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陽樓記》中的千古名句是什麼?他的時代意義是什麼

時間 2022-02-13 04:05:02

1樓:匿名使用者

千古名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意思是先於天下人的憂去憂,晚於天下人的樂去樂。

出處:北宋文學家范仲淹所作的《岳陽樓記》。

時代意義:天下之事,似桑田變幻,如大地沉浮。國家的富強與貧窮,民族的繁榮與落後,對此世人的態度不盡一樣。

為"貧窮"和"落後”而憂,為"富強"和"繁榮"而樂,大凡是人之常情,而宋代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極有遠見,此言就貴在"先憂而後樂"。

擴充套件資料

《岳陽樓記》是北宋文學家范仲淹於慶曆六年九月十五日(2023年10月17日)應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請為重修岳陽樓而創作的一篇散文。

作者在列舉了悲喜兩種情境後,筆調突然激揚,道出了超乎這兩者之上的一種更高的理想境界,那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感物而動,因物悲喜雖然是人之常情,但並不是做人的最高境界。古代的仁人,就有堅定的意志,不為外界條件的變化動搖。

無論是“居廟堂之高”還是“處江湖之遠”,憂國憂民之心不改,“進亦憂,退亦憂”。這似乎有悖於常理,有些不可思議。作者也就此擬出一問一答,假託古聖立言,發出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誓言,曲終奏雅,點明瞭全篇的主旨。

“噫!微斯人,吾誰與歸”一句結語,“如怨如慕,如泣如訴”,悲涼慷慨,一往情深,令人感喟。文章最後標明寫作時間,與篇首照應。

2樓:影_魅

《岳陽樓記》是一篇為重修岳陽樓寫的記。由北宋文學家范仲淹應好友巴陵郡守滕子京之請,於北宋慶曆六年(2023年)九月十五日所作。

其中的詩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較為出名和引用較多的句子。

《岳陽樓記》能夠成為傳世名篇並非因為其對岳陽樓風景的描述,而是范仲淹借《岳陽樓記》一文抒發先憂後樂、憂國憂民的情懷。

《古文觀止》的作者總評本文說:“岳陽樓大觀,已被前人寫盡。先生更不贅述,止將登樓者覽物之情寫出悲喜二意,只是翻出後文憂樂一段正論。”這一評語確實道出了本文的精神實質。

後世影響

影響力洞穿史冊,成為延綿千年的治國理念之一,政事通達、人心和順成為後代無數治國理政者孜孜以求的理想境界。後世有“居官警語”雲:“善為治者,貴運軼民之隱,達民之情。

”“治民之大者,在上下之交不至於隔閡。”“上下之交”而不“隔閡”,其核心就是個“通”字,揭示了“政通人和”的關鍵所在。

3樓:阿fish魚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表明作者心繫天下,以天下事為己任,對天下的責任感。。

4樓:伍慕晴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是作者憂國憂民情懷的體現,也是一種強烈的民族精神的表現

具有超越時代的意義

5樓:匿名使用者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范仲淹把“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的思想進一步發展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也就是要超越個人的憂樂,以天下為己任,以利民為宗旨,補救時弊,積極進取。為此,就要不為外物所動,不論是自然界的陰晴明暗,還是社會環境的順逆艱難,都不能動搖心中的信念。范仲淹的從政生涯,始終踐行了這一信念。

6樓:匿名使用者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一 做人就要做一個堅強的人,只要認準目標,就不要為外物所動,不論是自然界的陰晴雨雪,還是自己所處環境的順逆艱難,都不能動搖心中的信念。

二 作為一個有理想的人,一個想有所作為的人,就要以天下為己任,以利民為宗旨,不能為一己一時之利,患得患失。

《岳陽樓記》中的千古名句是什麼?他的時代意義是什麼?

《岳陽樓記》中的千古名句是什麼?他的時代意義是什麼

7樓:匿名使用者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把國家、民族的利益擺在首位,為祖國的前途、命運擔憂分愁,為天底下的人民幸福出汗流血。體現了一種為天下人謀福利,吃苦在前,享受在後的精神和憂國憂民,先人後己的高尚品格,閃耀著樸素的大公無私的思想光輝。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它的本義就是“在天下人憂愁之前就憂愁,在天下人快樂之後才快樂”。體現了作者憂國憂民,關心國家大事。 作者在這句話中也同時寄託著以天下為己任的政治抱負。

8樓:匿名使用者

名句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意思是:把國家,民族的利益擺在首位,為祖國的前途、命運擔憂分愁,為天底下的人民幸福出力,表現出作者的遠大政治抱負。

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中闡明自己“先天下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與他同時代的歐陽

9樓:匿名使用者

范仲淹-------憂樂先於天下者

歐陽修-------與民同樂為至樂

陶淵明-------桃花源怡然自樂.

岳陽樓記的時代背景?

先天下之憂而憂 後天下之樂而樂 有什麼時代意義

10樓:匿名使用者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它的本義就是“在天下人憂愁之前就憂愁,在天下人快樂之後才快樂”。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含義遠非如此,但經常保持這種觀點,卻能使我們認清事物的本質,不斷鞭策自己、警戒自己、完善自己。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它抒發了有志之士為祖國的領土完整和繁榮富強,為拯救人民的疾苦而奮鬥的慷慨感情,它激勵了無數的人為國捐軀。

看著眼前的《洞庭晚秋圖》,回憶起故鄉太湖的風光,范仲淹不禁感慨萬千,文性大發,提筆寫下了千古名篇《岳陽樓記》。而提起《岳陽樓記》,人們必定會想到那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經過幾十年的奮鬥,在天安門城樓上宣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中國的歷史徹底改變了……不僅是中國,國外也有很多仁人志士,為了自己的國家民族奮鬥。

在民族危亡的關頭,他們奮然站起,英勇戰鬥。社會安定後,他們又在背後默默奉獻。想那真正的無產階級戰士,不也是這樣嗎?

一座江山大下來,便開始建設這根基尚未十分牢固的江山。正是有了他們呢,我們才有了今天的“樂”。

一個人在世上走一遭,總要做點有意義的事。吃苦在前,享受在後,憂國憂民,一天下為己任,積極向上,奮發有為,這便是最高的境界。一個對社會有高度責任感的人,就算其他方面再卑微,從本質上說,也是一個好人。

為了社會,為了國家,為了民族,甘於奉獻,甘於犧牲,這種好品質,在現在仍有重要的影響意義。雖然現在不是亂世,但只要對自己,對自己的崗位,對社會負責,仍是一種“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了”的具體表現。這種精神,在今天尤為重要。

再談“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是北宋時期范仲淹所寫的《岳陽樓記》中的一句名言,它向我們揭示了這樣一個道理:一個人應把大眾利益擺在第一位,把個人利益擺在第二位,在天下人憂慮之前憂慮,在天下人快樂之後快樂。俗話說:

“大河有水小河滿,大河無水小河干。”一個人的個人利益與國家、大眾的利益是分不開的。如果國家衰敗,生靈塗炭,那麼個人利益又從何談起呢?

只有國家興旺發達,人民安居樂業,個人才有幸福可言。因此,一個人應該有為國家、為大眾謀利益的理想,為人民著想,在天下人尚未感到憂慮之前就為之憂慮,直到天下人都過上幸福快樂的生活,才談自己的個人幸福。最近,四川遭受特大**災害,我們好多共產黨員,都把災區人民的利益放在在第一位,把個人利益放在第二位。

他們急災區人民之所急,想災區人民之所想,常常置個人安危於不顧,真正實踐了范仲淹這句千古名言。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是一種為人民,也就是為大多數人的幸福觀。“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在我們這個時代又賦予它新的含義,就是為人民著想,把自己的幸福同人民的幸福連結在一起,為實現人類美好的理想而奮鬥。這是一種高尚的幸福觀。

這和路易十五的唯我獨尊、及時行樂相比,真是有天壤之別。一個是為廣大人民以至人類的幸福,一個是為渺小的個人的所謂幸福。可見,“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是一種高尚的幸福觀。

時隔一千多年了,這句話仍然富有極強的生命力。它昭示著一代又一代人:要有憂患意識,要有為民造福的理想,要有為國爭光的精神。

11樓:

中國文化發展的一個縮影,不只是范仲淹,當時很多有抱負的人都有這個想法,也是名留青史人的一個特點,所有名人都具備的一個氣質,當然對國家歷史有負面影響的就不說了,望採納!

12樓:燈火瀾生

對於現時代的現狀,樂,憂取決於人性。對於空於報國的政治理想,人皆有之。考慮國家的興衰,理解人民的生活印象。就是樂憂的時代性釋意。

13樓:西大人

這是種人類思想的最高境界~~因為人類的本性就是自私的,古人也就用這樣的詩句來表示自己已經超脫的境界~~說明那個時代的思想境界至少比現在的高,現在的人越來越自私了~~哎~~範老估計不能安息了~~默哀

14樓:人總活的不明白

應該要與時俱進吧,就是要建設社會主義我們應該努力,你朝這個方向答就好了

15樓:匿名使用者

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

16樓:天涼好個秋小華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是北宋范仲淹《岳陽樓記》中的名句,它向我們揭示了這樣一個道理:一個人應把大眾利益擺在第一位,把個人利益擺在第二位, 之所以流傳至今為大家所共識,因為它不但警策的闡述了以范仲淹為首的一些士大夫理想抱負,更具有跨時代意義!時隔一千多年了,這句話仍然富有極強的生命力。

它昭示著一代又一代人:要有憂患意識,要有為民造福的理想,要有為國爭光的精神。

17樓:螢窗筆記

社會在發展,人類在進步。。。

18樓:南宮白衣の黑衣

表達了范仲淹的政治抱負和理想望採納

《紅樓夢》和《岳陽樓記》的作者及其所處的時代

19樓:匿名使用者

曹雪芹 清朝

范仲淹 北宋

20樓:匿名使用者

紅樓夢:前80曹雪芹( 清朝) ,後40高鄂) 生於乾隆二十八年(1763),卒於嘉慶二十一年(1816))

岳陽樓記: 范仲淹( 北宋 )

21樓:

紅樓夢: 曹雪芹 清

岳陽樓記: 范仲淹 唐

22樓:

曹雪芹 清朝 de

范仲淹 北宋de

新時代中學生應該志存高遠,在成功與挫折面前擁有范仲淹在《岳陽樓記》所說 的積極心態

23樓:城北的北城

1.新時代的中學生應當志存高遠,在成功與挫折面前努力保持一種“——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良好心態。

2.唐代詩人孟浩然的詩句“——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與《岳陽樓記》第二段所描繪的洞庭湖的景色、氣勢相近。

24樓:匿名使用者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唐代詩人 孟浩然 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

范仲淹哪時代的詩人,作品有什麼?

25樓:匿名使用者

范仲淹(989年10月1日-2023年6月19日),字希文,諡文正。

北宋政治家、文學家、軍事家、教育家。先世邠州(今陝西省邠縣/彬縣),後遷居江南,為蘇州吳縣人(今江蘇省蘇州市)。

《宋史·范仲淹傳》雲:「仲淹泛通六經,長於《易》。」范仲淹文學素養很高,寫有不少著名作品,包括《嚴先生祠堂記》及《岳陽樓記》等,後者中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更為千古名句。

除此之外,也留下了眾多膾炙人

范仲淹岳陽樓記字數,范仲淹《岳陽樓記》的字數有多少?

范仲淹所寫 岳陽樓記 文章本身為標準件來看,作為一篇完整的文學作品,其總字數為三七五字.它也包括四個必不可少的要素 1 題目,岳陽樓記 四字 2 正文,三百六十字.其中第一自然段五十一字,第二自然段七十五字,第三自然段六十六字,第四段和最後第五自然段各八十四字.3 寫作日期,時六年九月十五日 八字....

岳陽樓記原文及翻譯,《岳陽樓記》的完整原文 翻譯

半塵橋 宋仁宗慶曆四年春天,滕子京被貶謫到嶽州當了知州。到了第二年,政事順利,百姓和樂,許多已廢弛不辦的事情都興辦起來。於是重新修建岳陽樓,擴大它原來的規模,在樓上刻了唐代名人和當代人的詩賦。囑託我寫一篇文章來記述這件事。我觀賞那嶽州的美好景色,都在洞庭湖之中。它含著遠處的山,吞長江的水,水勢浩大,...

岳陽樓記背景,岳陽樓記作者的寫作背景

來自吳城才高八斗的裡海狼 岳陽樓記創作背景 慶曆新政失敗後,范仲淹貶居鄧州。昔日好友滕子京從湖南來信,要他為重新修竣的岳陽樓作記,並附上 洞庭晚秋圖 范仲淹一口答應,但是范仲淹其實沒有去過岳陽樓。慶曆六年六月 即1046年6月 他揮毫撰寫的著名的 岳陽樓記 一記敘文,都是看圖寫的。范仲淹寫這篇文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