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人唱歌時除了拉著馬頭琴外,他們的「呼麥」唱法是怎麼回事

時間 2022-01-09 13:50:07

1樓:匿名使用者

聲樂專家形容這種唱法是「高如登蒼穹之顛,低如下瀚海之底,寬如於大地之邊」。 呼麥是一種喉音演唱藝術,演唱時運用特殊的聲音技巧,一個人同時唱出兩個聲部,聲帶發出的是低沉的基音,而口腔發出的是高亮的泛音,加上氣息的調控,口腔共鳴點的變化就可在高音部形成旋律,形成罕見的多聲部形態。高音部的高音與口型有直接關係,口型扁音就高,口型圓音就低。

低音聲部與高音聲部之間的距離有時可以達到六個八度音程,高音聲部的旋律有時類似口哨聲,或金屬聲。呼麥演唱時的方法是首先把聲帶放鬆,利用口腔內的空氣振動聲帶產生共鳴,發出基礎低音,然後巧妙地調節舌尖的空隙,用一股氣息衝擊發出高泛音。於是形成在持續低音的基礎上,不斷地產生高音區的曲調。

用這種方法演唱,可以清晰地聽到一個人同時發出兩種聲音,即高音區的曲調和低音區的持續音。

2樓:匿名使用者

呼麥(呼麥也叫喉音)在練習和演唱時,肺臟、喉頭、舌頭、上顎、牙齒、喉結、嘴脣和嘴角等發音器官全部參與,共同協作,運用特殊的發音技巧,一人同時唱出兩個聲部,形成罕見的單體多聲部形態。演唱者運用閉氣技巧,使氣息猛烈衝擊聲帶,發出粗壯的氣泡音,形成低音聲部。在此基礎上,巧妙調節口腔共鳴,強化和集中泛音,唱出透明清亮、帶有金屬聲的高音部。」

3樓:格格天使

呼麥」又名「浩林·潮爾」,原義指「喉嚨」,即為「喉音」,一種藉由喉嚨緊縮而唱出「雙聲」的泛音詠唱技法。「雙聲」(biphonic)指一個人在演唱時能同時發出兩個高低不同的聲音。另外,呼麥又稱「蒙古喉音」。

求蒙古族唱法特點啊!!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好的加分啊! 5

4樓:匿名使用者

蒙古族:因為過著逐水草而居的遊牧生活,是以民歌和說唱為主。都是反映牧民活的歌曲。

蒙古民歌根據其**特點分為"烏爾吐」歌曲(即長調子歌曲)和"烏火爾"歌曲(即短調子歌曲)兩種。前者有著自由的節奏和悠長的氣息,速度緩慢,音域寬廣;後者則具有鮮明規整的節奏和輕快的速度。

蒙古民族**基本上是以不帶半音的五聲音階構成,其五階中每個音皆可作為調式主音。以徵音和羽音作主音的調式更為常見。曲調起伏較大,常用

六、七、八、九、十度的大跳;音域也較寬,一首歌曲常常包含十

四、五度,給人以遼闊、奔放的感覺,表現了蒙古人民豪放的性格特徵。演唱方法為真假嗓分別使用,並且由於定調較高,更顯得音調高亢、嘹亮、富有變化。演唱者常在演唱悠緩的長音時加入一些裝飾音或裝飾性的顫音,以造成活潑的情緒或委婉的風格,並往往以長音後的短小上滑音結束句,使曲調柔和圓潤。

此外,在蒙古還有一種叫做"潮爾"的演唱方法,就是"呼麥"。這種方法是利用口腔內的空氣振動聲帶產生共鳴,並巧妙地調節舌尖的空隙,從基音中選擇它所包含的不同的泛音,於是形成在持續低音的基礎上,不斷地產生高音區的曲調。使用這種方法演唱,可以清晰地聽到一個人同時發出兩種聲音,即高音區的曲調和低音區的持續音。

不過這種方法大部分是由兩部分人來演唱,即幾個人唱持續低音,一個人唱高音曲調。

蒙古民族**的節奏大致有兩類:一類是節奏比較清楚,常見的是二拍子或四拍子,雖有複合拍子,但其性質仍為二拍或四拍。另一類節奏則很不明顯,速度也較緩慢,實際上許多樂曲的節拍是不能用小節線來劃分的。

即使以某種節拍劃分,其每拍的時值也不一定絕對相等,而且輕重拍的區分也不明顯。因此,可以說,蒙古民歌是一種"曲調性強、節奏性弱"的歌曲。蒙古常用的樂器是馬頭琴、火不思、四胡、三絃、蒙古箏、蒙古琵琶、胡笳、興隆笙以及笛子等。

蒙古器樂的特點是柔和、安靜。上述樂器中馬頭琴是最有代表性的樂器,音色低沉柔美,音量不大,表現力豐富。除了為民歌與說唱伴奏外,還常用於獨奏與合奏;不僅演奏旋律,而且適宜於表現馬匹的奔跑與嘶叫。

蒙古的器樂曲多半是民歌旋律的器樂化。

蒙古族有哪些傳統唱法?

5樓:fly憧憬的少年

有拖腔式長音的唱法,諾古拉式的裝飾音唱法 ,借鑑西洋唱法,混聲唱法和獨特的共鳴唱法。接下來對此進行更加詳細的介紹。

一、拖腔式長音的唱法:蒙古長調最具有草原韻味的唱法,莫過於這種唱法,這種唱法的旋律表現手法之一就是多在旋律骨幹音上採用較長的拖腔來抒發感情。當然對於這種拖腔來說,並不是不是拖得越長越好,總的來說,該唱法在每個樂句或樂節之間,都有一定的比例關係。

二、諾古拉式的裝飾音唱法:諾古拉是蒙古族民歌的重要表現形式,它的特點便是一種極具裝飾性的華彩音,這也是最能體現蒙古族**的唱法,如果想讓歌曲中很多有「蒙古味道」的部分,都少不了使用諾古拉式的裝飾音唱法。

三、借鑑西洋唱法:蒙古族民歌的一些唱法,在很多方面都和西洋美聲唱法有著極為相似之處。在氣息控制的方面,二者都強調氣息的「深」、「通」、「活」,強調腰部肌肉運動對氣息控制的重要性,而在共鳴腔體開啟的方面,二者都強調開啟咽腔,強調咽腔在歌唱發聲中的特殊共鳴作用。

四、混聲唱法:要想熟練的去演唱蒙古民歌,首先必須要俱杯較好的嗓音與寬廣的音域。因此為了彌補這方面的不足,蒙古族傳統演唱也使用混聲方法,採用特殊的音色變化技術,將音域變寬。

不僅能夠使聲區、音色統,聲音變得更加流暢,而且還能夠加強聲音的穿透力。

五、獨特的共鳴唱法:共鳴對於歌唱發聲來說,是格外重要的因素,同時也是歌唱藝術中的重要表現手段,它能使人的嗓音變得更清脆、明亮,具有更強的穿透力。在演唱蒙古時所運用的共鳴唱法,就是得歌聲變得更清脆、明亮,具有更強的穿透力,也因此在草原之上傳播的更遠了。

6樓:神後一曲流行

1、拖腔式長音的唱法

蒙古長調具有草原韻味的旋律表現手法之一就是多在旋律骨幹音上採用較長的拖腔來抒發感情。這也是稱其為蒙古長調的原因之。但這種拖腔不是說拖得越長越好,一般的說,長調民歌的每個樂句或樂節之間,都有一定的比例關係,而不僅僅是字面上理解的長調。

2、諾古拉式的裝飾音唱法

諾古拉是蒙古長調的重要表現技巧,它是一種極具裝飾性的華彩音(人為的顫音),最能體現蒙古族**的特徵,歌曲中很多有「味道」的部分,都少不了使用諾古拉。 「諾古拉」,漢語可譯為「波動音」。這種「人為的顫音」可以通過三種方法獲得。

3、借鑑西洋唱法

蒙古族長調歌曲的一些唱法,許多方面同西洋美聲唱法是異曲同工的。比如說氣息的控制,二者都強調氣息的「深」、「通」、「活」,強調腰部肌肉運動對氣息控制的重要性,在共鳴腔體的開啟上,二者都強調開啟咽腔,強調咽腔在歌唱發聲中的特殊共鳴作用。

4、混聲唱法

要唱好蒙古長調歌曲,必須要有較好的嗓音和寬廣的音域。蒙古族傳統演唱也使用混聲方法,採用特殊的音色變化技術,將音域變寬。這樣做有兩大優勢:

其一,能使聲區、音色統,聲音更加流暢,其二,混聲中含有一定量的真聲色彩,更加強了聲音的穿透力。

5、獨特的共鳴唱法

共鳴在歌唱發聲中是很重要的因素,也是歌唱藝術中的重要表現手段,它能使人的嗓音變得更清脆、明亮,具有更強的穿透力。演唱蒙古長調,就特別需要這種明亮、光彩、穿透力極強的、金屬般的聲音,也只有這種聲音,才能在遼闊的大草原上傳送得更遠。

7樓:_日語概說

蒙古族傳統歌唱法包括多種歌唱技巧,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諾古拉[nokla]」歌唱技巧。」(顫音)唱法

「呼麥」,又名「浩林·潮爾」,是蒙古族複音唱法潮爾(chor)的高超演唱形式,是一種「喉音」藝術。運用特殊的聲音技巧,一人同時唱出兩個聲部,形成罕見的多聲部形態。演唱者運用閉氣技巧,使氣息猛烈衝擊聲帶,發出粗壯的氣泡音,形成低音聲部。

在此基礎上,巧妙調節口腔共鳴,強化和集中泛音,唱出透明清亮、帶有金屬聲的高因聲部,獲得無比美妙的聲音效果。

「烏力格爾」(蒙古語說書)

好來寶(蒙古族快板書)

蒙古長調可稱為遊牧文化的一朵永不凋謝的花朵。**有草原,**就有長調,**有牧人,**就有長調。長調是草原上的歌,是馬背上的歌,是一種具有鮮明的遊牧文化和地域文化特徵的獨特演唱形式,它以草原人特有的語言述說著蒙古民族對歷史文化、人文習俗、道德、哲學和美學的感悟。

它集中體現了蒙古民族遊牧文化的特點,並與蒙古語言和文學等息息相關。長調歌詞的絕大多數內容都是描寫草原、駿馬、駱駝、牛羊、藍天、白雲、江河、湖泊等。而對這些草原特有的景色,只有悠遠的長調才能絕妙地加以表現。

蒙古長調的唱法以真聲為主,它感嘆自然、謳歌母愛、讚美生命、訴說愛情,它把蒙古民族的智慧及其心靈深處的感受表現得淋漓盡致。

蒙古族歌唱裡有一種用鼻子發出低音和高音,這種唱法叫什麼?具體有什麼特點?

8樓:冶雯穎

這種唱法就做鼻腔共鳴。

鼻腔共鳴是聲波在鼻骨上的振動,即將聲音的焦點定位在鼻腔。由於聲音明亮的焦點,在鼻腔,所以也叫面罩唱法。

這樣的感覺是聲音的焦點靠前,聲音薄而明亮,比較靈活,像民族。隨著焦點向後移動,聲音越來越接近美聲。隨著焦點向後向上移動聲音的位置也就越高,越渾厚,越不靈活。

越美聲化。所以美聲歌曲中高速吐字快速變換音高,都是極難的聲樂技巧。

9樓:匿名使用者

你說的是不是蒙古長調

蒙古族人民招待客人特有哪些習俗,蒙古族人民招待客人的風俗習慣有哪些

1 客人一到,先互相問候,待客人坐定,蒙古族女主人端上一碗馨香的奶茶,並擺上各種奶食品 炒米 手把羊肉等。2 蒙古族在席間以歌勸酒,或敬獻哈達,熱誠招待客人。3 蒙古族全家男女老少會圍著客人坐下,問長問短,宛如自家人。4 客人告別的時候常送出很遠,指示路線。擴充套件資料 蒙古族的節日習俗 蒙古族重要...

蒙古族人過春節有什麼習俗,蒙古族的春節習俗

勝寒dragon的知識小鋪 1 蒙古族過春節分 送舊 和 迎新 送舊是臘月二十三清潔衛生打掃家,到傍晚要 祭火 祭火 是從薩滿教傳入的,蒙古族信仰喇嘛教後有所改變,蒙民把羊胸脯肉連同白 哈達 肉米粥 黃油 酒等做祭品,然後由長輩點燃九個小燈,並將祭品投入旺火裡燒,口裡誦讚詞,祝福家人幸福。祭火忌用紅...

蒙古人歡迎客人的習俗有哪些,蒙古族人招待客人有什麼風俗習慣

忻燁華 1 蒙古民族對來客,不論是熟人還是陌生人,一見面總是熱情問候 他賽音百努 安好 隨後主人把右手放在胸前,微微躬身,請客人進蒙古包,全家老少圍著客人坐下,問長問短,好似自家。2 平常待客,在喝奶茶之後,慷慨大方的主人總是把香甜的黃油 奶皮 醇香的奶酒 酥脆的油炸果子和炒米 奶茶 乳酪以及獨具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