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中秋節習俗 傳說和來歷,中秋節的傳說 來歷 習俗

時間 2022-01-11 11:30:07

1樓:

關於中秋節的起源,說法較多。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禮記·月令》上說:「仲秋之月養衰老,行糜粥飲食。」

一說它起源於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動。《禮記》上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說明早在春秋時代,帝王就已開始祭月、拜月了。

後來貴族官吏和文人學士也相繼仿效,逐步傳到民間。

二是中秋節的起源和農業生產有關。秋天是收穫的季節。「秋」字的解釋是:

「莊稼成熟曰秋」。八月中秋,農作物和各種果品陸續成熟,農民為了慶祝豐收,表達喜悅的心情,就以「中秋」這天作為節日。

「中秋」就是秋天中間的意思,農曆的八月是秋季中間的一個月,十五日又是這個月中間的一天,所以中秋節可能是古人「秋報」遺傳下來的習俗。

習俗有祭月、賞月、拜月、觀潮、猜謎、吃月餅等等。

2樓:liquid透明人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東亞諸國中的傳統文化節日,時在農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中秋節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中國的主要節日之一。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東南亞和東北亞一些國家尤其是生活在當地的華人華僑的傳統節日。

自2023年起中秋節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23年5月20日,該節日經***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急求中秋節習俗、傳說和來歷!!!

3樓:說多了牛都哭了

「中秋」這一詞最早記載於《周禮》。因我國古時的歷法,農曆8月15日,正好是一年的秋季,而且是八月中旬,故稱為「中秋」。另外,在一年四季中,每季分為「孟、仲、季」三部分,故秋季的第二個月名為「仲秋」。

直到唐朝的初年,中秋節才成了固定的節日。民間尚有「吳剛伐桂、嫦娥奔月」的神話傳說。隨著歷史的變遷,中秋節的形式已各發展到不同種類,民間拜月,舞火龍,燃寶塔燈,偷菜求郞等等,而每一種習俗擁有不同的習俗背景故事;總而言之,中秋節是我們國家必不可少的節日之一。

4樓:琦慧語

中秋節來歷、習俗和傳說

閱讀人數:38117人頁數:5頁catycy

中秋節來歷、習俗和傳說

農曆八月十五是我國傳統的中秋佳節,「一年月色最明夜,千里人心共賞時」。中秋因恰值三秋之半而得名,又叫團圓節或月夕、仲秋節、八月節等。有關中秋節的來歷眾說不一,據專家考證,在中國傳統的三大節日——春節、端午和中秋中,中秋節形成最晚。

不過,與其他傳統節日一樣,中秋也有著悠久的源頭,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遠古的敬月習俗和秋祀活動。

我國古代很早就有祭祀月亮的禮俗,據《周禮》記載,周代已有「中秋夜迎寒」、「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動;農曆八月中旬,又是秋糧收穫之際,人們為了答謝神祗的護佑而舉行一系列儀式和慶祝活動,稱為「秋報」。中秋時節,氣溫已涼未寒,天高氣爽,月朗中天,正是觀賞月亮的最佳時令。因此,後來祭月的成分便逐漸為賞月所替代,祭祀的色彩逐漸褪去,而這一節慶活動卻延續下來,並被賦予了新的含義。

在中秋節的演變過程中,古老的禮俗與眾多神話傳說及中華傳統文化中其他諸多因素結合在一起,最終形成了內涵豐富的重要節慶。這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圍繞著月宮的一系列神話,如嫦娥奔月、吳剛伐桂、唐明皇遊月宮等,它們給月宮掛上了七彩霓虹般神祕絢麗的光環,使之充滿浪漫色彩。唐代中秋賞月宴飲之俗已頗為盛行。

從流傳下來的眾多描寫中秋的詩句中,可以看到當時已把嫦娥奔月等神話與中秋賞月聯絡在一起了。唐朝初年,中秋節可能已成為固定的節日。不過,當時中秋節似乎還是以賞月和玩月為主,還沒有在民間廣泛流行。

中秋節的正式形成尤其是在民間盛行應是宋代的事情。北宋,正式定八月十五為中秋節,並出現了「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的節令食品,賞月、吃月餅、賞桂、觀潮等節慶活動蔚然成風。明清時期,中秋始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每逢中秋,各家都要設「月光位」,準備瓜果月餅,「向月供而拜」,所供月餅必須是圓

1/5的,瓜果切成如蓮花般的牙瓣。街市**月光紙,上面繪有月神和玉兔搗藥等圖案。祭月後將月光紙焚燒,所供的果餅分給家中的每個成員。

中秋節是閤家團圓的日子,人們互相饋贈月餅表達良好祝願,很多人家還要設宴賞月,一片佳節盛況。

明清以來,中秋節日益在人們的生活中佔據著重要的位置,不僅全國各地,甚至在我國很多少數民族和東南亞等地逐漸傳播開來。在賞月、吃月餅等活動的基礎上,各地還逐漸發展出「賣兔兒爺」、「樹中秋」、「舞火龍」、「走月亮」等豐富多彩的節慶活動,使得中秋節作為我國傳統節日具有更多的文化內涵,更加迷人。

中秋節習俗

圍繞著中秋節,自古以來形成了豐富多彩的節慶活動,其中既有各地普遍接受的流行風俗,也有富有地域特色和民族風情的習俗。

吃月餅中秋吃月餅,和端午吃粽子、元宵節吃湯圓一樣,是我國民間的傳統習俗。據說唐朝時期已經有了中秋吃月餅的習俗,但是月餅作為食品名稱並同中秋賞月聯絡在一起,則是宋代的事情。北宋皇家中秋節喜歡吃一種「宮餅」,民間俗稱為「小餅」,蘇東坡有詩云:

「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南宋文學家周密在《武林舊事》中首次提到「月餅」的名稱。傳說元末,人們還利用月餅來傳遞反元資訊,說明當時月餅已經走入尋常百姓家,成為中秋佳節的必備食品。

長期以來,我國人民對製作月餅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明清時期,餅師已經把嫦娥奔月等神話故事作為食品藝術圖案印在月餅上。一位清朝文人形容道:「月餅飽裝桃肉餡,雪糕甜砌蔗糖霜」,看來和現在的月餅已頗為相近了。

到了近代,有了專門製作月餅的作坊,月餅的製作更加精細,餡料考究,外型美觀,還分成平式、蘇式、廣式、臺式等不同風味。

2/5月餅作為吉祥、團圓的象徵,寄託著人們的美好願望,而吃月餅和送月餅的習俗也一直延續至今。

賞月我國自古就有祭月和賞月的習俗。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活動。中秋賞月的風俗在唐代十分流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

到宋代,中秋賞月之風更盛,每逢這一日,「貴家結飾臺榭,民間爭佔酒樓玩月」。明清宮廷和民間的拜月賞月活動更具規模,我國各地至今遺存著許多「拜月壇」、「拜月亭」、「望月樓」等古蹟。文人士大夫對賞月更是情有獨鍾,他們或登樓攬月或泛舟邀月,飲酒賦詩,留下不少膾炙人口的千古絕唱。

如杜甫《八月十五夜月》用象徵團圓的十五明月反襯自己飄泊異鄉的羈旅愁思;宋代文豪蘇軾,中秋歡飲達旦,大醉而作《水調歌頭》,借月之圓缺喻人之離合。直到今天,一家人圍坐在一起,欣賞皓月當空的美景仍是中秋佳節必不可少的活動之一。

除了賞月和吃月餅之外,不同地區的人們也都根據自己的地域傳統和社會風情來歡慶中秋,形成了帶有濃厚地方特色的不同的中秋風俗。如南方許多地區盛行中秋賞桂和觀潮,老北京流行玩兔兒爺,此外還有廣州的樹中秋、安徽一帶的燒塔、香港的舞火龍等等,很多少數民族也有跳月、拜月等中秋習俗,這些活動大大豐富了我國傳統節日文化。

5樓:小豬angeil設計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東亞諸國中的傳統文化節日,時在農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中秋節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中國的主要節日之一。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東南亞和東北亞一些國家尤其是生活在當地的華人華僑的傳統節日。

自2023年起中秋節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23年5月20日,該節日經***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急求中秋節習俗、傳說和來歷!!!

6樓:芝士排骨年糕

習俗:1、中秋之夜,有燃燈以助月色的風俗。如今湖廣一帶仍有用瓦片疊塔於塔上燃燈的節俗。江南一帶則有制燈船的節俗。近代中秋燃燈之俗更盛。

2、祭月、賞月、拜月

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後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在少數民族中,同樣盛行祭月的風習。

傳說:嫦娥奔月

來歷:中秋節起源應為隋末唐軍於大業十三年八月十五日,唐軍裴寂以圓月作為構思,成功發明月餅,並廣發軍中作為軍餉,成功解決因大量吸收反隋義軍而衍生之軍糧問題。

7樓:mars丶小綠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東亞諸國中的傳統文化節日,時在農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中秋節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中國的主要節日之一。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東南亞和東北亞一些國家尤其是生活在當地的華人華僑的傳統節日。

自2023年起中秋節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23年5月20日,該節日經***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中秋節的傳說、來歷、習俗

8樓:喵喵喵啊

傳說:復

嫦娥奔月、吳剛

制折桂、玉兔搗藥bai、玄宗故事、月餅起du義。

來歷:一說它zhi

起源於dao

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動。二是中秋節的起源和農業生產有關。秋天是收穫的季節。農民為了慶祝豐收,表達喜悅的心情,就以「中秋」這天作為節日。

習俗:傳統習俗有:祭月、賞月、拜月、觀潮、燃燈、猜謎、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和玩花燈。

擴充套件資料

中秋節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成為與春節齊名的中國傳統節日之一。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東亞和東南亞一些國家尤其是當地的華人華僑的傳統節日。

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拜月、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等習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成為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

中秋節與端午節、春節、清明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

中秋節的習俗,中秋節的習俗

1 祭月。在我國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習俗,實際上是古人對 月神 的一種崇拜活動。在古代有 秋暮夕月 的習俗。夕月,即拜祭月神。2 燃燈。中秋之夜,有燃燈以助月色的風俗。如今湖廣一帶仍有用瓦片疊塔於塔上燃燈的節俗。江南一帶則有制燈船的節俗。近代中秋燃燈之俗更盛。3 賞月。賞月的風俗 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

中秋節名稱由來,關於中秋節的來歷,傳說,故事

由上古時代秋夕祭月演變而來 關於中秋節的來歷,傳說,故事 一 中秋節來歷一般有三種說法 1 源於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動 先秦西漢 的儒家經典 禮記 中記載 天子春朝日,秋夕月 夕月就是祭月亮的意思,說明早在春秋時代,帝王就已開始祭月 拜月了,發展到後來,貴族官吏 文人學士也相繼仿效,遂漸漸傳到民間。2 ...

關於中秋節的來歷和傳說,關於中秋節的來歷和傳說70字

秋狸 來歷 中秋節的起源和農業生產有關。秋天是收穫的季節。八月中秋,農作物和各種果品陸續成熟,農民為了慶祝豐收,表達喜悅的心情,就以 中秋 這天作為節日。傳說 后羿從西王母那裡得到了不死藥,交給嫦娥保管。嫦娥在逢蒙偷竊不死藥時情急之下吞了藥後飛到了天上。她不忍心離開后羿,便留在月亮廣寒宮。后羿聽說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