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九潛龍勿用,何謂也,初九,潛龍勿用, 初九 為何意

時間 2022-03-07 10:10:05

1樓:

林夕寫過一支詞,題為「潛龍勿用」。這四個字後被不少人理解為懷才不遇之意。莫說凡人,即便是聖人梟雄,對這四個字的演繹也是各有千秋。

此詞源出《易經》卦辭——初九曰「潛龍勿用」。何謂也?

子曰:「龍,德而隱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遯世無悶,不見是而無悶。樂則行之,憂則違之,確乎其不可拔,潛龍也。」

孔子以為,高潔之士好比真龍,不逐世俗之流,不汲俗世之名,遁跡於朝野,眼不見心不煩。合乎心意便欣然去做,不稱心的便不去沾染。這是一種堅持,是「真龍君子」的修為。

孔子乃聖人,對「潛龍」的定義僅止於遯世修身。在他那裡,「勿用」無異於「無用」。「用」於主觀,表現出的卻是一種淡泊的「無為」。這種潛龍,斷然不會是騰淵的那種龍。

2樓:趙庚白

【潛龍勿用】出自《易經·乾》初九的爻辭,記錄的是古代舞龍的故事,由於龍皮製作的質量太差不能使用將其藏了起來。詳解如下:

【乾】初九 潛⑴龍⑵勿⑶用⑷。初九 象曰 潛龍勿用,陽⑸在⑹下⑺也。

【譯】初九 隱藏可舉起來舞動的假龍不使用。【譯】初九 象 「隱藏可舉起來舞動的假龍不使用。」是因為龍皮存在質量差的問題。

註釋: ⑴「潛」隱藏。《周禮·閽人》:「潛服賊器不入宮。」

⑵「龍」可舉起來舞動的假龍。《周易·坤·上六文言》:「 陰疑於陽,必戰。

為其嫌於無陽也,故稱龍焉。」(稱:舉。

《史記·周本紀》:「稱爾戈,比爾幹,立爾矛,予其誓。」稱龍:

舉龍。)

⑶「勿」副詞。不。《詩經·王風·君子于役》:「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⑷「用」使用,採用。《周禮·宰夫》:「乘其財用出入。」

⑸ 「陽」偽裝,假裝,表面上的。《戰國策·趙策》:「夫知伯之為人,陽親而陰疏。」

⑹「在」存在。《論語·八佾》:「祭如在,祭神如神在。」

⑺「下」等級低下,質量差。《論衡·逢遇》:「才下知淺,不能用大才也。」

初九,潛龍勿用,"初九"為何意

3樓:

初九是爻題名。

指稱六十四卦中最下位即第一爻位為陽性的爻。「初」表示六爻卦之初位,「九」表示本爻的性質屬陽。

原文為:

初九:潛龍勿用。《象》曰:潛龍勿用,陽在下也。

譯文為:

初九:潛藏的龍,無法施展。《象辭》說:潛藏的龍,無法施展,因為初九陽爻處在一卦的下位,所以壓抑難伸。

按《周易》每卦六爻。第一爻為陽爻者,稱為"初九"("九",稱"老陽")。表明事物正處於發展變化的初級階段。後因以"初九"謂尚未發跡之時。

4樓:意境清風

帶你一起學習:句讀《易經》 乾卦第一 (17-5) 初九曰:"潛龍勿用。

" 何謂也? 子●曰:"龍●德而隱者也。

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遁世無悶-不見是而無^悶。樂則行之-憂則違之-確乎其^不可拔,潛龍也。

5樓:斯彌

八卦的卦象不是由2組卦組成麼?所以,就有6根線組成(每一道線叫爻 ) 「初九」 指的是最下面的那一條是陽爻(就是一道橫線,陰爻是兩個短的虛線)

同理,如果最底下的是陰爻,那就是「初六」

唉,我敢肯定,1樓的兄臺啥都不懂。

6樓:巖一臣

出自於周易第一卦乾卦的象辭:初九,潛龍勿用.這個象隱喻事物在發展之初,雖然有發展的勢頭,但是比較弱小,所以應該小心謹慎,不可輕動.

上九:亢龍有悔。

象曰:亢龍有悔,盈不可久也。

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

象曰:飛龍在天,大人造也。

九四:或躍在淵,無咎。

象曰:或躍在淵,進無咎也。

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

象曰:終日乾乾,反覆道也。

九二:見龍再田,利見大人。

象曰:見龍在田,得施普也。

初九:潛龍勿用。

象曰:潛龍勿用,陽在下也。

7樓:趙庚白

【潛龍勿用】出自《易經·乾》初九的爻辭,記錄的是古代舞龍的故事,由於龍皮製作的質量太差不能使用將其藏了起來。詳解如下:

【乾】初九 潛⑴龍⑵勿⑶用⑷。初九 象曰 潛龍勿用,陽⑸在⑹下⑺也。

【譯】初九 隱藏可舉起來舞動的假龍不使用。【譯】初九 象 「隱藏可舉起來舞動的假龍不使用。」是因為龍皮存在質量差的問題。

註釋: ⑴「潛」隱藏。《周禮·閽人》:「潛服賊器不入宮。」

⑵「龍」可舉起來舞動的假龍。《周易·坤·上六文言》:「 陰疑於陽,必戰。

為其嫌於無陽也,故稱龍焉。」(稱:舉。

《史記·周本紀》:「稱爾戈,比爾幹,立爾矛,予其誓。」稱龍:

舉龍。)

⑶「勿」副詞。不。《詩經·王風·君子于役》:「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⑷「用」使用,採用。《周禮·宰夫》:「乘其財用出入。」

⑸ 「陽」偽裝,假裝,表面上的。《戰國策·趙策》:「夫知伯之為人,陽親而陰疏。」

⑹「在」存在。《論語·八佾》:「祭如在,祭神如神在。」

⑺「下」等級低下,質量差。《論衡·逢遇》:「才下知淺,不能用大才也。」

潛龍勿用 是什麼意思?

8樓:

潛龍勿用的意思是:在潛伏時期還不能發揮作用,必須堅定信念,隱忍待機,不可輕舉妄動。時機未到,如龍潛深淵,應藏鋒守拙,待機而動。

勿用不等於不用,而是該用的時候才用。所以要掌握合理時機,用的恰到好處。

出處:《易經》第一卦乾卦的象辭。

第一卦:乾為天,乾下乾上。初九:潛龍,勿用。

9樓:風

這是《周易◎乾》的句子。原文是「初九,潛龍勿用」,意思是:初九,潛藏的龍無法施展

出自於周易第一卦乾卦的象辭:初九,潛龍勿用.這個象隱喻事物在發展之初,雖然有發展的勢頭,但是比較弱小,所以應該小心謹慎,不可輕動.

卦辭:乾:元,亨,利,貞。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潛龍勿用,陽在下也。

見龍再田,德施普也。 終日乾乾,反覆道也。 或躍在淵,進無咎也。

飛龍在天,大人造也。亢龍有悔,盈不可久也。 用九,天德不可為首也。

彖曰: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雲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始終,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貞。首出庶物,萬國咸寧。

上九:亢龍有悔。

象曰:亢龍有悔,盈不可久也。

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

象曰:飛龍在天,大人造也。

九四:或躍在淵,無咎。

象曰:或躍在淵,進無咎也。

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

象曰:終日乾乾,反覆道也。

九二:見龍再田,利見大人。

象曰:見龍在田,得施普也。

初九:潛龍勿用。

象曰:潛龍勿用,陽在下也。

10樓:匿名使用者

「潛龍勿用。」 何謂也?

龍德而隱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遯世而無悶,不見是而無悶;樂則行 之,憂則違之; 確乎其不可拔,乾龍也。

大概的意思是這樣的:

修行高尚的人一般也是比較隱匿的人士。不因為外物的改變而改變,不追求功名利祿,不為混世、對錯而煩惱,高興則行之。

引申出來的意思:

在潛伏時期還不能發揮作用,須堅定信念,隱忍待機,不可輕舉妄動;

時機未到,如龍潛深淵,應藏鋒守拙,待機而動。

11樓:百事通仙

周易中說的潛龍勿用到底是什麼意思?

「潛龍勿用」是什麼意思??詳細點,最好有這句話的出處。

12樓:

潛龍勿用 出自《易經》

「潛龍勿用。」 何謂也?

龍德而隱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遯世而無悶,不見是而無悶;樂則行 之,憂則違之; 確乎其不可拔,乾龍也。

***********************大概的意思是這樣的:

修行高尚的人一般也是比較隱匿的人士。不因為外物的改變而改變,不追求功名利祿,不為混世、對錯而煩惱,高興則行之。

引申出來的意思:

在潛伏時期還不能發揮作用,須堅定信念,隱忍待機,不可輕舉妄動;

時機未到,如龍潛深淵,應藏鋒守拙,待機而動。

***********************易經中的意思是 酒食不要輕舉妄動

13樓:趙庚白

【潛龍勿用】出自《易經·乾》初九的爻辭,記錄的是古代舞龍的故事,由於龍皮製作的質量太差不能使用將其藏了起來。詳解如下:

【乾】初九 潛⑴龍⑵勿⑶用⑷。初九 象曰 潛龍勿用,陽⑸在⑹下⑺也。

【譯】初九 隱藏可舉起來舞動的假龍不使用。【譯】初九 象 「隱藏可舉起來舞動的假龍不使用。」是因為龍皮存在質量差的問題。

註釋: ⑴「潛」隱藏。《周禮·閽人》:「潛服賊器不入宮。」

⑵「龍」可舉起來舞動的假龍。《周易·坤·上六文言》:「 陰疑於陽,必戰。

為其嫌於無陽也,故稱龍焉。」(稱:舉。

《史記·周本紀》:「稱爾戈,比爾幹,立爾矛,予其誓。」稱龍:

舉龍。)

⑶「勿」副詞。不。《詩經·王風·君子于役》:「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⑷「用」使用,採用。《周禮·宰夫》:「乘其財用出入。」

⑸ 「陽」偽裝,假裝,表面上的。《戰國策·趙策》:「夫知伯之為人,陽親而陰疏。」

⑹「在」存在。《論語·八佾》:「祭如在,祭神如神在。」

⑺「下」等級低下,質量差。《論衡·逢遇》:「才下知淺,不能用大才也。」

什麼叫做潛龍勿用?

14樓:

出自周易。

《易大傳》乾褂:初九:潛龍,勿用。

《象傳》註釋: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潛龍勿用,陽在下也。

見龍再田,德施普也。 終日乾乾,反覆道也。 或躍在淵,進無咎也。

飛龍在天,大人造也。 亢龍有悔,盈不可久也。 用九,天德不可為首也。

《文言》註釋:

初九曰:"潛龍勿用。" 何謂也?子曰:"龍德而隱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 遯世而無悶,不見是而無悶;樂則行之,憂則違之;確乎其不可拔,乾龍也。"

我結合其他訤詞的理解就是:事物剛開始發展。時機未到。有大略巨集才,確也要慢慢發掘,不可急於求成。

15樓:百事通仙

周易中說的潛龍勿用到底是什麼意思?

16樓:國學易文

《易經》解讀:潛龍勿用

潛龍勿用、見龍在田、飛龍在天、亢龍有悔」j是什麼意思?

17樓:

多數出自於易經乾卦一說

「潛龍勿用。」 何謂也?

龍德而隱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遯世而無悶,不見是而無悶;樂則行 之,憂則違之; 確乎其不可拔,乾龍也。

大概的意思是這樣的:

修行高尚的人一般也是比較隱匿的人士。不因為外物的改變而改變,不追求功名利祿,不為混世、對錯而煩惱,高興則行之。

引申出來的意思:

在潛伏時期還不能發揮作用,須堅定信念,隱忍待機,不可輕舉妄動;

時機未到,如龍潛深淵,應藏鋒守拙,待機而動。

易經中的意思是 酒食不要輕舉妄動

"潛龍勿用" 也是降龍十八掌的其中一掌, 第四掌。

見龍在田

出自周易 乾卦 九二 見龍在田,利見大人。

譯:龍出現在田間,有利於大德之人出來治事。

見龍在田,利見大人

乾卦的第二爻(九二),一個胸懷大志的人,已經嶄露頭角,但要能成事、成大事,還要向有權有識的人物學習,才會有利於自身的發展。

「亢龍有悔」一辭出自乾上,讓我們也先看看傳統易學是怎麼解釋的:

《象》的解釋是:「亢龍有悔,盈不可久也」。

《文言》的說法是:上九曰「亢龍有悔」何謂也?子曰:「貴而無位,高而無民,賢人在下位而無輔,是以動而有悔也。」

《文言》又說:「亢龍有悔,窮之災也」;「亢龍有悔,與時偕極」;「亢之為言也,知進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喪。其唯聖人乎?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聖人乎!」

歸納上面這些解釋,有以下幾點:一是「盈不可久」;二是「貴而無位,高而無民」;三是「窮之災也」;四是「與時偕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