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清夜無塵月色如銀的那首?
蘇軾《行香子》 這首詩上片的結句運用了什麼表現手法?請結合詩的上片加以賞析.
2樓:網友
行香子 蘇軾。
清夜無塵,月色如銀。
酒斟時、須滿十分。
浮名浮利,虛苦勞神。
嘆隙中駒、石中火、夢中身。
雖抱文章,開口誰親。
且陶陶、樂盡天真。
幾時歸去,作個閒人。
對一張琴、一壺酒、一溪雲。
嘆隙中駒、石中火、夢中身賞析:他想說明:人們追求名利是徒然勞神費力的,萬物在宇宙中都是短暫的,人的一生只不過是「隙中駒、石中火、夢中身」一樣地須臾即逝。
作者為說明人生的虛無,從古代典籍裡找出了三個習用的比喻。《莊子.知北遊》雲:「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隙,忽然而已。
古人將日影喻為白駒,意為人生短暫得像日影移過牆壁縫隙一樣。《文選》潘岳《河陽縣作》李善《注》引古樂府詩「鑿石見火能幾時」和白居易《對酒》的「石火光中寄此身」,亦謂人生如燧石之火。《莊子.齊物論》言人「方其夢也,不知其夢也,夢之中又佔其夢焉,覺而後知其夢也;且有大覺而後知此其大夢也,而愚者自以為覺」。
唐人李群玉《自遣》之「浮生暫寄夢中身」即表述莊子之意。蘇軾才華橫溢,在這首詞上片結句裡令人驚佩地集中使用三個表示人生虛無的詞語,構成博喻,而且都有出處。將古人關於人生虛無之語密集一處,說明作者對這一問題是經過長期認真思索過的。
上片的議論雖然不可能具體,卻概括集中,已達到很深的程度。
蘇軾詩詞《行香子》賞析
3樓:遊刃秋蓮
咳咳……您說的是哪首……
行香子蘇軾,詞的上闕前三句有何作用
4樓:寶格格
①以景起興,引起下文的抒情議論,引發對人生意義的深沉思索,為下闕抒發「不如歸去」之意做鋪墊。
對比反襯。幽靜的夜晚,如銀的月色,滿杯的美酒,以眼前的良辰美景、賞心樂事,與下文人生中為名利勞神費力做對比,反襯追名逐利的無聊。
行香子蘇軾。
清夜無塵,月色如銀。酒斟時須滿十分。浮名浮利,虛苦勞神。嘆隙中駒①,石中火,夢中身。
雖抱文章,開口誰親。且陶陶樂盡天真。幾時歸去,作個閒人。對一張琴,一壺酒,一溪雲。
注】①《莊子·知北遊》雲:「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郤,忽然而已。」古人將日影喻為白駒,意為人生像日影移過牆壁縫隙一樣短暫。
行子香蘇軾上闕前三句的作用
5樓:喬木查
行香子·秋與。
朝代:宋代。
原文:昨夜霜風。先入梧桐。渾無處、迴避衰容。問公何事,不語書空。但一回醉一回病,一回慵;
朝來庭下,光陰如箭,似無言、有意傷儂。都將萬事,付與千鍾。任酒花白,眼花亂,燭花紅。
本詞創作於作者晚年,屬悲秋之作。上闋採用擬人的手法寫景,下闋抒情。表達了作者對於時光易逝、老年無奈的感慨。全詞基調哀傷悲涼,令人心酸無限。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作者一生多舛,幾遭貶謫。上闕寫景,將秋風擬人與人兆攔對話,霜風指秋風,梧桐更加悲切。下闕因景得情將光陰付酒,經年在酒中平靜流淌。
這時,族掘胡曾經驕傲的才子,回望一生漂泊,秋風中過往的淡然散頌、堅定、灑脫似一一看穿。這時的他褪去了才子的傲然,傷的真切,令人心疼。全詩悲切中又有作者一如既往的曠達,也表達了作者對坎坷一生的無謂態度,在傷感中放任心性的情感。
哀而不傷。
6樓:近路文學
蘇軾《和子由兆友凱澠族喚池懷告此舊》詩歌鑑賞。
求蘇軾行香子》的高考題,求蘇軾 《行香子》的高考題
蘇軾詩詞 行香子 賞析 行香子 蘇軾 清夜無塵,月色如銀。酒斟時 須滿十分。浮名浮利,虛苦勞神。嘆隙中駒 石中火 夢中身。雖抱文章,開口誰親。且陶陶 樂盡天真。幾時歸去,作個閒人。對一張琴 一壺酒 一溪雲。賞析 作者首先描述了抒情環境 夜氣清新,塵滓皆無,月光皎潔如銀。此種夜的恬美,只有月明人靜之後...
行香子賞析解釋,蘇東坡《行香子》的賞析
賞析 作者首先描述了抒情環境 夜氣清新,塵滓皆無,月光皎潔如銀。此種夜的恬美,只有月明人靜之後才能感到,與日間塵世的喧囂判若兩個世界。把酒對月常是詩人的一種雅興 美酒盈樽,獨自一人,仰望長空,遐想無窮。唐代詩人李白月下獨斟時浮想翩翩,抒寫了狂放的浪漫主義激情。蘇軾正為政治紛爭所困擾,心情苦悶,因而他...
蘇軾詞主要抒發怎樣的感情,蘇軾詞的內容的特點
蘇軾是北宋文壇的領袖,也是宋詞豪放派的創始人,蘇軾的詞在詞史上有著特殊的地位,在傳統文論中,對蘇軾詞風格的認識往往以 豪放 評之,這是在我們以前學過的教材中經經常提到的。蘇詞體勢高妙,時而慷慨豪放,時而清麗委婉,時而飄逸曠達,風格駁雜,雖他被尊為豪放詞派的代表,但是他的詞中溫婉含情的婉約詞作的數量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