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昌族的特色有哪一些,阿昌族的特色有哪一些

時間 2022-02-23 12:05:07

1樓:奇怪書呆

阿昌族的特色有:

1、語言

阿昌族的名族語言為阿昌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語支待定,有梁河方言和戶撒方言兩種方言,兼通漢語、傣語等其他民族的語言或方言,無本民族文字,使用漢字。

2、製造工藝

阿昌族製造的鐵器極負盛名,以「戶撒刀」著稱於世,男子出門隨身攜帶褙袋和長刀,阿昌族戶撒刀鍛制技藝被列入國家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3、服飾

阿昌族份蘇阿昌族男子穿藍、白色或黑色對襟上衣,下穿黑色褲子,也有穿左大襟上衣的。婦女服飾因地而稍有不同,每逢節日盛會都喜歡佩戴各種銀飾。已婚婦女一般穿裙子,上穿窄長袖對襟衣,用青布包頭;未婚婦女穿長褲,上身為淺色對襟衣、盤辮。

4、建築

阿昌族多居住在壩區和半山區。村寨一般選擇在有陽光、水源充足的地方。新中國成立前,阿昌族人民的生活較苦,大多數人住茅草房,即以竹、木為屋架,籬笆糊泥為牆,茅草蓋頂。

2023年以後,茅草房逐步減少。

5、節日

戶撒阿昌族的節日比較多,有趕擺、潑水節、進窪、出窪、燒白柴、火把節、換黃單、過新年、澆水花等,這些節日與小乘佛教信仰有關。其中,「做擺」活動近年來規模越來越大,也是各村寨及阿昌族與傣族民間交往的重要方式。

2樓:美麗新一天到了

阿昌族大部分聚居在雲南德巨集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的隴川、潞西等縣。其餘分佈在盈江、龍陵等縣。人口27708人(2023年第四次人口普查)。

2023年,阿昌族人民獲解放。2023年在隴川縣戶撒地區成立了阿昌族自治縣(區級),2023年、2023年又先後在潞西縣江東區高粳田鄉、梁河縣遮島區的丙介鄉和關璋鄉成立了三新阿昌族民族鄉。

據元代史書記載,阿昌族是金齒區域的8種民族之一,明、清史書多寫為「峨昌」或「蛾昌」。因居住地的不同,還有「蒙撒」、「蒙撒禪」、「對撒」、「漢撒」等自稱。解放後統稱為阿昌族。

阿昌族有自已的語言,但沒有文字。阿昌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緬語支,有梁河、戶撒兩種方言。由於長期和漢、傣族雜居,大多數阿昌族人兼通漢語和傣語,使用漢文。

有豐富的口頭文學。

阿昌族普遍信仰小乘佛教。

阿昌族主要從事農業,以種植水稻聞名。水稻品種多、***,梁河地區的「毫安公」品種,過去曾號稱「水稻之王」。數百年來,阿昌族製造的鐵器極負盛名,以「戶撒刀」著稱於世。

解放前,阿昌族已進入封建地主經濟階段,土地私有,可以自由出租和買賣。2023年秋開始,黨在阿昌族地區開展了和平協商土改,廢除了封建土地私有制和領主、地主的剝削,其經濟、文化、教育發生了很大變化。

阿昌族主要節日有會街節、窩羅節、潑水節等。

阿昌族禁止在正月初一殺家畜和傷害動物;婦女生孩子未滿7天時,忌諱別家男子進入院內。

日常食俗 阿昌族日食三餐,以米飯為主食,也常用大米磨粉製成餌絲、米線作為主食。餌絲食用方便,食用時只需在沸水中稍燙一下,撈出配上佐料即可食用。如果蓋上燜肉,(火+巴)肉、雞絲等配料,可做成各式不同的餌絲;米線除同餌絲一樣熱食外,還可涼拌,或在米線里加一勺熱稀豆粉(豌豆麵與水合煮),再加油辣椒、蒜姜泥、味精等調料,做成稀豆粉汁米線,辛辣滑嫩,是阿昌族入夏之後經常食用的小吃。

阿昌族喜吃芋頭,傳說古代慶豐收時,殺狗和吃芋頭必不可少。阿昌族婦女大都會做豆腐、豆粉,常用豌豆做成涼粉供食。肉食主要**於飼養的豬和黃牛。

豬肉除燉、燴、炒、醃外,更多的是用來作火燒生豬肉米線,即將豬宰殺後用麥稈或稻草將豬皮燒黃,刮洗乾淨,然後切碎拌上醋、大蒜、辣椒等佐料與米線起食用。稻田養魚是日常吃魚的主要**,食用時多將鮮魚用油煎或油炸,再加水和酸辣椒煮熟或蒸熟即可上桌。以酸辣谷花魚(栽秧時將魚苗放入田內,谷熟後取魚,稱谷花魚)最具特色。

醃製的鹹菜、滷腐、豆豉常年必備,每餐不少。酒是常年不斷的飲料,婦女常飲用糯米制作的甜酒,有濃郁的酒香和甜味;成年人和老年人多飲白酒。現在大多數阿昌族都已會用蒸餾法制作燒酒,藏之於甕,供是節和待客時飲用。

節慶、祭祀、禮儀食俗 阿昌族過去普遍信仰小乘佛教。在梁河、潞西一帶的阿昌族主要奉行鬼神崇拜和祖先崇拜。主要宗教節日有進窪(關門)、出窪(開門)、燒白柴、潑水節等。

除宗教節日外,還有許多本民族特有的傳統節日。如:火把節、窩羅節、澆花節和春節。

火把節和窩羅節的規模較大,活動內容較多。窩羅節於每年農曆正月初四舉行,以紀念傳說中阿昌族的始祖遮帕麻、遮麻為民除害、造福後人的功績,屆時人們要祭獻最好的菜餚,然後殺狗吃狗肉和芋頭,如果在祭祀的當天能捕到蟒蛇,則認為更吉利。火把節於農歷六月二十四日舉行,為祈求五穀豐收,驅蟲灃災,要殺豬、宰牛祭祀,屆時要熟制火燒生豬肉拌米線給大家分食。

入夜後點火把在村寨周圍遊動。此外,在梁河、隴川一帶的阿昌族也有於農歷八月十五過嘗新節的習慣,節日的當天要到地裡拔一蓬籽結得最、最多的芋頭,砍一棵結雙穗的玉米,捆在一根竹棍上,擺在屋角,然後舂新米做飯,飯熟後要先盛一碗喂狗,最後全家聚餐。和當地的傣族一樣,阿昌族也過潑水節,潑水節期間是年輕人擇偶的好機會,屆時常常由姑娘家備好八大碗菜餚招待來串親的小夥子。

參加聚餐的人數相符,大家才能落座入席。有的雞頭被姑娘查出來,要罰偷雞頭者一碗酒,否則就要罰姑娘喝酒。如果偷者不慎被人當場抓住,不僅要受罰,還要被姑娘取笑。

酒後小夥子要據菜價,將錢在不讓姑娘察覺的情況下交給姑娘。阿昌族男女青年結婚的婚宴首先要請新娘的舅舅坐在上首,並擺上一盤用豬腦拌制的冷盤,酒宴後舅舅要送新娘一條約4.5千克的帶豬尾巴的後腿,稱為外家肉,表示新娘要永遠不忘孃家的養育之恩。

阿昌族具有哪些特點?

3樓:匿名使用者

1、信仰

由於受多元文化的影響,阿昌族的宗教信仰形成了多種宗教並存的狀態。其中有自然崇拜、鬼神崇拜、祖先崇拜、小乘佛教、漢傳佛教及道教。

2、飲食

阿昌族飲食以大米為主食,輔以麵食,嗜食酸筍、酸 菜等食物,也喜食火燒豬肉。戶臘撒的「過手米線」、梁河的黃花粑粑及生片石姜等是較有特色的民族風味食品。

3、服飾

阿昌族服飾別具風格,各地稍有差別。傳統上,阿昌族男子一般穿藍色、白色或黑色的對襟上衣,黑色長褲。臘撒地區的成年男子也有穿左襟上衣的。

戶撒阿昌族男性青壯年喜歡包白色包頭,梁河的男性青壯年則喜歡包黑色包頭。婦女的服飾因地而異。戶撒阿昌族女性的服飾,已婚和未婚的沒有區別,均與附近傣族的很相似。

4、建築

阿昌族多居住在壩區和半山區。村寨一般選擇在有陽光、水源充足的地方。新中國成立前,阿昌族人民的生活較苦,大多數人住茅草房,即以竹、木為屋架,籬笆糊泥為牆,茅草蓋頂。

2023年以後,茅草房逐步減少,改革開放以來,基本絕跡。

5、文學

阿昌族的歌謠、故事、傳說等民間口傳文學豐富。它們題材較廣泛,有的反映宇宙與萬物的起源;有的反映本民族的**及歷史;有的歌頌人民反抗封建統治和壓迫的鬥爭精神;有的讚揚勞動人民的勤勞和智慧等。

4樓:鞁犾澑

1、阿昌族的服飾簡潔、樸素、美觀,顏色跟是鮮豔無比。男子多穿藍色、白色或黑色的對襟上衣、下穿黑色褲子,褲腳短而寬。小夥子喜纏白色包頭,婚後則改換黑色包頭。

2、有些中老年人還喜歡戴氈帽 阿昌族服飾青壯年打包頭時總要留出約40釐米長的穗頭垂於腦後。男子外出趕集或參加節日聚會時,喜歡斜背一個「筒帕」(挎包)和一把阿昌刀,更顯得英俊而瀟灑。

1、阿昌族是雲南特有的、人口較少的7個少數民族之一,民族語言為阿昌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語支待定,有梁河方言和戶撒方言兩種方言,兼通漢語、傣語等其他民族的語言或方言,無本民族文字,使用漢字。

2、阿昌族主要分佈於雲南省德巨集傣族景頗族自治州隴川縣戶撒阿昌族鄉、梁河縣囊宋阿昌族鄉、九保阿昌族鄉,其餘分佈於潞西、盈江、騰衝、龍陵、雲龍等縣。此外,在鄰國緬甸也有部分阿昌族分佈。

阿昌族有什麼特色

5樓:miracle塵埃

特色1:信仰

由於受多元文化的影響,阿昌族的宗教信仰形成了多種宗教並存的狀態。其中有自然崇拜、鬼神崇拜、祖先崇拜、小乘佛教、漢傳佛教及道教。

特色2:飲食

阿昌族飲食以大米為主食,輔以麵食,嗜食酸筍、酸 菜等食物,也喜食火燒豬肉。

阿昌族喜歡飲酒,多數人家自釀米酒。已婚婦女大多喜歡嚼檳榔,閒暇時,大家互傳檳榔,以牙齒染成黑色為美。

特色3:服飾

傳統上,阿昌族男子一般穿藍色、白色或黑色的對襟上衣,黑色長褲。臘撒地區的成年男子也有穿左襟上衣的。戶撒阿昌族男性青壯年喜歡包白色包頭,梁河的男性青壯年則喜歡包黑色包頭。

婦女的服飾因地而異。戶撒阿昌族女性的服飾,已婚和未婚的沒有區別,均與附近傣族的很相似。臘撒、梁河兩地婦女上衣均為長袖圓擺對襟衣,下著筒裙,也配戴銀項圈、銀手鐲等飾物。

少女的傳統服飾是淺色對襟上衣,下著深色褲子。腰繫繡花圍裙,髮辮挽於頭頂,髮辮上插花。

特色4:藝術

阿昌族的繪畫藝術,大多與宗教有關。人們在佛龕及一些祭祀器物上彩繪了太陽、月亮、樹、花等圖案,繪在建築物上的山水、花鳥、人物畫也較有特色。

擴充套件資料

阿昌族是雲南特有的、人口較少的7個少數民族之一,民族語言為阿昌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語支待定,有梁河方言和戶撒方言兩種方言,兼通漢語、傣語等其他民族的語言或方言,無本民族文字,使用漢字。

阿昌族主要分佈於雲南省德巨集傣族景頗族自治州隴川縣戶撒阿昌族鄉、梁河縣囊宋阿昌族鄉、九保阿昌族鄉,其餘分佈於潞西、盈江、騰衝、龍陵、雲龍等縣。此外,在鄰國緬甸也有部分阿昌族分佈。

6樓:

1、阿昌族喜戴銀飾,男女皆然。銀飾不僅是男女服裝的佩飾物,而且往往還是財富和光明的象徵。民間還認為用銀子做飾物佩戴,可以消災避邪,使人吉祥平安。

2、阿昌族民歌種類繁多,許多歌種在曲調、歌唱形式等方面獨具特色。

按體裁劃分,阿昌族民歌有山歌、敘事歌、禮俗歌、祭祀歌和舞蹈歌等種類。

山歌是男女青年情歌對唱的主要曲調,稱為「扎尼斯腦克」山歌調,即最古老的情歌調,雙方從相識到分別都有成套的歌唱內容。

3、阿昌族舞蹈「窩羅舞」流行於德巨集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梁河縣的灣中、勳可、內蓋、橫路、關璋、弄別、動來等阿昌族村寨,各地的動作風格大同小異。

阿昌族古老的傳統舞蹈主要是「窩羅蹬嘎」,「窩羅」是曲調主要的開始唱詞,「蹬嘎」意為舞蹈,總稱為「窩羅舞」。舞蹈主要摸擬飛禽走獸的動作,如麻雀步、猛虎下山等。

4、阿昌族的服飾簡潔、樸素、美觀。男子多穿藍色、白色或黑色的對襟上衣、黑色長褲,褲腳短而寬。小夥子喜纏白色包頭,婚後則改換黑色包頭。

5、阿昌族以米飯為主食,也常用大米磨粉製成餌絲、米線作為主食。

餌絲食用方便,食用時只需在沸水中稍燙一下,撈出配上佐料即可食用;阿昌族喜吃芋頭,傳說古代慶豐收時,殺狗和吃芋頭必不可少。

阿昌族婦女大都會做豆腐、豆粉,常用豌豆做成涼粉供食;肉食主要**於飼養的豬和黃牛。

6、阿昌族禁止在正月初一殺家畜和傷害動物;婦女生孩子未滿7天時,忌諱別家男子進入院內。

阿昌族節日風俗,阿昌族的風俗習慣

1 火把節 阿昌族都過火把節,雲龍漕澗阿昌族的火把節在農曆六月二十五舉行,以獻五穀神,祈求五穀豐登為主要內容。梁河 戶撒地區的阿昌族的火把節在農曆六月二十四舉行。2 進窪 漢語稱 關門節 每年六月到九月四個月間,正值農閒時期,在一般情況下,信徒們都到各村寨的佛寺中靜坐參佛,聽經說法,過佛寺生活,此間...

有哪一些愛情保鮮的祕訣

回答親,您好!您的問題我這邊已經看到了,正在努力整理答案,稍後五分鐘給您回覆,請您稍等一下 一你們的距離不要太遠,因為距離有了所有的一切就都沒有了.二不要把你所有的愛都給他要保留一部分,不要太在意他對你的愛,你越是在意他越不知道珍惜你.三記得不要把自己給他,這點是最主要的,你的付出越多失望越大,你越...

中國的著名軍校有哪一些啊

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學技術大學 解放軍國防科學技術大學 是一所綜合性大學,直屬 軍委領導 總書記為科大提寫校訓 後德博學 強軍興國 肩負著為國防現代化培養高階科學和工程技術人才與指揮人才,從事國防關鍵技術研究的重要任務。學校前身是1953年建立於哈爾濱的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 簡稱 哈軍工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