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歌是按照陰曆還是陽曆,二十四節氣是按陽曆算還是按陰曆算

時間 2022-01-19 03:35:05

1樓:職場spring老師

按照陽曆。中國古代用農曆(月亮歷)記時,用陽曆(太陽曆)劃分春夏秋冬二十四節氣。我們祖先把5天叫1候,3候為一氣,稱節氣,全年分為72候24節氣。具體二十四節氣分別是:

立春、驚蟄、清明、立夏、芒種、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個節氣;每月的第二個節氣為「中氣」,即:雨水、春分、穀雨、小滿、夏至、大暑、處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個節氣。「節氣」和「中氣」交替出現,各歷時15天,現在人們已經把「節氣」和「中氣」統稱為「節氣」,即二十四節氣。

二十四個節氣始於冬至、終於大雪。

冬至:冬至之日蚯蚓結,又五日麋角解,又五日水泉動。

小寒:小寒之日雁北鄉,又五日鵲始巢,又五日雉始鴝。

大寒:大寒之日雞使乳,又五日鷲鳥厲疾,又五日水澤腹堅。

立春:立春之日東風解凍,又五日蟄蟲始振,又五日魚上冰(魚陟負冰)。

雨水:雨水之日獺祭魚,又五日鴻雁來(候雁北),又五日草木萌動。

驚蟄:驚蟄之日桃始華,又五日倉庚鳴,又五日鷹化為鳩。

春分:春分之日玄鳥至,又五日雷乃發聲,又五日使電。

清明:清明之日桐始華,又五日田鼠化為鴽,又五日虹始見。

穀雨:榖雨之日萍始生,又五日鳴鳩拂奇羽,又五日戴勝降於桑。

立夏:立夏之日螻蟈鳴,又五日蚯蚓出,又五日王瓜生。

小滿:小滿之日苦菜秀,又五日靡草死,又五日小暑至(麥秋生)。

芒種:芒種之日螳螂生,又五日鵙始鳴,又五日反舌無聲。

夏至:夏至之日鹿角解,又五日蜩始鳴,又五日半夏生。

小暑:小暑之日溫風至,又五日蟋蟀居闢,又五日鷹乃學習(鷹始摯)。

大暑:大暑之日腐草為蠲,又五日土潤溽暑,又五日大雨時行。

立秋:立秋之日涼風至,又五日白露降,又五日寒蟬鳴。

處暑:處暑之日鷹乃祭鳥,又五日天地始肅,又五日禾乃登。

白露:白露之日鴻雁來,又五日玄鳥歸,又五日群鳥養羞。

秋分:秋分之日雷始收聲,又五日蟄蟲培戶,又五日水始涸。

寒露:寒露之日鴻雁來賓,又五日雀入大水為蛤,又五日菊有黃華。

霜降:霜降之日豺乃祭獸,又五日草木黃落,又五日蟄蟲鹹俯。

立冬:立冬之日水始冰,又五日地始凍,又五日雉入大水為蜃。

小雪:小雪之日虹藏不見,又五日天氣上騰地氣下降,又五日閉塞而成冬。

大雪:大雪之日鶡旦不鳴,又五日虎始交,又五日荔挺生。

2樓:

24節氣是我國古人總結出來的,可以**天氣變化,根據不同的節氣安排不同的農事,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是老祖宗給咱們留下來的一筆財富。

說到24節氣的起源,最早要追溯到春秋時期,人們採用土圭測日影,發現在一年中有一天白晝最長,黑夜最短,有一天白晝最短,夜最長,其他時候晝夜長短交替,周而復始沒錯,這就是首先被確立的兩個節日,夏至和冬至。

戰國後期進一步把一年作了八等分,於是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共八個節氣,到秦漢年間,二十四節氣已完全確立,公元前104年,由鄧平等制定的太初曆,正式把二十四節氣訂於曆法,明確了二十四節氣的天文位置,稱謂也沿用至今。

3樓:月似當時

二十四節氣歌是按照陽曆。二十四節氣反映了太陽的週年視運動,所以節氣在現行的公曆中日期基本固定。二十四節氣是通過地球圍繞太陽週年運動得出的,當然和陽曆相符。

陽曆之所以稱之為陽曆,就是因為他以地球圍繞太陽執行的週期所計算,農曆之所以又稱之為陰曆,是因為他以月亮圍繞地球的執行週期而計算,月亮又稱為太陰,所以稱之為陰曆。

二十四節氣是根據地球在黃道(即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的位置變化而制定。二十四節氣能反映季節的變化,指導農事活動,影響著千家萬戶的衣食住行。二十四節氣是根據太陽在黃道(即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的位置來劃分的。

視太陽從春分點(黃經零度,此刻太陽垂直照射赤道)出發,每前進15度為一個節氣;執行一週又回到春分點,為一迴歸年,合360度,因此分為24個節氣降水現象。

4樓:心碎卻又著迷

24節氣的劃分是以太陽年為基礎的按照現在的歷法就是 (陽曆),但它沒有單獨排出序列,而只是寄附在陰曆的歷書上,使之成為混合歷。我們現在說的農曆正是指這個混合歷,並非是陰曆。農曆和陰曆不分是一種存在誤會的習慣而已。

5樓:匿名使用者

陰曆!也就是老人們長說的農曆!

春雨驚春清谷天,   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上半年是六廿一,   下半年是八廿三。   每月兩節日期定,   最多隻差一兩天。

6樓:匿名使用者

陽曆 謝謝您樓主採納

二十四節氣是按陽曆算還是按陰曆算

7樓:小天學長

二十四節氣是按陽曆算

「二十四節氣」反映了太陽對地球產生的影響,所以屬陽曆範疇。世界範圍內凡是使用二十四節氣的都按陽曆計算。

它是通過觀察太陽週年運動,認知一年中時令、氣候、物候等方面變化規律所形成的知識體系。不僅在農業生產方面起著指導作用,同時還影響著古人的衣食住行,甚至是文化觀念。

擴充套件資料

二十四節氣既是歷代官府頒佈的時間準繩,也是指導農業生產的指南針,日常生活中人們預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針。

在國際氣象界,二十四節氣被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

2023年11月30日,二十四節氣被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2023年7月,由中國氣象局華風氣象傳媒集團與中國氣象局氣象宣傳與科普中心聯合主辦的「中國天氣·二十四節氣研究院」正式成立。

8樓:04年基民

節氣其實是按地球軌道計算的,算不上陽曆或陰曆,不過陽曆一般和地球公轉週期重合,所以看起來相似。

中國古代的歷法是陰陽曆,其實在掌管天文曆法的**那裡有一種陽曆的歷法,是用來校對陰陽曆的,傳說在堯的時候,這種曆法一年三百六十六天,後來成了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天。當然這個天數不是絕對的,掌管天文曆法的**會不斷地通過觀測校對這種曆法,最開始的校對點就是冬至(當時叫日南至)和夏至(當時叫日長至),後來為了精確,不斷地增加校對點,增加到了24個,就是今天的二十四節氣了。

9樓:_我吻傾城佳人

你是洋人吧,五千年的傳統節氣讓你一句送給外國人了,洋歷的那個十五月亮放中間了,中國的先人是按氣溫來推算的節氣,,什麼作物都是拫據溫度高低決收割遲早的

10樓:匿名使用者

太陽曆,也就是陽曆!但按陰曆也可以!

陽曆和陰曆在節氣上是殊路同歸

不過節氣是中國專用的,最早它是農業上耕作時間的總結,他最早的產生是按陰曆說的

但現在所說的二十四節氣歌是按陽曆說的!

11樓:乖乖海盜

二十四節氣反映了太陽的週年視運動,所以節氣在現行的公曆中日期基本一致

12樓:匿名使用者

二十四節氣是按陽曆排列,按陰曆推算的 陰曆推算是沒有固定日期的 比如冬至過後多少天是清明等

13樓:雙魚之心

是按照月亮在黃道十二宮的位置來定的,是陰曆

14樓:匿名使用者

按陽曆日期算的。

即根據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把一年劃分為24個彼此相等的段落。也就是把黃道分成24個等份,每等份各佔黃經15℃。由於太陽通過每等份所需的時間幾乎相等,二十四節氣的公曆日期每年大致相同:

上半年在6日、21日前後,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後。並有兩句口訣:

上半年來

六、二十一,

下半年來

八、二十三。

15樓:學點好東西

是按照陰曆來推算的.現在都是用陽曆表示出來的.

16樓:莧人

二十四節氣是按陽曆排列的.

17樓:匿名使用者

按陽曆。

二十四節氣是我國古代人民在農業上耕作時間的總結,最早反應的是黃河流域的季節性變化,所以有些節氣在我國其它的地方感覺不符,如小雪節氣,黃河流域可能已有初雪了,但長江流域一般要到冬至左右才有初雪。它是根據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來劃分,太陽的位置決定溫度的高低,這顯然與月亮無關。

18樓:

按陰曆 配合中國十二天干,二十四地支

19樓:匿名使用者

當然按陰曆

這節氣只適合於黃河流域

20樓:手機使用者

二十四節氣是按陰曆算的

21樓:艾家家裡人說的

陰陽曆,也就是農曆!

22樓:

一句話:按太陽曆算!

23樓:旗鴻風

偉大的古代中國人發明的

用的是最準確的中國曆法

怎麼可能用陽(洋)歷?

24樓:匿名使用者

按農曆,也就是陰曆,世界上只有中國才有

25樓:南京葉巨集

24節氣,是把太陽一年的週期分成24份,就是24節氣。所以,它與陽曆相關。

但節氣的名稱就與某個國家的氣候有關了,並不通用。如我國在北半球,與南半球節氣相反。我國夏天酷暑應是"小暑大暑」,而同時的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國卻是滴水成冰的嚴冬了,該是「小寒大寒」了。

24節氣在中國流行、用的多,是因為中國的傳統曆法是農曆,屬於月亮歷,有先天性缺陷,它的日期不能用於播種,會偏差正負15天。為解決農事問題,中國古代就發現了24節氣,它本與陽曆相關,用它作柺杖,就可解決農時問題。所以,農曆本身並不適合農業,而只有藉助24節氣這個輔助工具才得以解決農事。

國外多數用公曆,農民用公曆日期直接播種,更簡單方便,根本不需要24節氣這個柺杖。

26樓:匿名使用者

不管按什麼,當你翻開萬年曆的時候你會發現,每一個節氣與陽曆每年都是那兩天,不會跑到第三天。農曆就相差甚遠了。眼見為實。

二十四節氣按陰曆還是陽曆算的?

27樓:熊雨梅酒彥

二十四節氣是根據太陽在黃道(即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的位置來劃分的。視太陽從春分點(黃經零度,此刻太陽垂直照射赤道)出發,每前進15度為一個節氣;執行一週又回到春分點,為一迴歸年,合360度,因此分為24個節氣。節氣的日期在陽曆中是相對固定的,如立春總是在陽曆的2月3日至5日之間。

但在農曆中,節氣的日期卻不大好確定,再以立春為例,它最早可在上一年的農曆12月15日,最晚可在正月15日。

二十四節氣是按陽曆還是陰曆劃分的?

28樓:追番少年

按陽曆劃分

二十四節氣反映了太陽對地球產生的影響,屬陽曆範疇。

二十四節氣是通過觀察太陽週年運動,認知一年中時令、氣候、物候等方面變化規律所形成的知識體系。它不僅在農業生產方面起著指導作用,同時還影響著古人的衣食住行,甚至是文化觀念。

現在使用的農曆吸收了干支歷的節氣成分作為曆法補充,並通過「置閏法」調整使其符合迴歸年,形成陰陽合曆。

擴充套件資料

二十四節氣為干支歷中表示季節、物候、氣候變化以及確立「十二月建」的特定節令。它最初是以北斗星的斗柄指向確定,斗柄繞東、南、西、北旋轉一圈,為一週期,謂之一「歲」(攝提);每一旋轉週期,始於立春,終於大寒。

現行的「二十四節氣」採用的是「定氣法」劃分,即每一個節氣分別相應於地球在黃道上每執行15°所到達的一定位置;「定氣法」把太陽週年運動軌跡劃分為24等份,每15°為一等份,每一等份為一個節氣,始於立春,終於大寒,周而復始。

「二十四節氣」表達了人與自然宇宙之間獨特的時間觀念,蘊含著中華民族悠久的文化內涵和歷史積澱。

二十四節氣歌歌詞,二十四節氣歌 全文

曾豔華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兩節不變更,最多相差一兩天。上半年來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二十四節氣的命名反映了季節 物候現象 氣候變化三種。1 反映四季變化的節氣有 立春 春分 立夏 夏至 立秋 秋分 立冬 冬至8個節氣。其中立春 立夏 立秋 立冬齊稱...

二十四節氣歌詩句,二十四節氣歌 全文

二十四節氣歌可以說是我國勞動人民在長期的勞動實踐中總結出來的智慧,是我們老祖宗總結出來的關於氣候的實用技巧。全文如下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兩節不變更,最多相差一兩天。上半年來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其中前兩句說的是每個節氣名稱的簡稱,而後兩句是對每個節...

二十四節氣,二十四節氣

春雨驚春清谷天 夏滿忙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這是二十四節氣歌 就是中國的24節氣 立春 雨水 驚蟄 春分 清明 穀雨 立夏 小滿 芒種 夏至 小暑 大暑 立秋 處暑 露水 秋分 寒露 霜降 立冬 小雪 大雪 冬至 小寒 大寒 立春 立夏 立秋 立冬 亦合稱 四立 分別表示四季的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