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不太有趣的
高山族的節日風俗。
中華文化豐富多彩,各民族文化各具特色。高山族是中國臺灣地區南島語系各族群的乙個統稱,不過也有少數居住在福建、浙江省等地區。那麼,高山族的傳統節日又和我們有什麼不同?
高山族的重要節日有:播種祭(泰雅人,三月下旬春播結束之日)、平安祭(布農人,四月初四)、「阿立」祖祭(平埔人,九月十六日)、豐年祭(曹人、魯凱人、阿美人等,八月十五日)、竹竿祭(排灣人,十月二十五日)、猴祭與大獵祭(卑南人,十一月)、矮靈祭(賽夏人,十月十一日至十八日)以及雅美人的飛魚祭,等等。高山族的傳統節慶通常與祭祀合一。
紛繁複雜,臺灣當局倡導因繁就簡,調整合並,以上列舉的是現在流行的主要節慶。在節慶期間,除歌舞聚宴外,還增添了體育比賽、文迅賣化展覽、遊藝活動等。
播種祭。泰雅族自古以來就有許多祭典,主要隨著季節及農耕活動而舉行。目前泰雅族流傳下來較為人所知的祭典為祖靈祭(豐年祭),相對於祖靈祭(豐年祭)的播種祭就較少有人聽聞,隨著時代習性的改變,再加上舉辦規模與時節都比不上祖靈祭(豐年祭),近年來播種祭活動也漸漸沒困物落。
行祭前必須生火,且火種不得熄滅,否則小公尺種苗不發芽;不砍生草,否則稻秧枯汪昌液幹。前往行祭碰到他人不得交談,因為行祭的目的是與祖先們祈福,如未達任務是大忌。
平安祭。平安祭是布農人祈神福佑人壽年豐的傳統祭祀活動,包括射耳祭、洗眼祭等。通常在四月下旬粟田除草後擇日舉行,後統一為農曆四月四日舉行。
祭前10天,男子進山圍獵約7天,返村翌日凌晨3時許,集中於村外空地,果薪燃火,輪流射擊插在木棒上的獸耳,未成年男子限用箭射,成年人不拘形式。
週歲嬰兒,則由老人抱之趨前,點射鹿耳,須每射必中,祈神佑其長大成為好獵手。拂曉時各自歸家,持惡臭難聞的茅草,蘸清水,面向太陽若干次,表示祛邪除穢,並祈神賜以好眼力。祭畢,頭目與男子把火堆搬入會所,禁止女性與狗入內。
頭目切割獸肉,每人一塊,置於火上烤熟,然後,痛飲飽餐,即興歌舞,高談闊論,興致酣暢。
阿立」祖祭。
阿立祖是西拉雅族人的守護神,其地位有如漢人信天公、西洋人信上帝、日本人信天照大神一樣,是最高的神。
2樓:張三**
又稱「豐收節」、「豐收祭」、「收穫節」等,相當於漢族的春節,是高山族最盛大的仔鎮衡節日。節期在每年農曆七八月間的秋收季節,為期6-旅閉10天。由於各支系居住的環境與種植的作物不盡相同,所以農作物的成熟期、收穫期及由此而決定的節期也不盡相同。
其共同特點是:在收穫的各個環節開始或結束時,都要舉行相應的祭祀儀式,主要是向祖先神靈禱告,祈求保佑農作物順利收穫,並預祝來年五穀豐收、人畜兩旺。祭禮之後,舉行聚餐、歌舞、遊戲及篝火晚會等,人們舉杯同念做飲,歡歌共舞,沉浸在節日的喜慶與歡樂之中。
3樓:是筆個車越
節日、禮儀、祭祀食俗: 高山族性格豪放,熱情好客。喜在節日或喜慶的日子裡舉行宴請和歌舞集會。
每逢節日,都要殺豬、宰老牛,置酒擺宴。布農人在年終時,用一種吃「希諾」的植物葉子,包上糯公尺蒸熟,供本家同宗人享用,以表示慶賀。高山族節日宴客最富有代表性的食品是用各種糯公尺制作的糕和餈粑。
不僅可作節日期間的點心,還可作為祭祀的供塌舉品。也將糯公尺做成飯招待客人。高山族各族的祭祀活動很多,諸如:
祖靈祭、穀神祭、山神祭、獵神祭、結婚祭、豐收祭等種種,以排灣人的五年祭最為隆重。屆時除擺酒席供品外,還伴以各種文體活動。婚禮及宴請的場面十分豐盛和壯觀,尤其要準備大量的酒,屆時參加者都要豪飲,並有不醉不散的習俗。
豐收祭」這天,族人自帶一缸酒到場,圍著篝火,邊跳舞、邊吃邊飲酒,慶賀一年的勞動收穫,每年舉辦一次。排灣人在歡慶的日子裡常用一種木質的、雕刻精美的連杯,兩人抱肩共飲,以表示親密無間,如有客至,必定要殺雞相待。布農人在宴客時先把雞腿留下知衫搭來,待客人離去時帶在路上吃,意為吃了雞大腿,走路更有氣力。
魯凱人善以壘石為灶烤芋頭,經烘烤的芋頭外脆裡軟,便於攜帶,也常帶給客人路上搭拿食用。排灣人婚慶時,將小公尺磨成粉,加水攪糊,包入魚蝦(蝦露出尾巴),捏成雞蛋大小的團,置於沸水鍋中燒,熟後撈出食用。
4樓:大澤清攤
高山族笑李的傳統節日有播種祭、平安祭、「阿立」祖祭、豐年祭、竹竿祭、大獵祭、飛魚祭等。
其中,豐年祭是高山族最隆重,規模最大的祭典,節日這天,族人們自帶滾公升悶一缸酒來到典禮上,圍著篝火,大彎邊跳舞,邊唱歌,邊喝酒,慶賀一年的勞動收穫。
5樓:芳色味俱佳
豐收節又稱「豐年祭」「收穫節」等,是高山族最盛大的節日在每年秋收季節舉行,為期一週左右。由於畝慎居住環境及種植作物不橋睜同,農作物的成熟期、收穫期也不同,因此各地的節期也不盡相同。但是,都有共同點,就是在收割、嘗新、入倉等收穫的各個環節開始或結束時,都舉行相應的祭祀儀式,向祖先神靈禱告,祈求保佑農作物順利收穫,並預祝來年五穀豐收、人畜兩旺。
祭禮之後,舉行聚餐、歌舞、遊戲及篝火晚會等,人們舉杯同飲,歡歌共舞,沉浸在節日的喜慶迅消敬與歡樂之中。
高山族的傳統節日介紹
6樓:白日夢想家
1、高山族的傳統節日包括:播種祭(泰雅人,三月下旬春播結束之日)、平安祭(布農人,四月初四)、「阿立」祖祭(平埔人,九月十六日)、豐年祭(鄒人、魯凱人、達悟人等,八月十五日)、竹竿祭含如(排灣人,十月殲搏二十五日)、猴祭與大獵祭(卑南人,十一月)、矮靈祭(賽夏人,十月十一日至十八日)以及達悟人的飛魚祭,等等。高山族的傳統節慶通常與祭祀合一,紛繁複雜,臺灣當局倡導因繁就簡,調整合並,以上列舉的是現在流行的主要節慶。
在節慶期間,除歌舞聚宴外,還增添了體育比賽、文化展覽、遊藝活動等。
2、高山族是中國臺灣地區南島語系各族群的乙個統稱。2008年,總人口為494107人。
3、高山族主要居住在中國臺灣省,也有少數散居在福建、浙江省等沿海地區。高山族聚居地區主要在臺灣中部山區、東部縱谷平原和蘭嶼島上。
4、高山族以稻作農耕經濟為主,以漁獵談改啟生產為輔。高山族的手工工藝主要有紡織、竹編、藤編、刳木、雕刻、削竹和製陶等。
5、高山族有自己的語言,屬南島語系印度尼西亞語族,大體可分為泰雅、鄒、排灣三種語群。沒有本民族文字,散居於大陸的高山族通用漢語。居住在臺灣的高山族同胞有自己獨特的文化藝術,他們口頭文學很豐富,有神話、傳說和民歌等。
高山族的節日
7樓:鶯聲柳岸鶯歌
高山族的節日 臺灣高山族的排灣人,每年十月金秋季節,各個部落都要舉行豐收節的盛會。熱情的排灣人總是請來許多客人,一起慶祝豐收。人人把家中的好酒好菜帶到盛會地點,首先敬族長或村長一杯「敬長酒」,祝願大家幸福快樂。
然後以酒代茶,任客人狂飲。 高山族的春節別具特點:其一,以往每當除夕夜晚,一些寺廟裡要演出「避債戲」,欠債欠租的人躲進寺廟裡看戲;其二,全家人在大年夜裡,要一齊圍坐在放火鍋的大圓桌子前聚餐;其三,「走春」,是民間「拜年」的俗語,特別盛行,走春人所到之處互致祝福,主人以裝有糖果、甜菜的食盒款待;其四,春節期間,高山族同胞有吃「長年菜」的習俗。
長年菜也叫「芥菜」,吃這種菜預示壽命長。 住在臺灣蘭嶼島上的高山族雅美人的婦女,大都留著長長的頭髮,每逢年節,她們便在村寨草坪上翩翩起舞,隨鼓樂有節奏地把頭髮拋前拋後,一揚一落。據說跳這種長髮舞,是祝父母長輩延年益壽之意。
高山族衣服叫什麼
臺灣高山族傳統服飾色彩鮮豔,以紅 黃 黑三種顏色為主,其中男子的服裝有腰裙 套裙 挑繡羽冠 長袍等,女子有短衣長裙 圍裙 膝褲等,除服裝外,還有許多飾物,如冠飾 臂飾 腳飾等,以鮮花製成花環,在盛裝舞蹈時,直接戴在頭上,非常漂亮。因為在臺灣高山族看來,飾物不但美觀,而且還是一種身份的象徵,這也是我國...
高山族在大陸有多少人,高山族現有多少人
根據1990年第四次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普查,中國 不含港澳臺 有高山族約3000人,在全國各省 市 自治區均有分佈,主要集中分佈在福建 山東 北京等省 市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時已增至4400餘人。高山族現有多少人 火炬手 高山族因地區 語言的差異,內部有阿美人 泰雅人 排灣人 布農人 魯凱人 ...
高山族風俗習慣是什麼
舞璇瀅 1 飲食 高山族的飲食通常是一日三餐,有的地區也曾有一日兩餐的習慣,主食為稻米或小米,輔以薯類和雜糧,副食有各種豆類 南瓜 竹筍等等,肉類有豬 牛 雞等,在很多地區捕魚和狩獵也是日常肉食的一種補充,沿海地區則多以魚 貝類為主。2 婚姻 高山族的婚姻實行一夫一妻制,近親之間不通婚,如有違反者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