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過年了,家家戶戶都貼上了春聯、 窗花,還有的正在放鞭炮,小孩們在玩 燈籠。
8點了,敏滲媽媽把伏啟我們叫了回來 說:"你們休息一會,等會包餃子。」我 哥哥不願意包餃子,一提到包餃子他就 頭疼,我的妹妹不會包餃子,我一想等 會我要大顯身手了,8點半媽媽叫我來 包餃子還特意告訴我要先洗手,我洗完 手了就去包餃子,我那乙個皮,往上放 一點餡,我就開始包啊包,我左捏一 下,右捏一下兩邊右捏一下,媽媽見了 誇我是個能幹得好孩子。
快到九點,媽媽說:「去把財神接 來吧。」爸爸聽了媽媽的話,就拿了一 聯鞭炮上外邊放去了,過了一會我聽見 外面噼裡啪啦的響起來了,鞭炮放完 了,爸爸回來了說:
財神被咱們接回 來了。」正巧媽媽的餃子也做完了,我 們吃著熱乎乎的餃子,別提心裡有多開 心了。
通過這件事我知道了:怎麼放鞭 炮,怎麼包餃子。這是我第缺拿如8次過年, 也是我最開心的一次過年!
大年三十的習俗有哪些?
2樓:網友
1、年夜飯。
除夕這一天對華人來說是極為重要的。這一天人們準備除舊迎新,吃團圓飯。家庭是華人社會的基石,一年一度的團年飯充分表現出中華族家庭成員的互敬互愛,這種互敬互愛使一家人之間的關係更為緊密。
家人的團聚往往令一家之主在精神上得到安慰與滿足,老人家眼看兒孫滿堂,一家大小共敘天倫,過去的關懷與撫養子女所付出的心血總算沒有白費,這是何等的幸福。而年輕一輩,也正可以藉此機會向父母的養育之恩表達感激之情。
吃年夜飯,是春節家家戶戶最熱鬧愉快的時候。大年夜.豐盛的年菜擺滿一桌,闔家團聚,圍坐桌旁,共吃團圓飯桌上有大菜、冷盆、熱炒、點心,一般少不了兩樣東西,一是火鍋.一是魚。火鍋沸煮,熱氣騰騰,溫馨撩人,說明紅紅火火;"魚"和"餘"諧音,是象徵"吉慶有餘",也喻示"年年有餘"。
還有蘿蔔俗稱菜頭,祝願有好彩頭;龍蝦、爆魚等煎炸食物,預祝家運興旺如"烈火烹油"。 年夜飯的名堂很多,南北各地不同,有餃子、餛飩、長面、元宵等,而且各有講究。北方人過年習慣吃餃子,是取新舊交替"更歲交子"的意思。
又因為白麵餃子形狀像銀元寶,一盆盆端上桌象徵著"新年大發財,元寶滾進來"之意。有的包餃子時,還把幾枚沸水消毒後的硬幣包進去,說是誰先吃著了,就能多掙錢。
2、貼春聯。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副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這一習俗起於宋代,在明代開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聯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編寫的春聯專著《檻聯叢話》對楹聯的起源及各類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論述。
春聯的種類比較多,依其使用場所,可分為門心、框對、橫披、春條、斗方等。「門心」貼於門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對」貼於左右兩個門框上;「橫披」貼於門媚的橫木上;「春條」根據不同的內容,貼於相應的地方;「鬥斤」也叫「門葉」,為正方菱形,多貼在傢俱、影壁中。
3、貼窗花。
4、貼福字。
5、貼年畫。
6、燃爆竹。
大年三十通常有什麼習俗?
3樓:乾萊資訊諮詢
除夕是我國傳統節日中最重大的節日之一,指陰曆十二月三十日,是一年的最後一天,為「月窮歲盡之日」,故又叫「除夕」。臘月三十夜稱「除夕」,也叫「大年三十晚」。
貼春聯: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
除夕吃年夜飯:除夕夜的年夜飯也叫團圓飯,根據宗懍《荊楚歲時記》的記載,至少在南北朝時已有吃年夜飯的習俗。因為正值冬天,北方人常常在飯桌中間設定火鍋,因此也稱圍爐。
守歲:除夕夜守歲也是一項流傳久遠的習俗,傳說守歲是為了防止一種獨角獸的侵害,而這種獨角獸最怕火光、紅色和聲響,所以人們就在除夕夜穿紅衣、點紅燈、貼紅紙、放煙花炮竹,焚香祈禱,徹夜不眠,也就有了「守歲」習俗。
在這個晚上,無論大人抑或是小孩,都要說吉祥話,不可說晦氣話、髒話和不敬之語。因此,歡歡喜喜、和和氣氣、團團圓圓,是除夕夜的最大主題。
包餃子:過年吃餃子是北方人的習俗。早早地起來包餃子,在眾多的餃子中只包上幾隻帶有花生或其他果仁的,甚至一枚小小的錢幣,誰吃到了這樣的餃子就預示著在新的一年裡會交好運,有吉祥之意。
壓歲錢:小輩要給長輩叩頭拜年祝長輩長壽、大福、大順,長輩要給小輩紅包,即「壓歲錢」,壓歲錢寓意「壓歲祈福」。其寄予了長輩對少兒們成長的美好祝福。
燃爆竹:大年三十晚飯前和跨年的那一刻就會響起「隆隆」的鞭炮聲,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
放爆竹可以創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是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愉和吉利。
大年三十的習俗是什麼?
4樓:等段
大年三十的習俗是熬年。中國民間在除襲前夕有守歲的桐禪耐習俗,俗名"熬年"。守歲從吃年夜飯開始,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地吃,從掌燈時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
根據宗懍《荊楚歲時記》的記載,至少在南北朝時已有吃年夜飯的習俗。守歲的習俗,既有對如水逝去的歲月含惜別留戀之情,又有對來臨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大年三十得吃年夜飯,也稱為團圓飯。一年一度的團圓飯體現了中華民族家庭成員的互敬互愛,也是春節家家戶戶最熱鬧愉快的時候。大年夜,豐盛的年菜擺滿一桌,闔家團聚,共吃團圓飯。
年夜飯的名堂很多,南方人年夜飯常備有餈粑或年糕,北方人則吃餃子。局春。
大年三十有哪些風俗
5樓:乾萊資訊諮詢
大年三十包餃子,年夜飯餐桌上少不了一道魚,門上的「福字」不要倒貼,大年三十燃放爆竹,除夕要祭祀,除夕守歲發壓歲錢,當年出嫁的女兒不能在孃家過年。
俗話說「臘月忌尾,正月忌頭」,大年三十(除夕)這天有很多習俗和禁忌,這些習俗和禁忌是老祖宗留下的傳統,目的就是為了平平安安過大年,同時也是為了祈求新的一年順順利利。
6樓:小du趣談時事
大年三十晚上的風俗有貼春聯、包餃子、點燈籠、守歲、吃年夜飯等。
過年期間,貼上一副紅彤彤的春聯,也預示著來年的好兆頭。春聯上一般寫著祝福吉祥的話,也是人們對新一年的期盼。包餃子這個習俗在中國北方,傳說因為餃子的形狀像金元寶,所以在過年期間吃兩個金元寶,也是對來年的一種美好祈願。
傳說,年是一種獸,它害怕光和聲響,所以除夕夜家家燈火通明,放鞭炮,就是為了趕走年。守歲同樣也有趕走年的意思,將年夜飯從黃昏吃到深夜。年夜飯象徵著一家團聚,全家人坐在一起,熱熱鬧鬧,團團圓圓。
春節簡介
春節,別稱新春、年節、天臘、歲首、新年、大年,是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農曆新年,傳統上的年節,日期定在每年農曆的正月初一。春節歷史悠久,由上古時代歲首祈歲祭祀演變而來。
春節的起源蘊含著深邃的文化內涵,在傳承發展中承載了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春節期間,各家都要舉行各種慶祝活動,這些活動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佈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
以上內容參考:百科—春節。
今年過年,沒有大年三十,這是為什麼?
今年過年,沒有大年三十,這是為什麼?下面就我們來針對這個問題進行一番 希望這些內容能夠幫到有需要的朋友們。過年啦,真繁華!年尾鄰近,家家戶戶縈懷了過春節的喜氣。廿。八 廿。九 初一 一些耐心的群眾在查詢日曆經發覺,過去了臘月二十九,就直達大年初一,並沒有 大年三十 大年三十 去 了?這種情況普遍嗎?...
為什麼大年三十晚上吃餃子,為什麼大年三十的晚上要吃餃子?
可能是你們那當地的習俗,像我們江西這邊就不會吃餃子 為什麼大年三十的晚上要吃餃子? 吃餃子就是為了取 更歲交子 的意思。更歲交子 這個風俗開始於明朝初年,原來 交子 的諧音便演變為 餃子 而且,因為白麵餃子形狀像銀元寶,一盆盆端上桌象徵著 新年大發財,元寶滾進來 之意。大年三十的餃子,由於是節日的重...
大年三十為什麼要拜年,過年為什麼要拜年???
拜年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習俗,是人們辭舊迎新 相互表達美好祝願的一種方式。古時 拜年 一詞原有的含義是為長者拜賀新年,包括向長者叩頭施禮 祝賀新年如意 問候生活安好等內容。遇有同輩親友,也要施禮道賀。拜年一般從家裡開始。初一早晨,晚輩起床後,要先向長輩拜年,祝福長輩健康長壽,萬事如意。長輩受拜以後,要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