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句「路盡蜀道難,氣增秦地雄。」

時間 2023-05-17 09:36:03

1樓:雲絮飄

大散關。大散關亦稱散關,是關中四關之一。位於陝西省寶雞市南郊20餘公里的秦嶺北麓,在陝西寶雞縣南大散嶺上,扼南北交通要道,自古為"川陝咽喉"。

昔日的大散關是「重門臨巨墩,連棟起崇隈」的雄師關隘。它橫鎖陳倉古道,真是「路盡蜀山險,氣增秦地雄」進可以攻,退可以守,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

宋時金兵南下,侵犯陝川,宋將吳玠、吳璘兄弟聚兵扼險於此固守,打敗金兵的多次進攻。 現在散關,有關城等遺址存在,川陝公路,寶成鐵路皆由此經過,天塹變為通途。山岩上所留前人鐫刻的「古大散關」幾字尚見。

楚漢相爭時韓信"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就從這裡經過;三國時曹操西征張魯亦經由此地;據陳壽《三國志》記載:「(建興六年)春,亮復出散關,圍陳倉,曹真拒之……。特別是南宋紹興元年(2023年)吳氏弟兄與金兵在此進行了激烈的戰鬥,金兀朮僅以身免。

後人為紀念吳氏兄弟,在關西修有吳公祠,祠內有吳氏弟兄像。關下豎有「古大散關」碑石一通。今川陝公路的山岩上留有前人鐫刻的"古大散關"幾個大字。

這裡山勢險峻,層巒疊嶂,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今有古散關城故址、瀑布山、寶成鐵路秦嶺北坡8字型盤山道等景勝,雄偉壯觀。

大散關,為關中最西的一座重要關口,也是關中河川文化與秦巴文化、隴西文化的物質分野性標誌。同時,軍事化的命名也強調著大散關地理區劃意義之外的另一種含義。北宋時岳家軍在此與金兀朮的兵勇刀戈相向。

而南宋的陸游讓散關一舉成名,用"鐵馬秋風大散關"的詩句把邊關風雪的豪邁給予了意象化的表達。從此大散關成了中國人心目中最具男性氣概的載體,也是千百年來無數英雄的終極夢境。

2樓:匿名使用者

糾正:路盡蜀山險,氣增秦地雄。

寶雞大散關。

位於寶雞市南郊秦嶺北麓,自古為「川陝咽喉」。楚漢相爭時韓信「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就從這裡經過;三國時曹操西征張魯亦經由此地;據陳壽《三國志》記載:「(建興六年)春,亮復出散關,圍陳倉,曹真拒之。

大散關亦稱散關,關中四關之一,為周朝散國之關隘,故名散關。 這裡山勢險峻,層巒疊嶂,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 因其扼南北交通咽喉,自古為「川陝咽喉」、兵家必爭之地。

散關形勢異常險要,為「秦蜀之噤喉」,既是終南山西向的盡 處,又是隴首東起的開頭,清姜諸河葷繞其間。古稱「關當山川之 會,扼南北之交。北下得此,無以啟梁、益;南不得此,無以圖關中。

蓋自禹跡以來,散關恆為孔道矣」。其高峻雄險,有詩為證:「過往長 途日色稀,雪花如掌撲行衣,嶺頭卻望來人處,特地身疑如鳥飛。

昔日的大散關是「重門臨巨墩,連棟起崇外」的雄偉關隘。它橫鎖陳 倉古道,真是路盡蜀山險,氣增秦地雄」。進可以攻,退可以守,為 歷代兵家必爭之地。

宋時金兵南下,侵犯川、陝,宋將聚兵扼險於此固 守,打敗了金兵多次進攻。特別是南宋紹興元年(公元12023年),吳 氏兄弟與金兵在這裡進行了激烈的戰鬥,大敗金兵,金兀朮僅以身免。 後人為了紀念吳氏兄弟,在關西修有「吳公祠」。

3樓:網友

是大散關。大散關橫鎖陳倉古道,控扼川陝咽喉,相傳為大散仙人修煉之地,故而由此得名。其又名崤關,為八百里秦川的大門之一,是通往四川的必經之路,素有「川陝襟喉」之稱,重巒迭嶂,地形險要。

4樓:‖girl﹎媱姬

大散關```

應該是的```不是很確定```

蜀道難中的有關詩句

5樓:

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衝波逆折之回川。你的問題讓我想到了《夢遊天姥吟留別》

6樓:匿名使用者

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

飛湍瀑流爭喧虺,砰崖轉石萬壑雷。

7樓:駒毅

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衝波逆折之回川。

應該是這句。

8樓:匿名使用者

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衝波逆折之回川。

蜀道難 中形容地勢險要詩句是?

9樓:匿名使用者

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

10樓:vinci很安靜

黃鶴之飛尚不得,猿*欲度愁攀援。

蜀道難帶拼音的,蜀道難全文的注音

北方白水 sh d o n n 蜀 道 難 l b i 李 白y x x w i h g o z i 噫 籲 嚱!危 乎 高 哉 sh d o zh n n,n n y sh ng q ng ti n 蜀 道 之 難,難 於 上 青 天 c n c ng j y f k i gu h m ng r ...

蜀道難怎麼背,蜀道難高中教材節選背誦段落

用腦袋背,我也背過兄閉豎,理解了,多背幾遍就行了。開始背下來還不熟,每天羨大看一遍,很快就可以態並了。蜀道難高中教材節選背誦段落 背 蜀道難 怎麼背的又快又牢?當然也可以不信,當初也不知道誰在網上找到 蜀道難 的歌,沒錯就是唱的歌,然後每天聽每天聽,然後就會背了,建議你也可以去聽聽哦!我以前背都是先...

李白蜀道難是什麼體,李白蜀道難的創作背景是什麼?

武全 李白 蜀道難 是 七言樂府 體 什麼是古體詩?李白 蜀道難 是嗎? 古體詩是與 近體 相對而言的詩體。近體詩形成以前,除楚辭體外的各種詩歌體裁,也稱古詩 古風。這是依照古詩的作法寫的,形式比較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縛。不拘對仗 平仄。押韻寬,除七言的柏梁體句句押韻外,一般都是隔句押韻,韻腳可平可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