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的來歷與習俗有哪些,重陽節的來歷是什麼 有什麼習俗

時間 2022-01-10 04:20:05

1樓:覀覀覀瓜瓜瓜

1、重陽節(又稱:老人節),在每年農曆的九月九日,是漢族的傳統節日,因《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為民間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

民間在該日有登高的風俗,所以重陽節又稱「登高節」。

2、習俗有登高山、登高塔,還有吃「重陽糕」的習俗,吃重陽糕,據史料記載,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

關於重陽的詩詞:

1、《秋登蘭山寄張五》唐代:孟浩然

北山白雲裡,隱者自怡悅。

相望試登高,心隨雁飛滅。

愁因薄暮起,興是清秋髮。

時見歸村人,沙行渡頭歇。

天邊樹若薺,江畔洲如月。

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

2、《九日登清水營城》明代:齊之鸞

朔方三度重陽節,河曲幹旌歲歲忙。

鬢髮已甘塵路白,菊花猶送塞垣黃。

中丞疏有迴天力,太宰功兼蹜地方。

雲外好呼南去雁,系書先為報江鄉。

2樓:時光恩寵丶

來歷:重陽節的源頭,可追溯到上古時期。相傳重陽為元帝得道之辰。

關於重陽習俗活動有現存的文字記載最早見於《呂氏春秋·季秋紀》:「(九月)命家宰,農事備收,舉五種之要。藏帝籍之收於神倉,祗敬必飭。

是日也,大饗帝,嘗犧牲,告備於天子。」可見當時已有在九月農作物秋收之時祭天帝、祭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

習俗:據史料記載,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 九月九日天明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口中唸唸有詞,祝願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

講究的重陽糕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作成兩隻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一小紅紙旗(代替茱萸),並點蠟燭燈。這大概是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

當今的重陽糕,仍無固定品種,各地在重陽節吃的鬆軟糕類都稱之為重陽糕。

3樓:浩然文史

你知道重陽節分大小嗎?學會這些,可以過一個地道的重陽節

重陽節的來歷是什麼?有什麼習俗?

4樓:好木木偶

1、重陽節的源頭,可追溯到先秦之前。關於重陽習俗活動有現存的文字記載最早見於《呂氏春秋》之中《季秋紀》:「(九月)命家宰,農事備收,舉五種之要。

藏帝籍之收於神倉,祗敬必飭。是日也,大饗帝,嘗犧牲,告備於天子。」可見當時已有在九月農作物豐收之時祭天帝、祭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

這是遠古時期,重陽節作為一種祭祀活動而存在的原始形式。

早期的重陽文化,反映的是古人自然崇拜、天人合一的人文精神; 一系列的重陽祭祀活動,則蘊含著禮樂文明的深邃文化內涵。

《西京雜記》中記西漢時的宮人賈佩蘭稱:「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雲令人長壽。」相傳自此時起,有了重陽節求壽之俗。

這是受古代巫師(後為道士)追求長生,採集藥物服用的影響。《荊楚歲時記》雲:「九月九日,四民並籍野飲宴。

」隋杜公瞻注云:「九月九日宴會,未知起於何代,然自駐至宋未改。」求長壽及飲宴,構成了重陽節的基礎。

重陽時節的大型飲宴活動,其實是由先秦時慶豐收祭祀宴飲發展而來。

2、每到重陽這一日,各地都要組織老年人登山秋遊,交流感情,鍛鍊身體。不少家庭的晚輩也會攙扶年老的長輩到郊外活動。按照天地日月執行規律,農曆九月九日重陽這一天是「清氣上揚、濁氣下沉」的氣候,地勢越高清氣越聚集,於是「重陽登高暢享清氣」便成了民間爭相趨之的重要民俗事象。

金秋九月,天高氣爽,這個季節登高遠望可達到心曠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重陽節是雜糅多種民俗為一體的中國傳統節日。慶祝重陽節一般會包括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

5樓:a海角

重陽節的來歷

1.古人於九月農作物豐收之時有祭天帝、祭祖的活動。這是遠古時期,古人擇九九重陽吉日作為一種祭祀活動而存在的原始形式。

2.重陽節始於遠古時期,成型於春秋戰國,普及於西漢,鼎盛於唐代以後。於唐代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重陽與除夕、清明、中元並稱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節日。

重陽節的習俗

1.賞秋:重陽節是最好的賞秋時期,中國南方還有些山區村落保留了「晒秋」特色。去鄉村賞民俗、看晒秋,已成為鄉村旅遊的一種時尚。

2.登高:重陽節登高的風俗歷史悠久。其由來大致有三:其一是源於古人的山嶽崇拜,其二是源於東漢時河南有個方士叫桓景於該日登山避災,其三是源於登高。

3.祭祖:重陽節是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節日之一,民間素有祭祖祈福的傳統。人們會在每年的重陽節舉行祭祖活動,祈求神靈降福,並推行敬老活動,傳承孝道文化。

4.飲菊花酒:重陽佳節飲菊花酒,是中國的傳統習俗。

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陽必飲、祛災祈福的「吉祥酒」。花酒的習俗起源於晉朝大詩人陶淵明。陶淵明以隱居、作詩、飲酒、愛菊出名;後人效仿他,遂有重陽賞菊的風俗。

5.放紙鳶:放紙鷂是南方過重陽節的主要習俗。

惠州民間過重陽節是以放紙鳶為主要特徵的。光緒《惠州府志》亦有記述。紙鷂亦現在的風箏。

在民間傳統,重陽節除了登高,放紙鳶也是嶺南地區一個特色。

擴充套件資料

有關重陽節的傳說,見於樑朝吳均的神話志怪**《續齊諧記》:汝南桓景隨費長房遊學累年,長房謂曰:「九月九日,汝家中當有災。

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絳囊,盛茱萸,以係臂,登高飲菊花酒,此禍可除。

景如言,齊家登山。夕還,見雞犬牛羊一時暴死。長房聞之曰:「此可代也。」今世人九日登高飲酒,婦人帶茱萸囊,蓋始於此。

6樓:匿名使用者

重陽節,又稱重九節,因為《易經》中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兩九相重,故曰重陽,也叫重九,九在數字中又是最大數,所以賦予有生命長久、健康長壽的寓意;古人認為重陽是一個值得慶賀的吉祥日子。

據史料考證,重陽節始於遠古,形成於春秋戰國,普及於西漢,鼎盛於唐代以後。對於其**有很多不同說法。流傳至今,重陽節又新增了敬老等內涵,於重陽之日舉行敬老宴,感恩敬老。

所以重陽節還叫登高節、菊花節、茱萸節和敬老節。

重陽節習俗:

1.登高

在古代,民間在重陽有登高的風俗,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相傳此風俗始於東漢。唐代文人所寫的登高詩很多,大多是寫重陽節的習俗;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還有吃「重陽糕」的習俗。

2.吃重陽糕

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 九月九日天明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口中唸唸有詞,祝願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當今的重陽糕,仍無固定品種,各地在重陽節吃的鬆軟糕類都稱之為重陽糕。

3.賞菊並飲菊花酒

重陽節正是一年的金秋時節,菊花盛開,據傳賞菊及飲菊花酒,起源於晉朝大詩人陶淵明。民間還把農曆九月稱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陽節裡,觀賞菊花成了節日的一項重要內容。清代以後,賞菊之習尤為昌盛,且不限於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陽節前後最為繁盛。

7樓:悅懵

1、重陽節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春秋戰國時期。屈原的《遠遊》詩中,就有「集重陽入帝官兮」之句。戰國時代,重陽已受到人們重視,但只是在帝宮中進行的活動。

重陽節的習俗農曆九月,金秋送爽,丹桂飄香,重陽佳節,活動豐富,情趣盎然,有登高、賞菊、喝菊花酒、吃重陽糕、插茱萸等,熱鬧非凡。

2、到了漢代,過重陽節的習俗漸漸流行。相傳漢高祖劉邦的妃子戚夫人遭到呂后的謀害,其身前一位侍女賈氏被逐出宮,嫁與貧民為妻。賈氏便把重陽的活動帶到了民間。

賈氏對人說:在皇宮中,每年九月初九日,都要佩茱萸、食篷餌、飲菊花酒,以求長壽。從此重陽的風俗便在民間傳開了。

3、重陽節被正式定為節日,則始於唐代。此後的宋元明清,每逢九月初九,宮廷、民間都會一起慶祝重陽節,並且在節日期間舉行各種各樣的活動。唐代的許多大詩人如王勃、孟浩然、李白、王維、杜甫等,都留下過關於重陽節的詩篇。

8樓:種花家的小米兔

重陽的源頭,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呂氏春秋》之中《季秋紀》載:「(九月)命家宰,農事備收,舉五種之要。

藏帝籍之收於神倉,祗敬必飭。」「是日也,大饗帝,嘗犧牲,告備於天子。」可見當時已有在秋九月農作物豐收之時祭饗天帝、祭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

重陽節首先有登高的習俗,金秋九月,天高氣爽,這個季節登高遠望可達到心曠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早在西漢,《長安志》中就有漢代京城九月九日時人們遊玩觀景之記載。在東晉時,有著名的「龍山落帽」故事。

重陽佳節,中國有飲菊花酒的傳統習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陽必飲、祛災祈福的「吉祥酒」。漢代就已有了菊花酒。魏時曹丕曾在重陽贈菊給鍾繇,祝他長壽。

重陽節佩茱萸,在晉代葛洪《西經雜記》中就有記載。除了佩帶茱萸,人們也有頭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經如此,歷代盛行。

清代,北京重陽節的習俗是把菊花枝葉貼在門窗上,「解除凶穢,以招吉祥」,這是頭上簪菊的變俗。宋代,還有將綵繒剪成茱萸、菊花來相贈佩帶的。

重陽節(又稱:老人節),在每年農曆的九月九日,是漢族的傳統節日,因《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為民間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

2023年5月20日,重陽節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23年12月28日,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法律明確規定每年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為老年節。

9樓:檸檬一家人

重九亦叫重陽,相信是

依據《易經》六陰九陽之說,民間在該日有登高的風俗,所以重陽節又稱登高」,還有重九節、茱萸、菊花節等等。

九九諧音久久,有長久之意,所以有重九祭祖,敬老崇孝之傳統,重陽節與除夕、清明、盂蘭三節也是中國傳統節日裡祭祖的四大節日。在港澳,重陽節是除清明節外,另一個登山掃墓、拜祭先人的日子,被視為另一個清明節。

慶祝重陽節這一天,人們會通過出遊賞秋、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來慶祝重陽。

10樓:蘇瑾年

重陽節的起源據說是漢高祖劉邦的愛妃戚夫人被呂后害死後,她身邊的侍女也受到牽連並被趕出皇宮,流落到民間,嫁給了一個貧民。

由於她在宮中每年都過重陽節,節日期間插茱萸、飲菊花酒等,以求長壽,所以嫁人之後,她在這一天還是照著宮裡的規矩過重陽節,人們聽說後紛紛效仿,於是這種習俗在民間就廣為流傳了。

重陽佳節,中國有飲菊花酒的傳統習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陽必飲、祛災祈福的「吉祥酒」。漢代就已有了菊花酒。

古代還風行九九插茱萸的習俗,所以又叫做茱萸節。茱萸入藥,可制酒養身祛病。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茱萸香味濃,有驅蟲去溼、逐風邪的作用,並能消積食,治寒熱。

重陽節來歷,重陽節的來歷?

回答您好。1.中秋節,是中國傳統節日,為每年農曆八月十五,傳說是為了紀念嫦娥。2.重陽節 又稱 老人節 在每年農曆的九月九日,是漢族的傳統節日,因 易經 中把 六 定為陰數,把 九 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為民...

重陽節有什麼習俗,重陽節有哪些習俗?

慶祝重陽節一般會包括出遊賞景 登高遠眺 觀賞菊花 遍插茱萸 吃重陽糕 飲菊花酒等活動。九九重陽,因為與 久久 同音,九在數字中又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的含意,況且秋季也是一年收穫的 季節,重陽佳節,寓意深遠,人們對此節歷來有著特殊的感情,唐詩宋詞中有不少賀重陽,詠菊花的詩詞佳作。登高重陽節首先有登高的...

重陽節的來歷,重陽節的來歷是什麼 有什麼習俗

業餘歷史迷 新中國建立之後,九月九日被重新定義為老人節,藉此來宣傳敬老 愛老這一美好傳統。除了中國之外,像韓國 日本等一些受過漢文化影響的國家也都有過重陽節的習慣,不過稱呼與風俗習慣略有不同。 老擺賊溜 據現存史料及考證,重陽節的源頭,可追溯到上古時代。古時季秋有豐收祭天 祭祀大火星活動。呂氏春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