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廂記故事源於唐代元稹的什麼?

時間 2025-07-05 01:40:20

1樓:教育細細說

所寫的都是鶯鶯和張生。

的愛情故事。《鶯鶯傳》流傳極為廣泛,在問世的一千年中,這一題材出現在**、詩歌、說唱、戲劇等不同的文學形式中,不斷地被改編加工,種類之多,在中國文學史上是罕見的。

其中較著名的篇章有宋代趙令時鼓子詞《商調蝶戀花》、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

元代王實甫。

雜劇《崔鶯鶯待月西廂記,後者在董解元諸宮調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了「願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屬」的主張,具有更鮮明的反封建禮教的色彩。

2樓:小樂學姐

西廂記故事源於唐代元稹的《鶯鶯傳》。

全劇敘寫了書生張生(名珙字君瑞)與相國小姐崔鶯鶯在侍女紅娘的幫助下,衝破孫飛虎、崔母、鄭恆等人的重重阻撓,終成眷屬的故事。

該劇具有很濃的反封建禮教的色彩,作者寫青年人對愛情的渴望,寫情與欲的不可遏制與正當合理,寫青年人自身的願望與家長意志的衝突;表達了「願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屬」的愛情觀。全劇體制巨集偉,用了五本二十一折連演乙個完整的故事。

3樓:小叮噹教育百科

鶯鶯傳》。西廂記》故事雖本唐代元稹《鶯鶯傳》,實際卻是脫胎於金代董解元的《西廂記諸宮調》。金代的一位姓董的讀書人,依據唐代元稹的傳奇**《鶯鶯傳》改編成《諸宮調西廂記》,把原來故事中的主人公鶯鶯寫成是博陵郡人。

定州在隋代就稱博陵郡,所以在博陵一帶鶯鶯和張生的故事流傳相當廣泛。相傳在定州崔沿士一帶曾有過崔鶯鶯的墓冢。王實甫正是根據這一點,在中山府開始了他的雜劇《崔鶯鶯待月西廂記》的寫作。

該劇大約寫於元貞、大德年間(1295~1307年)。

4樓:天芒雲

西廂記一開始只是唐代詩人元稹的一句詞,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5樓:帥氣的小宇宙

崔鶯鶯待月西廂記》(簡稱《西廂記》,又稱《王西廂》《北西廂》)是元代王實甫創作雜劇,大約寫於元貞、大德年間(1295~1307年)。

6樓:前程影史

計算機源於元真的真實事蹟的改編吧,他本身其實就是乙個時代渣男,但是寫故事肯定不能把自己寫成這樣了,於是就有了西廂記。

西廂記源於唐代元稹的

7樓:宗憐雪

《崔鶯鶯待月西廂記》,簡稱《西廂記》,又稱《王西廂》、《北西廂》,是元代王實甫創作的雜劇。由唐代元稹的《鶯鶯傳》改寫而來。

全劇敘寫了書生張生(張君瑞)和相國小姐崔鶯鶯在仕女紅娘的幫助下,衝破孫飛虎、崔母、鄭恆等人的重重阻撓,終成眷屬的故事。

最近在讀《西廂記》,每晚在睡覺之前 ,都會拿起床邊的書來閱讀幾頁。在讀的過程中,都忍不住等待一種結局,一種圓滿的結局。

或許是由於受傳統文化的美滿團結的影響,也可能是自己幼稚的想法,總避免不了的期待,結局一定要是好的。

於是,每天,每個夜晚,甚至在夢裡,劇中的悲傷與快樂,痛苦與希望都在牽引著我,那些時而滑稽,時而煽情,但卻又華麗唯美的畫面一直在腦海裡浮現,那句「還將舊來意,憐取眼前人」如餘音繞樑般撥弄心絃。

西廂記》作為一部喜劇,它符合了喜劇的要求,或者說符合了大眾的「口味」:結局總是好的。其實,縱觀古今,不管是戲劇、**,還是電視劇集、電影等等,不管過程是多麼的悲痛欲絕,多麼的艱難險阻,多麼的坎坷起伏,最後,都會有乙個好的結局,所謂的先苦後甜大概是如此吧。

當然,不負眾望,《西廂記》的結局也確實如此。所有的苦難終究成為過去,張生與崔鶯鶯有情人也終成眷屬。

其實,類似於《西廂記》中這樣的才子佳人的故事,在古代,或者說現當代的**、戲劇中很多,然而能被稱為佳作的並不多。究其原因,要麼是太過於矯揉造作,要麼就是太過於粗糙。

而《西廂記》,雖然表面上看起來富麗華美,但其本質趨勢卻是單純而質樸的。張生和崔鶯鶯,他們因為單純而勇敢,敢於衝破封建禮教的壓迫而追求愛情;同時,他們又因為質樸而專一,沒有男子考中狀元功成名就後就拋夫棄子的套路劇情,有的,是他們的心心相惜,單純而執著。如果將那繁華褪去,必能看到他們兩顆赤誠之心。

8樓:匿名使用者

《西廂記》故事起源於**《鶯鶯傳》。

鶯鶯傳》為著名的漢族傳奇**,唐代元稹撰。原題《傳奇》。《太平廣記》收錄時改作現名並沿用至今。

因傳中有賦《會真詩》的內容,亦稱《會真記》。主要講述的是貧寒書生張生對沒落貴族女子崔鶯鶯始亂終棄的悲劇故事。此傳因為客觀藝術效果和作者主觀議論評價的巨大矛盾引起了後世戲曲的再創作動力,對後世漢族戲曲發展影響很大,著名的《西廂記》就是改寫於此。

西廂記》全名《崔鶯鶯待月西廂記》,又稱"北西廂",元代漢族戲曲劇本,王實甫撰。

西廂記》中無不體現出道家哲學上善若水、素樸之美、追求自由的思想,它的曲詞華豔優美,富於詩的意境;是我國古典戲劇的現實主義傑作,對後來以愛情為題材的**、戲劇創作影響很大。

在經典古代名著《紅樓夢》中,也提到過此書。

9樓:芹子兒

目錄詞條推薦。

35崔鶯鶯待月西廂記。

西廂記(元代王實甫著古典戲劇)一般指本詞條西廂記是多義詞,共21個義項。

特色詞條 | 本詞條按照特色詞條指南並維護貢獻維護者 願鹹與恆。

崔鶯鶯待月西廂記》(簡稱《西廂記》,又稱《王西廂》、《北西廂》)是元代王實甫創作雜劇,大約寫於元貞、大德年間(1295~1307年)。[1]

全劇敘寫了書生張生(名珙字君瑞[2])與相國小姐崔鶯鶯在侍女紅娘的幫助下,衝破孫飛虎、崔母、鄭恆等人的重重阻撓,終成眷屬的故事。[3]

該劇具有很濃的反封建禮教的色彩,作者寫青年人對愛情的渴望,寫情與欲的不可遏制與正當合理,寫青年人自身的願望與家長意志的衝突;表達了「願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屬」的愛情觀。全劇體制巨集偉,用了五本二十一折連演乙個完整的故事,這在古代雜劇中是罕見的。該劇情節引人入勝,形象鮮明生動,文采斐然,極具詩情畫意。[4]

10樓:來自九鯉湖生龍活虎的冬天

傳奇《鶯鶯傳》(又名《會真記》),作者為唐人元稹(779-831),字微之,別字威明,河內(今河南洛陽)人。《會真記》敘述了張生與崔鶯鶯的愛情悲劇故事,文筆優美,刻畫細緻,為唐人傳奇中之名篇。後世戲曲作者以其故事人物創作出許多戲曲,如金代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和元代王實甫《西廂記》等。

西廂記全名崔鶯鶯待月西廂記是元代王實浦的雜劇代表作故事源於唐代元稹的什麼

11樓:網友

西廂記故事源於唐代元稹的《鶯鶯傳》(又叫《會真記》),一般都認為《鶯鶯傳》是王實甫撰寫《西廂記》的藍本。

唐貞元十五年(799年),元稹到蒲州(今山西永濟市)任小職,與其母系遠親崔姓之少女名「雙文」者(即後來傳奇**《鶯鶯傳》中的崔鶯鶯)戀愛。崔鶯鶯才貌雙全,而且家中富有,但畢竟沒有權勢,這與元稹理想中的婚姻存在很大距離。根據唐代的舉士制度,士之及第者還需要經過吏部考試才能正式任命官職,所以元稹於貞元十六年(800年)再赴京應試。

元稹自從赴京應試以後,以其文才卓著,被新任京兆尹韋夏卿所賞識,且與韋門子弟交遊,從而得知韋夏卿之女韋叢尚未許配與人,於是意識到這是乙個走門路、攀高枝的絕好機會。貞元十九年(803年),元稹與白居易同登書判撥萃科,進入秘書省任校書郎。求官心切的元稹考慮到崔鶯鶯雖然才貌雙全,但對他的仕途進取沒有多大幫助,所以權衡得失,最後還是棄鶯鶯而娶了韋叢。

也許是受良心的譴責,也許是對初戀情人崔鶯鶯的難以忘懷,所以很多年以後,元稹以自己的初戀為原型,創作了傳奇**《鶯鶯傳》,即後來《西廂記》的前身。《鶯鶯傳》裡的張生其實就是元稹自己當年與崔鶯鶯的故事,張生為元稹自寓。

西廂記的故事梗概,西廂記的故事梗概是什麼?

書生張君瑞上朝趕考路經河中府,在普救寺巧遇前相國之女崔鶯鶯,二人一見鍾情。君瑞寄居寺內西廂,與鶯鶯一牆之隔,互相和詩,彼此有情,卻無法相見。後來,叛將孫飛虎兵圍普救寺,要搶鶯鶯為妻。崔母惶急之下向寺內僧俗宣佈 能退賊兵者,願以女妻之。君瑞挺身而出,寫信給友人白馬將軍杜確,杜確領兵前來解圍,救了崔氏一...

《西廂記》的作者是,《西廂記》的作者是誰?

是王實甫 王實甫 1260年 1336年 名德信。大都 今北京市 人。元代雜劇作家。中國著名劇作 西廂記 的作者。不過西廂記的前身是 鶯鶯傳 不是王實甫寫的。元朝的王實甫 西廂記 全名 崔鶯鶯待月西廂記 作者王實甫,元代著名雜劇作家,大都 今北京市 人。他一生寫作了14種劇本,西廂記 大約寫於元貞 ...

《西廂記》的作者是誰 《西廂記》的作者是?

西廂記 的作者是王實甫,王實甫是我國元代時期十分著名的雜劇作家,他創作的 西廂記 可以說是當時最優秀的元代雜劇作品之一,作品中的語言藝術精美,其中所表露出來的現實主義精神對後世 戲劇的發展影響很大。王實甫,名德信,屬於現如今的北京人士。在當時的元代文壇上,王實甫是與關漢卿 馬致遠等作家相齊名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