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說「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為什麼這麼說?

時間 2025-05-07 11:20:16

1樓:

此句含義的確如此。但是各位老兄好像沒有讀懂提問者的意思。依我看問題應該是「為什麼不能同時得到魚和熊掌?

而不是它們吃了會不會相剋的問題,在這裡我查過相忌食譜大全,它們是不相剋的。語出《孟子》: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意思是:魚和熊掌都是美味,我都想要,但是二者不可能都得到,那我就取熊掌吧,生命和大義都是我想要的,但如果我不能二者兼得的話,我寧願失去生命,以全大義。

孟子的話在告誡人們要重義,寧可捨生取義,但是人們往往忘記了這本來的意思,卻津津樂道於魚和熊掌不可兼得。雖然,這也是乙個真理。

人不能太貪心,事情不可能讓乙個人佔盡便宜,有所得必有所失,我們應該學會放棄次要的而顧著重要的。

不是必然不能兼得,而是如果不能兼得的時候,如何舍取。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魚而求熊掌。"

這是孟子的話,他這用來比喻"生"與"義"的取捨關係:"生,我所欲,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捨生而求義。"

所以,在不發生衝突的情況下,魚和熊掌是可以兼得的。

它們有什麼關係?」孟子為何把魚與熊掌並論,而不是其他呢。

熊好吃魚。它捕魚的方法就是用手掌拍擊河裡的魚,使他被擊到岸邊。設想一下,乙隻熊剛好抓到乙隻魚的時候,有個獵人出現。

這時他有兩個選擇:1.把熊趕走得到魚。

2.趁熊吃魚時,襲擊並捕獵它。

熊**成性,捕獵它並不是件容易事。要得到熊掌必須以魚為誘餌。要得到魚,就得趕走熊(失去熊掌)故魚和熊掌不可兼得。

2樓:網友

魚是指水裡面的東西,而熊掌是代表陸地上的東西,水中和陸地上不可以同時得到,所以就只能有乙個。

3樓:網友

魚表示「生」,「熊掌」表示「義」,「魚和熊掌不可兼得」,表示「生」和「義」在某些時候不能同時得到。

4樓:李孟策

也有更深層的意思就 是什麼事情不可能作到十全十美。必有所得和所失。

魚和熊掌不可得兼還是魚和熊掌不可兼得

5樓:潤澤且老實灬瑰寶

正確的是「魚與熊掌。

不可兼得」,出自孟子。

魚我所欲也》:「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本意不是說二者必然不可兼得,而是強調當如果不能兼得的時候,我們應當如何取捨。

原文:孟子曰:「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為苟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於死者,故患有所不闢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惡莫甚於死者,則凡可以闢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闢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於生者,所惡有甚於死者。

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譯文:孟子說:「魚是我喜歡吃的,熊掌也是我喜歡吃的;如果不能都吃,那麼我捨棄魚選擇吃熊掌好了。

生命是我所追求的,道義也是我所追求的,當這兩種東西只能擇其一時,那麼我會捨棄生命而堅持大義。雖然生命是我所追求的吵槐好,但當還有比生公升鉛命更重要的東西時,我絕不會選擇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固然是我所厭惡的,但當還有比死亡更可惡的事發生時,即使面臨災禍我也不躲避。如果人心裡沒有比生命更看重的東西,那麼凡是一切可以保全生命的手段中,又有哪一種是不可用的呢?

同樣的,如果人們認為所厭惡的事情沒有超過死亡的,那麼凡是能夠用來逃避災禍的壞事,又有哪一樁不可以幹呢?可見,雖然生存的理念非常必要,但追求的時候我們也會有所禁忌;躲避災禍的想法固然合理,但卻不是做人做事要考慮的。所以說人們所追求的,有比生命更寶貴的東西(那就是「禮義」);人們所厭惡的,有比死亡更嚴重的事(那就是「不義」)。

這樣的理念不只是聖賢才有,人人都有,不過聖賢能夠不丟棄罷了。」

成語「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出自孟子的哪個作品?

6樓:魔法少女的情感日記

大家在生活中常見的成語「魚與熊掌。

不可兼得」,出自孟子。

的《魚我所欲章鬥配》 。在孟子那個時代,魚和熊掌都是大家所喜愛的食物,所以孟子用了魚和熊掌兩個例子來告訴大家,事物不可兼得的道理。在這部作品中,孟子把生命比作魚,把義比作熊掌空差指,認為義比生命更珍貴,就如同熊掌比魚更珍貴一樣。

這個成語出自作品中的「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不得不說,孟子作為古代的思想,大家確實非常的聰明,用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的例子來比喻,生命和義有時候也會發生衝突。

但是重要的是人們一定要分得清義對於人們比生命對於人們要更加的重要,從而促進社會更加美好。<>

其實這個道理放到今天仍然適用,所以孟子的魚我所欲張已經被選進了高中課本中,作為中國學生的學習材料。在大家的生活中也會有二者不可兼得的時候,到了那個時候想一想孟子所說的「魚與熊掌不慶襪可兼得」,就能夠分得清哪個對於自己才是真正重要的,從而有舍有得。<>

不過現如今,人們往往忘記了」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本來的意思,卻津津樂道於兩個事物不能同時得到的道理,雖然這也是乙個真理,但是孟子還想告訴我們的是人不能太貪心,事情不可能讓乙個人佔盡便宜,有所得必有所不得。而在面臨這種局面時,要懂得排遣,畢竟人生不可能是完美的好處,也不可能讓乙個人盡數得到。只有明白有舍有得的道理,才能讓自己的日子過得更加舒暢。

7樓:路邊的風兒

出自孟子的魚我所欲章,強調了如果不能兼得的時候,我們應當如何取捨。

8樓:士多啤梨甜甜圈

出自孟子的作品魚我所欲也,這也是初中生必學的一篇文章。

9樓:撒的謊

魚我所欲也》,告訴我們做人不要太貪心了,一定要腳踏實地,不要好高騖遠。

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出自哪典故,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出自哪一個典故?

語出 孟子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意思是 魚和熊掌都是美味,我都想要,但是二者不可能都得到,那我就取熊掌吧,生命和大義都是我想要的,但如果我不能二者兼得的話,我寧願失去生命,以全大義。孟子的話在告誡...

魚和熊掌可以兼得嗎,魚和熊掌可以兼得麼?

此句含義的確如此。但是各位老兄好像沒有讀懂提問者的意思。依我看問題應該是 為什麼不能同時得到魚和熊掌?它們有什麼關係?因為幾乎所有上過學的人都知道如上一句的含義。但知道為什麼這麼寫的人好像不多。如下是我的答案 熊好吃魚。它捕魚的方法就是用手掌拍擊河裡的魚,使他被擊到岸邊。設想一下,一隻熊剛好抓到一隻...

魚和熊掌可以兼得嗎,魚和熊掌可以兼得麼?

魚,我所欲也 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也。簡短的兩句話卻點明瞭無論做人還是做事都要明白的兩個道理 一是願望不能都實現,二是人要學會取捨。然而,世移時移,魚和熊掌不再兼得的問題,是一個誰輕誰重的問題。得熊掌,而舍魚,或得魚而舍熊掌,某種程度上說是走了兩個極端。現代社會是一個多變的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