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節是什麼節日由來和傳說?中元節的來歷和傳說

時間 2022-12-27 14:15:04

1樓:大口小口好胃口

中國傳統節日中元節,又稱鬼節,是從何而來?有什麼傳說故事呢?

2樓:白露飲塵霜

01 中元節源於早期的「七月半」農作豐收秋嘗祭祖,「七月半」的產生可以追溯到上古的祖先崇拜與農事豐收時祭。古時人們對於農事的豐收,常寄託於神靈的庇佑。而被稱為「中元節」,則是源於東漢後道教的說法。

道教有「三元說」,「天官上元賜福,地官中元赦罪,水官下元解厄,「中元」之名由此而來。

中元節,是道教名稱,民間世俗稱為七月半、七月十。

四、祭祖節,佛教則稱為盂蘭盆節。節日習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燈、祀亡魂、焚紙錠、祭祀土地等。它的誕生可追溯到上古時代的祖靈崇拜以及相關時祭。

七月乃吉祥月、孝親月,七月半是民間初秋慶賀豐收、酬謝大地的節日,有若干農作物成熟,民間按例要祀祖,用新稻米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該節是追懷先人的一種文化傳統節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盡孝。

起源這個節日源於早期的「七月半」農作豐收秋嘗祭祖,「七月半」的產生可以追溯到上古的祖先崇拜與農事豐收時祭。古時人們對於農事的豐收,常寄託於神靈的庇佑。

奉祀先祖在春夏秋冬皆有,但初秋的「秋嘗」在其中十分重要。秋天是收穫的季節,人們舉行向祖先亡靈獻祭的儀式,把時令佳品先供神享,然後自己品嚐這些勞動的果實,並祈祝來年的好收成。

「七月半」原本是上古時代民間的祭祖節,而被稱為「中元節」,則是源於東漢後道教的說法。道教有「三元說」,「天官上元賜福,地官中元赦罪,水官下元解厄,「中元」之名由此而來。佛教則稱七月半為「盂蘭盆節」。

在統治者推崇道教的唐代,道教的中元節開始興盛,逐漸將「中元」固定為節名,節期設在七月十五日,並相沿迄今。

相關傳說。中元地官赦罪清虛大帝是道教大神,最流行的說法即帝舜,是黃帝的八代孫,母死後父再娶,繼母生了兒子象,舜常遭繼母及象所害,唯舜仍事奉父母、相待幼弟恭敬友愛如一。

舜後來在歷山耕作,在雷澤網魚,在河濱製陶,人民相攜來聚追隨他,兩年成村邑,三年成都市,二十歲時以孝舉聞名天下,三十歲時堯帝以二女賜為妻並禪讓帝位,而後成為大神。

因舜事親至孝,所以中元節又叫「孝子節」,民間在這天都會殺雞宰豬,準備極為豐盛的酒肉祭品,祭拜祖先與陰間鬼魂。同時民眾聚集廟宇中,豐盛祭品普施陰公,孝祭祖先,繼而普度遊魂野鬼,稱「中元普度」。

中元節的來歷和傳說

3樓:乾萊資訊諮詢

七月半祭祖節被稱為「中元節」。

中元節是源於東漢後(大約北魏時期)道教的說法。道教諸神中有天官、地官、水官,合稱「三官大帝」,他們是天帝派駐人間的代表,分別在「三元日」為天帝檢校人間功罪以定賞罰:「天官為正月十五上元賜福,地官為七月十五中元赦罪,水官則為十月十五下元解厄。

中元節的由來與傳說

中元節是什麼節日,中元節是什麼節日?它的來源是什麼呢?

中元節 是道教的叫法,民間世俗稱為 七月半 或 七月十四 它的產生可追溯到上古時代的祖靈崇拜以及相關時祭。節期與古老文化中的陰陽消長迴圈之理有關,在 易經 中,七 是一個變化的數字,是復生之數。七月乃吉祥月 孝親月,七月半是民間初秋慶賀豐收 酬謝大地的節日,有若干農作物成熟,民間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

中元節的由來,中元節的由來是什麼?有什麼典故嗎?

七月半 原本是上古時代民間的祭祖節,而被稱為 中元節 則是源於東漢後道教的說法。中元節也稱之為 鬼節 這一天人們要祭祀先人,傳說這天是地獄開門值日,已故的祖先可回家團圓,因此也是鬼節。中元節的由來是什麼?有什麼典故嗎?一 中元節的由來 中元 之名起於北魏,中元節又稱 鬼節 或 孟蘭盆會 根據五雜俎的...

中元節的來歷,中元節的由來是什麼?有什麼典故嗎?

相傳,每年從七月一日起閻王就下令大開地獄之門,讓那些終年受苦受難禁錮在地獄的冤魂厲鬼走出地獄,獲得短期的遊蕩,享受人間血食,所以人們稱七月為鬼月,這個月人們任為是不吉的月份,既不嫁娶,也不搬家.每年農曆七月十四 十五日為盂蘭節,又稱中元節 七月半或鬼節,過去人們在這天晚上除拜祭自己的祖先外,還準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