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的片子特效那麼差呢,好萊塢大部分特效都是外包給中國公司了啊

時間 2021-11-04 18:18:50

1樓:匿名使用者

第一:中國不缺電影特效人才,其實在工業光魔這樣的國際一流電影特效公司裡也每年都在中國招收特效人員,今天獲得奧斯卡最佳視效獎的《雨果》,有相當數量的鏡頭是完全由中國人的團隊在中國完成的;

第二:在電影特效方面,中國確實沒有站在技術的制高點,但是就現在來說,沒有任何國外人能做得了的特效中國人完不成的;至於國內導演大量請國外團隊來製作特效純屬一廂情願和一種炒作,唐山大**中邀請的韓國團隊大量運用的特效手段...(不想得罪島國人民...

);如果你用心去搜尋一下近幾年的大片,只要是製作公司裡面有base跟pixommodo這樣在中國有分部的國際特效公司,中國人都參與到了非常大比重的工作中!

第三:從實質出發,看看中外電影投資的比例就能發現非常大的區別,人家在特效上實際投入資金往往會比預期要高,而且從電影劇本剛剛敲定開始拍攝前就要請資深特效總監跟各部門一起開會決定下一步計劃,國外往往在拍攝的時候還沒有特效總監這個職位;如果你告訴我這兩年中國電影的特效投資也在不斷加大為什麼還出不來好特效?

首先,必須承認現在很多導演開始慢慢重視特效,其次,我想悄悄告訴你,你知道那些由導演報給**的特效投入真正落到特效公司手裡的有多少嗎?那是說給投資方聽的,***...

由特效投入縮水導致的問題:製作週期大大縮減,好萊塢一個二維合成的特效鏡頭(大概3秒多的普通鏡頭)的平均週期是一到兩個月,中國一線電影一個鏡頭的平均製作週期一般是半天到一天...

2樓:一切起源

別扯淡,就算是北京的base也只是參與了星球大戰7,星球大戰8,美國隊長二,美國隊長3,2012,環太平洋這些電影的部分製作,大部分都給中國?別扯淡了。外國有很多特效公司,用不著大部分給中國。

3樓:

中國的電影大部分資金都給了演員,還哪有錢做特效啊,而且做特效也耗費時間,中國電影人想要的是用最短的時間做出一部電影來圈錢。

好萊塢一部電影從開拍到上映最少需要幾年時間,而中國電影只需要幾個月,你說還能好。

4樓:山姆叔叔的裝修小屋

你說的問題,就一個字 錢錢錢錢錢錢錢錢錢錢錢錢錢錢

中國的**大部分錢用來請明星了,國外**的錢是真正用在影片上

中國電影為什麼不用美國的特效製作團隊呢?

5樓:布吉島該叫啥

美國的電影特效,還是中國公司做的呢,找什麼美國的特效製作團隊。

就我所知道的國際特效大片,由中國特效師製作的就有很多,比如《權利的遊戲》、《速度與激情》系列、《2012》、《環太平洋》。

事實上,很多國際大牌特效製作公司在國內的分公司僱傭的全是一幫中國特效小夥兒,當然了還有中國特效姑娘,他們也隨著公司的業務大量參與到國際大片的特效製作,做出來的效果同樣達到了國際水準。

為《變形金剛5》製作了特效的這家中國公司叫 base fx,雖然老闆是一位美國人,但公司在北京三里屯辦公,450名員工基本都是中國人。

除了這次的《變形金剛5》,他們的作品還有很多你熟悉的好萊塢大片:《變形金剛4》《環太平洋》《星球大戰 :原力覺醒》《美國隊長2》《星際迷航:暗黑無界》。

6樓:儒雅的梁祝

首先,中國電影特效並非都假,其次,也有中國電影請來好萊塢特效團隊。

但這不意味著我們就要依賴好萊塢團隊。今天我們回答的重點是,為什麼不用美國的特效製作團隊?

一是經費考慮。

一分錢一分貨。好萊塢特效逼真,是基於技術、經驗、人工,難免燒錢。

[指環王]三部曲特效恢弘,但那是維塔工作室由120名員工耗時七年半的成果,光是道具就做了48000件。

三部曲總投資2.81億美元(約18.8億人民幣),雖用於特效的經費具體數字無從得知,但就這費時費力的程度,以及最後成片,就可見一斑。

高成本意味著高風險,在國產特效電影還未成熟之時,很少有人敢冒這麼大的風險,總投資實在難以達到這個數目。而特效製作費用的比例,佔到總費用的30%,已經算相當高的了。

一個例子是,[流浪地球]的製片人龔格爾到紐西蘭,與維塔工作室負責人聊。本來聊得好好的,對方一聽到[流浪地球]的預算,臉色大變。

外界傳言的數字,從2億到4億人民幣不等。而作為科幻電影,顯然從頭到尾都離不了特效。這個數目在維塔員工的職業生涯中,可能算一件奇事。還好一旁甯浩接茬,說[瘋狂的外星人]預算夠。

最終[流浪地球]請維塔工作室製作的,是部分服裝道具,並沒有使用他們的特效。

但當然也有中國電影請好萊塢特效團隊。

維塔的第一個中國專案,是2023年的[動物世界]。在其中他們負責的部分,是開篇燃爆的序幕、男主角幻想中的地鐵遇怪獸場面。這些動作序列以及生命體的特效,尤其是通過動作捕捉創造一個活動的生物,當時乃至現在,對於國內特效公司來說,都還比較難以實現。

二是,中國電影特效製作的成長,同樣需要給機會實踐。

好萊塢頂級視效工作室,包括工業光魔、維塔數碼、數字王國、索尼圖形影象公司。

不光對於特效公司,對於拍攝方,同樣也需要積累經驗。並不是拍完前期,直接把素材丟給特效公司就了事,而是要在前期就互相溝通、提要求,不斷修改。

7樓:墨陌老師

因為電影的投資絕大部分都是用於支付片酬去了,剩下的那一小部分錢是根本不可能請到好的特效團隊的。

8樓:姐妹食記

一是成本高用不起,二是大多數型別電影也用不上那麼高階的特效。

9樓:羅樂

成本太高,而且中國需要頂級特效的電影本身不多。

10樓:匿名使用者

做特效非常貴的,特別是美國的特效團隊收費是頂尖的,另一個對方看不看得上我們的作品也是一個問題。

11樓:行動的兔子

沒必要啊,幹嗎要用他們的,還花那麼高的價錢,自己摸索自己創新,不能總是依靠別人。

12樓:笤帚的疙瘩

因為貴啊,投資就那麼多,大部分錢都用在演員身上了,哪還有閒錢僱那麼貴的團隊啊。

13樓:

一來是成本問題,而來是劇本本身對特效要求不高,沒有這個必要。

14樓:古色又

什麼都用美國的,那還是中國嗎?

15樓:擺渡人

因為美國的特效團隊貴呀,美國的特效團隊,是在賺我們的錢而已,他們只是做一部分特效。也不是全部都做的。既然如此,我們為什麼要外國的製作團隊來做國內的特效電影呢?

而且特效軟體是公開的,但是製作的基準數值和測量素材不是公開的,比如《海底總動員》那個海底效果,整個團隊前期用了半年時間才用軟體完全模擬出光射入海面,照在魚身上、照在珊瑚身上、照在沙子上的反影效果。國內也有海底動畫,對比一下有區別的。

為什麼迪士尼寧願花**收購皮克斯,當初只值5000萬的團隊,讓迪士尼花費了十幾億。買的就是他們的技術資料和人才。我不明白中國憑什麼說超越就超越。

有些外國電影看著跟油畫一樣,那個要求調色團隊後期調換100-150個色,中國的最高階團隊只能調30-40個色。看不出區別!那沒辦法。

16樓:

美國製作的特效很真實,**很貴的。

17樓:穎風飄飄

如果用美國的特效製作團隊的話,成本就太大了,票房不理想的話就會虧很多,風險太大了。

中國電影特效為什麼那麼差

18樓:匿名使用者

以一個一線從業人員的身份告訴你:

第一:中國不缺電影特效人才,其實在工業光魔這樣的國際一流電影特效公司裡也每年都在中國招收特效人員,今天獲得奧斯卡最佳視效獎的《雨果》,有相當數量的鏡頭是完全由中國人的團隊在中國完成的;

第二:在電影特效方面,中國確實沒有站在技術的制高點,但是就現在來說,沒有任何國外人能做得了的特效中國人完不成的;至於國內導演大量請國外團隊來製作特效純屬一廂情願和一種炒作,唐山大**中邀請的韓國團隊大量運用的特效手段...(不想得罪島國人民...

);如果你用心去搜尋一下近幾年的大片,只要是製作公司裡面有base跟pixommodo這樣在中國有分部的國際特效公司,中國人都參與到了非常大比重的工作中!

第三:從實質出發,看看中外電影投資的比例就能發現非常大的區別,人家在特效上實際投入資金往往會比預期要高,而且從電影劇本剛剛敲定開始拍攝前就要請資深特效總監跟各部門一起開會決定下一步計劃,國外往往在拍攝的時候還沒有特效總監這個職位;如果你告訴我這兩年中國電影的特效投資也在不斷加大為什麼還出不來好特效?

首先,必須承認現在很多導演開始慢慢重視特效,其次,我想悄悄告訴你,你知道那些由導演報給**的特效投入真正落到特效公司手裡的有多少嗎?那是說給投資方聽的,***...

由特效投入縮水導致的問題:製作週期大大縮減,好萊塢一個二維合成的特效鏡頭(大概3秒多的普通鏡頭)的平均週期是一到兩個月,中國一線電影一個鏡頭的平均製作週期一般是半天到一天...

說了這麼多了,你該懂了;

19樓:淳于寒天

很簡單,錢的問題,像如《泰坦尼克號》,當初digitaldomain公司就動用了300多臺sgi圖形工作站,花費將近2億美元,將虛擬的海洋、成千上萬的甲板附屬物、數字演員與一艘45英尺長的固定模型輪船天衣無縫地結合在一起。

現在美國特效公司製作電影特效,一臺大型數字渲染計算機連線上千臺圖形工作站,花費上億美元都屬於正常現象。而我國電影特效製作,不但沒有大型數字渲染計算機而且還用的是pc機。就算是外包給國外公司做,幾千萬美元的製作經費在國內已經算上天文數字,特效差也不足為奇

20樓:百度七大創始人

因為中國電影的錢大部分用來付演員片酬了。

21樓:老衲愛用飄柔丨

其實能做出來,但是把錢裝進口袋是更多人的想法。

22樓:匿名使用者

電影后期製作的技術不成熟,經常要找外國的人來,3d技術也在發展中

23樓:無湫

當然是錢的問題,你看外國電影大片都是投資過兩三億美元的。而中國呢?再厲害的科幻片也是特效不好,投資才幾億?

頂多兩三億人民幣。跟好萊塢大片差太遠了! 不過演技差特效再好也是整體上來說是一部爛片了。

所以必須要演技好,電影特效好才能做出一部好電影來!

24樓:最惡說

你搜尋一下中國的自制cpu,再對比一下時下的i5,i7。你就明白中國這方面多落後了。

25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並不缺特效人才,你去看看歷年的《世界大片搶先看》中到了結尾中特效人員幾乎都能看到中國人和團隊的名字。特別是《環太平洋》中的機甲「危險流浪者」完全由中國人制作完成(抖音上一個叫「瘋狂特效師」的使用者在他2019.8.

11的一個抖音中親口承認的)由此可見特效人才不是問題。現在的關鍵問題是投資分配結構問題。好萊塢電影投資78成做特效,23成給主演。

而國內則整相反,就這樣哪個特效團隊會給你做特效?最嚴重的問題是:正是因為這樣,所以很多國家辛苦培養的這方面人才都覺得國內沒啥發展,於是學了一身本事以後為了過更好的生活去給外國效力。

就這樣一直惡性迴圈。現在首當其衝的就是調整電影投資分配結構,在主演身上少用點,特效上多用點。雖然起初這樣是不會有什麼很大起色,但我相信總會有「伯樂」能認出「中國特效」這匹「千里馬」的,進而不再為外國效力而轉戰國內,將中國特效壯大起來。

中國電影特效為什麼那麼差

以一個一線從業人員的身份告訴你 第一 中國不缺電影特效人才,其實在工業光魔這樣的國際一流電影特效公司裡也每年都在中國招收特效人員,今天獲得奧斯卡最佳視效獎的 雨果 有相當數量的鏡頭是完全由中國人的團隊在中國完成的 第二 在電影特效方面,中國確實沒有站在技術的制高點,但是就現在來說,沒有任何國外人能做...

中國電影為什麼不用美國的特效製作團隊呢

布吉島該叫啥 美國的電影特效,還是中國公司做的呢,找什麼美國的特效製作團隊。就我所知道的國際特效大片,由中國特效師製作的就有很多,比如 權利的遊戲 速度與激情 系列 2012 環太平洋 事實上,很多國際大牌特效製作公司在國內的分公司僱傭的全是一幫中國特效小夥兒,當然了還有中國特效姑娘,他們也隨著公司...

外國的搖滾樂為什麼那麼牛呢,中國搖滾為什麼和美國日本英國搖滾差距那麼大?

叢寄鬆 不是牛不牛的問題.國家的體制不一樣自然就會有很大的差別 人家有很好的條件來做這個東西 而這裡沒有那條件 而且牛不牛很重要麼?像他們那樣就很牛了麼?我認為還是胡鬆那話態度和責任 這就是搖滾 別的不重要採納哦 中國搖滾為什麼和美國日本英國搖滾差距那麼大? 本質上的原因是 搖滾在中國沒有土壤!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