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家」在諸子百家中佔什麼地位啊

時間 2022-01-17 00:15:10

1樓:夏娃視聽

「農家」在諸子百家中佔第一的地位。

農家,又稱「農家流」,是先秦時期反映農業生產和農民思想的學術流派,奉神農為祖師,祖述神農,主張勸耕桑,以足衣食。」由於儒家輕商農漢朝中期以後農家迅速衰落。《漢書·藝文志》列為「九流」之一。

農家,是先秦在經濟生活中注重農業生產的學派。呂思勉先生在其《先秦學術概論》中,把農家分為兩派:一是言種樹之事;二是關涉政治。

《漢書·藝文志·諸子略》將農家列為九流之一,並稱:農家者流,蓋出於農稷之官。播百穀,勸耕桑,以足衣食,故八政一曰食,二曰貨。

孔子曰"所重民食",此其所長也。及鄙者為之,以為無所事聖王,欲使君臣並耕,悖上下之序。 "所重民食"也正是農家的特點,尊神農氏。

農家學派主張推行耕戰政策,獎勵發展農業生產,研究農業生產問題。農家對農業生產技術經驗之總結與其樸素辯證法思想,可見於《管子·地員》、《呂氏春秋》、《荀子》。

2樓:匿名使用者

農家是戰國時期重要學派之一。因注重農業生產而得名。此派出自上古管理農業生產的官吏。

他們認為農業是衣食之本,應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孟子.滕文公上》記有許行其人,「為神農之言」,提出賢者應「與民並耕而食,饔饗而治」,表現了農家的社會政治理想。此派對農業生產技術和經驗也注意記錄和總結。

《呂氏春秋》中的〈上農〉、〈任地〉、〈辯土〉、〈審時〉等篇,被認為是研究先秦農家的重要資料。

3樓:匿名使用者

農家是先秦諸子百家中注重農業生產的學派,呂思勉先生在其《先秦學術概論》中把農家分為兩派:「一、言種樹之事。二、關涉政治。」本文側重於介紹後面。

《漢書·藝文志》中說:「農家者流,蓋出於農稷之官。播百穀,勸耕桑,以足衣食,故八政一曰食,二曰貨。

孔子曰『所重民食』,此其所長也。及鄙者為之,以為無所事聖王,欲使君臣並耕,誖上下之序」。其中所說的「所重民食」正是農家的特點。

據《漢書·藝文志》記載,農家著作原有《神農》二十篇、《野老》十七篇、《宰氏》十七篇、《董安國》十六篇、《尹都尉》十四篇、《趙氏》五篇等等,但現在均已散失。雖然農家沒有一部著作能儲存下來,但他們的思想還可見於《管子·地員》、《呂氏春秋》、《荀子》、《孟子》等書中。

農家思想主張推行耕戰政策,鼓勵發展農業生產,主要研究農業生產問題。但農家並不僅是對農業生產技術經驗的總結,他們的思想中還包含了「樸素辯證法」思想。

農家主要代表人物就是許行。他是戰國時楚國人,具體生卒年月已不可考。只知道他與孟子同時並稍長於孟子。

許行有門徒數十人,比起儒家、墨家來只是個小學派。據《孟子》記載,當孟子在滕國時,許行及其學派都從楚國遷移到滕國,邊耕種邊宣傳自己的思想。許行的這幾十個門徒中知道名字的只有陳相、陳辛兄弟。

他們都是宋國人,原本是楚國儒家學派的學者陳良的學生,後來見到許行,就拋棄儒家改學了農家思想。

《孟子》中記載有許行的學生陳相與孟子的辯論,從中可以看到許行的經濟思想主要有三大部分:

一、主張人人自食其力、反對剝削、否定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之間的分工。

《孟子·滕文公上》中說:「陳相見孟子,道許行之言曰:『……賢者與民並耕而食,饔飧而治。

』」大致意思是說:陳相有一天去拜訪孟子,轉述許行的話說:「……賢人治國應該和老百姓一道耕種而食,一道親自做飯。

」二、承認農業和手工業之間的分工,並且認為農業和手工業之間的某些商品交換是必要的,提倡「分工互助」。

三、對於商品的交換價值或**主張「市價不二」,也就是說主張「同等商品賣同等**」,不允許**自發波動,不允許商業欺詐。還主張「物物等量」,在《孟子·滕文公上》中說:「布帛長短同,則貿相若;麻縷絲絮輕重同,則賈相若;五穀多寡同,則賈相若;屨大小同,則賈相若。

」,大致意思是說:「種類、尺碼、重量相同的商品售價必須相同。」

總的來說,農家思想的政治主張是一種小生產者的烏托邦。在這個烏托邦中,人人平等勞動,自食其力。生產以農業為主,農副業結合,基本上是自然經濟;但又存在農業和手工業之間的某些分工,並有農產品與手工業產品之間的商品交換。

在後世,以「農民小生產者」佔大多數的一些祕密幫會中,以及在某些農民起義的綱領措施中,類似農家思想這種「古代農業烏托邦」的某些特點仍然會時常出現,儘管他們並必接觸過有關農家思想的文獻。 附:兵家思想簡介

兵家是先秦、漢初主要研究軍事理論,從事軍事活動的學派。兵家對後世影響遠遠大於正文中的農家,但兵家在思想建樹上則遠遠小於農家思想,甚至它都不在《漢書·藝文志·諸子略》中的「九流十教」之列,所以我在這裡只是把它作為附錄寫出來,就不專門為兵家單寫一篇文章了。

根據《漢書·藝文志》記載,兵家又分為:兵權謀家、兵形勢家、兵陰陽家和兵技巧家四大類。兵家的鼻祖是呂尚,兵家的代表人物主要有:

春秋時代的孫武、司馬穰苴,戰國時代的孫臏(有時也被歸入縱橫家)、吳起、尉繚、公孫鞅、趙奢、白起,漢初的張良、韓信等。據《漢書·藝文志》記載兵家著作主要有:《孫子兵法》、《孫臏兵法》、《吳子》、《六韜》、《尉繚子》等。

「兵家」一詞最早見於《孫子兵法·始計篇》:「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孫子兵法》一書在兵家思想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在該書中已經具備了相對獨立的兵家思想體系的基本框架和主要特點,可說是兵家在歷史舞臺上正式出現的標誌。

兵家思想雖然在內容上主要以「軍事學」為主,但並不限於此。在漢成帝時任巨集將兵家的著述分為四類,即:權謀、形勢、陰陽、技巧。

兵家很多著作由於年代久遠而散失,或經後人「增修纂改」,或在散失後經後人偽造,因而流傳至今且可信的著作並不多。今存比較可信的兵家著作主要有:《孫子兵法》、《司馬法》、《吳子》、《六韜》、《尉繚子》、《三略》及竹簡本《孫臏兵法》等。

兵家將政治、經濟、軍事、天文、地理、國際關係等各種客觀因素作為決定勝負的條件,並把它們看成是相互關聯的決策的統一整體,同時又把戰爭的主觀指導,即決策、指揮、組織、運籌等軍事素質(即所謂的「將能」、「將才」)作為一項基本因素,並由此而引出爭取戰爭勝利的一系列戰法。

兵家關於計謀的論述可以說是中國古代思想中最豐富的,其中包含有很多樸素唯物論和辯證法思想。它所揭示的很多帶有規律性的原則是至今仍必須遵守的,如:「知彼知己,百戰不殆;知天知地,勝乃可全」、「攻其無備、出其不意」、「兵貴勝、不貴久」、「兵貴其和,和則一心 」、「三軍可奪氣,將軍可奪心」、「密察敵之機,而速乘其利,復疾擊其不意」 等等。

兵家研究的中心問題是:兵學,就是古代的軍事學,主要研究戰爭、作戰、治軍、後勤及兵器製造使用等問題,但研究兵學的並不僅僅只有兵家,先秦諸子百家中研究兵學的大有人在!其著述中也不乏對兵學的精彩見解,如:

《墨子》一書中的「非攻」、「備城門」、「號令」、「雜守」等十三篇;《道德經》(即《老子》)一書中所講的「儉武、偃武」;《管子》一書中的「兵法、為兵之數、地圖」等;《荀子》中的「議兵」以及《商君書》中的「戰法、兵守」等。以上這些著作中都有對軍事問題的專門研究,在《漢書·藝文志》中甚至將它們中的許多篇也列入了兵書類。

諸子百家中的農家有什麼代表人物?

4樓:習慣車來車往

戰國時,農家代表人物有許行。許行,楚國人,無著作留傳,生平事蹟可見於《孟子》一書。生卒年不可考,約與孟子同時代。

當時隨行學生幾十人,頗有影響,儒家門徒陳相、陳辛兄弟二人棄儒學農,投入許行門下。

主張思想

「賢者與民並耕而食,饔飧而治」:賢德的國君應該要和百姓一同耕種獲得自己的糧食,自己做早晚餐並處理國事。

「倉廩府庫,是厲民而以自養也」:反對國君設倉庫儲存米榖,有府庫積聚財貨,認為這就是傷害人民來供養自己,並否定國君擁有倉庫、府庫的物權。 主張依據產品的長短、大小等數量、質量規定**,不贊成商人居中剝削,反對抬高物價的欺詐行為。

許行思想的核心是反對不勞而獲。

5樓:

許行。許行,楚國人,無著作留傳,生平事蹟可見於《孟子》一書。生卒年不可考,約與孟子同時代。當時隨行學生幾十人,頗有影響,儒家門徒陳相、陳辛兄弟二人棄儒學農,投入許行門下。

《漢書·藝文志》有《神農》二十篇,當是許行的著作,可惜早已失傳。關於農家的記載,見於《呂氏春秋》的《上農》、《任地》、《辯土》、《審時》和《愛類》等篇,以及《淮南子·齊俗訓》。

另外,許行主以數量為標準畫市價。

擴充套件資料:

農家,是先秦在經濟生活中注重農業生產的學派。呂思勉先生在其《先秦學術概論》中,把農家分為兩派:一是言種樹之事;二是關涉政治。

農家學派主張推行耕戰政策,獎勵發展農業生產,研究農業生產問題。農家對農業生產技術經驗之總結與其樸素辯證法思想,可見於《管子·地員》、《呂氏春秋》、《荀子》。

學說:1、順民心,忠愛民

農家看到,民心是不可違背的,「順民心」是一切統治的基礎,賢明的統治者能夠順應民心,以民心向背作為自己行為的指標。

「忠愛民」是統治天下的基本方式,農家看到從事耕種的農民的辛苦,要求統治者要體恤百姓疾苦,不可巧取豪奪。

2、修飢謹,救災荒

農家將水災、旱災、風霧雪霜、疾病、蟲災合稱為「五害」,認為「五害」是危害百姓生活和生產的重大災害,因此,一個賢明的統治者要想鞏固自己的統治,當務之急在於掃除「五害」,只有解決了這些災害問題,解除百姓的痛苦,百姓才會服從統治。

3、農本商末

「農本商末」是中國傳統社會的一項基本國策,也是得到社會普遍認同的價值觀念。先秦農家力主「農本商末」,推動統治者確立這項基本國策,並促進社會認同這一價值觀念。 農家認定,農業是一切財富的基礎和**,一個國家要想安定富足,就必須大力發展農業。

而商業則是破壞和損耗社會財富的根源。商人不會創造財富,只不過是拿別人的產品,買賤賣貴,從中漁利,同時,商人還要吃飯和穿衣,要大量消費農民生產的糧食和布帛。不僅如此,農民勞動多而收穫少,商人卻付出少而收穫多,這種反差和對比會造成農業勞動力的流失。

鬼谷子屬於諸子百家中的哪一家,諸子百家中的“諸子”是指哪些?“百家”是指哪些?

妄與梔枯 道家。鬼谷子名王詡 王禪,道號玄微子。著名謀略家 道家代表人物 兵法集大成者 縱橫家的鼻祖,精通百家學問,因隱居雲夢山鬼谷,故自稱鬼谷先生。鬼谷子常入山修煉,深諳道法,神妙莫測。王禪老祖 是後人對鬼谷子的稱呼,為老學五派之一。老學 蘇張 蘇秦和張儀 鬼谷一派,申 韓一派 楊朱一派,莊 列一...

諸子百家中最為標新立異的人是誰,諸子百家誰的文采最好

老子因為諸子百家幾乎都興起於春秋戰國時期,而這個時期各國紛爭不斷,想要在這個時期生存要下來就必須有所作為,而諸子百家中絕大部分都是主張有所為的,而道家老子卻主張無為,因此是為標新立異。道是老子思想體系的核心,他說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老子 四十二章 認為一切由道生出。關於道,老子 有多...

諸子百家思考的重心是什麼,諸子百家的思想核心

儒家是主張 德治 和 仁政 道家 主張道法自然,順其自然,提倡清靜無為,守雌守柔,以柔克剛。政治理想是 小國寡民 無為而治。墨家 兼愛,非攻。法家是戰國時期的重要學派之一,因主張以法治國,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於法。名家 因從事論辯名 名陰陽家是戰國時期重要學派之一,因提倡陰陽五行學說稱 概念 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