒙古四子王旗的喀喇和碩山。

(五)燕山即燕然山,是杭愛山的一支

木蘭詩中的可汗是什麼皇帝

18樓:匿名使用者

木蘭詩中的可汗指的是北魏的拓跋珪。

《木蘭詩》是以391年北魏徵調大軍出征柔然的史實為背景而作的。

(二)當時北魏的拓跋珪,是皇帝也稱可汗。

可汗是遊牧名族的皇帝,當時的背景是北魏時期,鮮卑人已經進入中原建立了王朝進行漢化行動,所以當時的可汗你也可以說是中原皇帝,以為他們的領土包括中原部分和北方草原部分。

19樓:武漢精神病院主任

是我國古代北魏時期的皇帝拓跋濬

拓跋濬(440—465年),即北魏文成帝(452年―465年在位),代郡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人。南北朝時期北魏第五位皇帝,太武帝拓跋燾長孫,景穆帝拓跋晃長子,母為恭皇后閭氏。[1]

太平真君元年(440年)六月二十一日,拓跋濬出生於東宮,正平二年(452年)三月,中常侍宗愛弒殺太武帝拓跋燾,擁立南安王拓跋餘為帝。同年十月,宗愛弒殺拓跋餘,尚書陸麗等擁立拓跋濬即位,是為文成帝。

拓跋濬即位之後,便誅殺宗愛。在位期間,恢復佛教,始建雲岡石窟。和平六年(465年),拓跋濬病逝,時年二十六歲,諡號文成皇帝,廟號高宗,葬於金陵。

本名拓跋濬

別稱魏文成帝

所處時代

北魏民族族群

鮮卑出生地平城

20樓:大傻怪

可汗的原文意思是古代我國北方和西部大地區某些君族君王的稱號。語文書上也沒有明確表明到底是**的,就說明古代的史料沒有明確交代。我們也沒法判斷,這只是模糊的概念。

21樓:匿名使用者

現在文學上通常是這樣認為的:北魏的拓跋珪,是皇帝也稱可汗。

木蘭辭中可汗大點兵的可汗指誰?

22樓:匿名使用者

花木蘭最早出現於南北朝一首敘事詩《木蘭辭》中,該詩約作於南北朝的北魏。

花木蘭(412年-502年)

大檀(?—429),大檀亦作「大但」,「檀檀」,柔然第十位可汗。社侖季父僕渾之子。

初率別部鎮守柔然西界,頗得人心。北魏神瑞元年(414),柔然內訌,其侄步鹿真企圖掩殺之,遂起兵執殺步鹿真等,自立為可汗,號牟汗紇升蓋可汗(意為「制勝之王」)。柔然自此復振,繼續與北燕馮跋聯盟,進入漠南,企圖開啟與內地的通道,與北魏發生激烈衝突。

泰常八年(423)迫使北魏大長川(今內蒙集寧東北)南筑二千餘里長城防禦柔然。始光元年(424)率柔然六萬騎攻入雲中(今內蒙托克托一帶),攻拔盛樂宮(今內蒙和林格爾附近),擒東白道(今呼和浩特北)守將段進。不久,復為拓跋燾所敗退。

23樓:熱情的喜洋洋

可汗應該是那一任的皇帝,花木蘭生活在南北朝時期。僅供參考。

花木蘭(412年-502年),北魏宋州(今河南商丘)人,巾幗英雄,北魏景明三年,宣太后臨朝稱制。僅供參考。

《木蘭詩》的作者是誰 《木蘭詩》作者是誰

郭茂倩 1041 1099年 字德粲 宋詩紀事補遺 卷二四有載 鄆州須城 今山東東平 人。萊州通判郭勸之孫,太常博士郭源明之子。木蘭詩 作者是誰?木蘭詩出自 樂府詩集 作者是郭茂倩。木蘭詩 是中國南北朝時期北方的一首長篇敘事民歌,也是一篇樂府詩。又名 木蘭辭 選自宋代郭茂倩編的 樂府詩集 在中國文學...

木蘭詩裡的爺讀第幾聲,木蘭詩中的爺字怎麼讀

木蘭詩裡的爺讀ye二聲。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徵。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旦辭爺孃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孃喚女...

木蘭詩裡火伴的火是什麼意思,《木蘭詩》中“出門看火伴”的“火”是什麼意思?

宿命本無能為力 火 中國古代兵制單位,十人為 火 皆解甲,散還火伍中。柳宗元 段太尉逸事狀 原文 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木蘭詩 譯文 走出去看一起打仗的火伴,火伴們很吃驚,都說我們 同行數年之久,竟然不知木蘭是女孩。木蘭詩 是一首北朝民歌,宋郭茂倩 樂府詩集 歸入 橫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