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巧節是什麼節日啊?和七夕一樣麼

時間 2022-02-11 17:10:03

1樓:匿名使用者

一樣的呀

只不過叫法不同

就像我們一樣

在擁有大名的同時

也擁有小名

2樓:常常想起美味

乞巧節又叫什麼節?從嚴格意義上來講,乞巧節應被稱為女兒節

乞巧節是什麼節日?

3樓:匿名使用者

☆乞巧節

七月七日,習稱七夕、七月七,相傳為牛郎、織女雙星相會之日,故亦稱雙星節、情人節。這個傳說雖在《詩經》中就已肇其端,但當時並無七夕渡河的記載,到漢代《淮南子》中始有「烏鵲填河而渡織女」之說,《風俗通》亦記有「織女七夕當渡河,使鵲為橋」。從東漢崔�c85c�的《四民月令》和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來看,七夕作為節日當始於漢代,節俗是晒經書及衣裳,向雙星乞願和穿針乞巧。

晉代周處《風土記》中記述乞願有乞富、乞壽、乞子等內容,此後才以乞子和乞巧為主,故又稱為巧節、乞巧節、女兒節等。唐五代時,北方民間多以七月六日為夕,宋太宗曾頒佈詔令恢復古制,但至今仍有在七月六日過節的。膠東的招遠、萊州、長島等部分地區,多以七月六日為七夕,有「招遠人,性子急,拿著初六當初七」之諺。

從前山東各地都以七夕為節,舉行多種多樣的乞巧活動。單縣的七月七日之夜,乞巧活動十分熱鬧,穿著新衣的少女,三五成群地聚在庭院中,擺上香案,陳列各種瓜果和化妝品,一起祭拜七姐姐,邊拜邊唱:「天皇皇,地皇皇,俺請七姐姐下天堂。

不圖你的針,不圖你的線,光學你的七十二樣好手段。」然後每人從老太太手中接過一根針、七根線,藉著香頭的微光穿針引線。誰穿上線,誰就算乞得巧了,穿得最快者最巧。

漂針乞巧,用一碗水在太陽底下晒一中午,然後將針或穀物的芽放進碗裡,讓它飄浮水面,看水底的針影,成各種花紋者為得巧,如針影粗直、細微則是拙的徵兆。曲阜地方於七夕做巧果與巧燈。巧果與巧燈都有各種各樣造型,巧燈造型有菊花、荷花、月季、牡丹、芍藥、玉簪、蘭花、海棠、佛手、文官果、玉蘭、梅花等花卉燈,八仙過海、群仙祝壽、童子拜觀音、福祿壽等人物燈。

孔府把巧果和巧燈作為節日禮品送給各府本家和親友。七夕之夜,從孔府大門,沿中儀路到後堂樓各院門口,花園各路、各景點,都擺設巧果與巧燈,各庭院和花山頂上,擺以巧果為主的點心和茶水。入夜,府中人坐庭院中仰望牛郎織女會面。

膠東地區在乞巧之前有請七姐姐的活動,姑娘們白天到田地裡去「偷」一些青秫秸,一路上不回頭,不說話,回家後扎一佛龕,或在土臺上搭一小棚,內供織女圖。入夜後,姑娘們再手持秫秸圍井臺轉一圈,請七姐姐位歸佛龕,然後坐在織女像前,對拍巴掌向織女乞巧。邊拍邊唱:

「一巴掌一月一,姐姐教我納鞋底。二巴掌二月二,姐姐教我繡花裙……」一直唱到十二月。

乞巧節的節日活動,帶有競賽性質,類似古代鬥巧的風俗。近代的穿針引線、蒸巧饃饃、烙巧果子、生巧芽以及用麵塑、剪紙、彩繡等形式做成的裝飾品等就是鬥巧風俗的演變。舊時長島縣的拉巧,其實就是鬥巧。

節前,姑娘們聚在一起,精心裝飾巧棚,巧棚中有獅子、鬥雞、鳳凰、鯉魚跳龍門、戲出子、轉燈、餑餑、金鐘等。節日期間,把巧棚佈置一新,晚飯後,姑娘們聚在一起,明燈蠟燭,唱喜歌拉巧。觀眾絡繹不絕,有的帶到外村去表演,一般延續四天左右。

無棣、長島等地有做巧芽、的習俗,一般在七月初一將穀物浸泡水中發芽,七夕這天,剪芽做湯。榮成兒童特別重視吃巧芽,看巧雲。無棣牧童在七夕之日採摘野花掛在牛角上,叫做「賀牛生日」(據說七夕是牛的生日)。

曲阜、寧陽等地習慣於七夕之日晒衣物。日照婦女在這一天都要洗頭,據說這天洗頭頭髮明亮柔軟,沒有汗臭味。臨沂一般都在這天洗涮油罐子,據說這一天油罐子特別容易洗涮,用水輕輕一衝就潔淨了。

諸城、滕州、鄒城一帶把七夕下的雨叫做「相思雨」或「相思淚」,認為是牛郎織女相會所致。膠東、魯西南等地傳說這天喜鵲極少,都到天上搭鵲橋去了。

乞巧節的飲食,一般是麵條、水餃、饅頭和烙果子等。臨沂習慣用儲蓄的露水做麵條,堂邑縣把七夕做的麵條叫雲面,意為巧雲,昌邑用七種野菜包包子,膠東家家戶戶烙「巧果子」(先用油、雞蛋、糖把麵粉和好,再用荷花、桃、魚等模子製成各種花樣,最後烙熟),用線穿起來,給小孩掛在脖子上,邊玩邊吃,親友之間相互饋送。臨朐等地,婦女習慣在七夕之日回孃家串親。

4樓:常常想起美味

乞巧節又叫什麼節?從嚴格意義上來講,乞巧節應被稱為女兒節

5樓:

七月七日,習稱七夕、七月七,相傳為牛郎、織女雙星相會之日,故亦稱雙星節、情人節。這個傳說雖在《詩經》中就已肇其端,但當時並無七夕渡河的記載,到漢代《淮南子》中始有「烏鵲填河而渡織女」之說,《風俗通》亦記有「織女七夕當渡河,使鵲為橋」。

6樓:貊梓毓博明

乞巧節,這個名詞常在電視上看到。七月七日,習稱七夕、七月七,相傳為牛郎、織女雙星相會之日。也是我們談戀愛的日子啊,呵呵~中國的情人節

7樓:bedford餘

農曆7月7日,中國情人節!

8樓:易網名

也就是農曆7月7日!就是今天!

9樓:

就是七夕。七夕有乞巧的習俗。

七夕的習俗有哪些?乞巧節就是七夕嗎?

10樓:匿名使用者

每年農曆七月初七這一天是我國漢族的傳統節日七夕節。因為此日活動的主要參與者是少女,而節日活動的內容又是以乞巧為主,故而人們稱這天為「乞巧節」或「少女節」、「女兒節」。七夕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也是過去姑娘們最為重視的日子。

在這一天晚上,婦女們穿針乞巧,祈禱福祿壽活動,禮拜七姐,儀式虔誠而隆重,陳列花果、女紅,各式傢俱、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愛。2023年5月20日,七夕節被***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現又被認為是「中國情人節」。

習俗有:穿針乞巧、喜蛛應巧、種生求子、供奉「磨喝樂」、拜織女、拜魁星、晒書·晒衣、為牛慶生、吃巧果等

11樓:匿名使用者

這個沒有什麼習俗,你要感興趣的話,可以去葡萄樹底下聽他們說悄悄話,

12樓:匿名使用者

節日是這一天吧,不過在無數日常生活中我總是被古時候女子的含蓄感染,喝水泡棗時總喜歡7顆,送蘋果橙子總是7個,7應該是個神奇的數字,你看北斗7行,織女星座都是7顆星呢。

習俗我老家是7個姑娘包素菜餃子,其中7個裡包有每個人希望或有寓意的物品,針線代表巧,錢幣代表財富,不一。很遺憾已經有快10年沒有那樣的日子了,很懷念,也謝謝你提起哦

七夕節是什麼節日,七夕是什麼節日?

七夕節,又名乞巧節 七巧節或七姐誕,是 中國情人節 是流行於中國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相傳農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婦女在庭院向織女星乞求智巧,故稱為 乞巧 這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也是過去姑娘們最為重視的日子。七夕乞巧,這個節日起源於漢代,東晉葛洪的 西京雜記 有 漢綵...

七夕是什麼節日?7夕是什麼節

七夕節 天河乞巧習俗 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傳統民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七月七 七夕 人稱 七姐誕 即七姐的誕辰日,因拜祭活動在七月初七晩上,故稱 七夕 乞巧是七姐誕的重要習俗之一。廣州市乞巧節習俗主要流行在天河 黃埔 番禺等區。天河區 番禺區 黃埔區一帶把七夕乞巧節稱為 七姐誕 又叫 七娘誕 ...

七夕也是乞巧節,這一天的節日食物是什麼?

中國的農曆七月初七,是中國的情人節,叫做七夕節或乞巧節。七夕節有很多傳統,特殊的吃食是人們祝福七夕節的方式,桂圓 瓜子 花生 榛子 紅棗,餃子 巧果 巧芽面。在七夕節這一天,將芝麻和麵粉混在一起然後進行油炸,做成各種小巧的巧果,然後親手送給心愛之人。因各地風俗不同,吃的東西也不一樣。有些地方吃 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