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的賦得古原草送別中讚美了什麼

時間 2023-02-20 03:15:05

1樓:匿名使用者

它可以看成是一曲野草頌,進而是生命的頌歌。詩的前四句側重表現野草生命的歷時之美,後四句側重表現其共時之美。詠物詩也可作為寓言詩看。

有人認為是譏刺小人的。從全詩看,原上草雖有所指,但喻意並無確定。「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卻作為一種「韌勁」而有口皆碑,成為傳之千古的絕唱。

賦得古原草送別讚美了小草什麼樣的精神

2樓:匿名使用者

本詩前六句表達對小草生命力的讚美之情,最後兩句語速較緩漫,語調下沉,傳達出惜別之情。

3樓:匿名使用者

讚美小草「野為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百折不撓的精神及其頑強的生命力。

4樓:匿名使用者

讚美了小草偉大而雄偉的精神。

5樓:終極神槍手

野為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中一句

6樓:匿名使用者

草 / 賦得古原bai

草送別【作者】白。

du居易zhi 【朝代】唐代。

離離dao原上草,一歲一枯榮。內。

野火燒不容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標籤:寫草 送別 詠物 寫人 唐詩三百首 小學古詩 詩 動植物 場景 其他 人物。

譯文 註釋。

長長的原上草是多麼茂盛,每年秋冬枯黃春來草色濃。

無情的野火只能燒掉幹葉,春風吹來大地又是綠茸茸。

野草野花蔓延著淹沒古道,豔陽下草地盡頭是你征程。

我又一次送走知心的好友,茂密的青草代表我的深情。

7樓:h紫竹丫頭

《賦得①古原草送別》

(唐)白居易。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白居易在什麼條件下寫的賦得古草原送別

8樓:可愛的小

寫作背景:

是他在貞元三年(787年)在安徽苻離所寫,此年他16歲。白居易少年時期家境貧寒,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唐德宗建中三年(782年),11歲的白居易隨父白季庚住苻離。

他從小刻苦學習,十幾歲就能寫出很好的詩,16歲時所寫《賦得古原草送別》其中的名句後來名揚四海,白居易18歲入長安,以《賦得古原草送別》一詩謁見大詩人顧況,顧始見其名便笑曰:「長安百物貴,居大不易。」待讀到「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大聲讚美,由於得到當時大詩人顧況的好評,從此進入仕途。

這是一首應考習作,相傳白居易十六歲時作。按科舉考試規定,凡指定的試題,題目前須加「賦得」二字,作法與詠物詩相類似。《賦得古原草送別》即是通過對古原上野草的描繪,抒傳送別友人時的依依惜別之情。

《賦得古原草送別》白居易 譯文

9樓:匿名使用者

茂盛的野草長在古原上的野草多麼茂盛,每年枯萎又每年新生。熊熊野火不能將它燒盡,春風吹過它又重新獲生命。草香無邊瀰漫古老道路,一片綠色連線遠處荒城。

又要送別朋友去遠遊,春草茂盛好像滿含深情。

這是白居易十六歲的作品,也是傳誦千古的名篇。他歷來反對「嘲風雪,弄花草」而無所寄託的作品,在這詩中詩人將春草和送別有機地結合起來,表達了送別友人時的依依不捨之情。首句緊扣題目,寫出眼前景色,同時又交待出送別時的特定環境:

古原上青草茂盛,正是一派春日景象。第二句進一步寫出原上野草的的生長規律,暗寓深長的感嘆。

三、四兩句由上句生髮開來,歌頌了春草頑強的生命力。野火雖燒而「不盡」,春風吹過則「又生」,野火之貌似強大,春風之溫潤強勁,春草之頑強堅韌,作者僅用十個字就精煉地表現了出來,從而使這兩句詩成為寓意深刻、極富哲理的名句。

五、六兩句進一步描寫春草的勃勃生機:生機的野草的芳香播散在古老的道路上,陽光下的綠色一望無際,遠遠連線著荒涼的古城。「侵」、「接」二字用得生動形象,十分精當。

最後兩句補足「送別」之意,感情深沉而並不悲傷,是意味深長的絕好結尾。

10樓:qw的

非凡哥都不會打發個公告。

白居易的《賦得古原草送別》平仄 其中哪些是入聲字有沒有 拗救

11樓:做自己最喜歡的

——賦得古原草送別》白居易。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韻)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韻)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韻)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韻)所謂拗救,一般是指詩詞中不合格律【平仄】而加以補救的措施,從上面平仄可以看出,頷聯出句第四個音』不『應平實仄,這樣對句第三字』吹『就必須改仄為平,這就叫拗救。

12樓:青梅子康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入聲字:一,不,接,別。

拗救在第二聯。野火燒不盡,第四字拗,所以下句第三字補一個平聲「吹」字。(另一種解釋:一、不等入聲字,在詩詞裡有「入聲代平」的現象。「不」字若平,則此句未拗)

13樓:文以立仁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按照舊韻,這首詩的平仄如下: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不存在拗救。

其中,讀入聲的有:一、接、別。

《賦得古原草送別 》白居易幾歲寫的

14樓:愛單單愛

《賦得古原草送別 》寫於唐德宗貞元三年(公元787年),白居易時年十六。

這首詩是應考的習作,按科舉考試規定,凡是指定、限定的詩題,題目前須加「賦得」二字,作法與詠物類似,須繳清題意,起承轉合要分明,對仗要工整,全篇要空靈渾成,方稱得體。束縛如此之多之嚴,因此「賦得體」這種型別的詩文向來佳作不多。

根據記載,白居易這一年自江南入京,拜謁名士顧況時投獻的詩文中就有這首作品。

起初,顧況看著年輕的白居易說道:「米價方貴,居亦弗易。」意思是米價很高,想定居下來不是件容易的事。

雖然是用白居易的名字打趣,卻也有言外之意,意思是要在京城生活下來是不太容易的。及讀至「野火燒不盡」二句,不禁大為嗟賞,道:「道得個語,居亦易矣。

」意思是能寫出這樣的詩,那麼在京城生活是沒什麼困難的了。

15樓:匿名使用者

16歲。

《賦古原草送別》作於貞元三(787)年,是作者16歲應考時的習作。按科場考試規矩,凡指定、限定詩題,題目前須加「賦得」二字。作者始自江南入京,謁名士顧況投獻詩文即作。

起初,顧況看著年輕的白居易說:「米價貴,居亦弗易。」雖拿白居易名字打趣,卻言外意,說京城混飯吃不容易。

及讀至野火燒不盡二句,不禁大為嗟賞,道:「道得個語,居亦易矣。」

16樓:

他是在16歲考式的時候寫的。

17樓:匿名使用者

16歲開始寫的《賦得古原草送別》

18樓:匿名使用者

《賦得古原草送別 》是白居易未滿16歲時寫的。具體不知道。

19樓:匿名使用者

此詩作於貞元三年(787),作者時年十六。

20樓:匿名使用者

白居易寫《賦得古原草送別》有幾歲?

21樓:琴膬秩

這首詩是白居易16歲寫的。

《賦得古原草送別》寫作背景

22樓:123求知者

寫作背景是在青草繁茂的原野上,白居易送別好友王孫的情景。

白居易的賦得古原草送別詩的題目怎麼斷句

23樓:

你應該bai是問怎麼斷句吧?du

按意思酬謝,樂zhi天,揚州,第一dao次見到,酒席之上,贈內詩。

就是說容。在揚州酒席之上作者與白居易(樂天應該是他的字)相見,樂天送他一首詩,現在,他寫詩要酬謝對方。

酬。樂天。初逢席上。見贈。

感覺初逢席上在一起比較順,也可以分開。

賦得古原草送別送誰,賦得古原草送別白居易送誰去哪

草 是作者十六歲所作。本來只是練習應試的習作,但因作得好,便成了他的成名作。據唐張固 幽閒鼓吹 載 作者初進京城,攜詩拜訪當時的名士顧況。顧藉 居易 之名打趣說 米價方貴,居亦弗易。待讀其詩至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時,不禁大為讚賞道 道得個語,居即易矣!遂廣為延譽。按 賦得體 的標準,此詩之結構...

賦得古原草送別的詩句及作者,賦得古原草送別的詩句及作者?

詩句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作者是唐代詩人白居易。望採納!賦得古原草送別 白居易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賦得古原草送別 詩人簡介和詩句內容。zhi草,一...

賦得故原草送別的前四句怎麼分析,賦得古原草送別的賞析

藍夢天使 原野上青草鬱鬱蔥蔥,鮮活又茂盛。年年歲歲,枯萎了復又蒼翠。野火再猛,也燒不盡。春風一吹,青草復生。遙遠的古道,瀰漫著芳草的馨香,陽光照耀下,一片碧綠連荒城。又送友人,踏上古道,滿懷離情,眼望著萋萋的芳草。這是一首千古傳唱的送別名作。詩題一作 賦得古原草送別 春草與別情,早在楚辭時代就已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