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如 七月流火,八月未央之類意境的詞

時間 2022-03-02 14:50:06

1樓:匿名使用者

四月秀葽,五月鳴蜩。八月其獲,十月隕蘀。

2樓:匿名使用者

三月桃夭、二月春風、六月梅雨、十里香塵、一弦相思……話說七月流火一詞出自詩經詩經·豳風·七月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發,二之日栗烈。無衣無褐,何以卒歲?

三之日於耜,四之日舉趾。同我婦子,饁彼南畝。田畯至喜。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載陽,有鳴倉庚。女執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

春日遲遲,采蘩祁祁。女心傷悲,殆及公子同歸。 七月流火,八月萑葦。

蠶月條桑,取彼斧斨。以伐遠揚,猗彼女桑。七月鳴鵙,八月載績。

載玄載黃,我朱孔陽,為公子裳。 四月秀葽,五月鳴蜩。八月其獲,十月隕蘀。

一之日於貉,取彼狐狸, 為公子裘。二之日其同,載纘武功。言私其豵,獻《豕開》於公。

五月斯螽動股,六月莎雞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 入我床下。穹窒薰鼠,塞向墐戶。

嗟我婦子,曰為改歲,入此室處。 六月食鬱及薁,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剝棗,十月獲稻。

為此春酒,以介眉壽。 七月食瓜,八月斷壺,九月叔苴,採荼薪樗。食我農夫。

九月築場圃,十月納禾稼。黍稷重穋,禾麻菽麥。嗟我農夫,我稼既同, 上入執宮功。

晝爾於茅,宵爾索綯,亟其乘屋,其始播百穀。 二之日鑿冰沖沖,三之日納於凌陰。四之日其蚤,獻羔祭韭。

九月肅霜,十月滌場。朋酒斯饗,曰殺羔羊,躋彼公堂。稱彼兕觥:

萬壽無疆!

七月流火,八月未央,九月授衣 全部這樣的對12個月份的描述

3樓:花語的百態人生

1-12月份的描述如下:

正月開歲

二月紺香

三月桃良

四月秀蔓

五月鳴蜩

六月精陽

七月流火

八月未央

九月授衣

十月獲稻

葭月潛龍

臘月嘉年

4樓:匿名使用者

正月開歲/二月紺香/三月桃良/四月秀蔓/五月鳴蜩/六月精陽/七月流火/八月未央/九月授衣

/十月獲稻/葭月潛龍/臘月嘉年. ---《詩經》.

七月流火,八月未央,九月授衣,分別是什麼意思?

5樓:毛毛的男神

「七月流火」是說在農曆七月天氣轉涼的時節,天剛擦黑的時候,可以看見大火星從西方落下去。

「八月未央」就是還沒結束的意思,八月未央就是就八月份尚未結束。

「九月授衣」到九月天就冷了,要多穿衣裳了。

6樓:跋哩吖嘿

1、「七月流火」的意思是說在農曆七月天氣轉涼的時節,心宿偏西向下了,表明秋季已到,該為天涼時做準備了。

2、「八月未央」是八月份尚未結束,未央就是還沒結束的意思。

3、「九月授衣」的意思是九月份來臨的時候,快到到冬天了,於是開始分發棉衣以作禦寒的準備。

4、「七月流火」中的「火」是指星星,不是火的意思,而是現代天文學中天蠍星座中的三顆星星,屬於東方氣宿的第五宿。

5、「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出自《詩經·國風·豳風·七月》,這首詩描寫了我國古代的家事生活,具有較強的研究價值。

擴充套件資料

成語誤解:

1、夏季時節,驕陽似火,暑氣炎炎,空氣中彷彿流動著一團火。每每說到炎熱,人們往往用上「七月流火」一詞。

2、於是,報刊雜誌上一再出現諸如「七月流火,酷暑難耐」、「流火的七月,天氣持續高溫」等等句子。

3、殊不知,七月流火併不表示天氣酷熱,而是說酷暑減退,天氣轉涼的意思。

4、儘管有人對《詩經》中「七月流火」的原意提出質疑,但長期以來古人的確都把「七月流火」理解為天氣轉涼。

5、在現代中國採用陽曆紀年以後,人們逐漸用「七月流火」來形容天氣炎熱,雖然不斷有人指出這種用法是錯誤的,但採用天熱說法的依然越來越多。

7樓:陸宵

1、「七月流火」是指:天氣逐漸涼爽起來。出自《詩經》,指大火星西行,夏去秋來,天氣轉涼。

「八月未央」是八月份尚未結束。未央就是還沒結束的意思。

」九月授衣「是指到九月天就冷了,要多穿衣裳了。

2、授衣:

(1)、謂製備寒衣。古代以九月為授衣之時。《詩·豳風·七月》: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毛 傳:「九月霜始降,婦功成,可以授冬衣矣。

」 馬瑞辰 通釋:「凡言授者,皆授使為之也。此詩『授衣』,亦授冬衣使為之。

蓋九月婦功成,絲麻之事已畢,始可為衣。非謂九月冬衣已成,遂以授人也。」一說謂官家分發冬衣。

孔穎達 疏:「可授冬衣者,謂衣成而授之。」 唐 羊士諤 《九月十日郡樓獨酌》詩:

「掾史當授衣,郡中稀物役。」 宋 陸游 《初寒》詩:「傷心到處聞砧杵,九月今年未授衣。

」(2)、農曆九月的別稱。《初學記》卷三引 南朝 梁元帝 《纂要》:「九月季秋亦曰暮秋……亦曰授衣。

」 明 徐復祚 《投梭記·閨敘》:「即今授衣天氣,風景蕭條,砧搗寒溪,蛩吟晚砌。」

(3)、謂廷賜錦衣。 宋 吳自牧 《夢粱錄·十月》:「朔日朝,廷賜宰執以下錦,名曰『授衣』。其賜錦花色依品從給賜。」

3、流火:「流」, 指移動,落下。「火」,星名,是指大火星,即心宿二,《詩經》年代夏曆五月間(即仲夏夏至前後)黃昏時心宿二出現在天空南方,方向最正,位置最高,六月以後,就漸漸偏西向下行。

故稱「流火」,時暑熱開始減退。

古人發現大火星逐漸向西方遷移,墜落的時節,天氣就開始變涼。這裡的夏曆並非「夏時」的歷法,實際上夏曆、殷歷、周曆等古六歷均為戰國時期所成,詩經年代雜用三正,《詩·豳風·七月》一篇之中,凡言月者皆夏正,凡言日者皆周正。

8樓:季果業書君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出自《詩經·國風·豳風》。

所謂「流火」,《辭海》縮印本第952頁釋義:「火,星名,即心宿。每年夏曆五月間黃昏時心宿在中天,六月以後,就漸漸偏西。

時暑熱開始減退。」另孔穎達疏:「於七月之中有西流者,是火之星也,知是將寒之漸。

」由此可見,「七月流火」雖與節氣、氣候有關,但絕不是形容暑熱之詞。故餘冠英《詩經選譯》對此說得更為簡潔明瞭:「秋季黃昏後大火星向西而下,就叫做『流火』」。

「七月」指夏曆的七月;「流」,指移動,落下;「火」指星名「大火星」(不是繞太陽執行的火星),即心宿。

「大火星」是一顆著名的紅巨星,能放出火紅色的光亮,每年夏曆的五月黃昏,位於正南方,位置最高。夏曆的七月黃昏,大火星的位置由中天逐漸西降,「知暑漸退而秋將至」。人們把這種現象稱作「七月流火」。

所以,「七月流火」的真實意思,是說在夏曆七月,天氣漸漸轉涼,每當黃昏的時候,可以看見大火星從西方落下去。「九月授衣」就是說到九月就該縫製寒衣了。授衣:

分發寒衣。一說女工裁寒衣。

至於「八月未央」是指2023年出版的安妮寶貝第一本**散文集《八月未央》,跟「七月流火」與「九月授衣」沒有任何關係。

9樓:擦尼瑪丶使用者名稱

「七月流火」的真實意思恰恰是說在農曆七月天氣轉涼的時節,心宿偏西向下了,表明秋季已到,該為天涼時做準備了。

「八月未央」是八月份尚未結束。未央就是還沒結束的意思。

10樓:被迫註冊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出自《七月》。

意思是在農曆七月天氣轉涼的時節,天黑以後可以看見大火星從西方落下去。九月就該準備禦寒的衣服了。此處的「大火星」即商星。

商星,屬東方蒼龍七宿中的心宿,由於它火紅的顏色,也稱「大辰」、「大火」、「龍星」。

11樓:辛德瑞拉

「七月流火」的真實意思,是說在農曆七月天氣轉涼的時節,天剛擦黑的時候,可以看見大火星從西方落下去。

未央就是還沒結束的意思,八月未央就是就八月份尚未結束。到九月天就冷了,要多穿衣裳了。(這裡要特別指出的是,這顆名為「火」的星星,不是火星,而是現代天文學中天蠍星座中的三顆星星,屬於東方氣宿的第五宿。

「流」是指下移,到農曆七月黃昏,已經移到了西邊天空,所以成為「七月流火」。

流火:大火星在七月黃昏時偏離中天,自西而下。火,星名,心宿之亮星,又名大火。

「七月流火,八月未央」是什麼典故

12樓:公考濱哥

「公考微課堂」《詩經·七月》中的「七月流火」是什麼意思? a、天氣炎熱似火 b、天氣漸漸轉涼 c、流星異常出現 d、天氣漸漸轉暖

13樓:紅彼得

這幾句詩出自《詩經.豳風.七月》。這首詩描寫了我國古代的家事生活,具有較強的研究價值。

火」是星名,也叫「大火」,「流」是向下的意思,「七月流火」的意思是,農曆七月的時候,是秋季開始的第一個月,這時候,大火星自西而下。

七月流火,八月未央,九月授衣全文

詩經 國風 豳風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發,二之日栗烈 無衣無褐,何以卒歲?三之日於耜,四之日舉趾。同我婦子,饁彼南畝,田畯至喜。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載陽,有鳴倉庚。女執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春日遲遲,采蘩祁祁。女心傷悲 殆及公子同歸?七月流火,八月萑葦。蠶月條桑,取彼斧斨,以伐遠揚,...

七月再見八月你好唯美句子,七月再見八月你好短句

七月再見八月你好唯美句子 1 七月再見,八月你好,美好降臨 2 七月再見,八月你好,心底生暖 3 溫暖七月再見,八月你好 4 七月再見,不負時光 5 七月再見了,八月你好 6 七月再見,八月你好 7 不負熱愛,七月再見,八月你好 8 七月的明媚再見,八月你好 9 七月再見,遇見美好八月 10 七月再...

八月為什麼有三十一號,日曆七月八月為什麼都有三十一號

在公元前46年,古羅馬帝國的儒略 凱撒大帝決定改變這種混亂狀況,採納了數學家兼天文學家索西琴尼的計算後,下令編制新曆法。規定一年分為十二個月,立平年為365天,閏年為366天,每四年一閏,平均每年年長為365.25天。因為他的生日在七月,為了顯示自己的尊貴,規定從一月份開始凡單數的月份都是三十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