隸書以後的漢字如何發展,隸書發展的三個階段

時間 2025-05-13 17:40:20

1樓:匿名使用者

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楷書—行書,以上七種字型稱為"漢字七體"

商朝時刻寫在龜甲、獸骨上友殲的文字,稱為「甲骨文」。甲骨文是目前我國發現的最早的比較成熟的文字,我們今天的漢字就是從甲骨文演變而來,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也是從商朝開始的。

金文是商周時代鑄刻在青銅器上的銘文。由於它鑄刻在鐘鼎上,所以又稱鐘鼎文。金文有粗而寬的筆畫,點畫圓渾,體勢雍容。

金文和甲骨文屬於同一好模衝系統的文字,但比甲骨文更規範,結構更整齊。

西周晚期,金文形體趨向線條化,筆畫比較整齊、勻稱,這種字型叫大篆。戰國時期,各國的文字差異很大。

秦統一後,為維護國家統一,秦始皇接受丞相李斯的建議,統一文字。李斯按照秦國的文字標準,對漢字進行整理和簡化,制定標準寫法,在全國推行,這種新字型叫小篆。

篆書筆畫圓轉,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儲存著象形的意味,但符號性顯然大大加強。小篆使文字規範了,但書寫還很不方便,因此,碼銷在民間流行一種更簡單的字型,叫隸書。

隸書字形扁平,字的構架多有方折稜角,筆畫有粗有細,形成波勢和挑法,所謂「一波三折、蠶頭燕尾」。從篆書到隸書,是一次更大的變化,隸書是漢字演變史上重要的轉折點,是古文字和今文字的分水嶺。從此,漢字的象形意味大部分喪失了。

漢朝後期,隸書又演變為楷書。楷書可作為習字的法式楷模,所以叫楷書。從隸書到楷書字形結構基本上沒有什麼變化,只是在書寫時把隸書的波勢挑法改變成定型的勾撇,使字形更加方正平直,書寫更為簡便。

與楷書並行的還有草書和行書。草書特徵是筆畫連帶、結體簡約、氣勢連貫、字形奔放。

行書是介於楷書和草書之間的字型,比楷書簡便,且比草書易辨認。

2樓:匿名使用者

就個問題就要問大學問家了。

隸書發展的三個階段

3樓:網友

第乙個時期是秦漢時期,這一時期的代表性隸書是古隸和今隸,是東漢隸書發展的鼎盛和輝煌時期。這一時期的隸書,風格上博大雄渾,古樸厚拙,流派紛呈,百家齊鳴。

隸書發展的第二個時期是唐朝,這一時期被稱為隸書的守成時期,也稱為楷書化時期,這一時期的隸書經過漢朝的發展後逐漸內斂深沉,程式化逐漸增多,繁縟的規矩逐步束縛了隸書的進一步發展。

清朝是隸書發展的第三個時期,也是隸書發展的集大成時期,這一時期的隸書發展,繼承和吸取了秦漢隸書的傳統,規避了唐時對隸書的規矩和束縛,創造性的以篆書的筆法入隸書。開創了隸書發展新的局面。

漢字的隸書體是怎樣形成的?

4樓:so李竹兒

隸書是書法的一種字型,也是書法愛好者喜歡練習的一種字型。自古到如今,出現不少隸書大家。隸書起源於秦朝,成熟於漢朝,是由秦代的篆書演變簡化而成的一種書體。

在秦漢之際,是漢字由篆書演變為隸書的時期,也就是我國的古文字轉變為今體文字的時期。文字學家們也把個變化稱之為「隸變」,這是我國歷史上的一次重大字型大改變。最早的隸書出現在秦代,這時成熟的篆書使用時期。

這時隸書剛剛出現,帶有粗糙的篆書痕跡。由於書寫比篆書便捷,所以在實際生活中和使用範圍方面逐步替代了小篆。

晉朝衛恆在《四體書勢》中說:「隸書者,篆之捷也」。這裡的捷即是快速、急就的意思,同時也有簡化的意思。

隸」是隸屬、輔助的意思。所謂的隸書,即是隸屬於篆書的一種字型。由於秦朝繁多的檔案難以處理,篆書要筆筆中鋒,所以書寫時要處處小心翼翼,圓轉運筆,循規蹈矩,長時間這樣書寫處理公文難度很大,因此急需可以應急、便捷的書體,所以在工作中逐步創造並使用比較簡捷方便的書體草隸。

到了兩漢時期,隸書則真正完成和確立為標準書體。東漢的隸書是最成熟和最完美的隸書字型,為了適應藝術美觀要求,變直筆為波挑。當時東漢樹碑之風盛行,山川、古蹟、廟宇等需要用碑記之,所以現在存世的隸書字帖大部分是這個時期的,如《張遷碑》、《曹全碑》、《禮器碑》、《史晨碑》等。

到東漢末年,隸書成就達到頂峰,用筆方園兼備,結體奇彩而富於變化。

隸書分為秦隸和漢隸兩種。此處的「隸」不是指一般所謂的奴隸或徒隸,而是指**中的下級官吏。漢隸又稱今隸,由秦隸進一步演化而來,通行於兩漢的大部分時期。

漢隸字型扁平,筆畫有波勢,使漢字結構更趨簡化和定型,奠定了現代漢字的基礎。

5樓:qiy英小球

隸書是在草篆的長期書寫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大篆的發展派生出了小篆和古隸,秦統一中國後,小篆成了惟一的官體文字。隸變的物件集中到小篆上,小篆開始擔任尚未成熟的古隸的新母體。

古隸為民間俗體文字,歷史上的任何俗體都是以正體為變革物件的。小篆的規範統一促使古隸以小篆為變革物件,加快了隸變過程,使隸書迅速成熟起來。

6樓:王祿

這種字型將大小篆進行了簡化,將複雜的部分去掉了,然後就受到了人們的追捧,在漢代的時候發展到了鼎盛時期。

7樓:番茄味雞腿堡

是根據象形文字逐步的進行演變而來的,根據人們的需求不斷的進行變化,形成了隸書體。

隸書是漢字發展史上的什麼

8樓:紙醉金迷

隸書是漢字發展史上古今文字的分水嶺。(正確)

隸書發展歷史:

隸書是篆書簡化延邊而稱的一種起筆、收筆清楚的字型.因為隸書**於篆書的草率寫法,因而兩種書體自戰國晚期到西漢中後期,有過很長的共存時期。

抄寫者轉化為抄寫者,是漢字物理發展的一次革命性變化,使漢字徹底擺脫了象形意義。經書向古文字轉化後,漢字進入了現在的書寫階段,推動了漢字型系的不斷發展和完善,翻開了漢字發展的新篇章。這一變化,在漢字史和書法史上昌數數都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因此,研畢悉究隸書變遷的內涵、原因和影響是十分必要的。

漢字,是中文的記錄符號,也在日文、朝鮮文等文字中使用。與英文、俄文、印地文、阿拉伯文等表音的字母文字不同,漢字是典型的意音文字。與拼音文字單詞的單音或多音表義不同,漢字一般單字單音表義。

現存最早的漢字是約西元前1300年殷商時期的甲骨文,稍後出現了金文,西周時演變成大篆,再到秦朝的小篆統一六國耐首文字,秦末出現隸書,西漢出現草書,東漢出現楷書和行書。 甲骨文、金文、篆書筆畫連續婉轉,到了隸書的筆畫變得橫平豎直,成了純粹的方塊字,便於書寫,成了古今漢字的分野。

漢字已有六千年的歷史,是全球使用時間最長並且沒有出現斷層的文字,也是古人象形表意造字唯一傳承至今並碩果僅存的文字。漢字的衍生文字如越南喃字、西夏文、女真文、契丹文等已消亡,日文、朝/韓文只是部分保留漢字。現代漢字分為繁體字和簡化字。

洛陽的發展前景如何,洛陽以後會如何發展

河南除了鄭州就是洛陽,洛陽經濟總量約是鄭州的三分之二,一五期間,全國有150個專案,洛陽有10個,像一拖,洛玻。洛軸等等,都是那時建的,所以洛陽不是很窮,很有發展前途。新時期洛陽的發展在旅遊文化和產業調整。洛陽還是九朝古都呢。這兩年這是有巨大的變化了。洛南的崛起。也評上了衛生城市。總之變化挺大的。我...

漢字在日語中的發展,日語的起源和發展?

一 三國時代,漢字傳入日本,唐代時日本人發明了通行於女性之間的假名,官文為文言文,因此現代日本語受古代漢語影響極大。以昭和31年 1956年 的 例解國語辭典 為例,在日本語的語彙中,和語佔36.6 漢語佔53.6 昭和39年 1964年 日本國立研究所對90種雜誌用語進行了調查研究,得出了和語佔3...

C 學了以後怎麼發展,CNC職業以後的發展如何?

首先回答一下你的學歷問題,現在學歷其實已經不是那麼重要了,畢竟是能力時代,老闆不是看你學歷高不高是看你能力夠不夠,學好技術比什麼都強,當然學歷好技術高是最好的。接下來就是你學習的事,c 學的很好之後我個人感覺在軟甲行業裡呆著工資一般,但是軟體行業你明白的,it界的青春飯,沒有45歲以上的程式設計師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