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門立雪的意思

時間 2023-01-06 19:00:44

1樓:內蒙古恆學教育

程:程頤,宋代著名理學家。立雪:站在雪地裡。形容尊師重道。

程門立雪,是漢語的一則成語,出自宋·程顥、程頤《二程全書·遺書十二》。這則成語意指學生恭敬求教,比喻尊師重教,虔誠求學。其本身結構為偏正式,在句子中可作謂語,含褒義。

宋·程顥、程頤《二程全書·遺書十二》:「遊、楊初見伊川,伊川瞑目而坐,二人侍立,既覺,顧謂曰:『賢輩尚在此乎?

日既晚,且休矣。』及出門,門外之雪深一尺。」楊時千里尋師,程門立雪,誠心討教的行為被傳為佳話,流傳千古。

「程門立雪」這則成語告訴人們,在求學路上,只有虛心才會不斷獲得進步,只有禮貌才會得到他人的肯定。

沒有多少人會對粗俗無禮、驕傲自滿者積極主動地伸出援助之手。

2樓:蘇打

程門立雪(漢語拼音:chéng mén lì xuě) 舊指學生恭敬受教。現比喻尊敬師長。

比喻求學心切和對有學問長者的尊敬。成語出自《宋史·楊時傳》:「至是,楊時見程頤於洛,時蓋年四十矣。

一日見頤,頤偶瞑坐,時與遊酢(音zuò)侍立不去。頤既覺,則門外雪深一尺矣。」

3樓:匿名使用者

舊指學生恭敬受教。現比喻尊敬師長。比喻求學心切和對有學問長者的尊敬。

成語出自《宋史·楊時傳》:「至是,楊時見程頤於洛,時蓋年四十矣。一日見頤,頤偶瞑坐,時與遊酢(音zuò)侍立不去。

頤既覺,則門外雪深一尺矣。」

「程門立雪」這個成語家喻戶曉。它出自宋代著名理學家將樂縣人楊時求學的故事。

楊時從小就聰明伶俐,四歲入村學,七歲就能寫詩,八歲就能作賦,人稱神童。他十五歲時攻讀經史,熙寧九年登進士榜。他一生立志著書立說,曾在許多地方講學,倍受歡迎。

居家時,長期在含雲寺和龜山書院,潛心攻讀,寫作教學。

有一年,楊時赴瀏陽縣令途中,不辭勞苦,繞道洛陽,拜師程頤,以求學問上進一步深造。有一天,楊時與他的學友遊酢,因對某問題有不同看法,為了求得一個正確答案,他倆一起去老師家請教。

時值隆冬,天寒地凍,濃雲密佈。他們行至半途,朔風凜凜,瑞雪霏霏,冷颼颼的寒風肆無忌憚地灌進他們的領口。他們把衣服裹得緊緊的,匆匆趕路。

來到程頤家時,適逢先生坐在爐旁打坐養神。楊時二人不敢驚動打擾老師,就恭恭敬敬侍立在門外,等候先生醒來。

這時,遠山如玉簇,樹林如銀妝,房屋也被上了潔白的素裝。楊時的一隻腳凍僵了,冷得發抖,但依然恭敬侍立。過了良久,程頤一覺醒來,從視窗發現侍立在風雪中的楊時,只見他通身披雪,腳下的積雪已一尺多厚了,趕忙起身迎他倆進屋。

後來,楊時學得程門立雪的真諦,東南學者推楊時為「程學正宗」,世稱「龜山先生」。此後,「程門立雪」的故事就成為尊師重道的千古美談。

4樓:我是帥哥

程門立雪」這個故事,說的是宋代學者楊時和遊酢向程顥程頤拜師求教的事兒。

二程是洛陽伊川人,同是宋代著名儒學家。二程學說,後來為朱熹繼承和發展,世稱「程朱學派」。楊時、遊酢,向二程求學,非常恭敬。

楊遊二人,原先以程顥為師,程顥去世後,他們都已四十歲,而且已考上了進士,然而他們還要去找程頤繼續求學。故事就發生在他們初次到嵩陽書院,登門拜見程頤的那天。

相傳,一日楊時、遊酢,來到嵩陽書院拜見程頤,正遇上這位老先生閉目養神,坐著假睡。程頤明知有兩個客人來了,他欲不言不動,不予理睬。楊、遊二人怕打擾先生休息,只好恭恭敬敬,肅然待立,一聲不吭等候他睜開眼來。

如此等了好半天,程頤才如蘿初醒,見了楊、遊,裝作一驚說道:「啊!啊!

賢輩早在此呼!」意思是說你們兩個還在這兒沒走啊。那天正是冬季很冷的一天,不知什麼時候,開始下起雪來。

門外積雪,有一尺多深。

這個故事,就叫「程門立雪」。在宋代讀書人中流傳很廣,後來形容尊敬老師,誠懇求教,人們就往往引用這個典故和這句成語。

5樓:千里流風不覺飛

「程門立雪」的故事是說,在一個大雪之日,楊時等人去拜見老師程頤。程頤正在「假睡」,他們就在門外站了半天。門外已經雪深一尺,他們「成了雪人也不離開」。

這樣,人們一方面對楊時等人「尊師求教的精神」覺得「實在可貴」;另一方面,則對程頤老先生有些意見。天那麼冷,雪那麼大,學生在門外侍立那麼久,就是不讓進門,程頤未免「架子太大」,做得過分了。 據史料記載,事實並非這樣。

對「程門立雪」的誤解,主要是由對中國古代典籍望文生義造成的,因而影響了後人對這個故事的正確理解。換一個角度看,這其實是一個學風問題。 有關「程門立雪」的最早史料,主要有兩個。

一個是《二程語錄·侯子雅言》:「遊、楊初見伊川,伊川瞑目而坐,二人侍立,既覺,顧謂曰:『賢輩尚在此乎?

日既晚,且休矣。』及出門,門外之雪深一尺」。一個是《宋史》中的《楊時傳》:

楊時和遊酢「一日見頤,頤偶瞑坐,時與遊酢侍立不去,頤既覺,則門外雪深一尺矣」。《侯子雅言》的作者侯仲良,是程頤的內弟,應該是更清楚、更明確。但是,不論從哪一段史料看,說的都是楊時和遊酢去拜見他們的老師程頤時,程頤正在閉目養神,他們就在老師身旁等候。

等程頤瞑坐後睜開眼睛,天色已晚,程頤就讓他們明天再來。這時,門外下的雪已經有一尺深了。 為什麼要瞑坐?

理學家提倡要靜坐,甚至要求他們的學生「半日讀書、半日靜坐」,把瞑目靜坐當成一種克己自省、修身養性的重要方法。這就是我們常說的「閉門思過」。就是學生來訪,也不肯中斷自己的功夫。

在今天的人們看來,這樣做可能難以理解。但是,說程頤一直讓來訪的學生站在冰天雪地的門外,這是不符合實際的。何況,當時的楊時已經40多歲,不但學術上有一定成就,而且有相當的政治地位,程頤的家人是不會讓他站在門外等候的。

6樓:瑞兒

程門立雪 舊指學生恭敬受教。現比喻尊敬師長。比喻求學心切和對有學問長者的尊敬。

成語出自《宋史·楊時傳》:「至是,楊時見程頤於洛,時蓋年四十矣。一日見頤,頤偶瞑坐,時與遊酢(音zuò)侍立不去。

頤既覺,則門外雪深一尺矣。

7樓:匿名使用者

【字詞解釋】程:說程頤。

【成語性質】褒義詞。

【成語用法】偏正式;作謂語。比喻尊師重教,誠懇求學。

【近義詞】 尊師重教、程門度(音讀duó)雪、立學求道。

8樓:手機使用者

肥田粉複子音解放應該。

9樓:好學者百科

程門立雪指學生恭敬求教,比喻尊師重教,虔誠求學。

程:程頤,宋代著名理學家。立雪:站在雪地裡。形容尊師重道。

程門立雪,是漢語的一則成語,出自宋·程顥、程頤《二程全書·遺書十二》:「一日見頤,頤偶瞑坐,時與遊酢侍立不去。頤既覺,則門外雪深一尺矣。」

程門立雪的典故/故事:程顥、程頤是北宋時期著名的理學家,很多人都希望能拜「二程」為師研習理學。當時福建將樂縣有位進士名叫楊時,特別愛好鑽研,曾拜程顥為師,程顥去世前,將他推薦給正在伊川書院任教的弟弟程頤,於是楊時就得以來到洛陽伊川。

楊時當時已40多歲,可他謙虛、求知的態度極受眾人稱道。

程門立雪的大概意思

程門立雪 這個成語家喻戶曉。它出自宋代著名理學家將樂縣人楊時求學的故事。楊時從小就聰明伶俐,四歲入村學習,七歲就能寫詩,八歲就能作賦,人稱神童。他十五歲時攻讀經史,熙寧九年登進士榜。他一生立志著書立說,曾在許多地方講學,倍受歡迎。居家時,長期在含雲寺和龜山書院,潛心攻讀,寫作教學。程門立雪 有一年,...

程門立雪的出點,程門立雪主要內容?

宋朝的時候,有一位有學問的人,名叫楊時。他對老師十分尊敬,一向虛心好學。程門立雪 便是他尊敬老師 刻苦求學的一段小故事。楊時在青少年時代,就非常用功。後來中了進士,他不願做官,繼續訪師求教,鑽研學問。當時,程顥 h o 程頤兄弟倆是全國有名的學問家。楊時先是拜程顥為老師,學到了不少知識。4年後,程顥...

程門立雪反映的是什麼精神,程門立雪的故事反映了一種什麼樣的精神?

you條 一個人在外面等了一個人很長時間那時候是冬天等的下了雪比尊師重道為了學習等很長時間都不怕 四方之士不遠千里從之遊,號曰龜山先生。學習無止盡,程門立雪 講了楊時求學堅持不懈的精神和尊重師長,在現代可以用來表示學習,但在雪中等待並不代表勤學,而是代表一種傻 遊初珍 尊敬師長 堅持不懈的精神。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