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國學和傳統文化,國學和傳統文化有什麼區別嗎?

時間 2022-03-15 02:00:06

1樓:匿名使用者

國學,是以先秦經典及諸子百家學說為根基,並涵蓋各歷史時期文化精髓的學術。中國歷史上「國學」是指以「國子監」為首的國立學校,自 「西學東漸」後相對西學而言泛指「中國傳統思想文化學術」。

傳統文化(traditional culture of china)是中華文明演化而彙整合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徵,是指居住在中國地域內的中華民族及其祖先所創造的、為中華民族世世代代所繼承發展的、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歷史悠久、內涵博大精深、傳統優良的文化。它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文明的結晶,除了儒家文化這個核心內容外,還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態,如道家 文化、佛教文化等等。

【傳統文化的四個顯著特點】:

1,世代相傳。中國的傳統文化在某些短暫的歷史時期內有所中斷,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或多或少的有所改變,但是大體上沒有中斷過,總的來說變化不大。

2,民族特色。中國的傳統文化是中國特有的,與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同。

3,歷史悠久。有五千年的歷史。

4,博大精深。「博大」是說中國傳統文化的廣度---豐富多彩,「精深」是說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度---高深莫測。

2樓:星盤達人赫赫

付費內容限時免費檢視

回答真正的國學文化:

1、國學是中國人對自己本源文化的認同與堅守。國學是流淌在中國人血液中的文化基因。國學是中國傳統文化面對西方文化衝擊的一次捍衛。

2、國學,是以先秦經典及諸子百家學說為根基,它涵蓋了兩漢經學、魏晉玄學、隋唐道學、宋明理學、明清實學和同時期的先秦詩賦、漢賦、六朝駢文、唐宋詩詞、元曲與明清**並歷代史學等一套完整的文化、學術體系。

3、中國歷史上「國學」是指以「國子監」為首的官學,自 「西學東漸」後相對西學而言泛指「中國傳統思想文化學術」。

更多2條

國學和傳統文化有什麼區別嗎?

3樓:鵝子野心

國學與傳統文化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傳統文化的內涵要寬泛得多,整個傳統社會的文化都可以叫作傳統文化。一般把周秦以降直至清朝最後一個皇帝退位,也就是2023年辛亥革命之前,稱作傳統社會。

而文化應該指一個民族的整體生活方式及其價值系統,因此廣義地說,中國傳統文化就是指中國傳統社會中華民族的整體生活方式和價值系統,其精神學術層面,應該包括知識、信仰、藝術、宗教、哲學、法律、道德等等。國學則指的是中國固有的學術。我們在談學理問題的時候,不應把國學和中國傳統文化混淆起來或者等同起來。

近一個時期國學話題得到學術界乃至學術界以外人士的關注,似乎有一點「熱」。有的大學正式成立了國學研究院,小學生有國學班,網際網路上在辛苦地遴選「國學大師」,與國學有關的書籍銷路也不錯。這種情況實際上有一個背景,跟近20年來學人以及**對傳統文化的研究弘揚有直接關係,人們對傳統文化已經減少了陌生感,甚至有了一定的認同感。

正是在這樣一種文化背景之下,現在國學成了一個時興的話題。

但我個人並不贊成「國學」太熱,在我看來,「國學」是一個領域的學問,它應該是學者長期致力培養研究的事情。人文領域任何一門學科如果太熱,對學問來講都不是好現象。上世紀90年代中期也有過一次關於「國學熱」的討論,當時大家在使用「國學」一詞時,表現得比較審慎。

現在講國學講得太泛,什麼都成為國學了。我更傾向多使用傳統文化的概念,傳統文化的概念比「國學」更親切普及,更容易被民眾以及外國人所接受。因為每個人都站在傳統的延長線上,都有被傳統所遮蔽的一面,都需要有對傳統的反思能力,都有一個對待傳統的態度問題。

傳統和現代化的關係,應該是讓傳統成為現代化的必要資源,用現代性批評傳統,也用傳統批評現代性。在我們國家整個現代化的程序中,都離不開傳統文化,我們需要不斷地對它進行新的詮釋,使傳統成為現代人今天生活的一部分。傳統文化包括精神層面,也包括物化的層面。

那些歷史文化的遺存,那些物化的文化典範,我們需要增加保護意識。此外還有口述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部分,現在因為有聯合國的倡導,各國都很重視,我們國家近年也給予極大的關注,獲得良好的成效。

國學所包含的內涵只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也就是它的學術部分。當然就國人的教育而言,我認為國學應成為中小學課程設定的內容之一,這個問題比較大,需要有心人細緻**。即使是在教育領域,也不應用「國學」來代替「傳統文化」。

4樓:雪雅星箜

區別在於:國學相較於傳統文化,多了一層學術的含義。

學術簡介:

學術,是指系統專門的學問,泛指高等教育和研究,是對存在物及其規律的學科化。學術,是指對於方法的學習。它區別於學習知識。

國學簡介:

國學,是以先秦經典及諸子百家學說為根基,並涵蓋各歷史時期文化精髓的學術。中國歷史上「國學」是指以「國子監」為首的國立學校,自 「西學東漸」後相對西學而言泛指「中國傳統思想文化學術」。

傳統文化簡介:

傳統文化(traditionalculture)就是文明演化而彙整合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徵。世界各地,各民族都有自己的傳統文化。中國的傳統文化以儒道互補為核心,還有墨家、名家、釋教類、回教類、西學格致類、近代西方文化等文化形態,包括:

古文、詩、詞、曲、賦、民族**、民族戲劇、曲藝、國畫、書法、對聯、燈謎、射覆、酒令、歇後語等。

傳統文化的全稱大概是傳統的文化(traditionalculture),落腳在文化,對應於當代文化和外來文化而謂。其內容當為歷代存在過的種種物質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實體和文化意識。例如說民族服飾、生活習俗、古典詩文、忠孝觀念之類;也就是通常所謂的文化遺產。

5樓:溫暖雙耳

鄧實在《國學

講習記》中說:「國學者何,一國所自有之學也。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國焉。

有其國者有其學,學也者,學其一國之學以為國用,而自治其一國者也。國學者,與有國以俱來,本乎地理,根之民性,而不可須臾離也。君子生是國,則通是學,知愛其國,無不知愛其學。

」從這一意義上來說,國學必然是傳統的文化,但傳統文化中只有「學」的部分,才可以稱為國學。比如抖空竹、剪紙算是傳統文化,但卻不能算作國學。

6樓:匿名使用者

傳統文化的全稱大概是傳統的文化,落腳在文化,對應於當代文化和外來文化而謂。其內容當為歷代存在過的種種物質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實體和文化意識。例如說民族服飾、生活習俗、古典詩文、忠孝觀念之類;也就是通常所謂的文化遺產。

傳統文化產生於過去,帶有過去時代的烙印;傳統文化創成於本民族祖先,帶有自己民族的色彩。文化的時代性和民族性,在傳統文化身上表現得最為鮮明。

國學則指的是中國固有的學術。我們在談學理問題的時候,不應把國學和中國傳統文化混淆起來或者等同起來。近一個時期國學話題得到學術界乃至學術界以外人士的關注,似乎有一點「熱」。

有的大學正式成立了國學研究院,小學生有國學班,跟近20年來學人以及**對傳統文化的研究弘揚有直接關係,人們對傳統文化已經減少了陌生感,甚至有了一定的認同感。正是在這樣一種文化背景之下,現在國學成了一個時興的話題。

什麼是傳統文化?

7樓:手牽手的幸福

傳統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彙整合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徵。

世界各地,各民族都有自己的傳統文化。中國的傳統文化以儒道互補為核心,還有墨家、名家、釋教類、回教類、西學格致類、近代西方文化等文化形態,包括:古文、詩、詞、曲、賦、民族**、民族戲劇、曲藝、國畫、書法、對聯、燈謎、射覆、酒令、歇後語等。

中華傳統文化包括思想、文字、語言,之後是六藝,也就是:禮、樂、射、御、書、數,再後是生活富足之後衍生出來的書法、**、武術、曲藝、棋類、節日、民俗等。傳統文化是我們生活中息息相關的,融入我們生活的,我們享受它而不自知的東西。

中華傳統文化應包括:古文、古詩、詞語、樂曲、賦、民族**、民族戲劇、曲藝、國畫、書法、對聯、燈謎、射覆、酒令、歇後語等;傳統節日(均按農曆)有:正月初一春節(農曆新年)、正月十五元宵節、四月五日清明節、清明節前後的寒食節、五月五日端午節、七月七日七夕節、八月十五中秋節、臘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種民俗活動等;包括傳統曆法在內的中國古代自然科學以及生活在中國的各地區、各少數民族的傳統文化也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

什麼叫傳統文化?什麼叫國學?

8樓:匿名使用者

剪紙、京劇、四川變戲法、鬼神之說、詩詞歌賦、民間工藝等等。

傳統文化,流傳已久的文化特色。

西方稱哲學,中國稱國學,指哲理。

國學涵蓋易學、諸子百家、文化、等等,意指代表中國高深地學問。

9樓:米蘇拉蘇

國學,興起於二十世紀初,而大盛於二十年代,八十年代又有"尋根"熱,九十年代"國學"熱再次欣起遂至今,無不是今人對於傳統文化的反思與正視。於今而言,則正是對傳統文化在今日中國乃至世界多元文化中的重新定位。

"國學"一說,產生於西學東漸、文化轉型的歷史時期。而關於國學的定義,嚴格意義上,到目前為止,學術界還沒有給我們做出統一明確的界定。名家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普遍說法如國粹派鄧實在2023年撰文說:"國學者何?一國所有之學也。

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國焉,有其國者有其學。學也者,學其一國之學以為國用,而自治其一國也。"(《國學講習記》,《國粹學報》第19期)鄧先生的國學概念很廣泛,但主要強調了國學的經世致用性。

一般來說,國學是指以儒學為主體的中華傳統文化與學術。國學既然是中國傳統文化與學術,那麼無疑也包括了醫學、戲劇、書畫、星相、數術等等,這些當然是屬於國學範疇,但也可以說是國學的外延了。

國學以學科分,應分為哲學、史學、宗教學、文學、禮俗學、考據學、倫理學、版本學等,其中以儒家哲學為主流;以思想分,應分為先秦諸子、儒道釋三家等,儒家貫穿並主導中國思想史,其它列從屬地位;國學以《四庫全書》分,應分為經、史、子、集四部,但以經、子部為重,尤傾向於經部。

《四庫全書》是中國古代最大的叢書,編撰於乾隆年間,由當時的紀曉嵐、王念孫、戴震等等一流學者完成。「四庫」指經、史、子、集四部,「全書」指所收都是全本。

經部——經部分為「易類」、「書類」、「詩類」、「禮類」、「春秋類」、「孝經類」、「群經總義類」、「四書類」、「樂類」、「小學類」「石經類」、「彙編類」,主要是儒家經典和註釋研究儒家經典的名著。其中儒學十三經:《周易》、《尚書》、《周禮》、《禮記》、《儀禮》、《詩經》、《春秋左傳》、《春秋公羊傳》、《春秋穀梁傳》、《論語》、《孝經》、《爾雅》、《孟子》。

史部——史部分為「正史類」、「編年類」、「紀事本末類」、「別史類」、「雜史類」、「詔令奏議類」、「傳記類」、「史抄類」、「載記類」、「時令類」、「地理類」、「職官類」、「政書類」、「目錄類」、「史評類」、「彙編類」,重要書目如:《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資治通鑑》、《戰國策》、《宋元明史紀事本末》等等。

子部——子部分為「儒家類」、「兵家類」、「法家類」、「農家類」、「醫家類」、「天文演算法類」、「術數類」、「藝術類」、「譜錄類」、「雜家類」、「類書類」、「叢書類」、「彙編類」、「**家類」、「釋家類」、「道家類」、「耶教類」、「回教類」、「西學格致類」,重要書目如:《老子》、《墨子》、《莊子》、《荀子》、《韓非子》、《管子》、《尹文子》 、《慎子》 、《公孫龍子》、《淮南子》、《抱朴子》、《列子》、《孫子》、《山海經》、《藝文類聚》、《金剛經》、《四十二章經》等等。

集部——集部分為「楚辭類」、「別集類」、「總集類」、「詞曲類」、「閨閣類」,重要書目如:《楚辭、《全唐詩》,《全宋詞》,《樂府詩集》、《楚辭》、《文選》、《李太白集》、《杜工部集》、《韓昌黎集》、《柳河東集》、《白香山集》等等。

關於國學和國醫的區別,國學和傳統文化有什麼區別嗎?

一 國醫 1 專指中醫。晚清以降,現代醫學逐漸由西方傳教士們傳入中國。而恰在此時,西方現代醫學的基礎學科如解剖學 微生物學 生理學 病理學 藥理學 診斷學等,也於19世紀之後迅速發展,形成相對完善的 獨立而又相互關聯的醫學生物理論體系。日趨成熟的西方醫學不僅為中國皇室所認可,而且在中國民間的影響也迅...

國學和國畫 茶道有關係嗎,中國傳統文化和國學有什麼關係

言智理 國學和國畫 茶道有著決定性的關係。國學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思想精髓,以儒 道 釋三家學問為主幹的 又可分成文學,藝術,戲劇,武術,民俗,禮儀。茶道文化的電影 電視片 美術展 著述比比皆是 從事茶道文化活動的也雖處可見。所以,國學和國畫 茶道有著決定性的關係。 從傳統中國文化的哲學精神和審美要求上...

怎麼學習國學?(國學 儒學為主體的中華傳統文化與學術)

手機使用者 1.首先做好人,這最重要。在日常。立志,持之以恆 人前人後謹謹慎慎。孝悌 尊長愛幼 為本,忠恕 去除雜念,不妄想,心地清淨 立身。心誠事敬。2.每天早晚起床臨睡,默誦 大學 第一章58個字,口誦心維,不急不慢,入耳沁心。日常心亂的話,也以默誦58個字。一定堅持,三個月到一年,內 心態純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