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過洛陽故城。
詩人:崔塗 全唐詩庫—第戚中679卷。
三十世皇都,蕭條是霸圖。片牆看破盡,遺蹟漸應無。
野徑通荒苑,高槐映遠衢。獨吟人不問,清冷自嗚嗚。
北宋史學家司馬光《過洛陽故城》
四合連山繚繞青,三川滉漾素波明。
春風不識興亡意,草色年年滿故城。
煙愁雨嘯奈華生,宮闕簪椐舊帝城。
若問古今興廢事,請君只看洛陽城。
山坡羊·潼關懷古。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裡潼關路。望西都,意踟躕,傷心秦漢經行頌仔拆處,宮闕萬間都作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鬱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
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江晚正愁予,山深聞鷓鴣。 —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詩經·王風·黍離》詩經。
彼黍離離,彼稷之苗。行邁靡靡,中心搖搖。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彼黍離離,彼稷之穗。行邁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彼黍離離,彼稷之實。行邁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王風·黍離》本篇選自《詩經》「王風」,「王」指王都,周平王遷都洛邑後,王室衰微,天子位同列國諸侯,其地產生的詩歌便被稱為「王風」。「王風」多亂離之作,特別是《黍離》一詩,歷來被視為是悲野棗悼故國的代表作,但僅從詩中難以看出是周大夫感傷西周的淪亡,倒是看到乙個四處漂泊的浪子形象,聽到他因流離失所而發出的憤怒吶喊。
【歷史】這是詩,還是詞?
2樓:的人
見宋·蘇軾《贈王寂》。
是詩王寂:大約是作者在揚州的朋友。俯仰:指俯仰之間,表示時間很短。這兩句大意是:和你暫時分別,不必為此嘆息;很快我就回來,見面時鬢髮還不會斑白。
蘇軾要遠行了,友人王寂依依難捨。詩人為了緩解朋友的惜別之情,就安慰對方「~。接著又寫「記取江南煙雨裡,青山斷處是君家。
意思是到外地後我也會時時想起你,歸來時還要到這風光優美的地方來相訪。從蘇軾對友人的細心開解中,可以體會到詩人的篤於友情和他的樂觀曠達胸懷。此名句可用來在離別時勸慰親朋好友。
3樓:懷古客
這肯定是詩了,算是七言絕句吧!
4樓:九九九九九紋龍
詞是不會有這種形式的吧。
與唐代興亡有關的詩,有關歷史興亡的詩句和王朝滅亡的原因的古文
天才小的兔 我最喜歡的詩詞中的一首 春望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講的安史之亂中安史大軍攻破長安,杜甫要去投靠新皇帝,被安史大軍抓獲帶到長安,看到國家都城的慘象有感而發的千古名詩。有關歷史興亡的詩句和王朝滅亡的原因的古文 問君能...
與水有關的詩句和歷史典故及成語,與水有關的詩句和歷史典故及成語
出自歷史故事的成語 故事出自 左傳 僖公二十二年 成語 退避三舍 比喻不與人相爭或主動讓步。故事出自 國語 吳語 成語 如火如荼 形容某種人群或事物陣容之大,氣勢之盛。故事見於 資治通鑑 唐則天皇后天授二年 成語 請君入甕 比喻用某人整治他自己。故事出自 晉書 文苑 左思傳 成語 洛陽紙貴 稱頌傑出...
有關戰場的詩句,跟去有關的詩句
冷侃娛文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陸游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李白 送友人 好山好水看不足,馬蹄催趁月明歸。岳飛 池州翠微亭 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南關馬不前。韓愈 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岑參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