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麥宗教 重要節日 飲食或服飾 習俗

時間 2022-04-09 07:05:06

1樓:匿名使用者

彝族風俗、服飾、節日習俗、飲食、民居

2樓:蘋果旺旺小饅頭

一、彝族風俗

1、成年禮:少女成年,要舉行成年儀式。彝族少女成年的換裙儀式,彝語稱為「撒拉火」,意為脫去童年的裙子,換上成年的裙子,俗稱「換童裙」,在少女13歲或15、17歲時舉行。

2、婚禮風俗:彝族的婚禮保留了許多古老的習俗,如潑水、抹黑臉、哭嫁、新娘婚前禁食、婚後「坐家」等。彝族男女婚前要舉行訂婚儀式,訂婚時要先取吉兆合婚,男女雙方各殺一頭豬,取膽、胰**,以膽色澄黃、胰大直肥為吉,若胰臟捲曲則為凶,表示不能相配。

二、彝族服飾

涼山彝族傳統服飾,男女皆穿右衽大襟衣,披擦爾瓦、披氈、裹綁腿,平時跣足,冬天穿麻鞋。男子頭纏中髻,不同次方言區的樣式不同,左耳戴蜜臘珠、銀耳環等飾物。

男褲在北部方言區根據不同的次方言有「大褲腳」、「中褲腳」、「小褲腳」之別。婦女著百褶裙、戴頭帕,生育後,可戴帽或纏帕,喜佩耳飾、手飾,戴銀領牌。

三、彝族節日習俗

彝族年是川、滇、黔彝族隆重的傳統節日,彝語稱「庫施」。各地過年時間不一,通常在每年農曆十月至十一月中、下旬選吉日過年。

火把節,為彝族的傳統節日,日期為每年農曆的六月二十四日,歷時三天。節日期間,人們身著盛裝,集中在村寨附近的平壩或緩坡上,唱歌、跳舞、賽馬、鬥牛、鬥羊、摔跤、選美等,活動的內容豐富多彩,熱鬧非凡。

四、彝族飲食

彝族的飲食原料及食用方式有獨特的風格。主食型食物為土豆、玉米、蕎麥、大米等。副食型食物有肉食類、豆類、蔬菜類、調料類、飲料類。

肉食類以牛、羊、豬、雞為主,待客需殺牲,以殺牛為貴,羊、豬次之。

五、彝族民居

涼山彝族民居為「瓦板房」;貴州和雲南北部及中部是「土掌房」、「方型碉樓」、「垛木房」和「廈片房」;廣西和雲南東部則是「幹欄式」住宅。彝族村寨大多聚族而居,多坐落在依山傍水、向陽避風、樹木茂盛、土地肥沃、地形開闊、有利於耕牧和軍事防禦的山坡上。

擴充套件資料

彝族的發展現狀:

2023年1月10日建立了全國第一個彝族自治政權—西昌縣紅毛姑彝族自治區(區級)。2023年4月、5月,分別建立了昭覺縣彝族自治區和峨山縣彝族自治區兩個縣級的民族區域自治政權。

隨著民族工作的進一步開展和民族政策的落實,在20世紀50年代,相繼建立了涼山彝族自治州、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和楚雄彝族自治州三個更大範圍的民族區域自治單位(地區級)。

從20世紀50年代到80年代,還相繼在雲南的江城、寧蒗、巍山、路南、南澗、尋甸、元江、新平、祿勸、漾濞、普洱、景東、景谷,貴州的威寧,廣西的隆林,以及四川的峨邊、馬邊等縣建立了單一的彝族或彝族與其它少數民族聯合的自治縣。2023年1月,又將彝族居住比較集中的西昌地區合併到涼山彝族自治州中。

彝區的各自治機關根據當地的具體情況,依照法律的規定,制定了民族自治地方的單行條例。如涼山彝族自治州制定了「民主改革實施辦法」;規定以當地通用的彝、漢兩族文字作為自治機關行使職權的工具;在農業合作化運動中,照顧彝族人民的風俗習慣,規定留下麻園地、姑娘羊、壽材樹;對於彝族人民節日用糧、民族服裝用布等問題也都有適當的照顧與規定。

西方有哪些主要節日?

3樓:憶夕

聖誕節.萬聖節.情人節(也叫聖瓦倫丁節).復活節.感恩節.父親節.母親節等等.

各個國家應該還有自己的不同節日吧,比如國慶之類的.

4樓:胡葉慧

聖母聖誕節,萬聖節,感恩節,當然每一個國家都有國慶節!and so on

英語國家傳統節日的相關資料

中外的重要節日

瑤族最重要的節日,瑤族的重要節日有哪些?

瑤族重要節日之一 盤王節節日名稱 瑤族盤王節 節日時段 農曆十月十六日 盤王是瑤族的始祖,盤王節是瑤族人民祭祀祖先的節日,也是瑤族最隆重的歌會。到今天,盤王節已逐步發展為慶祝豐收的聯誼會。此外,還有大節日 小節日之分。大節日有盤王節 春節 達努節 中元節 社王節 清明節等,小節日幾乎每月都有。廣西都...

加拿大的重要節日有哪些,加拿大最重要的節日是什麼?

小小芝麻大大夢 1 加拿大日 國慶日 每年7月1日。此假日是慶祝1867年7月1日加拿大自治領籍 英屬北美條約 將英國在北美的三塊領地合併為一個聯邦,包括加拿大省 今安大略和魁北克省南部 新斯科舍省和新不倫瑞克省。2 聖帕特里克節每年3月13日。是為了紀念愛爾蘭守護神聖帕特里克。這一節日5世紀末期起...

三大宗教宗教典籍節日傳佈方向是什麼?拜託各位了3Q

風紀 世界三大宗教的形成與傳播 世界三大宗教的形成與傳播宗教由來已久,早在原始社會就已出現,起初源自於人對外部世界因無知 恐懼而產生的虛幻 扭曲的印象,逐漸形成了以自然崇拜 祖先崇拜 圖騰崇拜為特色的原始宗教。後來,伴隨人類社會的發展,宗教內容愈趨豐富,崇拜禮儀日漸繁縟,從拜物教發展到拜神教。進入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