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挲DD308電子鼓的鼓面分別代表架子鼓裡的哪?(低音大鼓 小鼓 桶子鼓等等)

時間 2021-05-07 19:59:02

1樓:茶香竹息漢堡

1 crash 2 ride 5 hi-hat(踩鑔) 6 軍鼓 3 高音通鼓 4 中音 7 低音 6 軍鼓

2樓:

按道理應該是

1、重音鑔

2、叮叮鑔

3、第一桶鼓

4、第二桶鼓

5、手鑔

6、小軍鼓

7、落地桶鼓

還有兩個踏板

一個是踩鑔

一個是大鼓

3樓:匿名使用者

1低音鑔片 2叮叮鑔 3一銅鼓 4二銅鼓 7三銅鼓 6軍鼓 5踩鑔

請採納謝謝

架子鼓那些鼓都叫什麼?

4樓:樑毅的娛樂日誌

架子鼓的基本組合包括了低音大鼓 、小鼓、兩個筒鼓、一個落地鼓、腳踏鈸和鈸。其中鈸分為碎音鈸、疊音鈸以及發出效果音的中國鈸、水鈸和crash

ride等。

1、低音大鼓

單槌頭用右腳演奏,雙錘頭左右**替演奏,有點踏法和墊踏法等多種踩踏方法。是爵士鼓中主要的低頻音色,用於突出律動和切口。演奏時和軍鼓、踩鑔組成基本節奏框架,不同的力度和頻率可以表達不同的律動風格。

是爵士鼓中最核心的部分。

2、小鼓:

因底部裝有響絃而稱作snare drum,其直徑多介於12~14吋,深度多為3~8吋,常用演奏方式包括打擊鼓面和邊匡敲擊。

3、中鼓:

圓筒狀,聲音類似響絃被去掉的小鼓,由非洲鼓演化而來,設於大鼓上方,音調比落地鼓高。

4、落地鼓:

裝有落地腳架,放在大鼓的右邊,直徑有14、16、18吋幾種,深度大多14至16吋。音調介於中鼓和大鼓之間。

5、腳踏鈸:

一般做固定拍子打點用,有13、14、15吋等幾種直徑,普遍使用14吋。腳踏鈸用架子立於整套鼓的左邊,演奏的方式除了用鼓棒打擊,也需要配合踏板控制上片和下片的開合。

6、碎音鈸:

常用於釋放樂曲中積累的能量,因而一般敲擊力量都很大,發出強烈而頻頻寬泛的音效,常用於高潮部分。一般使用16至19吋直徑,也有場合會出現14、20吋的尺寸。

7、疊音鈸:

主要用作固定拍子,但有時也有類似於碎音鈸的用法。一般有20至24吋直徑,常見的是20、21、22吋。它一般要比碎音鈸厚。

8、crash/ride:

效果鈸的一種,結合了碎音鈸與疊音鈸的特性,通常為16至18吋。

9、中國鈸:

效果鈸的一種,形狀類似於中國民樂中的廣鈸,音調比碎音鈸低沉。常見有16至20吋直徑。

10、水鈸:

效果鈸的一種,音色和碎音鈸相似,但音量偏小,音色更細緻,直徑通常在8至12吋的鈸。

5樓:傾城之戀

架子鼓英文稱作drum kit或drum set 基本的組合包括: 底鼓(bass drum)、22寸 軍鼓(snare drum)、14寸 兩個桶鼓(tom 1、tom 2)12寸、13寸 一個落地桶鼓(floor tom)16寸 踩鑔(hi-hat cymbal)14寸 一片強音鑔或者叫碎音鑔(crash cymbal)16寸 節奏鑔或者叫叮叮鑔(ride cymbal)20寸 以上是一般配置,有些鼓只有強音鑔,沒有節奏鑔。有些鼓除了上面配置之外,還會有splash(水鑔)8寸、10寸、12寸的都有。

18寸的crash、以及18寸或者20寸的china(中國鑔)等。

6樓:喳喳

架子鼓由低音大鼓、踩鑔、小軍鼓、桶子鼓(3-7個)、吊鑔(2-4面)高音鑔所組成。

7樓:lyy永豔

呆鑔,踩鑔,叮叮鑔,嗵一,嗵二,嗵三,軍鼓,底鼓

架子鼓分為幾種?

8樓:小白臉也要愛

架子鼓又稱爵士鼓,架子鼓是有很多分類的零部件構成的,就像電腦是由滑鼠、鍵盤、顯示器組成一樣。所以架子鼓只有一種,是一個專署名詞,只不過是由許多其它的鼓一起組合而成。每一個單獨的個體都有自己的名字,比如軍鼓、底鼓、通鼓、吊鑔、踩鑔……每一樣物件都是屬於打擊樂器中的一員,而相應部件組在一起就是架子鼓。

一般來說常見的是5鼓配置。不過隨著能力的提高和做**的需要可以自己再新增不同型號的鼓,再比如常見的7鼓,

架子鼓是爵士樂隊中十分重要的一種無音高打擊樂器,它通常由一個腳踏的低音大鼓(bass drum,又稱「底鼓」)、一個軍鼓、二個以上嗵嗵鼓(tom-tom drum)、一個或兩個吊鑔(ride cymbal)和一個帶踏板的踩鑔(hi-hat)等部分組成。鼓手用鼓錘擊打各部件使其發聲。爵士樂中常用的鼓錘有兩種,一種是木製的鼓棒,另外一種是由鋼絲製成的鋼絲刷。

【基本構造】

架子鼓由低音大鼓、踩鑔、軍鼓、嗵鼓、鑔片所組成。

低音大鼓 (bass drum):用右腳自然平放在踏板上,敲擊時腳腕和腳掌鬆弛自然,腳隨踏板上下運動,腳掌不要抬得過高適當踮起腳尖,除連續演奏重音外,腳跟不要離開踏板。

踩鑔 (hi-hat):用左腳,預備演奏時提起左腳跟,開始演奏時腳跟下、腳掌上,腳掌下、腳跟上,腳跟、腳掌的運動必須自然跟隨踏不板,不可抬得過高或動作緩慢。

小鼓 (snare drum):一般左右手都可以直接用扣腕式(手心向下)進行演奏。

手鑔:用右手,在踩鑔上採用直扣式敲擊各種節奏。

吊鑔:用右手,是代替手鑔演奏各種節奏,採用直腕式或直扣式,一般有槌頭敲鑔面,在演奏重音渲染強烈氣氛時,用槌杆敲擊鑔的邊沿處。大鼓(bd)小鼓(sd)低嗵鼓(ft)耳鼓(tt)踩釵(hh)大中立釵(cc)。

9樓:匿名使用者

架子鼓介紹

(drum)

架子鼓是爵士樂隊中十分重要的一種無音高打擊樂器,它通常由一個腳踏的低音大鼓(bass drum,又稱「底鼓」)、一個軍鼓、二個以上嗵嗵鼓(tom-tom drum)、一個或兩個吊鑔(ride cymbal)和一個帶踏板的踩鑔(hi-hat)等部分組成。鼓手用鼓錘擊打各部件使其發聲。爵士樂中常用的鼓錘有兩種,一種是木製的鼓棒,另外一種是由鋼絲製成的鋼絲刷。

在樂隊中鼓手掌握著樂曲的速度和節奏等重要環節,尤其是在爵士樂中,鼓手特別需要與其他樂手保持良好的合作狀態,比如"切奏"時鼓手的乾淨利落就在其中起著很大的決定作用。另外在爵士樂中,鼓音色的控制、力度的控制以及速度的控制都是體現鼓手技巧的重要因素。

爵士鼓(jazzdrums)起源於美國。它是一套以鼓為主的組合性打擊樂器。由一人演奏始時專為爵士樂伴奏。

「爵士」二字,並非指英國皇室的勳位,而是一名早期美國黑人樂手的名字,全名為爵士波·布朗。早期的爵士樂是美國下層黑人們自娛自樂的**形式,當這位著名的黑人樂手演奏時,人們常常興奮的高呼「爵士,再來一個!」。

後來,這種**就因這位黑人歌手而得名.習慣上稱做「爵士樂」了。

爵土鼓從外觀上看去就像一排架子上掛著很多鼓,鼓手演奏起來十分神氣、顯眼,抑揚頓挫的立體鼓點鏗鏘動聽。在我國,人們就按它的外型而習慣叫它「架子鼓」,鼓手的演奏俗稱「打架子鼓」。

最初期的爵上鼓非常簡單,只有大軍鼓、小鼓和軍鑔。人們把大軍鼓立放在地上,架起小鼓,用腳把大鼓踢響,再把一根棍子插在地上,掛上一片軍鑔。十九世紀中期,美國南北戰爭結束,能歌善舞的黑人從解散的軍隊那裡獲得不少樂器。

如大小軍鼓、鈸鑔等,(這些樂器幾乎成了後來爵士樂中的主要樂器)天才的黑人把各類鼓鑔巧妙的組合在一起,就成了爵士鼓的雛型。他們把大軍鼓安上支架放在地上,配置一個能鼓動鼓面的踏板。再把小鼓和軍鑔分掛在大鼓的兩邊。

這樣,一個人就能同時操縱多件打擊樂器。後來通過發展、改良,慢慢就演化成了現代的爵士鼓。隨著爵士樂的不斷髮展。

鼓手的技術也不斷提高,簡陋的裝置再不能適應樂隊和鼓手的需要,於是就在打擊樂組合中逐漸加入了幾個去掉響絃的小鼓,打起來嗵嗵嗵嗵,與大鼓、小鼓交相呼應十分動聽,後來就以它們發出的聲音命名為「嗵嗵」(tom—tom)。我國的習慣叫法為「嗵嗵鼓」,因為嗵嗵鼓的型制很像水捅,有的也叫它「桶鼓」。隨著爵士樂的發展,能夠連動的踩鑔也加了進來。

直至發展到型制健全、操縱方便、具有兩面大鼓、七八面嗵鼓、**面吊鑔的世界性打擊樂器了。

二十世紀中期,搖滾樂(rock)在美國風靡起來,旋即在世界掀起強勁的旋風,由於爵士鼓變化多端的節奏和鼓手高超的演奏技藝,迅即成為搖滾樂中不可缺少的組合型打擊樂器了。搖滾樂以它強烈金屬的音響和豐富多變的節奏,使人產生音的搖晃滾動感覺,特別招致青年人的垂青。

在我國,隨著社會的進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自娛性的**開始有所要求。搖滾樂、通俗歌曲逐漸成為人們文化生活的組成部分,爵士鼓亦屬熱門樂器,尤其受到青少年朋友的歡迎。

架子鼓形成於本世紀40年代,它包含著各種不同型別、不同音色的手擊樂器和腳擊樂器。手擊樂器有小鼓、嗵鼓、吊釵等,腳擊樂器有大鼓、踩釵。在此基礎上,根據演奏的需要、可隨時增減附加打擊樂器。

架子鼓是用以演奏搖滾、扭擺及爵士**的打擊樂器,在長期的演奏過程中,形成一套固定的節奏型別,如迪斯克、倫巴、探戈、桑巴、恰恰、波菜羅等節奏。這些節奏型氣紛強烈、節奏鮮明,各自具有獨特的風格。

[編輯本段]架子鼓的組成

架子鼓由低音大鼓、踩鑔、小軍鼓、桶子鼓(3-7個)、吊鑔(2-4面)所組成。

低音大鼓:用右腳自然平放在踏板上,敲擊時腳腕和腳掌鬆弛自然,腳隨踏板上下運動,腳掌不要抬的過高,除連續演奏重音外,腳跟不要離開踏板。

踩鑔:用左腳,預備演奏時提起左腳跟,開始演奏時腳跟下腳掌上,腳掌下腳跟上,腳跟腳掌運動必須自然跟隨踏不板,可抬的過高或動作緩慢。

小鼓:一般左右手都可以直扣腕式(手心向下)進行演奏。

手鑔:用右手,在踩鑔上採用直扣式敲擊各種節奏。

吊鑔:用右手,是代替手鑔演奏各種節奏,採用直腕式或直扣式,一般有槌頭敲鑔面,在演奏重音渲染強烈氣氛時,用槌杆敲擊鑔的邊沿處。大鼓(bd)小鼓(sd)低嗵鼓(ft)耳鼓(tt)踩釵(hh)大中立釵(cc)。

10樓:介孤儀倫

架子鼓介紹!!!!

架子鼓又稱爵士鼓,它形成於本世紀40年代,它包含著各種不同型別、不同音色的手擊樂器和腳擊樂器。手擊樂器有小鼓、嗵鼓、吊釵等,腳擊樂器有大鼓、踩釵。在此基礎上,根據演奏的需要、可隨時增減附加打擊樂器。

架子鼓是用以演奏「搖滾」、「扭擺」及「爵士**」的打擊樂器,在長期的演奏過程中,形成一套固定的節奏型別,如迪斯克、倫巴、探戈、桑巴、恰恰、波菜羅等節奏。這些節奏型氣紛強烈、節奏鮮明,各自具有獨特的風格。

1.架子鼓的組成

架子鼓是由許多鼓和釵有機地組合而成,常見的有五頭鼓、七頭鼓和九頭鼓。下面以五頭鼓為例加以說明;大鼓(bd)小鼓(sd)低嗵鼓(ft)耳鼓(tt)踩釵(hh)大中立釵(cc)。

2.架子鼓的記譜

架子鼓的記譜用五線譜的低音譜表,即f譜表,低音大鼓在第一間,小鼓在第三間,耳鼓ⅰ在第四間,耳鼓ⅱ在第四線,大嗵鼓在第二間,大立釵分別記在上加一間,踩釵寫在下加一間。

架子鼓並無固定的音高,一般由演奏者根據樂曲的需要去調定選擇。

3.演奏基本方法

(1)小鼓擊奏法:小鼓也稱軍鼓,是西洋無調打擊樂器中最主要的一件樂器,是架子鼓中的一件。

小鼓的演奏姿勢,也是架子鼓的演奏姿勢。在架子鼓演奏中,因腳需同時踩大鼓和踩釵,所以採用坐姿演奏。演奏時要姿勢端正,胸、肩、大臂等上身肢體自然放鬆。

擊奏時,雙臂向上自然彎曲置於鼓面上,雙手握槌,右手拇指第二關節和食指二三關節握鼓槌柄部,拇指與食指第三關節自然併攏,中指、無名指、小指掌心彎曲,與槌柄保持一定的間隙以控制鼓槌。

左手掌心向內側,拇指食指虎口處夾持鼓槌柄部,用無名指第三關節托住鼓槌底部。其它手指向掌心方向自然變曲成握球狀。

掌握了正確的持槌姿勢,還要有正確的擊奏方

法。在訓練中一定切記「擊奏」二字,也就是說要彈擊。鼓槌擊打在鼓面後,須立即恢復擊鼓時的預備動作。

擊鼓動作要完成於瞬間,而且有「彈性」和充分的共振,要奏得明亮、集中、結實、有力度,奏出豐滿的音響效果。初學者練習擊奏時還應注意擊奏位置,應擊在小鼓的中心點三至五釐米處。此外,還有邊擊法、制音邊擊法、交替擊奏法、滾奏等等。

在練習時可先單手練,然後雙手練,也可雙手交替練習。

(2)低音大鼓踏奏法:低音大鼓用右腳踏擊,在通常情況下,腳跟踩在踏板的後端,以踝關節為軸,用前腳掌踏擊踏板而帶動鼓槌擊打鼓面。踏擊時,大腿、小腿、腳部肌肉相應放鬆,槌頭擊鼓面後要立即返回,形成迴圈的踏擊動作。

在極強擊奏時,可將腳懸起後用腳尖踏擊踏板,使右腿全部重量落在一個點上,從而加強踏擊的力度,得到預想的效果。

(3)踩釵踏奏法:踩釵用左腳踏擊,它的擊奏要領是將腳跟踩在踏板的後端,以踝關節為軸,由腳前掌踏擊踏板,當腳前掌擊下後,不需要立即返回而需控制延音,造成封閉的音響效果,這也是與右腳大鼓不同之處。

(4)嗵鼓擊奏法:嗵鼓擊奏要領同小鼓,在換鼓擊奏時,需用手腕帶動小臂和大臂,自然地運動到其它各鼓的部位,形成自然協調的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