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對道家瞭解多少?對道家的認識

時間 2025-04-27 22:35:03

1樓:語雜說

道家是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中的乙個門派。道家歷史淵源悠久,在夏商周時期就有一定的積累。到了春秋戰國時期,老子的《道德經》標誌著道家文化的正式形成。

道家思想主要有老莊學派、楊朱學派、黃老學派、彭蒙田駢慎到派、宋尹學讓型派和老子學派這主要的六大學派。<>

1.道家主張「自然」,無為而治。認為人要遵從本心和本性,內心應該保持清淨。

不應該被外物所拖累,也不會受外界的影響。總之就是一切順其自然,保簡姿持本心。在莊子的《逍遙遊》裡就可以看出老莊的道家思想,裡面的鯤不需要憑藉什麼就可以水擊三千里,而裡面的鵬也可以扶搖直上。

可以看出莊子認為精神世界才是最重要的,人終究要擺脫物質的限制,不依靠外物。坦咐猜老莊學說的代表著主要有《老子》、《莊子》等,代表人物有老子、莊子和陶淵明等。<>

2.黃老之學主張一切自然,萬物都要以自然為本。物我之間都要有自然,共同自在逍遙。同時主張休養生息,恢復精力,一切從簡,這種學派思想特別適合經歷戰亂後的國家。<>

3.楊朱派主張自我利益和自我天性的保護,反對侵害個體的行為。這種學派認為人的個體性很重要,要保全自己,懂得趨利避害,珍重自己的生命。

既要保護自己,也不要傷害他人,希望在個體完善中達到社會的和諧。

道家認為平等才是社會治理的關鍵,要主張百姓之間的平等。但是顯然這一思想是不符合統治者利益的,所以統治者選擇了有等級觀念的儒家思想作為統治思想。道家是淳樸自然的,不太追求身外的功名利祿,只求活得自在逍遙。

2樓:寸言踐道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拿著無知做幼稚狀,還以為自己很優秀,大談道家如何如何,這樣的人模物散很多。詆旦氏毀造謠道家,螞握成本太低。複製黏貼,就足夠了。

對道家的認識~

3樓:匿名使用者

對於「道」,我認為《老子》一書闡述得很清楚,道家講究無為,順應自然,講究內心的寧靜。

4樓:匿名使用者

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認為「道」,是宇宙的本源,也是統治宇宙中一切運動的法則。老子曾在他的著作中說:「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老子》第25章)道家哲學首先擺脫儒家社會哲學的進路,直接從天道執行的原理側面切入,開展了以自然義、中性義為主的"道"的哲學。天道執行有其自然而然的原理在,道的哲學即在解明此一原理性內涵,而得以提出乙個活潑自在的世界空間。

透過對此一世界執行秩序之無定限、無執著的認識,道家哲學發展出迥然不同於儒家的社會哲學,社會只是一方存在的客體,在其中生存的人們,應有其獨立自存的自由性,而不受任何意識型態的束縛。基本上 道家哲學並不否定儒家的社會理想,但對於社會責任的態度並不先存立場,而能有更尊重人類自主性的態度與存在定位。

道家重視人性的自由與解放。解放 一方面是人的知識能力的解放, 另方面是人的生活心境的解放,前者提出了「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認識原理,後者提出了「謙」、「弱」、「柔」、「心齋」、「坐忘」、「化蝶」等的生活功夫來面對世界。 道家講究「人天合一」、「人天相應」、「為而不爭、利而不害」,「修之於身,其德乃真」, "虛心實腹"、「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遊無窮」, "法於陰陽,以樸應冗,以簡應繁。

等等。有學者認為,道家的社會哲學不是進取的,積極的,因為社會只是天道的過程,而不是目的本身。道家認為儒家的社會理想是合理的,但不是絕對的,因此基 本上並不需要提出一套決定性的社會理想,因為天道變化,本身無所謂絕對的是非善惡之效能,因而道家強調得更多的 是在社會中生存的智慧原理,而且這種智慧必須是能應在任何歷史情境的社會之中都行之有效的生存之道。也就因為道家的社會哲學不以自己發展規格為主, 而強調應對的智慧,因此利於人們休養生息的需求,故而讓漢初的黃老之治有了實驗的理論基礎。

同時也安定了千百年來中國士大夫失意於儒家本位的官場文化之後,也能有一廣大的心性世界以順遂人生。

5樓:匿名使用者

道教是汲取了佛教的經典而形成的。

關於道家

6樓:戶如樂

莊子天下里說,老子建之以常無有,主之以太一,老子的學說以「太一」和「無有為常」做為主旨,太一即道,道生一,常就是永久,永在,即是恆常,又是常則。萬物都是變動不居的,但其法則不變。第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又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

所以說物極必反,這是老子歸納的自然法則,22章說少則得,多則禍,23章說,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43章,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

有些人不理解,他說,下士聞之,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

為人處事上,老子主張知常若明。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鉛運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矝,故長。這是第一點。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衝,其用不窮。大直若曲,大巧若拙,大辯若納。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不求全是第二點。

溫和,謙虛,知足是第三點。是以聖人去甚,去奢,去泰。順德寡慾。

政治上主張無為而無不為。也主張聖人治國,不是要做什麼,而是要廢止不應做的事。主張去欲,愚人。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

有無名實,高低上下,充滿了矛盾的思辨。

論語憲問裡記述孔子東遊時,常常碰到許多隱士,這些避世者遠離世俗,欲潔其身,義不入危城,不處軍族,不以天下大義易其脛一毛,全性保真,不以物累形,人人為已,輕物重生,這是道家思想的第一階段。揚朱,拔一毛利天下,不為也!

第二階段即老子,第三階段即莊子。

偉大的至聖先賢的紛紛出現,一時間燦若星河,使人類進入了軸心時代。聞一多說拆激悔,人類在進化的途程中蹣跚了多少萬年,忽然這對近世文明影響最大最深的四個古老民族——中國、印度、以色列、希臘都在差不多同時猛抬頭,邁開了大步。

蘇格拉底,釋加默尼,孔仲尼,老聘等,都是太一神的孩子,他們在對人生思考的最初就表旅正達了思考的終極。

道教和道家有什麼區別嗎?

7樓:乾萊資訊諮詢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不管信不通道教,絕大多數人也聽過這一句話。這是《道德經》的第一句,是道教的「入門讀物」,其作者是道家創始人老子。

許多人分不清道家和道教,二者之間是繼承與被繼承的關係。顯然,二者是不能混為一談的。

道家的一些思想並不是老子首創,在他之前就已經出現了各種各樣的道學思想。這些思想統統與道有關,卻不成體系。老子在前人的思想基礎上,根據自己的理解,將這些零散的櫻指、雜亂的理論系統化、規範化。

從而開創了乙個學術流派——道家,是春秋戰國百家爭鳴中的一家。儒家主張「仁政」、墨家主張「簡愛」、「非攻」,法家李頌梁主張「法制」和「霸哪運道」。和這些流派一樣,道家也有自己的政治主張——無為而治。

道家與道教區別在**?

8樓:因緣法

關於道教和道家的關係,大致可以這樣講,即道家是道教的指導思想,而道教則是為了實踐道家的理論而創立的一種組織形式。

道家,是從三皇五帝以來就開始發展起來的一種原始泛神論的理論,併成為我國諸多領域的理論基礎,比如中醫、文化、建築,也包括各類各土宗教,其中最為集大成者即為道教。因而,道教只是對道家理論中的一部分,主要是修行成仙以及延年益壽之類而形成的組織形式,因此道教和道家不是一回事。

區別:1、理論與組織形式的區別,上已簡述;

2、創始建立者的區別,道家散坦拍創始人不明,有記載的為黃帝,有黃帝內經傳世,而道教的創始人為漢代張道陵。

3、內涵的區別,道家理論具有極廣性,包涵古代中國方方面面信輪,從醫學到建築、美學、軍事、政治,都不同程度受到道家理論的影響,而道教,則僅僅是為衝羨了實踐道家關於修行成仙的理論而產生,其理論較原道家的理論更具專業性,對社會的影響反而要小得多。

來講講你對書法瞭解多少?談談你對書法的認識與理解?

書法,是字直接表現一種意境,不用會意,一目瞭然。每一個字都有它的性格,平實著的傲立。學書法自然始於帖學,臨帖要重在運筆,掌握結構,和入出,不能先以形與整為重,神出而形自具。當基夲功紮實後,便耍考慮變,以帖學為基礎變出自己的風格,當然這是一個艱難的過程,有必耍參考眾名家的例項與風格。上乘的變法讓人一眼...

道家式的愛情是什麼樣的?道家對愛情是怎麼解釋的

從道家式的愛情說起,願得一人心,白首不相離 山有木兮木有枝,我悅君兮君不知 道家式的愛情是隻可意會,不能言傳的。順從!這是女權,並非平等。我不在乎 這是遊戲,不是的。說愛我!這是童話,太幼稚。結婚。不!這不是結果。除非是你的溫度 除非能去兩端而去其中,我就是你的溫度,我是你的溫度,你同樣是我的溫度。...

你對茶文化了解多少,你對茶文化的認識和理解是什麼

中國是文明古國,禮儀之邦,很重禮節。凡來了客人,沏茶 敬茶的禮儀是必不可少的。 沉夜孤星 中國茶文化盛行,歷史悠久,起始於西漢巴蜀地,在唐朝因陸羽的 茶經 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夔安娜 飲茶要求安靜 清新 舒適 乾淨。中國園林世界聞名,山水風景更是不可勝數。利用園林或自然山水間,搭設茶室,讓人們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