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帳號已登出
徐錫麟《出塞》
軍歌應唱大刀環,誓滅胡奴出玉關。
只解沙場為國死,何須馬革裹屍還。
創作背景。這是一首邊塞詩,寫於1906年。當時作者從日本回國,曾北上游歷,在吉林、遼寧一帶察看形勢,一路走來,有許多感想,於是就留下了這首七言詩。
徐錫麟(1873年-1907年),字伯蓀,號光漢子,浙江山陰(歲棗宴今紹興)人。生於地主紳商家庭,幼讀私塾,喜歡算術、天文,先後取得廩生、副舉人等功名。因他常宣傳革命思想,仇視清廷,其父恐受連累,分巖粗了一部分財產給他,表示脫離父子關係。
徐錫麟。徐錫麟。
徐錫麟(1873年-1907年),字伯蓀,號光漢子,浙江山陰(今紹興)人。生於地主紳商家庭,幼讀私塾,喜歡算術、天文,先後取得廩生、副舉人等功名。因他常宣傳革命思想,仇視清廷,其父恐受連累,分了一部分財產給他,表示脫離父子關係。
2樓:雲河
出塞》野首乎是近代資產階級革命家、詩人徐錫麟創作的一首頌悉七言絕句。該詩中詩人運用很多反映古代將士英勇征戰、為國捐軀的典故,芹高以抒發詩人為國效力的豪情壯志,表達了詩人願為推翻帝制,振興中華英勇獻身的崇高精神。
何須馬革裹屍還的上一句是什麼?
3樓:生活玲玲
何須馬革裹屍還的上一句是隻解沙場為國死。
出處:近代資產階級革命家、詩人徐錫麟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出塞》。
全詩:軍歌應唱大刀環,誓滅胡奴出玉關。
只解沙場為國死,何須馬革裹屍還。
譯文:出征的戰士應當高唱軍歌勝利日來。決心把滿族統治者趕出山海關。戰士只知道在戰場上,要為國捐軀。何必考慮把屍體運回家鄉。
文學賞析
該詩首句起始,即以豪邁的氣勢將讀者帶到邊塞之上,讓讀者一起來領略這雄壯的從軍的氣魄。六朝時,有一首古詩描寫妻子想念出征在外的丈夫,其中第一句是「何當大刀頭」,刀頭上有環和「還」同音,所以用「大刀頭」隱喻「還」字。
應唱」是理直氣壯的唱,是充滿信心的唱,出征之前就有必勝的把握,一定要戰勝敵人,一定要凱旋迴鄉。詩裡沒有愁苦,沒有悲傷,有的是對前來送行的家人的安慰和鼓勵。這種慷慨激昂之情,在歷史上是不多見的。
次句承接前文,講此次出征的目的,就在於消滅敵人。以「誓滅」兩字表示出徵的決心和信心;為此才來到玉門關外。正是為了保衛祖國、為了消滅敵人,才不怕艱苦,不怕犧牲,挺身赴沙場。
三國五虎將是哪,誰最早死誰最晚死在沙場上
三國五虎將,一般是指漢末三國時期,跟隨劉備建立蜀漢政權的五位將軍。分別為關羽 張飛 馬超 黃忠 趙雲。關羽 張飛是劉備早期舉兵時就跟隨了劉備,趙雲是在劉備依附袁紹時加入,黃忠是劉備收復荊州時加入,馬超是在劉備攻打益州劉璋時加入。五人為蜀漢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但正史並無五虎將記載!根據陳壽的 三國志...
秦始皇為什麼只掃清六國,第七國為什麼不管?
秦始皇統一六國只是乙個籠統的數字,當時說的是戰國七雄裡面的那個大國,而七國就是秦國,他總不能把自己也幹掉吧。因為他就是第七國的國君,他把第七國 秦國,從王國變成了帝國。這個應該有,這樣來說,因為戰國時期事實上雖然說是戰國七雄,但是當時並不是這幾個國家,所以從這一方面來說,秦始皇事實上不只是統一了這幾...
魚池如果有電,會不會電死鰻魚,魚池只養鰻魚,為何池中產生草魚鯉魚?
雖然電鰻的大部分的身體或重要的器官都由絕緣性很高的構造包住,但如果魚池充滿了電,鰻魚一樣會觸電的,就如電池也可以短路。 華夏歐皓軒 電鰻的放電能力來自於它特化的肌肉組織所構成的放電體。電鰻的 位在鰓蓋下方,其後的肌肉組織幾乎都能放電,佔其身長的80 以上,有數以千計的放電體。電鰻的頭部是正極,尾部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