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香港人說的粵語和廣州人說的不同?我看外來媳婦本地郎說的粵語和看tvb電視說話口語不同

時間 2021-10-19 18:45:17

1樓:272死忠

香港在上個世紀還是個彈丸之地,原住民很少,所以看現在那些香港明星祖籍幾乎都是從廣東各地。。所以說,廣州人說的粵語是最正宗的,原汁原味,但沒有香港人說的那麼標準,聲調沒有那麼抑揚頓挫。而香港在後來被英國統治過一個世紀,平時說話喜歡摻雜一些英語,非常的「洋化」。

在廣東這邊,的確是有「港式白話」這樣的說法的。

我個人感覺吧。。香港人說的是要標準一點的。

外來媳婦本地郎中的那個阿嬌說的白話,就挺鄉土氣息的。。

加多一句咯,個人感覺粵西一帶的人講的白話。。。非常難聽 = =不喜勿噴

2樓:藍芽檸檬

很簡單,因為97之前香港很少大陸人,全部香港人都說粵語的,所以香港人粵語說的最正宗最好聽。而廣州雖然也是說粵語,但大多外地人去廣州了,所以搞到廣州人沒可能說的標準的粵語。就好比圈起來養的牛羊肯定是比沒圍欄養的純種呀。

3樓:匿名使用者

我是香港人哈哈哈,其實香港遊粵語多多少少受英語影響,因為香港之前英文才是法定語言,例如【士多】就是由英語store譯音來的,

另外,粵語是發源於北方的中原雅言(漢族母語)而於秦漢時期傳播至兩廣地區與當地古越語相融合產生的一種方言,是一種屬漢藏語系漢語族的聲調語言。「粵語」事實上是廣義上的「嶺南語」,而非特指「廣東話」。

中華**成立時,雖然有用北方白話取代文言文正式書寫的趨勢,但粵語的實際使用沒有多大限制,一度還有把粵語定為全國普通話的提議。但建國之後,在全民推廣北方語言作為普通話的運動中,粵語受到普通話的影響越來越大,以致在中國大陸粵語分佈區的許多年輕的一代不懂得一些專門名詞的粵語讀法。這種情況的出現使得不少以粵語為母語的人士開始產生一種母語危機感,不但粵語,中國各地的方言都受到普通話很大的影響。

香港在這個時候是英國統治的,所以沒收到這個影響,而廣州就有一點。

廣州音是約定俗成的粵語的標準音,大多粵語字典以廣州音為準。廣州以粵劇、粵曲等傳統藝術長期保持廣州話的標準地位,至2023年代末以後,香港粵語流行曲、粵語電視劇及粵語電影強勢影響廣東地區,繼而輻射影響中國內地的非粵語省市。民間的香港口音跟廣州口音並無明顯分別,只是在語感上有少許差異,因兩地在不同社會體制下沿用不同的習慣語彙,用詞有所不同,以及兩地教學改革所導致。

針對近年來香港年輕人懶音增多的現象,香港的一些大學教授發起了粵語正音運動,以何文匯主張的讀音取代現時通用的讀音,此主張受到廣東及香港的粵語學者反對。有些粵語方言和廣州音較為接近,如廣東西部的肇慶和茂名市的高州(舊稱茂名縣)、信宜和廣西東南部的某些粵語;而廣東臺山、廣西玉林一帶的口音和廣州話差異就非常明顯。

粵語一共分為九聲:陰平、陰上、陰去、陽平、陽上、陽去、陰入、中入、陽入

粵語拼音表

九聲各自代表字有:詩 史 試 時 市 事 色 錫 食

廣州方言

中國南方地區的重要方言之一。廣義的廣州方言又稱「廣府話」、「白話」,屬粵方言廣府片,是粵語的代表方言,通行於以廣州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粵中,粵西及粵北部分地區,以及廣西東南部。狹義的廣州方言指廣州話,專指廣州市區通行的粵語。

廣州方言由古代漢語演變而來,它的形成與發展經歷了一個長期的過程。秦代以前,居住在廣東、廣西地區的是稱為「南越」(百越的一種)的少數民族,包括壯、瑤、黎和疍家等。後秦始皇派兵戍守嶺南,開始了早期漢語與百越語言融合的先聲。

不過也有學者認為「粵方言最早的源頭,應該是楚人南遷、楚語南來所導致的結果」(李新魁《廣東的方言》)。漢代至唐宋,中原漢人源源不斷地遷徙嶺南,促進了粵語的發展和定型。元明清以來,粵語的變化較小。

廣州方言又稱「廣州話」,為粵語的典型代表,但廣府話本身亦不斷地變化發展。2023年前的廣州話用詞比較古雅,受北方方言的影響也較少。

廣州方言主條目:東山口音、西關口音、西村口音和番禺口音廣州方言即狹義「廣州話」,因地處珠江流域中心城市,為廣州、香港等大都市數千萬本地居民的母語,長期引導傳統的粵語戲曲文化和粵語流行文化,影響力強大,被各粵語方言區人們接納為約定俗成的公認標準音。廣州話本身亦在不斷緩慢變化。

廣州音的收音範圍比較廣,連佛山、中山、香港的部分口音也一併收錄。

廣州話特點:廣州方言一方面繼承、保留了古漢語的特點,另一方面也吸收了一些南方非漢語的成分,與普通話和其他方言有較大的差異,具有自己特有的語音特點。

(1)無濁塞聲母,保留古微母m-的讀法

(2)聲調多達9個

(3)連讀變調不明顯,但有豐富的語義變調

(4)單音節古詞較多

(5)語法方面量詞可單獨與名詞構成量名短語

港澳粵語

粵語於香港與澳門的官方、**以及社會廣泛使用,語音為廣州音,部分專有名稱的詞彙則與廣州方言有一定差別,但不影響雙方溝通,在生活上也不易察覺。澳門粵語長期受香港粵語影響,因此完全一致,外來語更多使用英文外來語,而葡文外來語並不多見。香港於2023年前仍有相當人數稱之為廣州話、白話;1997 年後基本以粵語、廣東話作為香港粵語的正式名稱。

但近年出現了不少對「廣東話」這個名稱的質疑,為避免名稱衝突也有人稱為廣府話。

香港新界的本地粵語以莞寶片圍頭話為主。

2023年前的香港,由於粵、客混居,所以香港方言帶有很濃的粵客混雜的口音(即香港客家話和香港廣府話在音調和詞彙相互影響)。當中以錦田話為代表,但這種口音今日只在上了年紀的香港人身上找到。

2023年後,香港方言出現大量音簡現象,當中以鼻音消失 (即n/l不分) 及w拗音的消失最為顯著。部份年青人把「你」[nei]和「我」[念成 [lei]和 wo 。把「國」[gw?

k] 誤讀成「角」[g?k],「過」[gw?] 讀成「個」[g?

] 。香港部分學者稱之為「懶音」。這現象似乎與大量外地移民有關,對他們而言, n/l 的發音差異不大,在大部分情況下混淆兩者亦不會帶來嚴重的溝通障礙,於是他們來港學習這種新方言時,往往舍難取易,淡化一些難以分辨的發音之差異。

這亦所謂「移民理論」,這種現象在臺式國語、美式英語的演化過程中,亦曾出現。

不過,2023年代之前的大眾**依然盡力避免在電臺電視節目上出現「懶音」,直到今天,部分香港文語言學家亦對其屢加抨擊,並提出「正音」活動,但「懶音」似乎已經為香港粵語的特色,更屢屢出現在大多數大眾**、歌手錶演中的

七、八十年代出生的一輩口中。但總體上,香港方言與廣州方言仍然非常接近。

英語在香港比較普及,加上從前香港通常比中國大陸較先接觸外來的新事物,過去不諳英語的低下階層會用廣州話拼讀日常的英語詞彙,所以香港粵語的英語外來詞十分普 遍。例如:「地盤管工」叫「科文」(foreman)、「煞車」叫「逼力」(brake)、「軸承」叫「啤令」(bearing)、「草莓」叫「士多啤梨」(strawberry)等等。

不少老人家仍把「郵票」稱作「士擔」(stamp)、「保險」叫「燕梳」(insurance)等。另外,香港人對男教師及男警察稱作「阿sir」、女教師稱作「搣士」(miss)。

這些由英語而來的外來語,其實在2023年前,廣州等粵語地區也經常使用這些當時普通話還沒有翻譯過來的英語詞彙,只是後來由於大陸實行推廣普通話,這些詞彙漸漸就被標準普通話代替了,現時還有老一輩的廣州人,尤其是某些行業的從業人員(如修車業),會把「煞車」叫「逼力」(brake)、「軸承」叫「啤令」(bearing)、「扳手」叫「是巴拉」、對男教師及男警察稱作「阿sir」,把「草莓」叫「士多啤梨」(strawberry)更是任何年齡層的人都還在通用的叫法,只是以上的詞彙,除了「士多啤梨」外,年輕一輩已很少用到,但還是完全能聽明白的。

有一種觀點認為,以現在香港流行的「懶音」作為香港標準粵語與廣州話之區別標準較為合理。以有無使用「英文之廣州話拼讀」來區分香港標準粵語與廣州話,如廣州 叫「地盤管工」,香港叫「科文」,而佛山譯成「課文」,就會存在一個佛山標準粵語。這種劃分方法從語言的角度上看是不成立的,因其發音完全相同,且用詞並不排斥。

其實早於香港開埠之前,廣州已經使用外來語,現今之外來語未必全是香港所創。

由於在2023年代到2023年代大量香港人移民到海外,使海外的粵語亦受到香港方言的影響,亦確立世界上出現標準粵語,取音與語法標準亦仍為廣州話。在日常用語及新聞中亦出現諸如「勁爆」(形容事物厲害強大或形容情況鼎盛)、「碌卡」(刷卡)等港式用語。

還有其實我以前在深圳念過書,那個文言文真是鋪天蓋地的來啊,我覺得粵語保留了很多古語的成分,學文言文也比較容易了哈哈。

還有我個人覺得香港的粵語比較好聽,有好多搞笑的詞,尤其是在看搞笑電影的時候最好看港版的,廣州的粵語都是從國語照字逐個念,沒什麼新意

4樓:匿名使用者

大同小異 除了語音上有小小變化和述語不同這外。就是一樣。其實最大原因系廣州人喜歡吹水,把粵語說是是自己方言廣州話。 樓主是否同意我的觀點

5樓:

是不一樣、因為香港人的語調中加入了一些英語

6樓:天堂的懺悔

我覺得香港的粵語講的有點流利

7樓:吳曉瑩

因為始終還是有一點地區差別的。香港人講的粵語更加溫柔。

8樓:匿名使用者

當然久了就會有點差別

9樓:寂寞小小蝦

根本沒有兩個地方說的話是完全一樣的。 湖南跟湖北說的普通話都不一樣啦,對嗎?

請問粵語廣州人說的標準粵語還是香港人說的是最標準的粵語

10樓:匿名使用者

近排=呢排

一樣意思

其實廣州粵語同香港粵語差異好少

更多系一d習慣用法

例如巴士同公車,吸管同飲管。。

所謂廣州音同香港音不一樣

系因為2023年之後

香港新增好多從大陸的新移民

發音的時候有好多「懶音」

所以聽起來不同

即使是粵語也由於受到不同地區的口音影響

發音也有不一樣的地方

例如粵西同珠三角的發音就有不一樣的地方,但不會影響彼此溝通如果身在大陸,還是建議學習廣州話較好

因為廣州話更貼近中國國情

11樓:匿名使用者

郊區的本地人稍微有差異~

廣州市市中心的老城區本地人說的都比較標準~就像外來媳婦本地郎的康伯、康嬸說的一樣

很好聽的~

支援廣州話是標準的~

為什麼廣州人不喜歡和外地人說粵語

其實是因為外地人很少有講粵語講的好的人,而且非常難聽,大多數廣東人受不了。所以,對外地人廣東人都是說粵語,而且廣東人的普通話也講得很準了。 因為呢 外地朋友說的粵語不大標準吧,我們廣州人是比較難聽懂的,而且,我覺得,外地人不是應該說普通話嗎,突然說粵語說實話我們不太習慣 宇羽魚 主要是尊重外地人。廣...

為什麼香港人說的話是非常標準的廣州話?他們以前沒有自己的地方語言嗎?就像小欖話和石岐話

鬱北子 當然有,在英國人佔據香港之前,香港東部居民說本地客家話,西部居民說 圍頭話 所謂 圍頭話 就是分佈在珠江口東岸的一種土白話 土粵語 跟廣州話口音有很大區別.英國人佔據香港之後,大量外地人移居香港,今天香港人口的90 是外地移民或外地移民的後代,他們反客為主,香港的土著居民反而成了少數,客家話...

為什麼香港人臺灣人不用簡體中文,香港人為什麼用繁體字?不用簡體字?我覺得簡體字好看又好認

國家鍊金術 其實繁體字才是中華民族的 正宗 漢字,現在大陸地區通行的簡化字是1956年1月28日審訂通過的,以後雖根據使用情況而略有改變,但一直使用到今天,成為中國大陸的用字標準。1977年,曾公佈 第二批漢字簡化方案 在報刊上試用很短的一段時間後宣佈廢除。香港97之前由英國人統治,臺灣直到現在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