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叫自尊,自尊主要包含哪兩方面內容

時間 2022-01-05 08:10:02

1樓:霓脦那些

自我肯定(英語:self-esteem)的定義為:「自我能力和自我喜愛程度」,即自尊。在心理學上,自尊感可以是個體對他人形象的主觀感覺,可以是過分的或不合理的。

一般來說,心理健康的人自尊感比較高,認為他人是一個有價值的人,並感到自己值得被別人尊重,也較能夠接受個人不足之處。

形成自尊感的要素有安全感、自我感、歸屬感、方向感、成功感,這些因素都與個體所處的外在環境有關。是個體由肯定的自我評價引起的自愛、自重、自信及期望受到他人、集體、社會尊重與愛護的心理。

積極與自尊

傳統上把積極、主動、勇敢、情緒經歷短暫(即俗稱的神經大條,這種特質較不容易陷入負向情緒的困擾中,具備這種特質的人基本上就是樂觀的人)、甚至是攻擊性強等特質視為高自尊,與以上相反的特質則直接歸類為低自尊。

但這樣的歸類方式事實上十分武斷。可能這種分類只適用於某些社會發展狀態,例如像二十世紀上半葉,國際間戰亂不斷的社會環境。也可以說,當時對人類心理狀態的研究只能從過去人類的行為歸納,如果社會發展到現今狀態,這些歸納出來的理論往往已經不合用。

當今不論是心理學還是企業管理界,一般的說法仍相信,自尊與社會化、人際間的活躍度有關。高自尊的人會做出對社會有助益的行為,且能從其中發現自己的價值;

而低自尊的人無法信任社會和群體,因而或離群索居、或做出暴力破壞者都有(有些人會將離群索居跟內向混淆,事實上內向或外向與自尊強度是無關的)。

有分外在和內在,外在是指在與人相處時、能主動的和人互動、建立關係;能適當的表達自己的感受、想法和需要;敢於提出請求、拒絕不合理的要求;能維護或爭取自己該有的權益;能適當的表達正向或負向情緒;能適時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堅守自己的立場和原則等。

內在指個人如何看待或對待自己,是否能以正向或積極的角度來看自己,這會決定對自己好壞的評價和信心的。

2樓:sunny柔石

自尊也叫自尊心,是一種自己尊重自己、愛護自己,並期望受到他人、集體和社會的尊重與愛護的心理。

自尊包括自我尊重和自我愛護;同時又包括要求他人、集體和社會對自己尊重的期望心理。

3樓:匿名使用者

尊重自己,並不意味著拒絕批評,尊重自己與接受別人的批評是不矛盾的,如果過於愛面子的輸不起,說不得,就是過度維護自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尊嚴和價值,只有尊重自己,才會獲得別人的尊重,尊重自己,包括自尊,自重自愛和自我接納等方面,相信自己的價值,不自我貶低,不自卑是尊重自己的重要表現,尊重自己,還表現為維護自己的形象,愛惜自己的名譽,信守自己的承諾,不過分敏感,保持情緒平穩,客觀評價自己記憶,相信自己的能力,也能認識到別人,可能比自己更優秀,理性對待他人意見分析問題時,對事不對人

揚雄曾經說過,人必其自愛也,然後人愛諸人必其自敬也,然後人敬諸。被別人尊重,會讓我們感到愉快,滿足充滿價值感,推己及人,別人也希望我們能給他們帶來同樣的體驗,尊重他人是一項基本的道德要求,也是一個人文明素養的體現,但在現實生活中,一些人的行為卻違背了這一要求。語言可以體現尊重,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尊重他人,不僅表現在話語上,更應該落實在行動上,與人交往時謙虛有禮,平等友善,重視他人意見,關注他人需要,都是尊重他人的體現。

4樓:吉鯤雷長文

答案: 解析:   自尊也叫自尊心,是一種自己尊重自己、愛護自己,並期望受到他人、集體和社會的尊重與愛護的心理。

  自尊包括自我尊重和自我愛護;同時又包括要求他人、集體和社會對自己尊重的期望心理。

什麼叫自尊?自尊主要表現在那些方面

5樓:靈異**迷

1、自尊不是輕人,自信不是自滿,獨立不是孤立。——徐特立 2、人類有許多高尚的品格,但有一種高尚的品格是人性的頂峰,這就是個人的自尊心。——蘇霍姆林斯基 3、只要不氣餒,不灰心,不放棄,自己相信自己,自己尊重自己,就會感受自尊的快樂。

4、自尊既不向別人卑躬屈膝,也不允許別人歧視、侮辱。 5、一個沒有自尊的人,也很難得到別人的尊重。 6、無論是自己對自己價值的肯定,還是他人對我們價值的肯定,即自尊與被人尊重,都是快樂的。

7、如果一個人對自己不恰當、不合適的行為不知道慚愧,不感到難為情,那就是不知羞恥,這樣的人永遠不會有自尊。 8、自尊自愛,作為一種力求完善的動力,是一切偉大事業的淵源。——屠格涅夫 9、自尊的人不圖虛榮,拒絕沾染不良習氣。

10、為了維護自尊,可以捨棄許多東西,但絕不可傷失人格,做有損人格的事。 11、一個人開朗、豁達,就會感受到自尊的快樂。 12、過度的自尊,則使我們越發敏感,作繭自縛,最終體驗不到生活的樂趣。

13、忌妒,是心靈的腫瘤。——艾青 14、自暴自棄,這是一條永遠腐蝕啃嗤著心靈的毒蛇,它吸走心靈的新鮮血液,並在其中注入厭世和絕望的毒汁。

6樓:外貿導航

自尊,亦稱「自尊心」、「自尊感」,是個人基於自我評價產生和形成的一種自重、自愛、自我尊重,並要求受到他人、集體和社會尊重的情感體驗。自尊是人格自我調節結構心理成分。自尊有強弱之分,過強則成虛榮心,過弱則變成自卑。

人格是個體特有的特質模式及行為傾向的統一體,又稱個性。人格一詞來自拉丁文 persona(面具)。戲劇中演員所戴的特殊面具表現了劇中人物的角色和身分。

把面具指義為人格,實際上說明人既有表現於外給人印象的特點,也有某些外部未必顯露的東西,這些穩定而又異於他人的特質模式,使人的行為帶有一定的傾向,表現了一個由裡及表的、包括身與心在內的、真實的個人──人格。較為綜合的界說可稱人格是個體內在的在行為上的傾向性,它表現一個人在不斷變化中的全體和綜合,是具有動力一致性和連續性的持久自我,是個人在社會化過程中給人以特色的身心組織。這種界說強調了人格的4個方面:

全體的人、持久的自我、有特色的個人和社會化的客體。

7樓:小小段子手

1)自尊的含義:自尊即自我尊重,指既不向別人卑躬屈膝,也不允許別人歧視、侮辱.

(2)自尊的表現:注意容貌上的修飾、舉止方面的文雅以及行為的後果.

8樓:

這個世界在你沒有成就之前不會在意你的自尊

什麼是自尊?

9樓:星願老師

自尊,即自我尊重,指既不向別人卑躬屈膝,也不允許別人歧視侮辱,是一種健康良好的心理狀態。

只要不氣餒,不灰心,不放棄,自己相信自己,自己尊重自己,就可以通過進一步的努力,找到自己的人生價值,贏得別人的尊敬,感受自尊的快樂。

自尊的心理品質,不是天生的,而是在生活,學習和工作中逐步培養起來的。要培養正確的自尊心,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尋找個人自尊的支點(支點指自己突出的優點和長處)。

二 要有正確的方向(培養個人的自尊,應當懂得把個人的自尊上升為集體,國家的自尊)。

總之,我們一定要繼續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光榮傳統,一言一行都要考慮祖國的利益,在和外國人交往中,要自尊,自愛,不卑不亢,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以自己的言行損害祖國的榮譽和民族的尊嚴,這是每一箇中國人所應有的民族自尊。

10樓:匿名使用者

1. 1 什麼是自尊

自尊從心理學角度而言,它主要是指個人對自我價值( self -worth) 和自我能力( self -competence) 的情感體驗,屬於自我係統中的情感成分,具有一定的評價意義。簡言之,自尊是對自我的一種評價性和情感性體驗[1]。比如,國外學者mruk () 在綜述的基礎上提出,自尊是在應付生活挑戰時的個人能力和個人價值之現存狀態。

該定義中,能力和價值是自尊的兩個基本維度 [2]。國內學者張靜() 也在綜述有關自尊研究的基礎上提出,自尊是個體在社會實踐過程中所獲得的對自我的積極的情感體驗,它是主客體相互作用的產物,由自我效能(或自我勝任) 和自我悅納(或自愛) 兩部分構成[3] 。本世紀初,國際自尊心理協會執行理事長布蘭登(branden ,) 提出,自尊是把自己體驗為有能力應付基本的生活挑戰和應付值得幸福的基本挑戰的傾向性[3] 。

因此,可以從以下三點自尊的內涵.

首先,自尊是個體對自我的評價及其體驗。這又包括兩層含義: (1) 自尊是個體自己對自己而不是他人對自己的評價及其體驗。

自尊雖然是不斷內化他人對自己的評價和觀點的產物,但它一旦形成,就成為自我係統中相對穩定的部分,不會因個別人的看法或某一環境的改變而改變。這並不是說自尊不可變,事實上,自尊一直處於動態變化之中, 但只有量變的積累或重大事件的影響才會最終改變自尊水平。(2) 自尊所指向的物件是個體自身而不是他人。

也就是說,自尊是個體對自我的評價與情感體驗,而不是對他人或外界的評價與情感體驗。

其次,自尊有兩個維度:能力和價值。

有能力感的人不一定有價值感,而有價值感的人也未必有強的能力感,缺少任何一個都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自尊。與此同時,真正的自尊是基於現實的自尊,既不狂妄自大,也不自輕自賤。正如布蘭登所說:

「具有高度自尊的人不把自己凌駕於別人之上,不會通過與別人比較來證明自己的價值。他們的快樂在於自己就是自己,而不是比別人好。」

最後,自尊主要是一種由自我評價所引起的情感體驗,是自我係統中的情感成分。

國內學者劉毅和劉萍() 指出,和自我概念相比,自尊屬於自我中更加具有情感色彩的部分,是對自我價值和自我能力的情感體驗和態度[4] 。如果說自我概念是自我係統中的認知成分,那麼自尊則是其情感成分。自我評價及其情感體驗有正負兩個方向,因此,學術界的自尊概念也常常有積極消極之分(即高自尊與低自尊) 。

日常生活中所說的自尊心很強往往正是低自尊的表現.它與學術界的高自尊並不是同一個概念.低自尊的人往往具備很強烈的心理防衛機制,他會將自己掩蓋起來,然而也很容易受傷害.

因為一旦他的防禦機制打破了,就會產生認知偏差,從而導致行為的偏差. 在教育過程中也經常提到,要維護學生的自尊心;心理學界卻常常說,要提高學生的自尊水平。因而,我們是要維護強的自尊心還是弱的自尊心?

這就不免產生理解上的混亂。其實,這就牽涉到自尊與自尊需要的區別.

1. 2  什麼是自尊需要及自尊與自尊需要的關係

馬斯洛認為,自尊是人類的基本需要之一。一個人在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和社會需要得到一定程度的滿足之後,就會產生對榮辱的關心,即自尊的需要[5] 。

但是,說自尊是人類的基本需要並不等於說自尊等同於自尊需要。事實上,這就如同衣食不等於衣食需要或友誼不等於友誼需要一樣淺顯易懂。雖然國內對自尊概念的早期認識中常存在迴圈定義的不足,如心理學家朱智賢教授() 認為,自尊是社會評價與個人的自尊需要的關係的反映[6] ;林崇德() 則認為,自尊是自我意識中具有評價意義的成分,是與自尊需要相的、對自我的態度體驗, 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標之一[7]。

但從中也可以看出自尊與自尊需要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所謂需要是指人的個體的和社會的客觀需求在人腦中的反映。顯然,它是一種尚未實現或尚未滿足的內部狀態,而自尊是已經實現或已經滿足的狀態。

它實際上是由自尊需要得到滿足或實現的部分所促成,同時它又促使人們產生進一步的自尊需求。

自尊需要人人有之,越是低自尊的人其自尊需要往往越強。自尊需要在某種程度上類似於我們常說的「自尊心」。說一個人有自尊心,其實是說他/ 她有自尊需要,傷害了一個人的自尊心,也就是沒能滿足其自尊需要甚至阻礙了其需要滿足。

教育界常提的「要維護學生的自尊心」其實就是要滿足學生的自尊需要,維護這種需要不受挫折。因此,自尊需要雖然不等同於自尊,但其滿足必然有助於自尊水平的提高。

自尊的表現:

1.自尊是一種良好的心理狀態,它首先表現為自我尊重和自我愛護.

2.自尊還包含要求他人,集體和社會對自己尊重的期望.

自尊即自我尊重,指既不向別人卑躬屈膝也不允許別人歧視,侮辱,它是一種好的心理狀態。只要不氣餒,不灰心,不放棄,自己相信自己,自己尊重自己,我們就可以通過進一步的努力,找到自己的人生價值,贏得別人的尊敬,感受自尊的快樂。

作為人格特質的一部分,自尊這一特質表現出了人們喜愛或不喜愛自己的程度各有不同。

(1)自尊始於知恥,有了羞恥心,人才能節制自己的行為,不做庸俗卑賤的事情,有尊嚴地生活;

(2)有了羞恥心,我們會為自己的不當行為而難為情;

(3)有了羞恥心,我們做錯了事會感到慚愧;

(4)有了羞恥心,我們辜負了他人的期望會覺得內疚。

什麼叫自尊心啊為什麼我自尊心特別強啊

自尊心是尊重自己,維護自己的人格尊嚴,不容許別人侮辱和歧視的心理狀態,它是於後天環境中逐漸形成的心理,每個人都有自尊心,可千萬不要使其扭曲而形成虛榮心,這樣會貽害無窮。比如一個女的向你表白,可是等你同意後她卻說 剛剛只是演戲的,你很傷心,就是自尊心受傷了 回答親 微笑 您好!我是情感導師 一抹詩情至...

自尊的近義詞是什麼呢,自尊的近義詞

自信自尊 z z n 基本釋義 詳細釋義。自我尊重。自信 z x n 基本釋義 詳細釋義。1.相信自己。2.相信自己的。自尊的近義詞 自尊的近義詞反義詞不是滋味?我在外面玩水玩得好累哦?你是怎麼回事 不會因為自己而外!在幹嘛?把頭上長的醜得要炸成這樣真的不好了!我是黃玉電 不想說了你知道什麼叫你起床...

自尊是什麼意思,自尊的含義是什麼

小學數學啟發性練習題 1 自尊是人之所以為人所必備的操守。人不等同於動物,很重要的一點在於具有人格和尊嚴,能夠意識到自己獨特的人格和尊嚴,並通過自己的行動去努力維護他們。一個人的人格和尊嚴,是人之所以為人最基本的東西。 自尊,就是自己把自己當人看,別讓那些侮辱 欺負 看不起你的人肆意的去誹謗你!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