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心理健康的中學生,如何做一個心理健康的中學生?

時間 2022-01-07 06:30:03

1樓:冉新竹

就現在而言,健康的心理包括自強、自知、自制、自尊、自持、自覺等6個方面。船的力量在帆漿,人的力量靠理想。有了理想和目標,人生的航船才可以劈風斬浪,揚帆遠航,你選準專一自己的目標,平凡的生活才會變得火熱,才會變得有價值、有意義。

常言道:「哀莫大於心死,愁莫大於無志。」要讓自己的目標、能力、氣質、性格、品德等全面發展,努力發展自己。

作為中學生,要有道德和法制觀念,遵守社會公德,行為規範及法令,遵守學校紀律,個人服從集體、社會,能約束自己的行為,不為一時的衝動而違反紀律,不能不顧公共道德,從而打著:「我行我素」的幌子,招搖過市,為所欲為。

在學習和生活中,要樂於和別人交往,和同學、老師建立良好的關係。人的本質是社會關係的總和,生活在群眾中的每一個人,只有與別人和諧相處,才能讓別人自然而然的接受你。

然而,在學習中,我們不能因為一次的失敗,而認為是命運拋棄了我們,不以學習為負擔,要自覺刻服學習的困難,努力爭取優異成績。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和習慣,做人做事不能由著自己的性子來,一定要把握尺度。

2樓:我只想給你寵愛

心理健康教育 如何培養出一名清華學子[心理健康教育微課]_clip

中學生怎樣做到心理健康

3樓:小月

(一)要注意科學用腦

大腦是聰明才智的基地,也是心理健康的基礎。科學用腦對中學生來說,有著特別重要的意義。1、不要用腦過度。

連續用腦時間不要太長, 一般學習一小時左右就要休息,不要等到「腦袋發木」才停止學習。如果長時間用腦,消耗過程逐漸超過恢復過程,就會產生疲勞。

疲勞是大腦皮層的一種保護性抑制,當大腦長時間工作而發生疲勞時,如果得不到應有的休息,疲勞就會積累,產生保護性抑制,這時大腦中的強迫性的興奮過程與保護的抑制過程就會發生矛盾。這種矛盾如果持久地繼續下去,不僅會使學習能力降低,而且還會引起神經衰弱或神經官能症。研究發現,中學生用腦過度,會導致大腦兩半球非常頑固的慢性充血現象,它不僅使人感覺遲鈍,動作不協調,思維緩慢,理解、記憶力減退;還會造成頭疼、失眠、食慾不振、情感淡漠等,極易引起各種身心疾病。

2、有節律用腦。興奮與抑制是高階神經活動的兩個基本過程, 人的智力與大腦皮層的神經過程有密切關係,學習活動只有在大腦皮層的興奮與抑制有節律地交替進行的情況下才能提高效率。俗話說「動靜相依」就是這個道理。

學習、休息要交替進行,使得腦機能得到調節,消除疲勞。3、合理休息,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良好的生活習慣, 就是在大腦中建立起合理的「動力定型」

,使腦 神經細胞的興奮與抑制保持平衡、協調,做到有效學習,這樣才能更好的發揮腦細胞的機能。因此中學生應自覺的遵守學校的作息制度,每天按時睡覺起床,學習和鍛鍊,養成一套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

(二)要注意智力活動中的心理衛生

在有效的學習和智力發展過程中,心理健康是基本條件之一。

首先,智力活動有賴於大腦的機能,大腦的機能水平是智力發展水平高低的保證。如果某個中學生長期過 度緊張、焦慮、煩惱或抑制、憤怒,就會使其大腦神經活動失調,腦功能不能正常發揮,從而影響智力活動的進行,阻礙智力的發展。反之,一個身體健康、精力充沛的中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他的大腦三個系統,即保持清醒狀態的系統,受納和加工活動系統以及額外運動系統的功能就能得到正常的發揮,大腦皮層神經過程的靈活性、強度、平衡性也能得到提高,從而就能加強其人腦皮層的分析、綜合能力,促進其智力的發展。

第二,健康的情緒。情感能強化智力活動,促進智力的發展。心理學家澤爾勒曾做過這樣的一個實驗,他 讓甲乙兩組學習能力相等的學生都學習無意義音節,同時讓他們做排列方塊實驗,然後測驗他們對所排圖形的記憶效果。

當測驗甲組時,給予讚美的評語,接著讓他們繼續學習無意義音節;而對乙組學生卻給予非常嚴厲的批評,然後也讓他們再學習無意義音節。結果發現,乙組學生受到批評後心情沮喪緊張,方塊測驗的成績愈來愈差,無意義音節的學習效果也大大降低,而甲組學生卻積極高漲,學習效率明顯優於乙組。

第三,堅強的意志和優秀的性格對智力發展有巨大的促進作用。在學習過程中經常會遇到各種困難,如果 沒有堅強的意志,就不可能有學習上的進步和智力的發展。愛因斯坦指出:

「優秀的性格和鋼鐵般的意志力比智慧和博學更為重要……智力上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性格的偉大,這一點往往超出人們通常的認識。」柯克斯對公元2023年至2023年這四百年間所出現的301位偉人進行研究,發現他們不但智商高,而且青年時代 都具有自信、堅強、樂觀、進取心強、百折不撓等優良性格。

另外,良好的人際關係對中學生的智力發展也具有很大的影響。許多研究證明,在中學時的相容、接近、 融洽、親切等健康的師生關係能使學生情緒愉快和穩定,並且容易形成高尚的情感(集體感、榮譽感),從而有助於智力發展;相斥、疏遠、摩擦、衝突等不健康的師生關係則往往容易給學生心理上造成壓力和挫折,使之產生焦慮、煩惱、忌妒,抑鬱、灰心、反感等不健康的情緒和情感,從而阻礙其智力發展。

(三)要加強思想修養1、要培養好的情緒、情感。 長壽學者胡夫蘭德指出:「一切對人不利的影響中,最能使人短命滅亡的就要算是不好的情緒和惡劣的心境,如憂慮、頹喪、懼怕、貪求、怯懦……。

」心理學家巴甫洛夫也曾說:「愉快可以使你對生命的每一跳動,生命的每一印象易於感受,不論軀體和精神上的愉快都是如此,可以使身體發 展,身體強健。」培養開朗的性格和樂觀、愉快的情緒是身心健康的基本條件,也是一種受用不盡的抗病力量。

培養良好的情緒,就要增加積極的情緒體驗。例如,從心理健康的觀點來說,應該把「苦讀書」變成「樂 讀書」

。因為「苦讀書」帶有一種消極情緒,把學習當作一種負擔,在心理上形成一種壓力,而「樂讀書」則帶有快樂的積極情緒,它形成一種內驅力,這時全身輕鬆,注意力集中,思維敏捷,智力活動效率高。

培養良好的情緒,還要善於控制自己的情緒、情感。中學生正處於「心理斷乳期」

,他們的情緒波動性大 ,特別是在激情狀態下。例如,在狂喜、暴怒、痛苦、失望或恐怖時,往往伴隨著劇烈的內部器官的活動以及外部行為表現的顯著變化,有時會失去理智的控制,做出一些非正常舉動。這種情況的產生,雖然與人的神經過程有一定的關係,如興奮和抑制過程不平衡的人容易產生激情,但是,過度的激情多發生在那些思想品德修養差、意志力薄弱的人身上。

只有那些意志堅強,對自己的行為表現出高度責任感的人,才能用理智的力量去控制情緒的衝動,不做情緒的俘虜。當然,控制情緒,必要時要設法給予「疏洩」

,即把心靈中的積鬱吐出來。因為激烈的情緒長期鬱悶在心中,就會影響大腦的正常功能,就如積食會影響食慾和消化功能一樣,而最好的辦法是用一劑清瀉藥。這樣就要求校長和教師在做中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時,要採取疏導的措施。

2、調節自己的抱負水平, 抱負水平是指一個人對自己的學習和工作成就的心理需求。實驗表明,中學生 在自我觀念中對自己的成就所預期的水平是不同的,有的過高,有的中等,也有的過低。中學生在確定自己的抱負標準時,應根據個人的條件,一定要適度。

如果抱負水平訂得過低,雖然比較容易達到目標,但並不能帶來滿足感,如果抱負水平過高,超過了自己的能力限度,又會因失敗而產生苦惱和焦慮。因此,只有從實際出發,確定自己的奮鬥目標,才能夠一步一個腳印走上成功之路。3、樹立正確的自我觀念。

心理健康的中學生對自己都有比較明確的瞭解,有著正確的自我觀念。每個人 是按照自我觀念去行動的,一個人如果自我觀念不正確,那麼根據他的自我觀念所表現的行為,當然也不會適當。不能正確對待自己的人,是往往也不能正確對待別人的。

中學時代是自我完善的重要時期,樹立正確的自我觀念,對於正確處理人際關係,健康成才具有重要意義。

首先,中學生要做到「自知之明。」所謂「自知」

,就是說能正確地認識自己。既不能只看重自己的優點 ,自滿自負,強調獨立性;也不能只看到自己的缺點,自卑自責。

。由此可 以看出,他人或集體對自己態度,好象一面鏡子可以用來觀測自身的情況,發現缺點和偏差,及時主動調整。

再次,要認識適時變換自己角色的必要性,角色創始人米德非常重視角色扮演在自我發展過程中的作用, 他認為一個人從小透過扮演他人的角色就能一定程度地瞭解社會上各種行為規範及習俗。自我觀念就是個人對自己所擔任的角色的認識,正是這種角色互動才能不斷增強一個人的自我觀念。一個人在複雜變化的社會環境中,往往要經常變換自己的角色,按照角色不同的要求,來調節自己的行動。

每個學生都應該隨著情況的變化,及時恰當地進行角色變換,這樣就能比較順利自若地適應社會,避免造成心理壓力和行為失誤,做一個成功的學習者,為將來的事業成功打下堅實的基礎。

4樓:北京博遠龍禧

多看健康的書籍,多和開朗樂觀的人接觸,多參加運動,開啟自己的心門去多接觸他人,讓自己變得樂觀,心態平和,就能達到心理健康

5樓:匿名使用者

找一間比較大的房子,地上放若干乾淨的墊子,房間內開啟**,儘量選那些讓人心情放鬆的**。

讓需要放鬆的中學生,坐下來,傾聽**,然後開始交流。把他們心中的困惑煩惱悉數倒出來。

選取一些好玩、益智的遊戲,大家一起做,儘量是那些需要集中注意力的遊戲,做完後,請中學生們說說感受。

大家列舉出心理不健康的例項,分析這些不健康背後的危害,共同解決。

對那些喜歡暴力遊戲、喜愛看低俗**、有不健康傾向的中學生,採取引導、暗示等方式,使他們感受到自己的錯誤,並逐步引導他們喜歡上高雅的東西。

找一間密室,做為發洩室,提供給心理有問題的中學生,讓他們擊打橡皮人、在牆上塗抹等,通過這些方式,令他們徹底放下心理包袱。

帶領中學生們參加公益活動,去幫助那些孤寡老人或孤兒,使中學生感受到自己的能力和作用。

如何做一個心理健康的中學生ppt課件

6樓:匿名使用者

一.創設有利於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環境

二.教師是實施心理教育的主體

三.發揮家庭教育功能

製作ppt步驟:

一、在製作ppt模板前要準備放置在第1張ppt的**,ppt內頁中的**,logo等**。

二、新建一個ppt檔案,此時應顯示的是一張空白ppt檔案

三、ppt模板結構的製作

四、ppt模板內容框架的製作

五、如果對ppt要求高的話,告訴你個技巧,其實也可以找人代做的啦,我知道就有一個叫:優易做的網路工作室非常專業,我之前在那做過。

就現在而言,健康的心理包括自強、自知、自制、自尊、自持、自覺等6個方面。船的力量在帆漿,人的力量靠理想。有了理想和目標,人生的航船才可以劈風斬浪,揚帆遠航,你選準專一自己的目標,平凡的生活才會變得火熱,才會變得有價值、有意義。

常言道:「哀莫大於心死,愁莫大於無志。」要讓自己的目標、能力、氣質、性格、品德等全面發展,努力發展自己。

作為中學生,要有道德和法制觀念,遵守社會公德,行為規範及法令,遵守學校紀律,個人服從集體、社會,能約束自己的行為,不為一時的衝動而違反紀律,不能不顧公共道德,從而打著:「我行我素」的幌子,招搖過市,為所欲為。

在學習和生活中,要樂於和別人交往,和同學、老師建立良好的關係。人的本質是社會關係的總和,生活在群眾中的每一個人,只有與別人和諧相處,才能讓別人自然而然的接受你。

中學生如何做到心理健康

對中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1 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其課程的特色是在生理衛生課中增加心理衛生的內容,稱為生理心理衛生。根據不同年齡,不同年級的特點,通過心理衛生課向學生普及心理衛生常識,使學生能夠了解,分析自己的心理狀況,提高抵禦心理疾病的能力。2 開展團體諮詢活動。出現同類心理疑問的小組成員...

如何做心理健康的大學生,如何做一個心理健康的大學生

那些你不知道的二三事 能對外界刺激產生恰到好處的反應,不產生不必要的負面情緒 與他人 環境和社會友好相處,人際關係和諧 能站在他人和自己的立場,看待問題的實質,能為他人著想,考慮他人的處境和感受,從而做出恰當的行為同時滿足他人和自己的需要 面對外界的事情,能做出正確 積極的反應,有成熟的認知模式 當...

如何做一名合格的中學生的作文,如何做一名合格的中學生(作文500字)

文庫精選 內容來自使用者 ydykz 該如何做一名優秀的中學生呢?首先,一個合格的學生應該是一個品行端正的學生。品行端正,就意味著他必須是一個具有高尚道德情操 積極進取 心理健康的人,是一個恪守秩序 行為規範的人,是一個熱愛生活 富有理想的人。法國著名作家雨果說 世界上最廣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廣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