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叫 零售銀行 ,大零售銀行業務是什麼

時間 2021-09-12 14:11:01

1樓:

隨著商業銀行改革的深化,隨著消費信貸深入人心,零售銀行這個概念也走進了人們的生活,但是國內對於商業銀行產業的理論基礎**卻較少。有關零售業務的理論可以追溯到18世紀英國商業銀行所遵循的確定銀行資金分配方向的理論,即商業性貸款理論。隨著經濟環境的變化和銀行業務的發展,商業銀行管理理論經歷了不同的發展階段,從「真實票據

論」、「轉換能力理論」、「預期收入理論」、「超額貨幣**理論」到「資產結構理論」,零售銀行的理論基礎也逐漸確立起來。

從真實票據論到轉換能力理論,零售銀行的業務不斷擴充套件

真實票據論(real-bill theory)又稱為商業貸款理論(commercial loan theory),它源於亞當·斯密2023年發表的《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是在17世紀英國銀行實踐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這些貸款主要是存貨貸款或流動資本貸款。根據這一理論,商業銀行不宜發放**貸款、不動產貸款、消費者與個人貸款和長期農業貸款。即使發放這些貸款,也應將其限定在銀行自有資本和現有儲蓄存款水平範圍內。

該理論認為:在銀行發展初期,商業銀行在分配資金時應著重考慮保持高度的流動性。因為銀行的主要資金**是流動性很高的活期存款。

由於存款決定是外在的,因此,業務主要集中於短期自償性貸款,不發放長期貸款和消費者貸款。該理論又被稱為自償性貸款理論(self-liquidation theory)。這一理論主要關注的是商行的流動性和安全性,強調商行經營的穩健,盈利性則相應受到一定損失。

商業貸款理論雖然存在諸多弊端,但它對貨幣當局的管制行為和商業銀行管理至今仍具有相當的影響力。

轉換能力理論(shiftability theory)由美國人莫爾頓於2023年在《政治經濟學雜誌》上發表的《商業銀行及資本形成》一文中提出。當時銀行業的危機表明,流動性並不取決於發放貸款的種類,而取決於銀行持有資產的可轉換性(shiftability)或**性(salability)。這一理論建立在人們對保持商業銀行流動性有了新認識的基礎上,認為商業銀行資產不一定侷限於短期自償性貸款,可將其相當一部分分佈在需要款項時可立即**的**資產上,從而擴大了商業銀行資產範圍,使商業銀行在保證了一定流動性和安全性的基礎上增加了盈利。

這一理論並不是完全取代商業貸款理論,而是對商業貸款理論的進一步發展。這一理論成立的前提是二級市場上的****是相對穩定的。轉換能力理論適應了資本主義經濟的快速擴張和發展,在資產可轉換理論的鼓勵以及當時社會條件的配合下,商業銀行資產組合中的票據貼現和短期國債比重迅速增加。

預期收入理論的出現促進了零售資產業務的產生

在傳統的銀行貸款政策中,消費領域一直是禁區。美國金融學家於2023年在《定期放款與銀行流動性理論》一書中提出了預期收入理論(the anticipated income theory)。該理論的基本思想是:

商業銀行的流動性狀態歸根到底是以未來收入為基礎的,並與其收入的大小成正相關。貸款期限並非是一個絕對的控制因素,只要預期的未來收入有保障,通過分期償還的形式,長期專案貸款和消費信貸同樣可保障銀行的流動性;反之,如果未來收入沒有保障,即使短期貸款也有償還不了的風險。該理論主張商業銀行應把借款人的預期收入作為衡量其貸款償還能力的標誌,並以此來重新協調盈利性、流動性和安全性之間的關係。

這一理論還認為,借款人的預期收入受貸款到期日分佈的影響。因此,銀行可以發放長期商業貸款、不動產貸款和消費者貸款,因為這些貸款採取了攤銷(amortization)或分期償還的償付形式,具有潛在的流動性。

預期收入理論從借款人一般都有定期的固定收入這樣的事實出發,得出結論:第一,借款人收入的多少和時間是可以預期的;第二,如果用每期收入的一部分歸還貸款,不僅貸款的歸還有了保證,而且貸款歸還的數量和時間也同樣是可以預期的;第三,如果分期歸還貸款,那麼實際是長期貸款,在期限內也能夠經常帶來流動性。這一理論仍沒有放棄商業貸款理論和轉換理論,只是包括了更為廣泛的資產組合,如長期攤銷貸款、消費貸款等。

根據這一理論,商業銀行在保持一定流動性和安全性前提下,追求最大限度的盈利日益成為其經營管理的主要目標。這一理論的出現大大地促進了零售資產業務特別是消費信貸業務的產生。

負債理論的發展促進了零售負債業務的變革

實際上負債管理早已存在,負債管理理論最古老是「銀行券理論」,緊隨其後的是「存款理論」,傳統的存款理論主要是從商業銀行的安全性和流動性出發,按客戶意願組織存款,並根據所吸收的存款狀況來安排商業銀行的貸款等資產業務,保持資產較高的流動性,防止出現擠兌現象,傳統的存款理論是在犧牲商業銀行資產盈利性的前提下保持了資產的流動性。

進入20世紀60年代,由於利率管制使商業銀行深感其吸收資金的能力削弱,同時融資方式的多樣使商業銀行一方面感到資金緊缺,另一方面又受到流動性的巨大壓力,因而在商行經營管理中又出現了一種新的理論———負債管理理論。其中真正對零售負債管理影響較大的是購買理論和銷售理論。這些理論變過去單純依靠吸收存款的被動型負債方式為向外借款的主動型負債方式,從而找到一種保持商業銀行流動性的新方法,提高了商業銀行競爭力。

購買理論認為,銀行對負債並不是消極被動和無能為力的,銀行的流動性不僅可以通過加強資產管理獲得,而且銀行完全可以採取主動地負債、主動地購買外界資金等手段實現。因此,銀行沒有必要在保持大量高流動性資產,而應將它們投入高盈利的貸款或投資之中;一旦出現流動性需要,隨時可通過負債管理來提供。購買理論主要包括:

銀行購買資金的基本目的是增強流動性;購買物件及資金供給者是十分廣泛的;直接間接地抬高資金**是實現購買行為的主要手段;銀行通過主動購買行為,擺脫了存款數額的限制(如圖所示)。

銷售理論不再僅僅著眼於資金,它的立足點是服務,提倡創造金融產品,為更多的客戶提供形式多樣的服務。其含義包括:客戶至上;金融產品必須根據客戶的多樣化需要供給;任何金融產品的實質是幫助資金的運籌,其外殼或包裝可能是其他形式的商品或服務;金融產品的推銷主要依靠資訊的溝通、加工和傳播;銷售觀念不限於銀行負債,也涉及銀行資產,主張將兩個方面聯絡起來進行系統的管理。

購買理論和銷售理論都是從盈利性出發,為了滿足商業銀行追求最大限度盈利的要求,主動地通過從同業金融機構、央行、國際貨幣市場以及財政機構借入(即購入)資金,或者為了迎合客戶的需要,通過努力推銷可轉讓存款單、回購協議、金融債券等金融產品,擴大零售銀行資金**,保證流動性,以提高銀行的經濟效益。如圖中所示,如果銀行遇到突然提取存款或貸款對流動性提出更好的要求,採取資產管理方法一般依賴變現二級準備金來滿足。然而如果採取負債管理的辦法,流動性則依靠在貨幣市場購買資金來補充,而且商業銀行還可以利用主動負債來不斷適應盈利性資產的戰略性擴張。

購買理論和銷售理論的出現促進了零售銀行負債業務的創新,一些新的零售負債業務品種(如大額可轉讓存單等)應運而生。

超貨幣供給理論為零售中間業務的發展奠定了理論基礎

超貨幣供給理論認為,銀行提供貨幣只是達到經營目標的手段之一,除此之外,它不僅有多種可供選擇的手段,而且有廣泛的同時兼得的目標。因此,銀行資產管理應跨過貨幣的狹隘眼界,提供更多的服務。根據這一理論,銀行在購買**和發展貸款以提供貨幣的同時,積極開展投資諮詢、專案評估、市場調查、資訊分析、管理顧問、電腦服務、委託**等多方面配套業務,使銀行業務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廣度和深度。

這一理論的出現為零售中間業務的發展奠定了理論基礎。

2樓:匿名使用者

基本上理解為個人業務

3樓:

和超市差不多性質的銀行

4樓:匿名使用者

和零售店差不多的地方,但比零售店好多了!

大零售銀行業務是什麼

5樓:三毛哥好啊

其實銀行所有能盈利的業務都可以稱為零售業務,所謂大零售銀行業務版我理解為一個大時權代的風靡。

傳統的銀行零售業務包括,存款,理財,房貸,車貸,個人貸,企業經營貸,等很多的。而其中的借貸手續繁瑣複雜,讓很多有需求的客戶望而生畏,大零售業務概念的提出,讓銀行轉變觀念,提出一切以客戶需求為導向,想客戶所想,急客戶所急。

零售銀行是什麼意思,什麼是銀行零售業務?

血刺滷蛋08歎 您所說的這個詞語,是屬於frm詞彙的一個,掌握好frm詞彙可以讓您在frm的學習中如魚得水,這個詞的翻譯及意義如下 指典型的普羅市場銀行,個人客戶利用較大型商業銀行的本地分行進行銀行業務。零售銀行提供的服務包括 儲蓄及支票賬戶 房地產抵押 私人貸款 借記卡 信用卡等等 零售銀行 re...

中國有哪些銀行屬於零售銀行,什麼是銀行零售業務?

改善睡眠 零售銀行 retail banking 是銀行之一型別,它們的服務物件是普通大眾市民 中小企及個人小戶。零售銀行服務客戶通常是透過銀行分行 自動櫃員機及網上銀行等交往的。與之對應的是批發銀行 wholesale bank 通常將主要向消費者和小企業提供服務的銀行被稱為零售銀行 retail...

零售行業怎樣留存住客戶?什麼是零售類客戶

零售行業要留住客戶,最關鍵的就是要給客戶一定的甜頭和利益。除此以外,要提高產品和服務的質量,讓客戶滿意。零售行業要留存住客戶,必須得保質保量,服務態度好,產品質量過關,顧客信得過才能留住客戶。推出購物卡 會員卷等等這些都是抓住大客戶留住新顧客的有效手段。就是和他們多交往,多交流,你和他們熟了,他們才...