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姓研的人嗎,中國有姓起的人嗎?

時間 2022-10-07 01:05:02

1樓:

有啊!我們同學叫研妍

中國有姓起的人嗎?

2樓:叢欣然

誰都有名,誰都有姓,但姓氏文化的發源地在哪兒?中國歷史上曾出現過多少姓氏?中國姓氏文化又是如何發展至今的?

這一連串的疑問,在10月17日至19日河南周口市舉行的首屆中華姓氏文化節上找到了答案。與會的海內外姓氏研究專家達成共識:中華萬姓源於羲皇故都宛丘,今河南省周口市淮陽縣是中華姓氏文化的發祥地。

參加文化節的專家們一致認為, 地處黃河中下游地區、被譽為"中國歷史自然博物館"的河南省,是中華民族的重要發祥地,而河南省周口市是中華姓氏文化的發源地,是海內外"龍的傳人"的故鄉。中國科學院遺傳研究所研究員、姓氏學專家袁達義,中華伏羲文化研究會會長賈斌,河南省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張新斌,河南省中原姓氏文化研究會祕書長劉翔南等多位專家學者根據不同的史料,從不同的學術視角**、論證了伏羲、淮陽與中華姓氏文化起源、發展的淵源關係。

據史書記載,大約在2023年前,伏羲率領自己的部落由成紀(今甘肅天水市)沿黃河東下,定居於宛丘,即今河南省周口市淮陽縣,以其聖德團結統一了華夏各個部落,並取各部落圖騰的特色組成了新的圖騰---龍。龍從此成為中華民族的大團結大統一的象徵,"龍的傳人"便由此而來。

太昊伏羲定都於宛丘後,以龍紀官,分理宇內。他做網罟、畫八卦、造甲歷、養犧牲,去穴巢之居,改茹腥之食,興禮教以導文,造干戈而飾武,開創了中華遠古文明,被尊為"人文始祖"。特別是伏羲定姓氏、制嫁娶,創立了男女對偶婚的婚配製度。

伏羲自定風姓,其他或以所養動物為姓,或以所種植物為姓,或以居所為姓,或以官職為姓等,華夏姓氏自此起源。

據統計,中國歷史上曾使用過的姓氏族有10000多個,現在常用的有3000多個,如果溯流而上,均可追溯至太昊伏羲,其中李、陳、王、孫、胡等100多個大姓直接起源於淮陽。伏羲之後,中華民族姓氏雖經數千年的歷史演變,但總過程沒有變,眾多姓氏同根同族,互為依存,血脈相連。姓氏文化作為中華民族敬祖尊宗的傳統文化,牢牢維繫著中華民族這個大家庭。

為弘揚伏羲聖德,傳承中華文明,光大姓氏文化,中國僑聯、中國文聯、全國工商聯、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在河南周口市舉辦了為期3天的首屆中華姓氏文化節。周口市淮陽縣作為中華姓氏文化的發祥地,吸引了眾多海外華人華僑、港澳臺同胞和社會各界人士前來認祖歸宗。(完)

3樓:桂林沙糖桔基地

我就是姓義廣西永福縣人名

4樓:灰灰

我也是姓起,父輩姓起,爺爺姓杞,所以現在姓「起」和「杞」都有 只是不多

5樓:王家小萍

我知道有姓啟的,書法家啟功

有姓來的人嗎

6樓:超級晨霧的光

有來姓。

來氏受姓源自公元前十六世紀,夏王桀殘暴無道,眾叛親離。商湯帶領一些諸侯,發兵攻打夏桀。夏桀逃到南巢(今安徽省壽縣東南),被商湯軍隊追趕後俘虜。

商湯將夏桀囚禁於南巢的亭山。後夏桀亡,商湯大勝,把山東萊州分封於各諸侯。到了春秋魯襄公六年,萊國(今山東黃縣東)被齊侯所滅。

從此即以國為氏,去草為「來」。這是來氏受姓的一說。

擴充套件資料

來姓名人:

1,來歙

來歙,字君叔,東漢初將領,被稱為「大信士」與「大勇士」。字君叔,南陽新野人也。六世祖漢,有才力,武帝世,以光祿大夫副樓船將軍楊僕,擊破南越、朝鮮。父仲,哀帝時為諫大夫。

2,來濟

來濟(610年-662年)江都(今江蘇揚州市)人,生於隋煬帝大業六年,卒於唐高宗龍朔二年,年五十三歲。來恆之弟,來護兒之子。著名唐朝學者,唐高宗永徽時中書侍郎兼弘文館學士。

7樓:

來姓,源於虞姓,出自古代舜帝的後代遏父,屬於以封邑名稱為氏。舜帝本名虞重華,其子商均在舜去世以後,認為自己沒有治國之才,就傳帝位於大禹。

大禹即位,封商均於虞城,不久又移封於商(今河南商丘)。商均雖然西遷,但他的後人虞思公卻滯留在虞邑(今河南虞城),未再遷徙。舜當天子時,曾建都蒲阪(今山西永濟),他的另一支後裔虞遂便定居在蒲阪附近的虞鄉。

浙江大學副校長-來茂德

8樓:來來尼瑪最有愛

親,俺就姓來 來睿甜

9樓:

一、姓氏源流

來(lái 來)姓源出有三:

1、出自子姓,是湯王后後裔。據《路史》載:「系出子姓,殷商之子孫。

」又據《唐書·宰相世系表》、《史記·殷本紀贊》等籍所載,來氏源出商王族支孫食採於郲(今山東黃縣東南,一說在河南滎陽東),其後遂以封地名郲為姓,後因避難去邑為來姓。

2、出自子性,為大禹的裔孫契之後代,以國名為氏。據《尚書》和《詩經》等載,大禹之後契為子姓,他的後代被分封到各國,就以國名為姓了,有殷氏、來氏、宋氏、空桐氏、稚氏、北殷氏、目夷氏等。

3、出自萊姓,為商朝萊侯的後代,以祖上爵號為氏。商朝時,萊侯曾與太公爭營丘(今山東省臨淄北),後萊侯之子浮柔跑奔至棠(一作唐,在今山東省魚臺東),遂有萊氏,後去草頭作來姓,稱為來氏。

二、遷徙分佈

(部分)來氏受姓源自公元前十六世紀,夏王桀殘暴無道,眾叛親離。商湯帶領一些諸候,發兵攻打夏桀。夏桀逃到南巢(今安徽省壽縣東南),被商湯軍隊追趕後俘虜。

商湯將夏桀囚禁於南巢的亭山。後夏桀亡,商湯大勝,把山東萊州分封於各諸侯。到了春秋魯襄公六年,萊國(今山東黃縣東)被齊侯所滅。

從此即以國為氏,去草為「來」。這是來氏受姓的一說,《來氏家譜》持此說,後二十二世孫來鴻瑨撰《來萊辨》以駁正前說,並稱 「來氏子姓,系出於郲。」來氏受姓,早於我國宋代的《百家姓》,它雖然被摒於《百家姓》之外,但是來氏後裔遍佈世界,許多著名姓氏書都備載來氏淵源。

大量的史料表明,來氏系出於殷人玄鳥之裔,他以王侯將相世系蟬聯。同虞帝后裔的姚姓、黃帝后的姜姓、周王后裔的姬姓一樣,是我國的華夏族的「子姓」。來氏歷經戰國、秦朝。

齊國時有來章,楚國有來英。西漢時的來歙,因徵隴蜀有功,封為徵羌侯。三國時的來敏,官典學校尉。

來軍為羌維參軍。隋朝的來護兒官至泉州刺史。唐朝來恆為中黃門侍郎,來濟為唐高宗永徽時中書侍郎兼弘文館學士。

宋代有來之邵,字德高,哲宗朝為殿中侍御史。來子時,字以中,紹興初授袁州通判兼勸農營田事,他的孫子來廷紹,為蕭山來氏始祖。來氏南遷蕭山定居長河公元2023年,宋高宗正式定都臨安(今浙江省杭州)。

北方人口大量南遷,為南方的經濟發展提供了勞動力,促使南宋社會經濟的較快發展。嘉泰二年(2023年),蕭山始祖來廷紹,出任紹興府事。渡西陵時得了急病,未赴任而卒於蕭山祗園寺僧舍,葬在蕭山湘湖方家塢……(餘略,另見下第2樓詳細介紹)。

來姓望居江都郡(隋開皇九年〔589年〕平陳,改吳州為揚州;大業初改為江都郡)、平陽郡(三國魏置,在今山西省臨汾縣西南)。

三、歷史名人

來 歙:字君叔,東漢初將領。南陽新野(今屬河南省)人。

建武二年(26年),以勸漢中王劉嘉歸劉秀之功,拜太中大夫。數次出使隴西,說服隗囂附漢,因功拜中郎將。八年春,率2000餘人伐山開道,從番須(今陝西省隴縣西北)、回中(今甘肅省華亭西南)至略陽(今莊浪西南),斬守將金樑。

復堅守數月,抵禦隗囂大軍的攻擊,在隴西之戰中戰功卓著。十年秋,統率馮異等五將掃蕩隗囂餘黨,攻破落門(今武山洛門),滅隗氏割據集團。又率蓋延等將擊羌人於五溪(今隴西縣西),斬首數千,獲牛羊萬餘頭。

開倉賑饑,安定隴右。十一年六月,與蓋延、馬成等率軍大敗公孫述部將王元、環安於河池(今徽縣西北)、下辨(今成縣西北),正擬乘勝入蜀,被環安遣人刺殺于軍中。

來 周:約明萬曆、崇禎間人。擅畫山水,構圖簡潔,蕭疏閒逸,意境清遠,墨色秀雅,畫風遠學宋、元,近學杜瓊,受「吳門派」影響。

傳世作品有萬曆十五年(2023年)作《山水圖》軸,金箋,墨筆,縱51.3釐米,橫31釐米,款署:「丁亥春月上浣,為公篪二兄畫。

來周。」現藏常熟市博物館。

來護兒:字崇善,隋人大將軍。本為南陽新野(今河南省新野南)人,為東漢中郎將來歙的十八世孫。

曾祖來成為北魏新野縣侯,後降於樑,遷居廣陵,遂以此為家。祖父來嶷,歷任步兵校尉、秦郡太守、長寧縣侯。父親來法敏,為陳朝海陵令。

來護兒年幼而孤,這世母吳氏收養。吳氏對來護兒撫養教育,待其甚好。來護兒「幼而卓詭,好立奇節」,初讀《詩經》中 「擊鼓其鏜,踴躍用兵」,「羔裘豹飾,孔武有力」時。

舍書而嘆道:「大丈夫在世當如是,會為國滅賊以取功名,安能區區專事筆硯也!」同輩人驚其言而壯其志。

長大後,來護兒更是「雄略秀出志氣英進。涉獵書史,不為章句學。」

來廷紹:字繼先,號平山,原籍河南鄢陵縣,為蕭山長河來氏之祖。紹興二十年(2023年)六月」生於江西袁州。

」那時,南宋王朝苟安於江南,當權者終日沉湎於聲色,半壁江山淪於敵手,中原人民處在水深火熱之中。廷紹…… 「幼負奇才,忠憤激烈」,常念祖宗之恥未雪,時時不忘中原的河南故都,故自號思洛子,但壯志未酬而身先死。來廷紹曾結識比自己年長8歲的唯物主義思想家陳亮,經常在一起議論國事,多次促陳詣闕上書,提出改革政治、經濟、軍事的方案,均未被採納,而「朝廷惡其切直」。

自此以後,廷紹晦跡讀書,志益奮激。紹熙四年(2023年)和陳亮同中進士,當時的士大夫都說:「來、陳俱登第,恢復有期矣!

」但不幸的是陳亮未及上任而卒,使廷紹失去了親密戰友。欣慰的是,兩年後,廷紹又結識了大詞人辛棄疾。

來知德:明代蜀人(1525-1604),專研《易經》,自中舉後即隱居萬縣求溪山中,達30年,生活於「不廬不扇,忘食忘憂」的狀態中,著有《省覺錄》《省事錄》《理學辨疑》等,尤以《周易集註》十六卷更為著名,來知德著此書先後經29年,成為易學研究中重要著作,甚至有「來氏易」之說。

來集之:明末清初文學家、戲劇家。名容,號集之,字元成,浙江蕭山人。

明崇禎十二年(2023年)南京國子監貢生。崇禎十三年(2023年)進士。曾任安慶府推官、兵科給事中、太常寺少卿等職。

左良玉擄掠燒殺無辜時,正值任安慶府推官,曾前往勸阻。弘光朝、馬士英欲招為門下,固辭不就。入清後隱居不仕。

康熙七年(2023年),被推薦應博學鴻儒科,仍隱居不出。隱居時潛心著述,因傍依倘湖,人稱倘湖先生。一生著述較多,有《讀易隅通》、《易圖親見》、《春秋志在》、《倘湖文案》、《倘湖詩全》、《南行偶筆》、《南行載筆》等。

戲劇作品有雜劇《兩紗》和《秋風三疊》等。

中國有姓倫的人嗎,中國有姓一的嗎

有姓倫的啊。山東莘縣的組織部長叫倫偉,香港以前有個歌手叫倫永亮。倫姓現在主要分佈於廣東。據瞭解在廣東的南海 高要 江門有倫氏的聚居。據記載,炎黃時期,黃帝身邊有位伶官叫伶倫,其後人便是倫姓之人。倫姓始祖在山東省的老倫莊 相傳黃帝有一個樂官叫做伶倫,是我國古代音律的發明者。黃帝讓他制定音律,他從大夏的...

如今有姓軒轅的人嗎?

黃帝姓姬,號軒轅氏。軒 虎 春秋時期 鄭國 左傳 軒讀 han音罕 軒 達 春秋時期 鄭國 左傳 軒讀 han音罕 軒 和 漢 朝 諫議大夫 漢書 軒轅損 宋祥符 開封 登科,軒轅集 唐朝,集,會昌時人。國學原典 史部 資治通鑑 卷第二百四十八 軒轅彌明 唐 元和中衡山道士。善詩,言其詩作擲地有聲。...

姓 莫 的是漢族人嗎,漢族有姓太的人嗎?

可以是 有規定的 如果父母雙一方為少數民族 一方為漢族 在子女成年之後可以選擇自己民族 貌似是在民政局 不一定,具體如下莫 m 姓源出有八 1 出自高陽氏,是顓頊之後。據 三郡記 和 姓氏考略 所載,上古帝顓頊造 莫阝 陽城 其支庶子孫有定居 莫阝 陽城者,後人去邑為莫,以地名為姓 莫阝 陽城故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