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楊門虎將最後活下來的是誰,楊門虎將結局還剩幾個兒子沒死

時間 2021-07-07 07:04:46

1樓:贊贊威

楊延昭楊延昭(958年-2023年),本名楊延朗,後改為楊延昭,亦稱楊六郎,幷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北宋名將。

楊延昭自幼隨父親楊業征戰,雍熙三年北伐,楊業率軍攻應、朔等州,時年二十九歲的延昭為先鋒,戰朔州城下,流矢穿臂,戰鬥愈勇,終於攻下朔州。其父死,便擔負起河北延邊的抗遼重任。雍熙北伐之後,延昭在景州(今河北景縣)、保州(今河北安新縣)等地抵禦遼軍侵擾,死後陪葬於永安縣(今河南鞏義宋英宗永厚陵)。

在與遼兵作戰中,楊延昭威震邊庭,人們稱楊延昭守衛的遂城為“鐵遂城”。宋真宗稱讚他“治兵護塞有父風”。

楊延昭是北宋抗遼名將楊業的長子(**中為楊業六子),遼國人認為北斗七星中的第六顆主鎮幽燕北方,是他們的剋星,遼國人就把他看做是天上的六郎星宿(將星)下凡,故稱為楊六郎。

2樓:擎天柱

楊業,幷州太原人。父信,為漢麟州刺史。業幼倜儻任俠,善騎射,好畋獵,所獲倍於人。

嘗謂其徒曰:「我他日為將用兵,亦猶用鷹犬逐雉兔爾。」弱冠事劉崇,為保衛指揮使,以驍勇聞。

累遷至建雄軍節度使,屢立戰功,所向克捷,國人號為「無敵」。

太宗徵太原,素聞其名,嘗購求之。既而孤壘甚危,業勸其主繼元降,以保生聚。繼元既降,帝遣中使召見業,大喜,以為右領軍衛大將軍。

師還,授鄭州刺史。帝以業老於邊事,復遷代州兼三交駐泊兵馬都部署,帝密封橐裝,賜予甚厚。會契丹入雁門,業領麾下數千騎自西陘而出,由小陘至雁門北口,南向背擊之,契丹大敗。

以功遷雲州觀察使,仍判鄭州、代州。自是,契丹望見業旌旗即引去。主將戍邊者多忌之,有潛上謗書斥言其短,帝覽之皆不問,封其奏以付業。

雍熙三年,大兵北征,以忠武軍節度使潘美為雲、應路行營都部署,命業副之,以西上閣門使、蔚州刺史王侁,軍器庫使、順州團練使劉文裕護其軍。諸軍連拔雲、應、寰、朔四州,師次桑乾河,會曹彬之師不利,諸路班師,美等歸代州。

未幾,詔遷四州之民於內地,令美等以所部之兵護之。時契丹國母蕭氏與其大臣耶律漢寧、南北皮室及五押惕隱領眾十餘萬,復陷寰州。業謂美等曰:

「今遼兵益盛,不可與戰。朝廷止令取數州之民,但領兵出大石路,先遣人密告雲、朔州守將,俟大軍離代州日,令雲州之眾先出。我師次應州,契丹必來拒,即令朔州民出城,直入石碣谷。

遣強弩千人列於谷口,以騎士援於中路,則三州之眾,保萬全矣。」侁沮其議曰:「領數萬精兵而畏懦如此。

但趨雁門北川中,鼓行而往。」文裕亦贊成之。業曰:

「不可,此必敗之勢也。」侁曰:「君侯素號無敵,今見敵逗撓不戰,得非有他志乎?

」業曰:「業非避死,蓋時有未利,徒令殺傷士卒而功不立。今君責業以不死,當為諸公先。

」將行,泣謂美曰:「此行必不利。業,太原降將,分當死。

上不殺,寵以連帥,授之兵柄。非縱敵不擊,蓋伺其便,將立尺寸功以報國恩。今諸君責業以避敵,業當先死於敵。

」因指陳家谷口曰:「諸君於此張步兵強弩,為左右翼以援,俟業轉戰至此,即以步兵夾擊救之,不然,無遺類矣。」美即與侁領麾下兵陣於谷口。

自寅至巳,侁使人登託邏臺望之,以為契丹敗走,欲爭其功,即領兵離谷口。美不能制,乃緣交河西南行二十里。俄聞業敗,即麾兵卻走。

業力戰,自午至暮,果至谷口。望見無人,即拊膺大慟,再率帳下士力戰,身被數十創,士卒殆盡,業猶手刃數十百人。馬重傷不能進,遂為契丹所擒,其子延玉亦沒焉。

業因太息曰:「上遇我厚,期討賊捍邊以報,而反為奸臣所迫,致王師敗績,何面目求活耶!」乃不食,三日死。

帝聞之,痛惜甚,俄下詔曰:「執干戈而衛社稷,聞鼓鼙而思將帥。盡力死敵,立節邁倫,不有追崇,曷彰義烈!

故云州觀察使楊業誠堅金石,氣激風雲。挺隴上之雄才,本山西之茂族。自委戎乘,式資戰功。

方提貔虎之師,以效邊陲之用。而群帥敗約,援兵不前。獨以孤軍,陷於沙漠;勁果猋厲,有死不回。

求之古人,何以加此!是用特舉徽典,以旌遺忠。魂而有靈,知我深意。

可贈太尉、大同軍節度,賜其家布帛千匹、粟千石。大將軍潘美降三官,監軍王侁除名、隸金州,劉文裕除名、隸登州。」

業不知書,忠烈武勇,有智謀。練習攻戰,與士卒同甘苦。代北苦寒,人多服氈罽,業但挾纊露坐治軍事,傍不設火,侍者殆僵仆,而業怡然無寒色。

為政簡易,御下有恩,故士卒樂為之用。朔州之敗,麾下尚百餘人,業謂曰:「汝等各有父母妻子,與我俱死,無益也,可走還,報天子。

」眾皆感泣不肯去。淄州刺史王貴殺數十人,矢盡遂死,餘亦死,無一生還者。聞者皆流涕。

業既沒,朝廷錄其子供奉官延朗為崇儀副使,次子殿直延浦、延訓併為供奉官,延瑰、延貴、延彬併為殿直。

延昭本名延朗,後改焉。幼沉默寡言,為兒時,多戲為軍陣,業嘗曰:「此兒類我。

」每徵行,必以從。太平興國中,補供奉官。業攻應、朔,延昭為其軍先鋒,戰朔州城下,流矢貫臂,鬥益急。

以崇儀副使出知景州。時江、淮凶歉,命為江、淮南都巡檢使。改崇儀使、知定遠軍,徙保州緣邊都巡檢使,就加如京使。

鹹平二年冬,契丹擾邊,延昭時在遂城。城小無備,契丹攻之甚急,長圍數日。契丹每督戰,眾心危懼,延昭悉集城中丁壯登陴,賦器甲護守。

會大寒,汲水灌城上,旦悉為冰,堅滑不可上,契丹遂潰去,獲其鎧仗甚眾。以功拜莫州刺史。時真宗駐大名,傅潛握重兵頓中山。

延昭與楊嗣、石普屢請益兵以戰,潛不許。及潛抵罪,召延昭赴行在,屢得對,訪以邊要。帝甚悅,指示諸王曰:

「延昭父業為前朝名將,延昭治兵護塞有父風,深可嘉也。」厚賜,遣還。是冬,契丹南侵,延昭伏銳兵於羊山西,自北掩擊,且戰且退。

及山西,伏發,契丹眾大敗,獲其將,函首以獻。進本州團練使,與保州楊嗣並命。帝謂宰相曰:

「嗣及延昭,並出疏外,以忠勇自效。朝中忌嫉者眾,朕力為保庇,以及於此。」五年,契丹侵保州,延昭與嗣提兵援之,未成列,為契丹所襲,軍士多喪失。

命李繼宣、王汀代還,將治其罪。帝曰:「嗣輩素以勇聞,將收其後效。

」即宥之。六年夏,契丹復侵望都,繼宣逗遛不進,坐削秩,複用延昭為都巡檢使。時講防秋之策,詔嗣及延昭條上利害,又徙寧邊軍部署。

景德元年,詔益延昭兵滿萬人,如契丹騎入寇,則屯靜安軍之東。令莫州部署石普屯馬村西以護屯田。斷黑盧口、萬年橋敵騎奔衝之路,仍會諸路兵掎角追襲,令魏能、張凝、田敏奇兵牽制之。

時王超為都部署,聽不隸屬。延昭上言:「契丹頓澶淵,去北境千里,人馬俱乏,雖眾易敗,凡有剽掠,率在馬上。

願飭諸軍,扼其要路,眾可殲焉,即幽、易數州,可襲而取。」奏入,不報,乃率兵抵遼境,破古城,俘馘甚眾。

及請和,真宗選邊州守臣,御筆錄以示宰相,命延昭知保州兼緣邊都巡檢使。二年,追敘守禦之勞,進本州防禦使,俄徙高陽關副都部署。在屯所九年,延昭不達吏事,軍中牒訴,常遣小校周正治之,頗為正所罔,因緣為奸。

帝知之,斥正還營而戒延昭焉。大中祥符七年,卒,年五十七。

延昭智勇善戰,所得奉賜悉犒軍,未嘗問家事。出入騎從如小校,號令嚴明,與士卒同甘苦,遇敵必身先,行陣克捷,推功於下,故人樂為用。在邊防二十餘年,契丹憚之,目為楊六郎。

及卒,帝嗟悼之,遣中使護櫬以歸,河朔之人多望柩而泣。錄其三子官,其常從、門客亦試藝甄敘之。子文廣。

文廣字仲容。以班行討賊張海有功,授殿直。范仲淹宣撫陝西,與語奇之,置麾下。

從狄青南征,知德順軍,為廣西鈐轄,知宜、邕二州,累遷左藏庫使、帶御器械。治平中,議宿衛將,英宗曰:「文廣,名將後,且有功。

」乃擢成州團練使、龍神衛四廂都指揮使,遷興州防禦使。秦鳳副都總管韓琦使築篳篥城,文廣聲言城噴珠,率眾急趣篳篥,比暮至其所,部分已定。遲明,敵騎大至,知不可犯而去,遺書曰:

「當白國主,以數萬精騎逐汝。」文廣遣將襲之,斬獲甚眾。或問其故,文廣曰:

「先人有奪人之氣。此必爭之地,彼若知而據之,則未可圖也。詔書褒諭,賜襲衣、帶、馬。

知涇州、鎮戎軍,為定州路副都總管,遷步軍都虞候。遼人爭代州地界,文廣獻陣圖並取幽燕策,未報而卒,贈同州觀察使。

3樓:ok邵國強

趙雲病死在出徵北伐的前夜,,,,,

楊門虎將結局還剩幾個兒子沒死

4樓:lsy丫

四郎做了遼國駙馬,但最後還是回家了,並帶回老令公的骨灰,五郎出家,還有六郎

5樓:alec落花の巨集

確切的說,大陸版的抄《楊門虎將bai》到最後剩三個兒子沒死du,分別是:四郎【金zhi沙灘一役被俘dao,做了遼國駙馬、臥薪嚐膽後返回楊家】;六郎【金沙灘一役後只有他一人返回天波府】;五郎【金沙灘一役後出家去了五臺山】。而港臺版和新加坡版【未刪減版】的《楊門虎將》中四郎的結局與大陸版不同,最後一集被守城老兵的一支冷箭射死,所以這兩個版本的結局只剩下六郎和五郎還活著,如我上面所描述的。

楊門虎將的真正歷史結局

6樓:西郊有雨

歷史:1、楊業(也就是楊繼業,**中的老令公),原來是北漢舊將,北宋滅北漢時,皇帝已經投降,楊業仍然堅守,宋皇念他忠勇,就招降了他,宋史裡對於楊業投宋前的戰績寫的很不堪,對宋用兵基本上都是輸的(可能是故意的)。投宋後楊業在抗遼的過程中屢立戰功,“楊無敵”的外號就是那時候遼人起的。

後宋太宗北伐時因監軍指揮失當,加之無救援,楊業被俘,絕食而死,同時死的還有兒子楊延玉。

2、楊六郎,真名叫楊延朗,是長子,因避諱改名叫楊延昭,因做戰勇猛且頗有智慧,遼人敬畏,且迷信北斗七星中第六星對遼不利,給楊延昭起外號叫六郎。後卒於任上,宋皇表痛心,加封厚葬。

3、楊文廣,楊延昭之子(沒有楊宗保),官就小的多了,應該是歸狄青管,主要在邊疆對付西夏的,也是卒於任上。

擴充套件資料

楊業(?—986年6月18日   ),原名重貴,戲說中又名楊繼業。原籍麟州,後徙幷州  。北宋名將。官至雲州觀察使、判代州,贈太尉、大同軍節度使。

楊業少時倜儻任俠,善於騎射,喜好打獵,獵獲總比他人多。讀書不多,但忠烈武勇,甚有智謀。北漢建立後,年僅弱冠的楊業即追隨北漢世祖劉崇,任保衛指揮使,以驍勇遠近聞名。

後屢立戰功,遷升建雄軍節度使,國人號為"無敵"。宋太宗素聞楊業之名,於北漢滅亡後,遣使召見楊業,授右領軍衛大將軍。累遷代州刺史兼三交駐泊兵馬部署。

歷史上誰活的時間最長,歷史上活的時間最長的皇帝是誰?

彭祖,傳說中的養生家。據古代典籍記載,彭祖是顓頊的玄孫,相傳他歷經唐虞夏商等代,活了八百多歲。彭祖精於養生,莊子 刻意 曾把他作為導引養形之人的代表人物,楚辭 天問 還說他善於食療。不過,一人享壽竟至八百餘歲,顯然是不可能的。據 史記 楚世家 載 彭祖氏,殷之時嘗為侯伯,殷之末世滅彭祖氏。氏 在上古...

歷史上最倒黴的人是誰,歷史上活的最長的人是誰

崇禎,一個千古明君,生活勤儉節約,工作勤勤懇懇,只是接手一個爛攤子,弄了一聲臭名,放在他哥哥天啟皇帝前都大有可能是個功比漢文帝的明君 圈內熱門 倒黴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是指d o m i。指不良狀況,尤指關於健康 命運或前途的壞狀況 也指譴責或因痛苦而呼喊。歷史上活的最長的人是誰 坑卷 彭祖在我國傳...

歷史上弘曆的母親是誰,歷史上蒸母的皇帝是誰

在瀋陽故宮金鑾殿的東側是雄偉的頤和殿和介祉宮。介祉宮曾是乾隆帝幾次東巡盛京,其母崇慶皇太后鈕祜祿氏的臨時居所。不過,崇慶皇太后是否為乾隆的生母?這一直是個謎。布衣選秀說 此說稱乾隆生母為鈕祜祿氏。13歲時,皇宮挑選宮女,她去看熱鬧,被錯引進了選宮女的大院內。因她身體修長 面貌端莊而被選中,最後被分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