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以七絕著稱的詩人有哪些,被稱為七絕聖手的唐代詩人是誰

時間 2022-04-03 03:30:03

1樓:匿名使用者

王勃,字子安,"初唐四傑"之一(另三位是駱賓王、盧照鄰、楊炯)。主要作品為《王子安集》其中《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膝王閣序》最有名。他在"四傑"中成就最高。

28·賀知章,字季真,自號四明狂客。主要作品為《詠柳》《回鄉偶書》

29·王之渙,字季陵。主要作品為《涼州詞》《登鶴雀樓》。絕句《涼州詞》被譽為"唐代絕句壓卷之作"。屬邊塞詩派。

30·孟浩然,襄陽人。唐代第一個大量寫山水詩的人,與王維齊名,世稱"王孟"。主要作品為《過故人莊》《春曉》等,結為《孟襄陽集》

31·王昌齡,字少伯,江寧人。曾任龍標尉,世稱王龍標,七絕聖手。主要作品為《出塞》《從軍行》後人輯有《王昌齡集》善邊塞詩、宮怨詩。

32·王維,字摩潔,官至尚書右丞,故稱王右丞。詩人兼畫家。與孟浩然同為盛唐田園山水派代表。

主要作品為《送元二使安西》又名《陽關曲門飛鳥鳴澗》《相思》《觀獵》《輛川閒居贈裴秀才迪》結為《王右巫集》蘇拭贊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33·高適·字達夫,曾任散騎常侍,世稱高常侍。與岑參齊名,並稱"高,岑",同為盛唐邊塞詩派的代表。主要作品為《燕歌行》《別董大》等,後人輯有《高常侍集》

34·李白,字太白,別號青蓮居士,人稱"詩仙"。與杜甫齊名,人稱"李杜"。唐代三大詩人之一。主要作品為《夢遊天姥吟留別》《蜀道難》《子夜吳歌》《望天門山》《秋浦歌》

《秋登宣城謝跳北樓》等,結為《李太白集》屬浪漫主義豪放派,古典詩歌藝術的高蜂。韓愈稱讚說:"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

35·杜甫·字子美,自稱少陵野老,曾任左拾遺、檢校工部員外郎,世稱杜拾遺、杜工部。與李白齊名,人稱"詩聖"。唐代三大詩人之一。

主要作品為《兵車行》《春望》《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關吏》)、。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等,結為《杜工部集》。

現實主義詩歌藝術的高峰·被稱為"詩

史"。首創即事名篇的樂府詩,直接推動了後來白居易為首的新樂府運動。

36·岑參,曾任嘉州刺使,世稱岑嘉州。邊塞詩派的重要代表。主要作品為《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逢入京使》等,結為《岑嘉州詩集》。

37·盂郊,字東野。與賈島並稱,著名苦吟詩人。主要作品為《秋懷》《貧女詞》、《遊子吟》等,結為《孟東野詩集》。:郊寒島瘦"。長於五言,多寒苦之音。

38·韓愈,字退之,官至吏部侍郎,溢文,世稱韓吏部,韓文公,郡望昌黎,又稱韓昌黎。唐代古文運動倡導者,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並稱"韓柳"。主要作品為《師說》、《馬

說》《原毀》、《進學解》、《祭十二郎文》等,結為《昌黎先生集》。他主張恢復先秦兩漢散文傳統·掘棄南北朝以來的驕體文;主張文章內容的充實,並"唯陳言之務去"。在詩歌創作上主

張"以文為詩",力求新奇。

39·劉禹錫,字夢得·曾任太子賓客,世稱劉賓客。與柳宗元合稱"劉柳",與白居易合稱"劉白"。主要作品為《陋室銘》、《烏衣巷》、《竹枝詞》等,結為《劉賓客集》、《劉夢得文集》。

40·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中唐新樂府運動的主要倡

2樓:匿名使用者

在唐朝,以七絕著名於世的盛唐有王昌齡和李白,中唐有劉禹錫,晚唐有杜牧。雖然如杜甫,白居易和李商隱等大家也有許多七絕名作,但杜甫和李商隱更擅長律詩,白居易擅長樂府。

3樓:匿名使用者

杜牧,杜甫,李白,王昌齡

被稱為七絕聖手的唐代詩人是誰

4樓:陳肥肥

七絕聖手一般指王昌齡(唐代邊塞詩人)。

王昌齡 (698— 757),字少伯,漢族,河東晉陽(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說京兆長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邊塞詩人,後人譽為「七絕聖手」。王昌齡早年貧苦,主要依靠農耕維持生活,30歲左右進士及第。

初任祕書省校書郎,而後又擔任博學巨集辭、汜水尉,因事被貶嶺南。 開元末返長安,改授江寧丞。被謗謫龍標尉。

安史亂起,被刺史閭丘曉所殺。

王昌齡與李白、高適、王維、王之渙、岑參等人交往深厚。開元末返長安,改授江寧丞。被謗謫龍標尉。

安史亂起,被刺史閭丘曉所殺。其詩以七絕見長,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邊塞所作邊塞詩最著,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譽。王昌齡詩緒密而思清,與高適、王之渙齊名,時謂王江寧。

有文集六卷,今編詩四卷。

代表作有《從軍行七首》《出塞》《閨怨》等。

5樓:匿名使用者

七絕聖手的唐代詩人是王昌齡。王昌齡(698-756):字少伯,漢族,山西太原。

盛唐著名邊塞詩人,後人譽為「七絕聖手」。約生於武則天聖曆元年(698年),約卒於玄宗天寶十五年(756年)。早年貧賤,困於農耕,年近不惑,始中進士。

初任祕書省校書郎,又中博學巨集辭,授汜水尉,因事貶嶺南。

天寶十五載、唐肅宗至德元載(七月,肅宗即位靈武,改元至德)丙申(756年),五十九歲。約在此年離開龍標,還鄉。其去龍標,過辰溪,經武陵,扁舟沿江東去,約在今年

七、八月後,有《留別司馬太守》《留別武陵袁丞》等詩為證。

唐肅宗至德二載丁酉(757年),六十歲。756年冬到757年十月之間,王昌齡路經亳州,為亳州刺史閭丘曉所殺害,後張鎬杖殺曉。

6樓:小夥兒說人文

七絕聖手指的是王昌齡。王昌齡與李白、高適、王維、王之渙、岑參等人交往深厚。其詩以七絕見長,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邊塞所作邊塞詩最著,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譽,又被後人譽為「七絕聖手」。

拓展資料:

王昌齡 (698—757),字少伯,漢族,河東晉陽(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說京兆長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邊塞詩人。

王昌齡早年貧苦,主要依靠農耕維持生活,30歲左右進士及第。初任祕書省校書郎,而後又擔任博學巨集辭、汜水尉,因事被貶嶺南。開元末返長安,改授江寧丞。

被謗謫龍標尉。安史亂起,被刺史閭丘曉所殺。

王昌齡與李白、高適、王維、王之渙、岑參等人交往深厚。其詩以七絕見長,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邊塞所作邊塞詩最著,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譽,又被後人譽為「七絕聖手」。王昌齡詩緒密而思清,與高適、王之渙齊名,時謂王江寧。

有文集六卷,今編詩四卷。

代表作有《從軍行七首》《出塞》《閨怨》等。

7樓:千鳥

被稱為七絕聖手的唐代詩人王昌齡。

七言絕句整首詩是由四句構成,每一句又是由七個字組成的。王昌齡創作七絕詩並以此出名。

拓展資料:

出塞(王昌齡七言絕句之一)

《出塞》是樂府舊題,也是唐朝詩人王昌齡所作的七言絕句。邊塞詩的代表之一。內容主要是是慨嘆邊戰不斷,國無良將,體現出了詩人對戰爭勝利的渴望與期盼以及對士兵們的信心。

全詩以平凡的語言,唱出雄渾豁達的主旨,氣勢流暢,一氣呵成。詩人以雄勁的筆觸,對當時的邊塞戰爭生活作了高度的藝術概括,把寫景、敘事、抒情與議論緊密結合,在詩裡熔鑄了豐富複雜的思想感情,使詩的意境雄渾深遠,既激動人心,又耐人尋味。

對《出塞》的評價歷來很高。明代詩人李攀龍甚至推獎它是唐人七絕的壓卷之作,楊慎編選唐人絕句,也列它為第一。

8樓:有夢既敢為

七絕聖手的唐代詩人是王昌齡。

拓展資料

王昌齡 (698— 756),字少伯,漢族,河東晉陽(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說京兆長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邊塞詩人,後人譽為「七絕聖手」。早年貧賤,困於農耕,年近而立,始中進士。

初任祕書省校書郎,又中博學巨集辭,授汜水尉,因事貶嶺南。與李白、高適、王維、王之渙、岑參等交厚。開元末返長安,改授江寧丞。

被謗謫龍標尉。安史亂起,為刺史閭丘曉所殺。其詩以七絕見長,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邊塞所作邊塞詩最著,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譽。

王昌齡詩緒密而思清,與高適、王之渙齊名,時謂王江寧。集六卷,今編詩四卷。

9樓:匿名使用者

王昌齡王昌齡,宇少伯,京兆長安(今陝西西安市)人,盛唐著名詩人,約生於武則天聖曆元年(698年),約卒於玄宗天寶十五年(756年)。王昌齡擅長七言絕句,被後世稱為七絕聖手。《出塞》從寫景入手,勾勒出一幅冷月照邊關的蒼涼景象,使人聯想到戰爭給人帶來的災難;同時慨嘆守將無能,寄希望於有才能的將軍。

悲壯而不淒涼,慷慨而不淺露,意境開闊,感情深沉,有縱橫古今的氣魄,確實為古代詩歌中的珍品,被譽為唐人七絕的壓卷之作。

王昌齡是盛唐詩壇一著名詩人,當時即名重一時,被稱為「詩家夫子王江寧」。因為詩名早著,所以與當時名詩人如李白、孟浩然、高適、岑參、王之渙、王維等交遊頗多,交誼很深。其中,他與孟浩然的交遊最讓人感慨。

唐玄宗開元二十八年(740年),王昌齡遊襄陽,同時尋訪著名詩人孟浩然。孟浩然患疽病,當時已經快痊癒了。兩人見面後非常高興,一見如故,孟浩然高興地以酒助興,誰知道由於喝酒過多而舊病**,竟因此而死。

與孟浩然這樣的第一流的詩人相見,對王昌齡來說,自是一大樂事,可惜與孟浩然一見,竟成永訣,留下了無盡的遺憾。

10樓:吳田田

王昌齡擅長七言絕句,被後世稱為七絕聖手。

唐代邊塞詩人有哪些唐代詩人有哪些

11樓:匿名使用者

最著名的

1.高適 (700-765),字達夫。高適為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與岑參並稱「高岑」。筆力雄健,氣勢奔放,洋溢著盛唐時期所特有的奮發進取、蓬勃向上的時代精神。

2.岑參(715—770),南陽人。出身於官僚家庭,二三十歲舉進士,授兵曹參軍。

天寶八載,充安西四鎮節度使高仙芝幕府書記,赴安西,十載回長安。十三載又作安西北庭節度使封常清的判官,再度出塞。自出塞以後,在安西、北庭的新天地裡,在鞍馬風塵的戰鬥生活裡,他的詩境空前開擴了,愛好新奇事物的特點在他的創作裡有了進一步的發展,雄奇瑰麗的浪漫色彩,成為他邊塞詩的主要風格。

3.李頎:(690?

— 751?),趙郡(今 河北趙縣)人,長期 居潁水之陰的東川別業(在今河南登封)。開元二十三年進士及第,不久任新鄉尉。

經五次考績,未得遷調, 因辭官歸東川。其詩以邊塞詩著稱,描寫**的詩篇,亦具特色。他在唐代詩壇地位頗高。

4.王昌齡(六九八-約七五七),字少伯,長安人。開元十五年(七二七)進士,官汜水尉、校書郎,後貶龍標尉,世稱王龍標。安史之亂後,回到故鄉,為刺史閭丘曉所殺。

5,王翰,字子羽,幷州晉陽(今山西太原)人.生卒年月不詳.唐睿宗景雲元年(710)進士.

青年時期,性格豪邁,多才多藝.他會寫詩,又會唱歌跳舞.《唐才子傳》說王翰"工詩,多壯麗之詞".

是盛唐的邊塞詩派.存詩不多,以《涼州詞》最為著名.

6,崔顥(704 —754),汴州(今河南省開封市)人.唐玄宗開元十一年(723)進士,曾任太僕寺丞,司勳員外郎.從崔顥的詩歌中,可以看出他早年曾漫遊江南一帶,也在長安和洛陽居住過.

開元后期在河東節度使幕中任職,到過幽燕河朔邊塞之地.

七絕客中行加拼音的,七絕客中行作者寫詩時的思想感情

z窺夢女 客中行李白 l n l ng m i ji y j n xi ng 蘭 陵 美 酒 鬱 金 香,y w n sh ng l i h p gu ng 玉 碗 盛 來 琥 珀 光。d n sh zh r n n ng zu k 但 使 主 人 能 醉 客,b zh h ch sh t xi n...

唐代詩人張繼寫的著名七絕詩《楓橋夜泊》中前兩句是 「月落烏

嘛。不是怪我們剛才沒有提醒你吧,不是我們剛才不提醒你 我伸手指了指門口 是老師進來的時候你已經入戲太深了,沒有我們提醒的機會,老師已經完全掌握你的犯罪資料了。東哥站了起來,也不說話,然後一步一步的,唐代詩人張繼寫的著名七絕詩 楓橋夜泊 中前兩句是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這是作者乘船 小隱刀...

七絕觀潮的詩人是誰,他是什麼代的

瀧青芬傅雪 句,不知作者名字,題為 古絕句 此時的絕句是指五言四句二韻的小詩,又稱截句 斷句。絕句一詞最早在南朝的齊 絕詩,四句一首。陳代徐陵的 玉臺新詠 收有四首五言四句的詩,短小精萃。它是唐朝流行起來的一種詩歌體裁,屬於近體詩的一種形式 樑時代就已出現,並不要求平仄和諧。絕的意思是 斷絕 古人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