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送給好朋友的詩是哪一首?
1樓:天涯孤舟
《贈劉景文》是蘇軾於元祐五年,也就是西元1090年任杭州太守時,贈給好友劉景文的一首勉勵詩。值得注意的是,劉景文當時已經五十八歲了,才經蘇軾向朝廷的竭力保舉,得到了小小的公升遷。所以蘇軾在《贈劉景文》中,一方面讚頌了劉景文堅貞不屈的氣節;另一方面則勉勵劉景文困難只是一時,切莫意志消沉。
而《贈劉景文》的不同凡響之處,還在於它雖然是為勉勵劉景文而作,卻通篇所詠初冬景物,至於對劉景文品格和氣節的稱頌,則不著痕跡地糅合在了蘇軾對初冬景物的描寫中。並且,相對於唐代詩人韓愈「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的早春好景,蘇軾還特別選擇了「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的初冬好景。
贈劉景文》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
首先,詩的開篇「荷盡已無擎雨蓋」,蘇軾用高度概括的筆墨,為我們描繪了一幅蕭瑟的殘秋景象。即現在的荷花早已經翠減紅衰、莖葉枯敗,再也沒有了夏季碧葉接天、紅豔映日的景象。「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顯然在夏季傲視群芳的荷花,到了秋天最終離不開凋零枯敗的命運。
至於緊接著的一句「菊殘猶有傲霜枝」,描寫的便是秋天傲視群芳的花了。
但即便是能夠鬥風傲霜的菊花,到了初冬時節,也是枝無全葉,只剩下餘香留存。我們說與荷花比較,菊花至少還有挺拔勁節的枝幹,能夠傲霜獨立,充分體現它孤標傲世的品格。不過不論是荷花先謝還是菊花後凋,它們終究是退出了初冬的舞臺,而讓初冬生機盎然的便是橙和橘了。
也就是此詩後兩句所說的「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
即朋友啊,你請記住,一年中最美好的風光還是在橙子發黃、橘子將黃猶綠的初冬時節。而對於橙、橘,屈原的《橘頌》:「青黃雜糅,文章爛兮」;張九齡的《感遇》:
江南有丹橘,經冬猶綠林」,都曾大力歌頌它的歲寒之心。其實真要說起來,橘樹和松柏一樣,都最足以代表人的高尚品格和堅貞的節操。所以在蘇軾看來,一年中最美好的風光,正是這橙黃橘綠的初冬景色。
這也就意味著在蘇軾看來,他的好友劉景文雖然五十八歲了,實際上和橘樹有著一樣的生長規律和高尚品格。因此蘇軾在這首詩中,表面上是歌詠初冬的橙橘,實際上是藉此來勉勵好友劉景文,困難只是一時,不應該意志消沉,而是要樂觀向上。當然,本質上這離不開蘇軾自己的廣闊胸襟,即他自己身處逆境所感悟出的人生大智慧。
關於蘇軾的詩句,蘇軾關於學習的詩句
蘇軾的詩共有3459首,比如 念奴嬌赤壁懷古 卜運算元黃州定慧院寓居作 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 浣溪沙 遊蘄水清泉寺 江城子 密州出獵 題西林壁 記承天寺夜遊 飲湖上初晴後雨二首 其二 定風波 莫聽穿林打葉聲 蝶戀花 春景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贈劉景文 冬景宋代 等一系列佳作。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
關於描寫 蘇軾的詩句,蘇軾關於學習的詩句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蘇軾 水調歌頭 丙辰中秋。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蘇軾 水調歌頭 丙辰中秋 十年生死兩茫茫。蘇軾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蘇軾 題西林壁。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蘇軾 惠崇春江晚景。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蘇軾 飲湖上初晴...
關於蘇軾的,關於蘇軾的資料
裝甲擲彈兵水瓶 蘇軾 1037年1月8日 1101年8月24日 字子瞻,又字和仲,號鐵冠道人 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 蘇仙,漢族,眉州眉山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 書法家 畫家。宋徽宗即位後,蘇軾相繼被調為廉州安置 舒州團練副使 永州安置。元符三年四月 1100年 朝廷頒行大赦,蘇軾復任朝奉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