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是什麼意思 出自哪裡

時間 2022-06-09 02:10:02

1樓:匿名使用者

我最喜歡的一首詩,樓上說的是詩面的意思,這是元稹為他的妻子(已故)寫的,就是愛過某個女子以後,其他人都不會再吸引你,真愛啊,網上搜吧,應該能明白的(原詩以滄海之水和巫山之雲隱喻愛情之深廣篤厚,見過大海、巫山,別處的水和雲就難以看上眼了,除了詩人所念、鍾愛的女子,再也沒有能使我動情的女子了。)

2樓:匿名使用者

出處:唐·元稹《離思五首·其四》。全詩:「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這句話的意思:經歷過無比深廣的滄海的人,別處的水再難以吸 回答完畢

3樓:匿名使用者

你好,這課我們是在初2課文(端午的鴨蛋)學的主要意思為:經歷過大海,對別的水就難以看上眼.除了烏山(傳說那裡的雲很美麗)的雲,其他地方的根本不能稱為雲.

順便給你擴充套件,下2句是: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據說是個袁什麼的,為了留念他的妻子(妻子死了),而終身不娶.別人家的媒婆來求婚的時候,他寫的.

4樓:匿名使用者

就是感嘆時光如水的逝去。。。往事已經無法追回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這句詩出自**?含義是什麼?

5樓:對面包的愛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出自唐代詩人元稹的《離思五首》,大意為曾經領略過蒼茫的大海,就覺得別處的水相形見絀,曾經領略過巫山的雲靄,就覺得別處的雲黯然失色。

原文:離思五首

唐代:元稹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譯文:曾經領略過蒼茫的大海,就覺得別處的水相形見絀;曾經領略過巫山的雲靄,就覺得別處的雲黯然失色。即使身處鮮豔的花叢之中我也懶得回頭去看那些狂蜂浪蝶,一半是因為修了儒道一半是因為你。

6樓:憶染年似涼城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此句出自於元稹《離思五首》中的第四首,全詩為: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此為詩人悼念亡妻韋叢(字蕙叢)之作。其運用「索物以託情」的比興手法,以精警的詞句,讚美了夫妻之間的恩愛,表達了對妻子的忠貞與懷念之情。詩的首二句「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是從《孟子·盡心》篇「觀於海者難為水,遊於聖人之門者難為言」變化而來的。

兩處用比相近,但《孟子》是明喻,以「觀於海」比喻「遊於聖人之門」,喻意顯明;而這兩句則是暗喻,喻意並不明顯,是意隱喻夫妻之間的感情有如滄海之水和巫山之雲,其深廣和美好是世間無與倫比的。「難為水」、「不是雲」,情語也,這固然是元稹對妻子的偏愛之詞,但象他 們那樣的夫妻感情,也確乎是很少有的。元稹在《遣悲懷》詩中有生動描寫。

元稹的這首絕句,不但取譬極高,抒情強烈,而且用筆極妙。就全詩情調而言,言情而不庸俗,瑰麗而不浮豔,悲壯而不低沉,創造了唐人悼亡絕句中的絕勝境界。

若解決了你的疑問請採納一下,謝謝

7樓:匿名使用者

古代詩詞歌賦中的「巫山」,除地理特定的寫實之外,大多隻是泛指,純屬寫意。例如,李白《宿巫山下》詩,稱「(先)宿巫山,(後)下瞿塘」,古代方位以「西為上、東為下」,說明此處「巫山」當在瞿塘峽之西!故可確定是指今奉節白帝城一帶的巫山。

又如,元稹《離思》詩,曰「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其中的「滄海」、「巫山」顯然都是文學意義上的喻指,詩人借湖北雲夢「巫山雲雨」典故表達「情到深處人孤獨的滄桑」,並非是要具體指**的巫山。

宋玉《高唐賦》:昔楚懷王遊雲夢之澤,夢神女曰:「妾在巫山之陽,高邱之阻。

旦為朝雲,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後漢書·文苑列傳》:

「楚靈王既遊雲夢之澤,息於荊臺之上。前方淮之水,左洞庭之波,右顧彭蠡之隩,南眺巫山之阿。延目廣望,騁觀終日。

顧謂左倚相曰:『盛哉斯樂,可以遺老而忘死也!』」從此,後人常以「巫山雲雨」詩詞歌賦。

這個典故所指「巫山」是湖北雲夢的巫山,又稱陽臺山。魏晉之後,因地名混同,張冠李戴成了長江三峽傳說。《方輿勝覽》:

「陽臺山,在(湖北)漢川縣南三十五里,或言宋玉作《高唐賦》處,有裴敬碑載其事。」《太平寰宇記·淮南道》:「陽臺廟在縣南二十五里,有陽臺山。

山在漢水之陽,山形如臺。按宋玉《高唐賦》雲楚襄王遊雲夢之澤,夢神女曰:『妾在巫山之陽,高邱之阻。

朝朝暮暮,陽臺之下。』遂有廟焉。今誤傳在巫峽中縣。

今裴敬有碑以正其由。」

所以說,詩詞歌賦中的「巫山」,並不是指「巫山縣的山」,更不是指今「巫山縣」!但還是有一些文盲喜歡望文生義、張冠李戴,他們甚至把中國的「巫文化」庸俗解讀成了今巫山縣的「縣文化」。

實際上,「巫山文化」源於山西晉南「巫文化」中的「巫(鹹)山」,因「楚人好巫」,隨楚國勢力擴張,才逐漸傳播至中國南方各地。中國歷史上至少8處有過「巫山」的記載,即「晉南、濟北、蘇南、浙東、淮北、三峽、湖北、湖南」。一般認為這是早期部落遷徙地名搬家,隨「巫文化」的傳播而來。

例如,漢代樂府曲名《巫山高》,其中的「巫山」是指淮北的「巫山」,而非今三峽地區。

三峽地區流傳的巫山傳說,其實是魏晉以後,以三峽夔州(今四川奉節白帝城)為中心的「夔巫文化」,與上古巫文化並沒有直接關係。這一點,從巫文化最盛行的漢代,《漢書·地理志》中「河東郡安邑」條:「巫咸山在南。

」指巫咸山在今山西夏縣,而非長江三峽地區,可見當時長江三峽地區都還沒有巫山傳說。

參見:「巫山及巫文化的變遷」

8樓:匿名使用者

出處:唐·元稹《離思五首·其四》。全詩

自愛殘妝曉鏡中,環釵謾篸綠絲叢。

須臾日射燕脂頰,一朵紅蘇旋欲融。

山泉散漫繞階流,萬樹桃花映小樓。

閒讀道書慵未起,水晶簾下看梳頭。

紅羅著壓逐時新,吉了花紗嫩麴塵。

第一莫嫌材地弱,些些紕縵最宜人。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尋常百種花齊發,偏摘梨花與白人。

今日江頭兩三樹,可憐和葉度殘春。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這句話的意思:經歷過無比深廣的滄海的人,別處的水再難以吸引他;除了雲蒸霞蔚的巫山之雲,別處的雲都黯然失色。

9樓:愛喝咖啡的小

離思五首其四 元稹 表現對去世妻子的思念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是什麼意思?隱喻什麼呢?

10樓:孫老闆

意思是:經歷過波瀾壯闊的大海,別處的水再也不值得一觀。陶醉過巫山的雲雨的夢幻,別處的風景就不稱之為雲雨了。

詩人在此詩中以滄海和巫山之雲作比喻,隱喻自己對亡妻的思念。

【出處】《離思五首·其四》——唐·元稹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譯文】經歷過波瀾壯闊的大海,別處的水再也不值得一觀。陶醉過巫山的雲雨的夢幻,別處的風景就不稱之為雲雨了。即使身處萬花叢中,我也懶得回頭顧盼;這緣由,一半是因為修道人的清心寡慾,一半是因為曾經擁有過的你。

擴充套件資料

1、《離思五首·其四》創作背景

本詩作於元和五年(810年)貶官江陵府士曹參軍時。一說作者因懷念年少時的戀人崔鶯鶯而作此詩。另一說這首詩是作者為悼念妻子韋叢而作。

2、《離思五首·其四》鑑賞

這首詩最突出的特色,就是採用巧比曲喻的手法,淋漓盡致地表達了主人公對已經失去的心上人的深深戀情。它接連用水、用雲、用花比人,寫得曲折委婉,含而不露,意境深遠,耐人尋味。

作者在這首詩裡採用種種比喻手法,曲折地表達對曾經相愛的女伴的深情,前三句緊扣主題,層層遞進,最後一句才用畫龍點睛之筆,揭示主題。這種寫法構思集中,意脈貫通,清晰可見,感情跳動性不大。

11樓:匿名使用者

此句出自於元稹《離思五首》中的第四首,全詩為: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頭,半緣修道半緣君。

此為詩人悼念亡妻韋叢(字蕙叢)之作。其運用「索物以託情」的比興手法,以精警的詞句,讚美了夫妻之間的恩愛,表達了對妻子的忠貞與懷念之情。詩的首二句「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是從《孟子·盡心》篇「觀於海者難為水,遊於聖人之門者難為言」變化而來的。

兩處用比相近,但《孟子》是明喻,以「觀於海」比喻「遊於聖人之門」,喻意顯明;而這兩句則是暗喻,喻意並不明顯,是意隱喻夫妻之間的感情有如滄海之水和巫山之雲,其深廣和美好是世間無與倫比的。「難為水」、「不是雲」,情語也,這固然是元稹對妻子的偏愛之詞,但象他們那樣的夫妻感情,也確乎是很少有的。元稹在《遣悲懷》詩中有生動描寫。

元稹的這首絕句,不但取譬極高,抒情強烈,而且用筆極妙。就全詩情調而言,言情而不庸俗,瑰麗而不浮豔,悲壯而不低沉,創造了唐人悼亡絕句中的絕勝境界。

這一首表達了對韋叢的忠貞與懷念之情——曾經經過滄海的人,再看到其他的水,不是壯闊可觀的水,看過巫山的雲之後,便覺得別地方的雲都不值得一看;即使從成千的美女中走過,都懶得回過頭看他們一眼,一半固然是為了修身治學,一半是沒有忘情於你呀!取譬極高,抒情強烈,詞意豪壯,用筆極妙。言情而不庸俗,瑰麗而不浮豔,悲壯而不低沉,成為唐人悼亡詩中的千古名篇,「曾經」二句尤是廣為稱頌的名句。

12樓:水晶藍莓

兩句詩出自唐元稹《離思》,詩為悼念亡妻韋叢而作,全詩如下:

自愛殘妝曉鏡中,環釵漫滲綠絲叢。

須臾日射燕脂頰,一朵紅蘇旋欲融。

山泉散漫繞階流,萬樹桃花映小樓。

閒讀道書慵未起,水晶簾下看梳頭。

紅羅著壓逐時新,杏子花紗嫩麴塵。

第一莫嫌材地弱,些些紕縵最宜人。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尋常百種花齊發,偏偏梨花與白人。

今日江頭兩三樹,可憐和葉度殘春。

【解說】曾經見過浩翰海洋的人,再見到別處的水,便覺得是那樣的相形見絀,黯然失色,除了巫山絢麗繽紛的彩雲,其他的雲真不該叫雲。挨著次序經過花叢,我已懶得看上一眼,一半是因為修道,一半是因為思念您。詩人以比擬的手法,報發了懷念愛妻的深沉情感。

1.《孟子·盡心》:"觀於海者難為水,遊於聖人之門者難為言。"

2.宋玉《高唐賦》序雲:"昔者先王嘗遊高唐,怠而晝寢。

夢見一婦人曰:'妾巫山之女也,為高唐之客。聞君遊高唐,願薦枕蓆'。

王因幸之。去而辭曰:'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為朝雲,暮為行雨。

朝朝暮暮,陽臺之下'。"以上兩句引喻言情,極言所愛之女如滄海、巫山之美,風情萬種,無與倫比;而其愛戀之情亦如滄海之水和巫山之雲,深沉綿邈,幻化多姿,人世間亦無與倫比者。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什麼意思,意思和賞析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一句直譯為白話不易通順,這裡僅意譯 曾經接觸過大海,從此就覺得,其他的 水 如 江河湖之水 若是跟 海水 相比,算得是 水 其他的水已經吸引不了作者了 見過巫山的 雲 以後,頓時覺得,除了巫山的雲,其他的 雲 還能算是 雲 麼 作者對其他的雲已經沒興趣了 其中 海水 ...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出自哪裡

此句出自於元稹 離思五首 中的第四首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翻譯 經歷過無比深廣的滄海的人,別處的水再難以吸引他 除了雲蒸霞蔚的巫山之雲,別處的雲都黯然失色。我在花叢中任意來回卻懶於回顧,一半因為我潛心修道,一半因為曾經有你。這是詩人元嗔為了紀念逝去的妻子而寫的。賞析 此為悼念亡妻韋叢之作...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的意思

原意是見過滄海的人在去看別的海的時候全部都趕不上滄海的好,而看見了巫山的雲之後別的山上的雲也通通黯然失色了,運用 索物以託情 的比興手法是元稹思念妻子的詩句,現如今情侶見用這句多是後悔分手,意為分開之後在也找不到比其更好更適合的了。原創,希望能幫助你 孟子 盡心上 孟子曰 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太山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