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怎麼寫,散文應該怎麼寫 散文的格式

時間 2022-06-10 15:15:03

1樓:_擇一城終老

散文基於社會和人生背景的小感觸,注意描寫

客觀生活觸發下思想情感的波動和片斷。

散文格式:大體有紀實性(直抒式)、想象式、哲理式和象徵式四大類。

1、紀實性(直抒式) 即「意在象表」,比較外露。比如寫景抒情、敘事抒情等。或者說是心靈感受外部世界基本上是原原本本的,是什麼就在心靈投影什麼,很少變化。

直抒胸臆的散文詩通常用此種方式。

2、想象式 指的是散文詩作者感受外部世界時,往往浮想聯翩,由此及彼,由具像到抽象。

3.表述某一個哲理 這種散文詩和其他散文詩的區別是它有理性直接和間接地介入,以新的哲理髮現和表述為特點。寫作是為了表述某一個哲理為目的。

4、象徵式 是通過物象與心意在某象徵物中若即若離的吻合來暗示詩意。

擴充套件資料

散文鑑賞應注意以下幾點:

1.讀散文要識得「文眼」。「文眼」的設定因文而異,可以是一個字、一句話、一個細節、一縷情絲,乃至一景一物。並非每篇散文都有必要的「文眼」。

2.注意散文表現手法的特點。散文常常託物寄意,對所寫的事物作細緻的描繪和精心的刻畫。讀文章就要抓住「形」,由「形」見「神」,深入體會文章內容。

3.注意聯想,領會文章的神韻

4.品味散文的語言。好散文語言凝練、優美,又自由靈活,接近口語。優美的散文,更是富於哲理、詩情、畫意。

5.領會作品的內涵。閱讀散文就要進行由此及彼舉一反三的想像、聯想和補充。

2樓:金果

散文是指以文字為創作、審美物件的文學藝術體裁,是文學中的一種體裁形式。散文的精髓是」形散神不散「。所以散文不需要特定的寫作格式。

1、「形散」主要是說散文取材十分廣泛自由,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表現手法不拘一格:可以敘述事件的發展,可以描寫人物形象,可以託物抒情,可以發表議論,而且作者可以根據內容需要自由調整、隨意變化。

2、「神不散」即散文所要表達的主題必須明確而集中,無論散文的內容多麼廣泛,表現手法多麼靈活,無不為更好的表達主題服務。

格式:1、首段:引出下文,統攝全文。

尾段:深化主題,點題,想象空間。

2、首尾照應

3、段與段關係:層進、並列、總分。

散文:無韻文;不講究句式關係,包括雜文、隨筆、遊記等,是最自由的文體。通常一篇散文具有一個或多箇中心思想,以抒情、記敘、論理等方式表達。

3樓:熱心網友

【開頭】①感情化語言概括敘述「我」和該人,重點在後,介紹該人,如肖像描寫。②兩者關係及該人精神特質的議論。

【中間】一種情況:一件事。從開頭、發展到結尾,細緻敘述和描寫。

另一種情況:幾件事。每件事即每層次前,可以用對該人精神特質的一個因素領起,以對該人的感情體驗及整體議論來貫穿幾件事。

【結尾】①重申特質,照應開頭。②深化感情關係,發出感慨。抒情散文模式。

4樓:匿名使用者

散文無所謂格式,重要的就是「形散而神不散」。

散文的特點與寫作

散文是一種常見的文學體裁。由於它取材廣泛,搖曳多姿,藝術表現形式豐富多樣,如同五彩斑斕的風景畫,讓人陶醉,讓人喜愛。那麼我們怎樣來寫散文呢

5樓:綠葉的愛

散文應該是形散意不散,不拘於一方面的,它的跨度可以是非常大的。時間,空間等等都可以是很大跨度的。比如巜土地》中時間跨度便很大。

散文還有許多格式:1.直抒式2.想象式3.表示式4.象徵式等等散文還具有文眼,有許多修辭手法,而寫散文也有許多聯想,語言生動,蘊含道理,有內涵的。

散文通常是用第一人稱來描寫的,用來寫自己切身感受的。

如果想要寫好散文便要多積累,多讀,多用。

6樓:馨蕊

散文講究形散而神不散,可以參考記敘文的格式

7樓:匿名使用者

首先是立意 你要表達一個什麼樣的主題 然後圍繞主題佈置素材 針對素材發表議論 把議論引申到主題思想上 例如朱自清的《荷塘夜色》 洋洋灑灑 看字面沒多少描寫荷塘的 但所有素材都把荷塘烘托的靜謐無比 框架結構佈置好了 剩下來的就是遣詞造句了 例如朱自清在荷塘夜色中有一句描寫花香的:「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彷彿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花香是聞的,這裡卻是用耳聽。這就是散文的美妙,話雖然說得不和邏輯 但在散文中卻允許這樣的擬人狀物的表現 這就是遣詞造句 盡情的發揮吧......

散文開頭怎麼寫?

散文應該怎麼寫?

8樓:筆有千秋業

這個問題涉及到散文的寫作技巧,關於這個問題詳解如下:

一、散文的寫作技巧:

1.以小見大

散文多寫零碎片段的材料,從小題中悟出大道理,顯示深刻的思想內涵,抒發強烈的感。郭沫若的《杜鵑》寫一尋常的鳥,但並非就鳥論鳥,而是從鳥到,指出有面杜鵑,鶯受愚,不應受愚。不盡看出了鳥的習,而且引申到社會事,深入一層,立意就高了。

要能以小見大,見微知著,必須觀察敏銳,察現實,善於分析,抓住根本,時時關心社會動態,對生活有真實感。渾渾噩噩過子,對事物視若無睹,聽而不聞,是寫不出好的散文的。

2.善於聯想

散文創作往往是作者在生活中受到一種事物的觸動,懷,浮想聯翩,然後構思篇。受觸動的事物可以是

一、一事、一景、一物,往往不完整。因此,作者要善於抓住一點,聯想生髮,開拓思路,這是散文構思的重要方法。

聯想的基本特點是,從眼前的「此物」想到「彼物」,通過描繪,或藉助類比,或取其寓意,或虛實相生,表現出深刻的思想含義。茅盾的《白楊贊》就是從自然景物聯想到社會生活,從黃土高原偉岸、正直的白楊樹聯想到我北方不屈不撓地堅持抗戰的廣大民眾,歌頌了中華民族的鬥爭精神。

聯想並非想。「長期積累,偶然得之」,要在生活中不斷觀察、體會,有所積累,只要有了一定的基礎,就一定能寫出好的散文。否則,中無物,是較難觸發聯想的。

3.創造意境

優美的散文善於將深刻的思想、深邃的哲理和強烈的感寓於生動形象的生活圖景之中,這就是通常所說的「意境」。「意」即「內」,包括思想、哲理與感;「境」即「外物」,就是生動形象的生活圖景。「內」與「外物」的和諧統一,高度融合,就形耐尋味、感至深的藝術境界。

二、補充解釋散文的創作特點:

1、文采。「言而無文,行之不遠」散文是重文采的。但文采並非大量使用形容詞和修飾語,可以用平常的語言,經過選擇、加工、提煉、組合,使之雋永而又自然。

2、神韻。這是通過語言表現出來的味趣性,它經得住推敲,受得住時間的檢驗。

3、瀟灑。是活潑自然,從容不迫,絕不是輕佻和擺闊。

4、錯綜美。散文不受韻律約束,有錯綜的語言美,長長短短,錯落有致。如豐子愷、梁實秋的散文。《雅舍小集》裡的文章,很有韻味。也是對我啟蒙最深的作家。

5、節奏美。散文不講究韻律,但注意節奏,包括字音抑揚頓挫,音節長短,適當的修辭(排比對偶)句式變化等,做到節奏明快,聲調悅耳,讀來能朗朗上口,受到美的感染。

9樓:珍品饕餮

可以參看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和餘秋雨的《山居筆記》《文化苦旅》等

我覺得散文就是把自己的思緒、情感,融合到自己所見所聞的事物中,讓你的描寫的東西都能表達你的情感,這就成了~~形散而神不散,我覺得神就是自己的情感

現在散文的範疇很寬泛的

抒情散文怎麼寫?

10樓:白色x玻璃窗

散文,是大家所熟悉和喜愛的一種文學形式。它形式靈活輕便、體裁多樣,比其他文學形式容易掌握。側重於抒情的散文叫抒情散文。有些同學問怎樣寫抒情散文,我談一些看法,供同學們參考。

第一,勤於觀察,抓住特徵。同學們寫散文時,往往就事論事,打不開思路;或者平淡呆板,毫無特色。要去掉這些毛病,就要在觀察上下功夫。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勤於觀察,就是找米下鍋;善於觀察,就是要抓住各種人物、事物、景物的特徵,寫什麼像什麼。抒情散文,往往是借事、借物、借景來抒情,只有觀察得細,抓住了特徵,抒情才能貼切、自然。

好的散文,在物狀上都能抓住特徵,筆墨不多,卻很逼真。茅盾的《白楊禮讚》是詠物抒情的名作,作者通過對白楊樹的幹、枝、葉、皮的形象描寫,突出地讚揚了白楊的倔強挺立、不屈不撓、團結一致、力爭上游、努力進取的精神。這是由於作者觀察得仔細,並準確地把握了白楊的特徵。

怎樣培養觀察能力呢?魯迅說:「留神各樣的事情,多看看,不要看到一點就寫。

」我們要處處留心,仔細觀察,深入觀察,反覆觀察。訓練的方法很多,如寫生活札記、觀察筆記,練習速寫等。「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把觀察到的事物隨時記下來,時間長了,就建起並充實了寫作的材料庫。

第二,巧於串珠,融入感情。有些同學雖然注意了觀察,也積累了不少材料,但寫出來只是材料的堆砌,單調平板,毫無感情,把散文寫「散」了。要克服這個缺點,就要注意選材組材,像串珍珠一樣用一條線索把各種典型材料串起來,做到形散而神不散。

劉白羽的《長江三日》採用日記體的形式,以航程和時間為序來組織材料。作者既記敘了航行的情況,又描寫了瑰麗的景緻;既寫了現實的鬥爭生活,又寫了歷史神話;既有對景物的濃烈抒情,又有對生活的精湛議論。複雜的內容,紛繁的頭緒,組織得井井有條,脈絡分明。

我們要學會抓住線索選材、組材,在記人、敘事、寫景、議論中融入自己的感情。

我們要投身到火熱的現實生活中去,以飽滿的政治熱情,觀察和體驗生活,歌頌我們偉大的黨和社會主義祖國,歌頌各行各業的英雄模範人物。

第三,工於描繪,創造意境。同學們寫散文往往不會具體、細緻地描繪,缺乏詩的意境。要避免這個缺點,就要學會具體細緻描繪和創造意境的方法。

意境,就是把深刻的思想、健康的情懷,通過具體生動的畫面表現出來,做到內情與外物相融合,深意和境界相交織,從而深深地打動讀者、感染讀者、喚起讀者豐富的聯想。

楊朔散文的獨特風格,顯著的一點是在樸實無華的敘寫中著力於創造詩的意境。《茶花賦》構成了一個美好的意境。構圖的核心是茶花,全文處處以濃墨重筆寫茶花,然而這並非客觀地描寫,而是有選擇地寫茶花的有關側面。

不論是寫茶花形成海洋般的春意,還是寫茶花的多彩多姿,以及寫茶花旺盛的活力,都滲透著作者的感情。

創造意境,一定要有畫面,一定要飽含感情。我們要學會具體細緻的描寫,不管是用白描的手法,還是用比喻或形容的方法,都要寫得具體,使人讀來如臨其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

第四,善於學習,敢於創新。有些同學在課內外讀了不少散文,自己寫起散文來卻衝不破某些框框,有的甚至是機械地模仿。要解決這個問題,就要在學習別人的寫作方法時,注意結合自己的情況和自己的特點。

「文章最忌隨人後」,學習不是為了模仿,而是為了創造。學習前人,要努力超過前人。選材要新,立意要深。

大千世界,千姿百態,千變萬化,可寫的東西很多。只要肯動腦筋,恰當地運用寓意和聯想,從自己感受最深的一點入手,完全可以從新的角度去選材,發掘具有積極意義的主題,就能使人讀了有清新之感,從中受到啟發和教育。

文無定法,但又有規可循。以上談的只是提醒大家注意的幾個問題,並不是什麼「文章作法之類」。陸游詩云:

「汝果欲學詩,工夫在詩外。」由此引申:學習作文,工夫在課外。

只要大家多看、多記、多想、多讀、多寫,加上老師的正確指導,一定會在實踐中學會寫抒情散文。

散文怎麼寫,散文應該怎麼寫 散文的格式

墨 亦寒 散文無所謂格式,重要的就是 形散而神不散 散文是一種常見的文學體裁。由於它取材廣泛,搖曳多姿,藝術表現形式豐富多樣,如同五彩斑斕的風景畫,讓人陶醉,讓人喜愛。散文寫作的模式 如以記人散文模式為例 開頭 感情化語言概括敘述.我和該人,重點在後.介紹該人,如肖像描寫.兩者關係及該人精神特質的議...

散文的格式,散文應該怎麼寫 散文的格式

楊子電影 敘事散文,或稱記敘散文,以敘事為主,敘事情節不求完整,但很集中,敘事中的情滲透在字裡行間。側重於從敘述人物和事件的發展變化過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質,具有時間 地點 人物 事件等因素,從一個角度選取題材,表現作者的思想感情。抒情散文,或稱寫景散文,指以描繪景物 抒發作者對現實生活的感受 激情和意...

散文的格式是什麼樣的,散文應該怎麼寫 散文的格式

1.形散而神不散。形散 主要是說散文取材十分廣泛自由,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 表現手法不拘一格 可以敘述事件的發展,可以描寫人物形象,可以託物抒情,可以發表議論,而且作者可以根據內容需要自由調整 隨意變化。神不散 主要是從散文的立意方面說的,即散文所要表達的主題必須明確而集中,無論散文的內容多麼廣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