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前供幾個蘋果,拜菩薩用幾個蘋果

時間 2025-07-04 13:25:06

1樓:墨曼彤

三個。數量上要注意,「神三鬼四」,即拜神什麼都要是三個,拜鬼什麼都要四個。所以拜菩薩放蘋果三個為宜。

中國人最熟悉的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彌勒菩薩、地藏菩薩等,便是等覺位的大菩薩。

大乘經典特別稱道文殊師利的大智祥絕、普賢的大行、觀世音的大悲、地藏王的大願,所以這四大菩薩特別受到教徒的崇敬。

我國五臺山被認為是文殊師利的道場,峨眉山是普賢的道場,普陀山是觀世音的道場,九華山爛宴談是地藏的道場,稱為四大名山。由此可以看出四大菩薩在我國佛教徒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2樓:潛川如斯

古文化的核心是陰陽,但凡供奉,必用陽數。數字裡面,凡是奇數皆為陽,凡是偶數皆為陰,按照這個規律去供奉就不會出錯,譬如三炷香、五供(乙個香爐+兩對花瓶+兩支蠟燭,合計五件)、五果(五種顏色的水果,即青、黃、赤、白、黑五色水果,自己去對就好,畢竟各地水果不一頃皮樣,顏色相似就行)、五穀(標配如稻、黍、稷、麥寬擾、豆,估計很難湊全,隨便湊五種穀物就好,不然南北差異太大,多半湊不全)、鮮花一捧,清茶三杯等等,都是看大數,不會細到讓你每一慎乎旦粒穀子都要數清楚的地步。

拜菩薩用幾個蘋果

3樓:墨曼彤

三個。數量上要注意,「神三鬼四」,即拜神什麼都要是三個,拜鬼什麼都要四個。所以拜菩薩放蘋果三個為宜。

中國人最熟悉的觀世音菩薩。

大勢至菩薩、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彌勒菩薩、地藏菩薩。

等,便是等覺位的大菩薩。

大乘經典特別稱道文殊師利的大智、普賢的大行、觀世音的大悲、地藏王。

的大願,所以這四大菩薩。

特別受到教徒的崇敬。

我國五臺山。

被認為是文殊師利的道場,峨眉山。

是普賢的道場,普陀山。

是觀世音的道場,九華山是地藏的道場,稱為四大名山。由此可以看出四大菩薩在我國佛教徒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拜觀音菩薩用什麼供品供果幾個?

4樓:補償上公升流

蘋果、橘子、香蕉、橙子、葡萄、蜜瓜、火龍果等。水果要及時更換,不能用腐爛、破損的壞水果供奉佛祖。一桌不敬,一桌不滿意。

1、擺柑橘。

祭天主時,供品中少不了各種吉祥水果,其中就包括柑橘類水果。柑橘類水果多為圓形,外表金黃色,象徵著幸福和豐收。每年春節期間,恰好是柑橘類水果大量上市的季節。

此外,不同的柑橘類水果也代表著不同的含義,比如橙子代表好運,橙子代表你想要的,柚子代表平安等等。農曆九月初九擺放柑橘類水果,也寄託了人們對新一年的祝福和期待。

2、擺蘋果。

蘋果也是榮耀上帝的必備水果。它的紅色象徵著好運,而它的圓形也暗示著幸福的家庭。另外,蘋果音與「平」同音,在國內外都有「和平果」的美譽。

大年初九放蘋果,可以祈求上蒼保佑,保佑一家人平安團圓。

3、擺甘蔗。

中國南方盛產甘蔗,所以人們通常在拜神時戴上甘蔗。甘蔗本身是製糖的主要原料,也是蔗糖的**,其汁液甘甜,象徵著生活的甜蜜。甘蔗在生長的過程中,也是一段一段的長大,所以也有步步高昇的意思。

大年初九,人們用甘蔗表達對新的一年的祝福,希望生活甜如蜜,日子越來越高,萬事如意。

4、擺香蕉。

香蕉是金黃色的,意思是「金碗」。因此,香蕉通常被安排在祭神時的供品中。常言道。

大年初九放香蕉,代表著財富滾滾,也象徵著在新的一年裡,財運亨通,財運滾滾進家門,日子越來越富裕。

5、擺菠蘿。

大年初九,在閩南的一些地方,人們會在祭壇上放乙個大菠蘿,因為在閩南方言中,菠蘿的聲音與「旺來」相同,即新年吉祥如意,家庭興旺。菠蘿的整體造型也很大氣,菠蘿的果皮,一段一段的樣子,象徵著節日的高度,可以作為新年的好顏色。

獻菩薩的饃饃怎麼蒸,供觀音菩薩需要幾個饅頭 怎樣擺

小清心麼麼噠 想怎麼蒸,就怎麼蒸 主要是看你的心,是否夠恭敬 倫書雙 佛菩薩不食人間煙火,你供奉水果就可以了 供觀音菩薩需要幾個饅頭 怎樣擺 y心靜如水 其實我們供奉佛菩薩的一切貢品都是表法的,比如 花果 表示因果,饅頭不需要太大 五個就好,下面四個上面一個 這些沒有過多的講究 恭敬心去做就好。 本...

佛前供長明燈有講究嗎?在家佛前供燈怎麼供

達摩破相論 又長明燈者 即正覺心也,以覺明瞭,喻之為燈 是故一切求解脫者,以身為燈臺,心為燈炷,增諸戒行,以為添油 智慧明達,喻如燈火。當燃如是真正覺燈,照破一切無明痴暗,能以此法,轉相開示,即是一燈燃百千燈,以燈續然,然燈無盡,故號長明。過去有佛,名曰然燈,義亦如是。愚痴眾生,不會如來方便之說,專...

家供奉三尊菩薩水果放幾份,家裡供菩薩財神的供盤裡,如果擺水果,一般是放幾個

可以放一大份,同時供奉三尊菩薩,也可以每個菩薩面前供一份。供品可以是 花,燈,香,水,果。或自己的珍愛之物。注意不可用肉類,切不可因上供而殺生。另外,我們信佛,學佛,欲求好運,福氣,還有一個需要講究的地方,就是要能在生活中,實踐佛菩薩對我們的教導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你能改正過失,並行善積德,做佛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