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將進酒中的狂與杜甫狂夫比較

時間 2025-07-23 01:50:17

1樓:poor油條

首先:時代不同。

我們知道李白生逢盛唐時期,而且其清核家境優渥,他沒有經歷太多流離失所,生活也不是特別窘迫,他輕財好施,所以他的狂是「人生得意須盡歡」,是「千金散盡還復來」,是「**白璧買歌笑,一醉累月輕王侯」。

而杜甫生在唐由盛轉衰的時期,他年輕時舉進士不第,困守長安,後又逢安史之亂,醫生顛沛流離,目睹戰爭給百姓帶來的無窮災難,生活的困苦讓他無法輕鬆,所以他的詩偏於寫實,即使是狂,也是內斂深沉的,壓抑的,苦中作樂。

其次,性格使然。

李白性格豪放,桀驁不馴,連皇帝都不放在眼裡,「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做人不倚將軍勢,飲酒其陪正拍顧尚書期」,李白樂觀豪放,即使在人生低谷蘆羨,也依然毫不氣餒,勇於抗爭。而杜甫則相反,他天生是乙個嚴謹深沉的人,他悲觀矜持,不像李白那樣敢於叫板,同樣是仕途失意,受打擊的李白可以「浩歌待明月,曲盡已忘情」,而杜甫卻是「自斷此生休問天,杜曲幸有桑麻田」,同樣是面對權貴,李白可以讓高力士脫靴,而杜甫則是「炙手可熱勢絕倫,慎莫近前丞相嗔」。

2樓:沈梓樵

李白將進酒中的狂是人本性的狂,而杜甫的狂帶有憂國憂民的狂。比如,杜甫在茅屋為秋晌耐喚宴凱風所破歌中有這畝衝樣的句子「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這狂,誰不汗顏?

李白最狂的詩將進酒

3樓:帳號已登出

將進酒。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將進酒》是唐代大詩人李白沿用樂府古題創作的七言歌行。此詩思想內容非常深沉,藝術表現非常成熟,在同題作品中影響最大。詩人豪飲高歌,借酒消愁,抒發了憂憤深廣的人生感慨。

詩中交織著失望與自信、悲憤與抗爭的情懷,體現出詩人強烈的豪縱狂放的個性。全詩情感飽滿,無論喜怒哀樂,其奔湧迸發均如江河流瀉,不可遏止,且起伏跌宕,變化劇烈;在手法上多用誇張,且常以鉅額數詞修飾,既表現出詩人豪邁灑脫的情懷,又使詩作本身顯得筆墨酣暢,抒情有力;在結構上大開大闔,張弛有度,充分體現了李白七言歌行的豪放特色。

杜甫對李白《將進酒》的評價是什麼?

4樓:兼天湧

西元744年,杜甫與李白初次相逢於洛陽,兩位詩壇泰斗一見如故,同飲同醉,攜手同遊,度過了一段彼此難忘的日子。杜甫在成都做節度使嚴武幕客時,生活還算安定。閒暇時常想起與李白相處的日子,這時他們闊別已經十多年了。

想起那一段令人難忘的好時光,杜甫總感慨不已,頗為懷念。如今正是仲春時節,蓉城景色秀美,心曠神怡,李白若能來此同遊,那該是何等美事。一代豪放的詩仙,在這兵荒馬亂的動盪年代,將棲息於何處?

想到這裡,詩人不禁提筆做詩,寫了一首五律《春日憶李白》,開頭四句是:

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

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

杜甫在詩中對李白是這樣讚許的:庾信的詩清新而不俊逸,鮑照的詩俊逸而不清新,而李白的詩兼而有之,其清新俊逸之風實在是無人可以匹敵的。

杜甫對李白感情很深,以下幾首詩歌都是他懷念李白的。

夢李白死別已吞聲,生別常惻惻。

江南瘴癘地,逐客無訊息。

故人入我夢,明我長相憶。

恐非平生魂,路遠不可測。

魂來楓林青,魂返關塞蒙。

君今在羅網,何以有羽翼?

落月滿屋樑,猶疑照顏色。

水深波浪闊,無使蛟龍得!

浮雲終日行,遊子久不至。

三夜頻夢君,情親見君意。

告歸常侷促,苦道來不易:

江湖多風波,舟楫恐失墜。

出門搔白首,若負平生志。

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

孰雲網恢恢?將老身反累!

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後事。

天末懷李白。

涼風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鴻雁幾時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達,魑魅喜人過。

應共冤魂語,投詩贈汨羅。

為什麼說杜甫是「酒狂」詩人?

5樓:畫風

全詩感情奔放、情感濃緩兆烈,將狂喜之後的心態表現的淋漓盡致。

詩人的思想感情直抒胸臆,噴湧直瀉,激動興奮之情難以言表,都快達到發狂的境界,驗證詩人內心的狂喜殲乎和激動。

杜甫少年時代曾先後遊歷吳越和齊趙,其間曾赴洛擾改租陽應舉不第。三十五歲以後,先在長安應試,落第;後來向皇帝獻賦,向貴人投贈。官場不得志,目睹了唐朝上層社會的奢靡與社會危機。

天寶十四載(755年),安史之亂爆發,潼關失守,杜甫先後輾轉多地。乾元二年(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繫蒼生,胸懷國事。杜甫創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三別」等名作。

雖然杜甫是個現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干雲。

杜甫的這首詩非常狂妄,李白都不敢這麼寫,其中兩句流傳千古

6樓:漢匠文化

性格幾乎是與生俱來的東西,後天很難改變,不同性格之人將會有不一樣的人生,所以才有性格決定命運的觀點。對於古代文人來說,從文學作品當中,就能看出他們的性格,比如李白豪放不羈,才能創作出「仰天大笑出門去,搜友我輩豈是蓬蒿人」這種霸氣、灑脫的詩句。

既然提到李白,就不得不說跟他齊名的詩聖杜甫,兩人是唐朝詩壇上的兩顆耀眼明星。儘管自古文無第一,但如果按照才華和影響力,對唐代眾多詩人分檔次的話,李白、杜甫絕對力壓群芳,排在第一檔次,在白居易、王維、孟浩然等人之上,想必這一點毋庸置疑。

杜甫年輕的時候,對李白非常仰慕,而且對這種仰慕之情毫不掩飾,稱之為李白的鐵桿粉絲絕不為過。其實,杜甫生前的名氣並不大,死後才越來越出名,對於他本人來說挺悲哀的。李白一直比較自信,甚至稱得上狂妄,畢竟他有狂妄的資本,即使想低調,實力此禪也不允許。

在多數人的印象當中,跟李白相比,杜甫就相當接地氣,沒有「飛流直下三千尺」的豪邁,也缺少「十步一殺人,千里不留行」的俠者風範。然而,杜甫心裡也有自信和狂傲的一面,三十六歲那年,杜甫寫了一首詩,向尚書左丞韋濟推薦自己,即《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

按照常理來說,既然屬於自薦信,杜甫應該委婉表現出才華,態度儘可能謙虛一些,給韋濟留下好的印象。但是,杜甫卻反其道而行之,此詩字裡行間自信滿滿,甚至森漏塵可以說非常狂妄,就連李白都不敢這麼寫,其中兩句流傳千古。由於內容略長,在此就不詳解全詩,只挑其中經典詩句分享。

且看「甫昔少年日,早充觀國賓」這兩句,是杜甫對早年求學經歷的描述,意思是說:別看我現在有點落魄,但很早之前就有所成就,二十多歲就到京城參加會試,順便在此遊玩觀光一番。

接下來的千古名句「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更是直接說自己滿腹才華,讀過的書籍不計其數,從中汲取大量知識,提筆就能寫出絕妙文章,猶如神來之筆,一點都不低調。或許在杜甫看來,自己有自傲的實力,壓根不需要低調。

沒有最狂妄,只有更狂妄,杜甫沒有就此停住,緊接著又寫道:「賦料揚雄敵,詩看子建親,李邕求識面,王翰願卜鄰。」(備註:

楊雄是西漢有名的文學家,擅長辭賦,子建指的是才高八斗的曹植,李邕和王翰則是唐朝大文豪。)杜甫用這四句詩,對自我進行猛誇,就問你狂不狂?

李白最狂的詩將進酒,李白的詩將進酒全詩

花間一壺酒,對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將進酒。唐代 李白。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李白寫將進酒的背景,李白將進酒寫作背景

你可曾看到那滾滾的黃河之水,從天上急墜後又匯流入海,萬里咆哮再也沒有回頭!你可曾對著高堂上的明鏡,為滿頭白髮悲愁,年輕時那滿頭青絲般的秀髮,到了暮年卻似雪一般蒼白。人生得意時就要盡情地歡飲啊,切莫讓金盃空對明月。天生我材必定會有有用的時候,千金散盡後還可以賺來。烹羊宰牛我們要喝個痛快,先飲他三百杯以...

李白《將進酒》中的遭遇值得大家同情嗎

尤尤老師 不值得同情,雖然李白的遭遇在讀 將進酒 這篇文章的時候,會對詩中李白的遭遇同情,但是很多人是在沒有了解當時的社會背景之下的。而李白雖然是大詩人,但是李白所處的那種社會環境我們是無法感同身受的,不過,只要瞭解了李白當時的處境之後,對李白的遭遇便不會同情了。在古代,一般來說作為學子的話,如果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