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中第一句有「還」字的詩詞 鑑賞

時間 2023-02-16 06:15:03

1樓:劉哲濤

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這首七絕即景生情,通過對春天景物的描繪,表達出想早點離開是是非非的官場,重返那沒有利益紛爭的家鄉。其中「綠」字可以體會到詩人用詞的修飾,把吹改為綠,生動活潑,因此該詩稱為千古絕唱。

2樓:珈耶珞

巫山一段雲。

古廟依青嶂,行宮枕碧流。

水聲山色鎖妝樓。往事思悠悠。

雲雨朝還暮,煙花春復秋。

啼猿何必近孤舟。行客自多愁。

本詞內容與調名相合,寫的是巫山景色:

古廟靠山,行宮傍水,聽到水聲,見到山色。由眼前景物聯想起悠悠往事:楚國神女,朝雲暮雨,景物更換,幾經春秋。

想到這裡,即使不必聽到猿啼,也就足以使旅客生愁了。通首懷古,而懷古傷今之意也隱然言外。

含有卻字的古詩詞

3樓:匿名使用者

元稹悼念他亡妻的一首詩中的一句,全詩為。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滄海,大海浩瀚無邊。

巫山,在四川,雲彩詭譎多變,楚襄王有巫山雲雨之傳說看了滄海的水,看其他地方的水再也不像水了,看過巫山的雲,再看其他地方的雲,也不再像雲了。意近:五嶽歸來不看嶽,黃山歸來不看山。

古詩鑑賞中一個詞語或一句話的妙處,怎麼答

4樓:糖_嚕嚕

這個詞/句運用了……(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描寫了……(怎樣)的景色,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1. 用典。

凡詩文中引用過去之有關人、地、事、物之史實,或語言文字,而增加詞句之含蓄與典雅。

者,即稱「用典」 2比喻。

【作用】比喻使所描繪的事物生動、形象。

【術語】生動,形象;化平淡為生動,化抽象為具體,化深奧為通俗,化冗長為簡潔。3擬人。

【作用】擬人能促使讀者產生聯想;賦予事物以人的特徵、靈性,給人以親切之感;使所描繪。

的事物更加形象、生動。

4雙關【作用】

可以藉助雙關表達委婉含蓄,意味深長的情感。

5對比【作用】

對比可以突出各自鮮明的特點,有助於表達思想情感。

6誇張【作用】

1.揭示本質,給人以啟示。

2.烘托氣氛,增強感染力。

3.增強聯想;創造氣氛。

古詩鑑賞中一個詞語或一句話的妙處,怎麼答?

古詩詞中的「一句」指的是什麼?

5樓:佛忻愉

一句是現代人用標點隔開的短句(古代沒有標點),無論是逗號還是句號之類的,好比杜甫的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是四句,奇數位置稱為出句,偶數位稱為對句,合稱一聯。

古詩:古體詩一般又叫古風,這是依照古詩的作法寫的,形式比較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縛。 從詩句的字數看,有所謂四言詩、五言詩和七言詩。

四言是四個字一句,五言是五個字一句,七言是七個字一句。唐代以後,四言詩很少見了,所以通常只分五言、七言兩類。五言古體詩簡稱五古;七言古體詩簡稱七古;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古。

律詩:8句,4聯 2、4、6、8句最後一字押韻 音律,一句五個字稱「五律」,七字稱「七律」

(頷聯、頸聯對仗)

詞:別名:長短句、詩餘、曲子片語成:詞牌名、題目。分類:小令(58字以下)、中詞(59~90字)、長詞(91字以上)。風格:婉約派、豪放派。

曲:組成:宮調(曲調)、曲牌、題目。

絕句:4句 1、2、4句最後一字押韻 音律,一句五個字稱「五絕」,七字稱「七絕」。

6樓:匿名使用者

可以認為,是句;。是詩句。

古詩詞中單字或句子賞析答這類賞析題有沒有1種格式

7樓:匿名使用者

單字賞析就是傳說中的「煉字」。

答題步驟:第一步:先把這一個單字擴成一個雙音節的詞;

第二步:解釋該字在句中的含義;

第三步:聯想把該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第四步:點出該字構成了怎樣的意境或表達了怎樣的情感,或有怎樣的表達效果(點出表現手法) 。

句子賞析的答題步驟。

①描繪詩中展現的圖景畫面。考生應抓住詩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語言再現畫面。描述時一要忠實於原詩,二要用自己的聯想和想像加以再創造,語言力求優美。

②概括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一般用兩個雙音節詞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靜優美、雄渾壯闊、蕭瑟淒涼等,注意要能準確地體現景物的特點和情調。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體。比如光答「表達了作者感傷的情懷」是不行的,應答出為什麼而「感傷」。

8樓:

鑑賞詩歌譴詞的妙處,可以從以下角度來答題:①這個字或者詞是什麼意思;②有沒有構成語法現象;③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④表達出了什麼樣的意境;⑤表達了什麼樣的思想感情;⑥音韻美。(由字及句,由景及情)詩句含義理解,一般考查某一語句所蘊含的言外之意或言外之情,而所選語句往往是那些言簡意豐的「立片言以居要」的關鍵語句。

因此,要立足詩句,咀嚼語句含義,深入挖掘言外之意和言外之情。

南鄉子 和楊元素時移守密州 古詩詞鑑賞 1.詞的上闋第一句有什麼作用 2.下闋表達了作者的多重

9樓:網友

東武是密州,餘杭是杭州。此詞前兩句表達別後思念之情。

不用訴離殤,」作者對給他餞行的楊繪說,「痛飲從來別有腸。」是豪邁還是離愁百轉千回,完全不必費神分辨。離殤從來是不用訴,訴不出的。

痛哭也好微笑也罷,不同的人的表露方式從來都是不一樣的。「今夜送歸燈火冷,河塘。」這兩句描繪了一幅送歸圖,燈火已殘,斯人獨行月下。

這是七月的事情了,那時的河塘邊當有蛙鳴聲做伴。蘇軾擅書畫,赫赫有名的宋四家居首,才華橫溢,可是官海沉浮,身不由己。一把辛酸淚,到底難以掩飾,痛飲到了最後,也沒能硬生生逼住眼底的熱氣。

「墮淚羊公卻姓楊」,則是以楊繪比羊祜了,表達出對友人的讚賞,反映了作者與友人的情誼。

常用在古詩鑑賞中的四字短語,要優美的

10樓:匿名使用者

(1)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和間接抒情兩種,而間接抒情又包括借景借物抒情、情景交融、託物言志、託物寓理等。

(2)表現手法:小中見大,化虛為實,虛實結合,託物寓理,以動寫靜,聲色結合,多角度描寫,以樂寫哀,對比映襯等。

(3)修辭手法:如對偶、比興、擬人、誇張、雙關等。

當然,分析技巧時我們要綜合分析詩中修辭手法的含義及作用,分析詩歌的表達方式,如寫景方法,抒情方法,借物詠懷,象徵手法等等。

11樓:匿名使用者

淡雅清麗、簡潔明瞭、以動襯靜、情景交融、寄情於景、觸景生情、淡泊寧靜、生動活潑。

12樓:匿名使用者

如臨其境,如痴如醉,如詩如畫,

中秋月 前兩句中的溢和轉有什麼作用 古詩詞鑑賞

13樓:sunny桉藍

「溢「即滿而外溢,凸顯了清寒的程度,表現作者的思鄉情重。

」轉「,月圓才能轉,月圓卻人不圓;轉圓,週而復始,孤獨寂寥,形象的表現出了此時詩人的孤寂與無奈。

作品原文:《中秋月》

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作者簡介:蘇軾,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宋代重要的文學家,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漢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嘉祐(宋仁宗年號,1056~1063)進士。

曾上書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後因作詩諷刺新法而下御史獄,貶黃州。宋哲宗時任翰林學士,曾出知杭州、穎州,官至禮部尚書。後又貶謫惠州、儋州。

多惠政。卒諡文忠。學識淵博,喜獎勵後進。

與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其文縱橫恣肆,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

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並稱「蘇辛」。 又工書畫。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等。

14樓:史宗建

到處頂頂頂頂頂頂頂頂頂頂頂頂頂頂大大大。

古詩詞鑑賞中首發是什麼意思,古詩詞鑑賞的三大核心是什麼?

長纓在手 鑑賞是對文物 藝術品等的鑑定和欣賞。人們對藝術形象進行感受,理解和評判的思維活動和過程。人們在鑑賞中的思維活動和感情活動一般都從藝術形象的具體感受出發,實現由感性階段到理性階段的認識飛躍,既受到藝術作品的形象 內容的制約,又根據自己的思想感情 生活經驗 藝術觀點和藝術興趣對形象加以補充和豐...

在古詩詞中「還」字應該怎麼讀,「還」在古詩詞中怎麼讀?都讀huan嗎

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讀hu n 這裡是 還看 是 回頭看 的意思,用其本義。具體請看 hu n 2 形聲。從辵 chu 表示與行走有關 瞏 hu n 聲。本義 返回 3 同本義 come back go back return 還,復也。說文 還,返也。爾雅 釋言 還而不入。詩 小雅 何人斯 吾其還...

有顯字的古詩詞,有仕字的古詩詞

放翁自贊 詩人 陸游 朝代 南宋 進無以顯於時,退不能隱於酒。事刀筆不如小吏,把鋤犁不如健婦。或問陳子何取而肖其像,曰是翁也。腹容王導輩數百,胸吞雲夢者 也。有仕字的古詩詞 雲頭裡的歌聲 寄台州孫從事百篇 登第初授華亭尉 方幹 梅真入仕提雄筆,阮瑀從軍著綵衣。戊申歲暮詠懷三首 白居易猶被妻兒教漸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