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馬的成語故事和寓言故事有嗎,馬的成語故事或寓言故事

時間 2021-12-20 17:12:52

1樓:匿名使用者

樓主,關於馬的成語:

代馬依風 代:古代北方的郡名;代馬:北方產的良馬。比喻人心眷戀故土,不願老死他鄉

丟三落四 形容做事馬虎粗心或記憶力不好而顧此失彼

跌宕不羈 跌宕:放縱無拘束;羈:馬籠頭,比喻束縛。心志放逸無拘無束

猴年馬月 猴、馬:十二生肖之一。泛指未來的歲月

服牛乘馬 役使牛馬駕車

驥伏鹽車 驥:千里馬。指才華遭到抑制,處境困厄

鳩車竹馬 鳩車、竹馬:兒童玩具。借指童年

阿諛逢迎 阿諛:用言語恭維別人;逢迎:迎合別人的心意。奉承,拍馬,討好別人。

阿諛奉承 阿諛:用言語恭維別人;奉承:恭維,討好。曲從拍馬,迎合別人,竭力向人討好。

立時三刻 立刻、馬上

練兵秣馬 訓練士兵,餵飽戰馬。指作好戰鬥準備

六畜興旺 六畜:牛、馬、羊、豬、雞、狗。指各種牲畜、家禽繁衍興旺

駱驛不絕 絡繹不絕,形容人、馬等連續不斷

馬勃牛溲 馬勃:馬屁菌;牛溲:車前草。借指不值錢的東西

馬跡蛛絲 馬蹄的痕跡,蜘蛛的細絲。比喻隱約可尋的痕跡和線索

馬角烏頭 烏鴉變白,馬頭生角。比喻不能實現之事

馬龍車水 馬象游龍,車象流水。形容車馬往來不絕

馬鹿易形 出自趙高指鹿為馬的故事,比喻顛倒是非、混淆黑白

馬如游龍 形容人馬熙熙攘攘的景象

馬上看花 指粗略行事,走馬看花

鞍不離馬,甲不離身 甲:鎧甲,古人打仗時穿的護身衣。馬不卸鞍,人不解甲。處於高度警惕狀態。

s成語寓言故事大全

馬的成語故事或寓言故事

2樓:夢裡心落

1、老馬識途。

管仲跟隨齊桓公去打仗,回來時迷失了路途。管仲放老馬在前面走,就找到了道路。

2、單槍匹馬

秦王朝滅亡後,項羽的楚軍是最強大的,可是在與漢軍爭奪中,漸漸走了下坡路。 公元前202年,項羽在垓下被漢軍包圍。項羽的人馬少,糧食也沒了。

項羽被劉邦追逃到烏江,項羽只剩一人一馬,明明可以渡江,終無顏見江東父老,刎頸烏江邊。

3、馬首是瞻

戰國時,晉淖公聯合了十二個諸侯國攻伐秦國,指揮聯軍的是晉國的大將荀偃。他向全軍將領釋出命令,讓全軍將土都要看他的馬頭來定行動的方向。結果荀偃的將領認為他太專橫,都向著相反的方向跑,苟偃失去了下軍,只好下令將全軍撤回去。

4、指鹿為馬

秦朝二世皇帝的時候,丞相趙高想造反,怕別的臣子不附和,就先試驗一下。他把一隻鹿獻給二世,說:「這是馬。

」二世笑著說:「丞相錯了吧,把鹿說成馬了。」問旁邊的人,有的不說話,有的說是馬,有的說是鹿。

事後趙高就暗中把說是鹿的人殺了。

5、馬革裹屍

東漢名將馬援當官時曾放走了一個囚犯,自己躲了起來。後來漢光武帝時,他奔赴沙場抵禦外族侵略,被封為「伏波將軍」。 後來他年過花甲,聽說戰事不利,卻自願請求出徵。

他說:「好男兒為國遠征,以馬革裹屍還葬!」他出兵貴州,勇挫敵兵,後來不幸病死在戰場。

3樓:匿名使用者

塞翁失馬

古時候,在我國北方的邊城住著一位老人,大家都喜歡叫他「塞翁」。

塞翁飼養了一匹壯馬。一天,馬走失了,鄰居們都來寬慰他。他笑著說:

「怎麼知道這不是福呢?」幾個月後,走失的馬回來了,身後還跟著一匹好馬!鄰居們都來祝賀。

塞翁說:「怎麼知道不能成為禍呢?」果然,他的兒子騎馬時跌斷了一條腿。

鄰居們又來勸慰他。塞翁說:「怎麼知道這不是福呢?

」一年後,打仗了。村裡的青年人都被強徵入伍,十個有九個死在戰場上。只有他跛腳的兒子留在了家裡,保住了一條命。

4樓:前含合白萱

指鹿為馬,老馬識途,等。

5樓:敖秀雲檢鵑

馬到成功,一馬當先,馬馬虎虎,指鹿為馬,萬馬奔騰,戎馬一生,做牛做馬,馬失前蹄,懸崖勒馬

6樓:侍山佛惜天

金戈鐵馬

懸崖勒馬 指鹿為馬 汗馬功勞

馬首是瞻 萬馬奔騰

7樓:不蘊逯平卉

老馬識途。塞翁失馬。伯樂相馬。馬踏飛燕。

8樓:僕祖延蓉蓉

馬到成功,一馬當先,信馬由韁,多了

關於馬的成語故事和寓言故事有哪些?

9樓:一條中國魚

馬不停蹄,一馬平川,

預言故事,有小馬過河。

10樓:南方**精銳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老馬識途

馬到成功

一馬當先

有關於馬的成語故事或寓言故事。

11樓:匿名使用者

馬革裹屍東漢初的名將馬援,英雄善戰為東漢王朝的建立立下汗馬功勞。後來,他又率兵平定了邊境的動亂,威震南方。公元41年被劉秀封為伏波將軍。

過了三年,馬援從西南方打了勝仗回到京城洛陽,親友們都高興地向他表示祝賀和慰問。其中有個名叫孟翼的,平時以有計謀出名,也向馬援說了幾句恭維話。不料馬援聽了,皺著眉頭對他說:

我盼望先生能說些指教我的話。為什麼先生也隨波逐流,一味地對我說誇獎的話呢?孟翼聽了很尷尬,一時不知如何應對才好。

馬援見他不說話,繼續說道:武帝時的伏波將軍路博德,開拓了七個郡那麼多的土地,而他得到的封地只有數百戶。我的功勞比路將軍小得多了,卻也被封為伏波將軍,封地多達三千戶。

賞過於功,我怎麼能長久保持下去呢?先生為什麼不在這方面指教指教我呢?馬援見他還是不說話,便繼續說下去道:

如今,匈奴和烏桓還 在北方不斷侵擾,我打算向朝廷請戰,提出當個先鋒,作一個有志的男兒。男兒應該戰死在邊疆荒野的戰場上,不用棺材斂屍,而只用馬的皮革裹著屍體回來埋葬,怎麼能躺在床上,死在兒女的身邊呢?孟翼聽了,深為馬援豪邁的報國熱情所感動,不禁真誠他說道:

將軍真不愧是大丈夫啊!馬援不說空話,在洛陽僅呆了一個多月,匈奴和烏桓又發起侵襲,他主動請求出徵,前往北方迎戰。建武二十四年,武陵的少數民族首領相單程率眾發動叛亂,光武帝派兵去征討,結果全軍覆沒,急需再有人率軍前往。

光武帝考慮馬援年紀大了,不放心他出徵。馬援見沒有下文,直接找光武帝,說: 我還能披甲騎馬,請皇上讓我帶兵去吧。

說罷,當場向光武帝表演了騎術。光武帝見他精神矍鑠,矯健的動作不減當年,便批准了他的請求。 於是,六十二歲的馬援又領兵遠征武陵、五溪蠻夷。

建武二十五年(49年)三月,馬援受阻於壺頭山(今湖南沅陵縣城壺頭山),水急,船難溯行,天炎溽暑,士卒多疫死,援亦病死於軍中,應了他當年馬革裹屍的誓言。 指鹿為馬指著鹿,說是馬。比喻故意顛倒黑白,混淆是非。

出自《史記·秦始皇本紀》:「趙高欲為亂,恐群臣不聽,乃先設驗,持鹿獻於二世,曰:『馬也。

』二世笑曰:『丞相誤邪?謂鹿為馬。

』問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馬以阿順趙高。」 老馬識途老馬識途,途:路,道路。

意為老馬認識曾經走過的道路。成語出自《韓非子·說林上》:齊桓公應燕國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國的山戎,迷路了,放出老馬,部隊跟隨老馬找到了出路。

比喻閱歷多的人富有經驗,熟悉情況,能起到引導作用。

12樓:灬唯道

馬後炮

馬後炮,象棋裡的一招,「馬」後面加一顆炮,將對方的軍~馬後炮一出,對方就死棋了,「一炮,直行無遠近,前隔一棋乃可擊物;前無所隔,及隔兩棋以上,則不可擊。

」現實生活中是一個貶義詞,比喻事情已經發生,才說自己有先見之明,說自己早料到事情的結果會是這樣,指人們主觀認識和行動落後於客觀實際的某些情況。

小馬過河

小馬過河小馬和他的媽媽住在綠草茵茵的十分美麗的小河邊。除了媽媽過河給河對岸的村子送糧

食的時候,他總是跟隨在媽媽的身邊寸步不離。

他過的很快樂,時光飛快地過去了。

有一天,媽媽把小馬叫到身邊說:「小馬,你已經長大了,可以幫媽媽做事了。今天你

把這袋糧食送到河對岸的村子裡去吧。」

小馬非常高興地答應了。他馱著糧食飛快地來到了小河邊。可是河上沒有橋,只能自己

淌過去。可又不知道河水有多深呢?猶豫中的小馬一抬頭,看見了正在不遠處吃草的牛伯

伯。小馬趕緊跑過去問到:「牛伯伯,您知道那河裡的水深不深呀?」

牛伯伯挺起他那高大的身體笑著說:「不深,不深。才到我的小腿。」小馬高興地跑回

河邊準備淌過河去。他剛一邁腿,忽然聽見一個聲音說:「小馬,小馬別下去,這河可深

啦。」小馬低頭一看,原來是小松鼠。小松鼠翹著她的漂亮的尾巴,睜者圓圓的眼睛,很認真地說:「前兩天我的一個夥伴不小心掉進了河裡,河水就把他捲走了。」小馬一聽沒主意了。

馬媽媽老遠地就看見小馬低著頭馱著糧食又回來了。心想他一定是遇到困難了,就迎過

去問小馬。小馬哭著把牛伯伯和小松鼠的話告訴了媽媽。媽媽安慰小馬說:「沒關係,咱們

一起去看看吧。」

小馬和媽媽又一次來到河邊,媽媽這回讓小馬自己去試探一下河水有多深。小馬小心地

試探著,一步一步地淌過了河。噢,他明白了,河水既沒有牛伯伯說的那麼淺,也沒有小松

鼠說的那麼深。只有自己親自試過才知道。

塞翁失馬

老馬識途

公元前663年,齊桓公應燕國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國的山戎,相國管仲和大夫隰朋隨同前往。齊軍是春天出征的,到凱旋而歸時已是冬天,草木變了樣。大軍在崇山峻嶺的一個山谷裡轉來轉去,最後迷了路,再也找不到歸路; 雖然派出多批探子去探路,但仍然弄不清楚該從**走出山谷。

時間一長,軍隊的給養髮生困難。 情況非常危急,再不找到出路,大軍就會困死在這裡。管仲思索了好久,有了一個設想:

既然狗離家很遠也能尋回家去,那麼軍中的馬尤其是老馬,也會有認識路途的本領。於是他對齊桓公說:「大王, 我認為老馬有認路的本領,可以利用它在前面領路,帶引大軍出山谷。

」 齊桓公同意試試看。管仲立即挑出幾匹老馬,解開韁繩,讓它們在大軍的最前面自由行走。也真奇怪,這些老馬都毫不猶豫地朝一個方向行進。

大軍就緊跟著它們東走西走、最後終於走出山谷,找到了回齊國的大路。

??老馬識途比喻有經驗的人熟悉情況,能在某個方面起指引的作用

馬革裹屍

馬革,指馬皮,指在戰場上死去以後,沒有棺木盛殮,用馬皮把屍體包裹起來。後來,人們常用這句話形容英勇作戰,拼死疆場。

這句成語見於《後漢書·馬援傳》:「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耳,何能臥床上在兒女子手中邪。」

東漢時,有一位能征善戰的將軍叫馬援,扶風茂陵人(今陝西興平東北人),字文淵。有一次,馬援在外作戰凱旋迴京,許多人前來歡迎慰勞。在這些歡迎的人中間,有一個叫孟冀的,也隨同眾人向馬援道賀。

馬援說:「我總以為你要和我說什麼大事,怎麼也這樣隨波逐流地一味誇獎我呢?」孟冀笑了笑,沒說什麼。

馬援說:武帝時代的伏波將軍路博德,開拓了七郡的地方,不過封了幾百戶的侯爵。我現在倒封了這樣大的地盤,賞過於功,能夠保住長久嗎?

現在匈奴、烏桓還不時侵擾北方邊境,我想自告奮勇前去討伐。作一個好男兒,就應當準備把生命犧牲在疆場上,用馬革裹屍而歸,怎能躺在床上死在妻子、兒女的身旁!

孟冀聽了馬援的話,不勝佩服,說:「這不愧是一個大丈夫呀!」後來,馬援擔任了隴西太守一職,率軍擊破先零羌,並一直在軍中征戰,直到六十三歲,病死軍中,實現了他「馬革裹屍」的諾言。

伯樂相馬

伯樂本來的名字叫孫陽,他是春秋秦穆公時的人,很會辨別馬匹的好壞,是著名的相馬師,所以人們叫他伯樂(天上星宿名稱,傳聞專管天馬)。有一次,伯樂經過虞阪,眼睛一亮,看見一匹千里馬;但是這匹馬卻被人當成劣馬,用來拉車。伯樂覺得十分的痛心,不禁淚如雨下。

這匹馬彷佛也知道伯樂很同情它,也口吐白沫,連連嘶叫起來。伯樂有一個朋友名叫方九皋,也很會相馬。有一次,他找來了一匹駿馬,告訴秦穆公說這是黃色的雌馬。

秦穆公牽來一看,卻是一匹栗色的雄馬,不禁大失所望。事後,穆公對伯樂說:「方九皋連雄馬、雌馬,以及毛色都分不清楚了,怎麼可能看得出馬的好壞呢?

」伯樂不以為然,他認為方九皋看重馬的內在精神,而不重外形。穆公聽了,再牽出馬仔細的察看,果然是天下最好的馬。

人們常把具有賞識人才的眼力的人比做伯樂,而把有用的人才比做千里馬,這就是「伯樂相馬」 的故事。

指鹿為馬

秦二世時,丞相趙高野心勃勃,日夜盤算著要篡奪皇位。可朝中大臣有多少人能聽他擺佈,有多少人反對他,他心中沒底。於是,他想了一個辦法,準備試一試自己的威信,同時也可以摸清敢於反對他的人。

一天上朝時,趙高讓人牽來一隻鹿,滿臉堆笑地對秦二世說:「陛下,我獻給您一匹好馬。」秦二世一看,心想:

這**是馬,這分明是一隻鹿嘛!便笑著對趙高說:「丞相搞錯了,這裡一隻鹿,你怎麼說是馬呢?

」趙高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說:「請陛下看清楚,這的確是一匹千里馬。」秦二世又看了看那隻鹿,將信將疑地說:

「馬的頭上怎麼會長角呢?」趙高一轉身,用手指著眾大臣,大聲說:「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話,可以問問眾位大臣。

」大臣們都被趙高的一派胡言搞得不知所措,私下裡嘀咕:這個趙高搞什麼名堂?是鹿是馬這不是明擺著嗎!

當看到趙高臉上露出陰險的笑容,兩隻眼睛骨碌碌輪流地盯著趙高臉上露出陰險的笑容,兩隻眼睛骨碌碌輪流地盯著每個人的時候,大臣們忽然明白了他的用意。

一些膽小又有正義感的人都低下頭,不敢說話,因為說假話,對不起自己的良心,說真話又怕日後被趙高所害。有些正直的人,堅持認為是說明書而不是馬。還有一些平時就緊跟趙高的奸佞之人立刻表示擁護趙高的說法,對皇上說,「這確是一匹千里馬!

」事後,趙高通過各種手段把那些不順從自己的正直大臣紛紛治罪,甚至滿門抄斬。

故事出自《史記·秦始皇本紀》。成語「指鹿為馬」比喻故意顛倒是非,混淆黑白。

成語寓言故事,關於寓言故事的成語有哪些

夢裡心落 1 指鹿為馬 秦朝二世皇帝的時候,丞相趙高想造反,怕別的臣子不附和,就先試驗一下。他把一隻鹿獻給二世,說 這是馬。二世笑著說 丞相錯了吧,把鹿說成馬了。問旁邊的人,有的不說話,有的說是馬,有的說是鹿。事後趙高就暗中把說是鹿的人殺了。2 葉公好龍 古代有個葉公,非常愛好龍,器物上畫著龍,房屋...

成語寓言故事有哪些,關於寓言故事的成語有哪些

鷸蚌相爭 揠苗助長 亡羊補牢 守株待兔 葉公好龍 狐假虎威 畫蛇添足 井底之蛙 女媧補天 八仙過海 守株待兔,葉公好龍,亡羊補牢,畫蛇添足,井底之蛙,對牛彈琴,畫餅補飢。含有寓言故事的成語有 鶴髮雞皮 蛛絲馬跡 雞口牛後 筆走龍魚 牛刀割雞 風虎雲龍。寓言故事的成語有那些,寓言故事 窮人和富人 有驚...

關於指鹿為馬寓言故事的縮寫,寓言故事的成語 指鹿為馬

夢裡心落 秦二世做皇帝時,丞相趙高想造反,為防止有意外,測試了一下。他把一隻鹿獻給二世說 這是馬。二世笑著否定,然後問詢旁邊的人,大臣有的不說話,有的說是馬,有的說是鹿。事後趙高通過各種手段,把那些不順從自己的正直大臣紛紛治罪,甚至滿門抄斬。成語 指鹿為馬 讀音 zh l w i m 意思 指著鹿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