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小鎮東街小余
什麼是身心健康,寬泛的講,人是由身體和心理兩部分組成的,要想有乙個健康完整的大學生活,就必須要實現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的有機統一,就是身心健康。
我們生病了,尚且可以切身體會,去醫院看病,心靈生病了,有幾個人會重視,去看心理醫生呢,大學生們似乎對健康的認識很片面,總是認為我還年輕有資本,就可以隨意消耗自己的身體。
某所大學根據在校學生進行了乙個問卷調查,發現,1/3的學生三餐不固定,66%的人每天睡眠不超過六小時,而且只有10%的人在堅持做運動鍛鍊身體,根據以上生活方式,80%以上的大學生存在經常性頭暈,身體乏力的情況,70%的大學生總是覺得自己處於亞健康的狀態。
所謂「身體是一切的本錢」,如果沒有乙個好的身體,做起事來有氣無力,在校沒有飽滿精神狀態,又何談心理健康呢?我總結了幾個大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環境不適應,學習壓力,人際關係不和諧,戀愛睏擾,求職與擇業壓力,精神方面問題等等。
王陽明曾說:心即理,心能左右一切,大學生正處於自我意識的發展時期與自我意識的完善時期的過渡階段,因此自我意識不完善,才形成了種種心理問題。
要提高和完善大學生自我意識,首先要正確認識自我,找到自身的定位,從而去科學的塑造自我,就要確定乙個明確的目標,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設立一些小目標,比如早睡早起,飲食規律,每天鍛鍊一小時,擺脫自身懶惰,減少無節制的上網,多一些睡眠時間,運動時間,讓我們給自己乙個健康的身體。
任何你狀態最糟糕的時候,一定是失去目標的時候,無所適從,被拋入巨大的空虛之處,這個時候,我們會焦慮,會沮喪,會產生心理衝突,所以我們要給自己設立具體的行動目標,才不會陷入自我懷疑和迷茫當中。
任何時候我們都要學會自我接受和自我肯定,學會調節自身情緒,培養自信心。
不妨多去感受生活中美好的事物,遠離身邊的負能量,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體會這過程中的充實感和成就感,帶給我們的快樂,只有在不斷的挑戰中,我們才能增強自信心,提高心理承受能力,促進健全的人格發展。
作為大學生,去體驗不一樣的事情,對未知的人事保持想象,對平靜的日常保持好奇,享受大學生活的純粹,關愛大學生身心健康,用一顆豁達溫柔的心靈與世界與自己和平相處。
最後,希望我們在寶貴的時光裡,好好吃飯,好好睡覺,健健康康比什麼都重要。
如何解決大學生心理健康,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怎樣解決
很多事情我們越關注自己的心理,越擔心自己心理出現問題,從而更加的害怕 焦慮 不安。當我們不去想的時候,或許自己就好了。因此,不必老是糾結。當這件事特別影響我們時,嘗試將注意力轉移一下。放鬆一下心情對自己的心理健康也是很有好處的。我們可以和朋友敞開心扉聊聊天,或者和朋友出去玩一下,改善一下自己的心理情...
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標準是什麼,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標準是什麼?談談你對心理健康的認識。
陌路情感諮詢 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標準包括 智力正常 情緒健康 意志健全 人格完整 自我評價正確 人際關係和諧 社會適應力良好 心理行為符合大學生的年齡特徵等方面,心理健康標準體現在生理 心理和社會適應力這幾個方面。意志健全的大學生能在遇到問題的時候適時地作出決定,並運用切實有效的方法來解決生活或者學習...
大學生心理健康與成才的關係,心理健康與大學生成才論文
心理健康可以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心理素質是一個人綜合素質的基礎,心理的健康發展是最基本的人生課題。大學生要 成才 成功,心理的健康發展是基礎。重在德育,有了心理健康的基礎,他們才會做人,懂得做人的道理,形成正確的世界觀 人生觀 價值觀,成為一個明德尚美 遵紀守法的人,一個學會學習 學會做人做事 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