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最後有我執,佛教最後無我執,是這樣的嗎?謝謝

時間 2022-03-04 22:25:08

1樓:紫竹如意

道教和道家有所不同,佛教和佛家有所不同。各家的經典自成體系,後來人們倡導儒釋道三家殊途同歸,各種概念,理論更是相互引用,差異不大。道教的終極目標在強調個體的羽化登仙,長生久視。

佛教的著眼點在出世,強調自覺覺他,自度度他,普度眾生,同登極樂彼岸。說到我執,對追求人生宇宙萬物根本奧祕的人來說,是修行的核心和重點。破除我執,決定了修行的境界,修為的高低。

楞嚴經裡面佛陀層層遞進,為阿難講解這個問題。具體的說來,眼睛能看是藉助眼根,眼睛所看到的為外境,有個能看的必須藉助眼根才能發揮看的功用,暫時名之為心。這個心,具有攀緣的特性,這是執著的根源。

這裡面,認為所看的就是實有而加以追逐,就是執著,就是對本心的迷失。這三個心、眼根、外境完成了此時此刻的一幅畫面。耳根,舌根,鼻根,身根,意根類同。

不論佛教還是道教其進行修行的根本就是人身,雖然名相不同,但都共同指向了破除我執作為修行的重要內容。

2樓:仰光之陽

苦為智因。大疑情產生大智慧!佛陀是因為對生命產生了極大疑惑,去尋找答案的,他的方法是觀察自己的身心,來了解生老病死的原理。

我們每個人都能這樣簡單地去知道這一切。這是古人的科學試驗方法,就像中醫的方法一樣,在自己身上了解。所以,我們不要信仰,只要瞭解真理對嗎?

科學可以幫我們瞭解,信仰必須受科學的檢驗。你可以到緬甸學習這種瞭解自己的方法,歐美等發達國家的許多人都在學習禪修。他們並不信仰,佛陀反對不瞭解的信仰,即盲信。

所以我並不告訴你哪個是真理,告訴你答案是沒有用的。佛陀說,不要相信任何人所說

要堅強地去追尋,透徹地瞭解才罷休,這樣才能找到答案。

3樓:好心情站

我以為不對。

道家一開始就站在山頂,叫你一步一步向下看。「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一上來就要你「離相見性」;佛教則相反,告訴你有個山,誘導你一步步向上爬,當你爬上山頂,你自然就看不見山。名山,非山,也非不山,「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以達到明心見性之指歸。可謂殊途同歸。僅供參考!

4樓:冷露寒花

先生用佛家語。佛教言「諸法空相」。道教為求長生成仙。兩者不同。道教最後「有我」。佛教「有佛」。

5樓:匿名使用者

佛教最後成佛,沒我執等同於證果位,離最後遠著呢。道教最後就學佛了。

6樓:匿名使用者

自己去讀讀金剛經與道德經吧,好好讀。別問他人,他人話只是他人見,見本是偏執的。所以要自己去解悟聖者聖言才會有滿意的答案。

7樓:宗陽子

不是。老子是道教的教主,這個大家沒異議吧?老子說,吾有大患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意思就是「我」都沒有了,真正的我就沒有煩惱了。佛道其實同源~

8樓:創作者

法有世間法和出世間法,只有超出輪迴的才稱得上是出世間法,六道里眾生都有執著,越上面執著就越輕,道教注重斷惡修善,對世間貪慾名利吃睡很能放得下,執著也非常輕,所以自己就得到提升了。佛教有兩大解脫門,一是靠佛力斷輪迴,二是靠自力修行解脫,靠佛力的不要求的完全不執著,但要你放下貪慾名利,靠自力解脫的,就最低限也要放下執著證得聲聞獨覺才能自斷輪迴。道佛兩教各自修法不同,道教最終是斷惡修善但斷不了執著,佛教開始是讓你在斷惡修善的基礎上再去執著,最後再破無明最終圓成究竟菩提道

9樓:大成

道教一開始也有呀!

我執是一切六道有情的通病,只要在六道里輪迴,就不會沒有的。只要沒有了,就不會進入輪迴了。

10樓:shi心一

道教乃仙道

長生求不老

最高為金仙

人我執已了

法執不知道

佛高於道教

實證才知曉

說的作參考

11樓:匿名使用者

道教修行成仙

依然輪迴六道

放下我執法執

彼岸慧光常照

12樓:聞道中士

不,若無執。那度盡世間苦難的教義就成執了。

13樓:楊冬_天大

簡單來講,道教講究修今生,佛教講究修來生。

14樓:玄清雪

不是,追求的都是無我執。。

15樓:匿名使用者

佛教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16樓:青衫一道人

都無我了,沒人性也沒關係了·····

17樓:

差不多了

可惜啊這些幫不上你什麼忙

精神勝利法而已

關於佛法:現實中有人能做到放棄「我執」嗎?有必要放棄「我執」嗎?「無我」就是要求人沒有七情六慾嗎?

18樓:佛教迷

你這些全是妄想,破我執和無我不是你我凡夫能夠用意識心研究明白的。說的再好不修行不去做。猶如畫餅充飢。

一無是處。說白了那不是你的境界。人家喝水你怎麼知道是什麼味道冷的暖的呢?

大家沒開悟說不明白,你也聽不明白,說不好還造業。

莫不如。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不間斷。不夾雜,不懷疑的,修行淨土。少說一句話,多念一句佛。到時候有定力自然開智慧,萬法通達無礙,什麼問題都解決了。

19樓:答題高手

您好。第一。為您對佛法感興趣而隨喜功德。

您的問題。在這裡大家只能是一起學習。回答並不代表正確。只有開悟的高僧大德才能圓滿答覆您的問題。強烈請您注意分析。以免誤入岐途。

一般人的回覆只是個人認為。大家一起研究學習,這樣的模式很好。

我執 無我 順其自然 這是一個層次 一個境界 現在的我們還很少有人能真正理解

想要理解 路徑即是修行 只有通過自己的修行 才能得到無漏智慧

在通過不斷的學習 求證 研究 分析 再學習 再求證 再研究 再分析 才能使自己得已進步

佛法與生活本是一體。如果分開的話。即不是佛法。

學佛。求證。從自己 從身邊 從周圍的大大小小的人與事物 再一步步往外擴充套件。

去觀察。去研究。您會有所發現。

當您發現了。您證實了。您就學到了。

當您學到了。用在自己身上 或 身邊 或周圍的大大小小的人與事物 再一步步往外擴充套件。再去觀察。

去研究。證實無虛。這就是真正學到了。

真正的理解了。佛法的能量是無邊無際的。【真正修行。

得需要找個真正真實的大德高僧。來引導您。只有真正真實的大德高僧才能正確無誤的指引您走正確的路】

先別去研究我執與無我。一切開始。始終離不開因果輪迴。

生活處處皆佛法。做人做好。成佛就成一半。

佛法書籍讓您看到了知識。同時要不斷的在生活中求證,證實您所看到的佛知識確實與您把證實的結果一致後。自己會給自己答案的。

別人告訴您的。是別人的。不知是不是真的。

想知道真實答案只有自己去學習與證實。這就是修行。真正學習佛法。

即是想要怎麼修行為主要。也是第一步開始要做的事

20樓:世間法多浮雲

朋友悟性很高,能明白這個已經很不錯。我們修學修行,以利益大眾為首,我們一念一行若是為他人著想,這個時候你就是無我的境界。我們不能只看文字不明瞭意思。

「我執」是執著萬事萬物都為自己,我們事事想著他人,這個「我執」**還有呢?自然就丟掉了。但是世間人能有幾個不是執著著自己的這個身相,求財求利呢。

放不下這個啊。貪慾享受的妄念太重。善哉!

21樓:匿名使用者

1.不再我執 並不是無我 只是初步的不再攀緣動忘念 無我的境界是佛的境界 菩薩都有微細的疑惑 佛沒有任何疑惑 完全的斷惑才能沒有妄念生出 才能達到真正的淨

情 是建立在有相上的 無相不不會有情 但這個無情 並不是人知的完全沒有情 是不去動心生情 這樣才有大悲心 一切眾生所求都能應 不會有分別 人的情是建立在自己身上的 佛相反

2.不矛盾 心無邪念 其實與佛教相同 意思出了本心以外的都叫邪念 無須返樸 這個只有本心的時候 就不必再去掉外面的多餘 自然保持這個心 就是歸真了

3.迴歸無我不難 唸佛是捷徑 這個體驗人間冷暖 無人能夠做到 所有沒有修行成就的人 都被這個冷暖情感所驅使 你還有煩惱啊 煩惱是病魔 是智障 是你爭我奪的動力 能沒有煩惱才是真體驗 怎麼能沒必要呢

順氣自然 是一切隨緣 事來應事 事過不留 這個是放下我執 與 攀緣 疑惑 種種心後的境界

無我 是完全不取 法不可得 佛不可得 一切不可得的結果 還有取 就不是無我 你看文殊問經 其中就告訴我們 不取不作 這個才是無我

22樓:匿名使用者

阿彌陀佛!多說無益,恐已入我執!簡單回答論述:

1、無我是在破無明滅我執而證!當我們把金錢、利益--------我執放下的時候,與諸大菩薩無異(菩薩行),何況,我執的東西並不是永恆存在屬於我們。無我的狀態,無法說,不可說,只有你自己證得,簡單地說,破我執(種種執著),知無我(清淨自在心),最終,是要解釋空、我,而證空(不可得),即一切外在不可得,唯自己心自知!

2、道家倡導:無為!並不是什麼都不做,無為,是指放下束縛我們的包袱,就是那些種種利益等,而收心到本我的狀態,簡單的說,就是存好心做好人行善事,而無一件善事而行,因為善事做了,不一定看得見,這與佛門的清淨平等心是一樣的,如同菩薩行。

3、放棄「我執」迴歸「無我」本身就是在滅自己的貪嗔痴,而增進自己的戒定慧,當然不容易,釋迦牟尼佛冥思苦行,一開始都不是那麼容易的,何況普羅大眾根器不一。放棄一些壞念頭就是放棄「我執」的開始,當我們做的好事多了,習慣成自然了,就如同大家和我們是一樣的,像親人一樣的幫助,你做我做的,如同是他做的一樣,就無分別心,而見眾生平等,不就是到了無我了嗎?高僧們修行的終極目標不是「無我」,而是在佛法末法時期(當今),自度利他(不僅自度還利益度化他人),共證菩提,不再受命運支配而起煩惱!

23樓:匿名使用者

您的這些疑問讓我想起我曾經的迷茫。

我曾經也糾結於學佛難道要變得無情嗎?結果現在隨便讀讀古代人的書都容易哭哭啼啼的。

我曾經也糾結於把我執放下,那人還有什麼活的意思,而且生活的動力何在?結果現在我每天比以前歡喜多了。而且生活的很健康很「運動」。

我也曾經糾結於到底能不能做到放下,答案是可以。

學佛是學做小孩子的天真,加老人的智慧。

我們新學佛的人最容易走入的誤區就是分辨不清楚善惡。不知道什麼是真的善惡。這個很難描述。

總之你要是覺得你越來越天真,但是卻越來越睿智,思維越來越敏銳,能確實的體會到一些以前無法體會的事物細微處。那就說明你走的路沒有偏。譬如學佛以後,生氣吵架,你要是能發現彼此分歧的根根處,那就說明你學佛是有成就的。

推薦三十七菩提道品,證嚴上人的。

24樓:

佛教的精髓是很高深的,不是用語言能表達的,佛祖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我們世間萬物種種,皆是有為法,既是有為法,就是有生滅的,是短暫的,有開始,也有結束,有緣起,必有緣滅,佛祖所說的法,是無為法,不生不滅法,但無為法是隻能靠悟的,是隻可意會不能言傳的,然而我們眾生愚昧,又有幾個人能悟出自性本空呢,於是佛陀為救度眾生,才「勉強」說不可說的法,用生滅法來說不生不滅法,來啟發眾生。回來說「我執」,這世上很多痛苦,都是我執照成的,但是須知執的所有,都是短暫的,會毀滅的,執著愛情,愛情有一天會消失,執著金錢,金錢是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執著這個身體,總有一天會變老死去,因為害怕失去,所以很痛苦,可是這失去,居然是必然的!

佛不是要我們有情,也不是要我們無情,而是要我們迴歸到本性之中,生滅法裡的快樂都是虛假的,不真實的,只有回到我本具足的本性裡,那樣的快樂才能長久。有一句佛教名言:你可以愛,但是不要執著,因為分離是必然的。

以上是我的淺見,可能不準確,請多多包涵。

如何破我執,佛教怎樣破除我執?

破除我執 要懂得,我們要家庭和睦,眾生沒有爭鬥,實際上靠的就是無我。沒有 我 怎麼跟人家打官司啊?沒有 我 怎麼跟人家吵架?你連 我 都沒有了,跟誰吵架啊?對方跟自己去吵架啊?所以,無我就沒有爭鬥。佛 陀講過一句話,佛教本身就是無爭的。學佛人學佛 學到後來,絕對不能跟人家爭,如果有爭議爭鬥,那你不是...

我喜歡道教佛教想替自己取法號,我喜歡道教佛教 想替自己取一個法號

九霄天界 去寺廟辦一個皈依證,就有法名了,一般可以叫 妙楠 慧楠 慧如意 嘿嘿,請 賜法號吧。慧眼,04年時,希望我心常如意。 憂傷的風月 法號一般都是由皈依後的 取的,自己取沒用,只能自娛自樂 道教的道名是有嚴格的規定的 1 道教道號不可以隨便起。2 道教有著嚴格的輩分制度,即你的隨 的輩分往下排...

我想知道佛教和道教的關係,我想知道佛教和道教的關係!

人生問題諮詢 道教是中國特產 兩者可以兼修 沒有矛盾 百人百善 佛教出世,道教避世。 三教本如 紅蓮白藕青荷葉,三教原來是一家。 莫極 很多佛家的菩薩 佛原先都是道家的 這完全是謬論,無知者之談。佛教發源於古印度的蘭毗尼 今尼泊爾境內 和道教本來毫無關係,後來佛教傳入我國,僧人們為了弘法,就把佛教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