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求竹林七賢簡介及故事
1樓:雯雯
回答竹林七賢指的是三國魏正始年間(240年—249年),竹林七賢是指魏末晉初的七位名士:阮籍、嵇康、山濤、劉伶、阮咸、向秀、王戎。活動區域在當時的山陽縣。
晉書·嵇康傳》:嵇康居山陽,「所與神交者惟陳留阮籍、河內山濤,豫其流者河內向秀、沛國劉伶、籍兄子鹹、琅邪王戎,遂為竹林之遊,世所謂『竹林七賢』也。」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任誕》說他們「陳留阮籍、譙國嵇康、河內山濤,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亞之。
預此契者:沛國劉伶、陳留阮咸、河內向秀。琅邪王戎。
七人常集於竹林之下,肆意酣暢,故世謂竹林七賢」。
竹林七賢指的是三國魏正始年間(240年—249年),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及阮咸七人,有七賢之稱。因常在當時的山陽縣(今河南焦作修武縣,可能為現今雲臺山一帶)竹林之下,喝酒、縱歌,肆意酣暢,世謂七賢,後與地名竹林合稱。「竹林」系東晉士人附會佛教經典而成,即「格義」之說。
衛紹生在《竹林七賢若干問題考辨》(《中州學刊》,1999年第5期)一文中指出,「竹林」應該在七賢的中心人物嵇康的寓居地山陽縣。而陳寅恪先生在(《魏晉南北朝史講演錄》,第三篇清談誤國)中認為,先有「七賢」而後有「竹林」。「七賢」所取為《論語》「作者人」(《憲問》)之數,意義與東漢末年「三君」、「八俊」等同。
西晉末年,比附內典、外書的「格義」風氣盛行,東晉初,乃取天竺「竹林」之名,加於「七賢」之上,成為「竹林七賢」。「竹林」既非地名,也非真有什麼「竹林」。
關於竹林七賢的故事
2樓:太平洋親子網
竹林七賢指的是三國魏正始年間(240—249),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先有七賢之稱。因常在當時的山陽縣(今河南輝縣一帶)竹林之下,喝酒、縱歌,肆意酣暢,世謂七賢,後與地名竹林合稱。
七人是當時玄學的代表人物,雖然他們的思想傾向不同。嵇康、阮籍、劉伶、阮咸始終主張老莊之學,「越名教而任自然」,山濤、王戎則好老莊而雜以儒術,向秀則主張名教與自然合一。他們在生活上不拘禮法,清靜無為,聚眾在竹林喝酒,縱歌。
作品揭露和諷刺司馬朝廷的虛偽。
」竹林七賢」的簡介,竹林七賢簡介
吳田田 竹林七賢是指三國魏時七位名人嵇康 阮籍 山濤 向秀 劉伶 阮咸 王戎的合稱。簡介 竹林七賢簡介 為誰為誰為 竹林七賢指的是三國魏正始年間 240 249 嵇康 阮籍 山濤 向秀 劉伶 王戎及阮咸七人,先有七賢之稱。因常在當時的山陽縣 今河南輝縣一帶 竹林之下,喝酒 縱歌,肆意酣暢,世謂七賢,...
有誰知道竹林七賢,竹林七賢有哪些?
竹林七賢是指西晉初期的七位名士 阮籍 嵇康 山濤 劉伶 阮咸 向秀 王戎。竹林七賢,你知道多少?竹林七賢有哪些?歷史上的竹林七賢都有誰 中國魏晉時代,在古山陽 今河南修武縣 之地的嵇公竹林裡聚集的七位名士 嵇康 阮籍 山濤 向秀 劉伶 王戎及阮咸 的合稱,成名年代比 建安七子 晚一些。七人的政治思想...
竹林七賢的簡單介紹和嵇康的故事,「竹林七賢」有哪些?介紹一下嵇康以及他的事蹟。
廖前茅 當時社會處於動盪時期,司馬氏和曹氏爭奪政權的鬥爭異常激烈,民不聊生。文士們不僅無法施展才華,而且時時擔憂性命安全,因此崇尚老莊哲學,從虛無縹緲的神仙境界中去尋找精神寄託,用清談 飲酒 佯狂等形式來排遣苦悶的心情,竹林七賢 成了這個時期文人的代表。嵇康,字叔夜,譙郡銍縣 今安徽濉溪 人。竹林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